绞盘式汽车起重尾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5207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绞盘式汽车起重尾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在货运汽车上用于装卸作业的起重尾板装置。
背景技术
通用的汽车起重尾板装置连接于货车车厢的尾部,其可以完成两种运动。为了完 成装卸作业,起重尾板可以水平上下运动,即将起重尾板降至地面,以便装货或卸货,将起 重尾板水平升至与车厢底面的相同位置,完成对接,以便将货装入车厢或从车厢中卸下货。 特别是对于较重的货物,使用起重尾板装置,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当装 卸完毕后,可以使得起重尾板转动贴靠到车厢尾部的竖直位置,以便车辆行驶。目前,汽车 的起重尾板都是采用液压传动来实现上述运动的。但是,液压转动技术复杂,购置维护成本 都很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汽车起重尾板液压传动技术复杂、购置维护成本 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购置维护成本较低的汽车起重尾板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绞盘式汽车起重尾板,包括主承载板、设 有车厢底梁的车厢。主承载板通过两套对称设置的平行连杆机构、链轮传动机构、齿轮传动 机构和绞盘机构与车厢底梁尾部连接,所述链轮传动机构与由直流电机与蜗轮减速机构组 成的动力装置连接,以致主承载板运动到与车厢尾部底面水平对接位置或者使得主承载板 转动贴靠到车厢尾部的竖直位置。本实用新型优选方案,所述的链轮传动机构和动力装置安装于所述车厢底梁上, 链轮传动机构的主动链轮与动力装置的输出轴连接。该输出轴还连接于对称设置的另一套 链轮传动机构的主动链轮。其中所述的齿轮传动机构安装于所述车厢底梁上,其包括相互啮合的不完全齿 轮、惰轮和齿轮,该不完全齿轮安装于所述链轮传动机构中从动链轮的从动轴的外侧端。所述的绞盘机构包括一安装于所述齿轮的传动轴外侧端的双联绞盘,第一钢丝绳 的一端连接于双联绞盘中外侧的小绞盘,第一钢丝绳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拉伸弹簧连接于车 厢底梁上;第二钢丝绳的一端连接于双联绞盘中内侧的大绞盘,第二钢丝绳的另一端连接 于所述主承载板的底面上;所述小绞盘的外侧面设有一推柄。所述车厢尾部设有板式弹簧;所述主承载板的底面对称设有推梁,该推梁的一侧 面设有一连接柱,所述第二钢丝绳的另一端连接于该连接柱上;当主承载板处于与车厢尾 部底面水平对接位置时,所述小绞盘的外侧面的推柄转动抵压到所述推梁的前端。所述的平行连杆机构包括一连杆和三根连架杆,其中第一连架杆的一端与连杆的 一端铰接并向前延伸顶端设有一触地滚轮、其另一端与所述主承载板的底面铰接;另外两 根连架杆的一端同时与连杆的另一端通过销轴铰接,而其中第二连架杆的另一端与一固定 于主承载板底面的中梁铰接,其铰接轴连接于对称设置的另一套平行连杆机构相应的连架杆;第三连架杆另一端与所述固定于车厢底梁上的从动链轮的从动轴的内侧端铰接;所述 车厢底梁上还设有止位器,所述车厢的底部设有定位器,当主承载板运动到与车厢尾部底 面水平对接位置时,所述的铰接轴与所述从动轴同轴并抵靠于定位器,第三连架杆抵靠于 止位器。所述的从动链轮的从动轴的内侧端还固定连接一拨转器,该拨转器的自由端设有 一拨杆。所述的主承载板两侧向车厢方向分别延伸出一边梁,一副承载板置于所述边梁、 中梁和推梁之上,该副承载板通过第三钢丝绳与主承载板连接、其又通过第二拉伸弹簧与 边梁连接。所述不完全齿轮的轮齿部分少于其圆周的一半,当主承载板在地面与车厢尾部底 面水平对接位置之间作上升、下降运动时,不完全齿轮的轮齿部分与所述惰轮处于啮合状 态。本实用新型由车载直流电源作电源,由直流电机与蜗轮减速机构组成动力装置, 采用平行连杆机构与齿轮传动机构和绞盘机构来实现主承载板的运动到与车厢尾部底面 水平对接位置以及实现主承载板转动贴靠到车厢尾部的竖直位置,从而实现装卸作业。本 实用新型采用都是常用机械传动机构,相比现有技术简单可靠、运动便捷、购置维护成本都 很低。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
图1截去车厢的对称一半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基本结构,所述的绞盘式汽车起重尾 板,包括主承载板1、车厢15和车厢底梁21、设于车厢15尾部的板式弹簧10。主承载板1 通过两套对称于车厢底板中线01-01设置的平行连杆机构、链轮传动机构、齿轮传动机构 和绞盘机构与车厢底梁21尾部连接(图2只给出了本实施例对称的下半部分,上半部分省 略了)。链轮传动机构与由车载直流电机与蜗轮减速机构组成的动力装置42连接,以致主 承载板1上运动到与车厢15尾部底面水平对接位置或者使得主承载板1转动贴靠到车厢 15尾部的竖直位置。链轮传动机构和动力装置42安装于车厢底梁21上,链轮传动机构的 主动链轮20与动力装置42的输出轴19连接。该输出轴19还连接于对称设置的另一套 链轮传动机构的主动链轮。齿轮传动机构安装于车厢底梁21上,其包括相互啮合的不完全 齿轮24、惰轮44和齿轮43。该不完全齿轮24安装于链轮传动机构中从动链轮11的从动 轴12的外侧端。不完全齿轮24的轮齿部分少于其圆周的一半,当主承载板1在地面与车 厢15尾部底面水平对接位置之间作上升、下降运动时,不完全齿轮24的轮齿部分与所述惰 轮44处于啮合状态。绞盘机构包括一安装于齿轮43的传动轴外侧端的双联绞盘13,第一 钢丝绳14的一端连接于双联绞盘13中外侧的小绞盘,第一钢丝绳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拉伸 弹簧17连接于车厢底梁21上。第二钢丝绳27的一端连接于双联绞盘13中内侧的大绞盘,第二钢丝绳的另一端连接于主承载板1的底面上。所述小绞盘的外侧面设有一推柄16。主 承载板1的底面对称设有推梁46,该推梁的一侧面设有一连接柱45,所述第二钢丝绳27的 另一端连接于该连接柱45上。当主承载板1处于与车厢15尾部底面水平对接位置时,所 述小绞盘的外侧面的推柄16转动可抵压到推梁46的前端。平行连杆机构包括一连杆30 和三根连架杆4、34、26,其中第一连架杆4的一端与连杆30的一端铰接并向前延伸顶端还 设有一触地滚轮32、其另一端与主承载板1的底面铰接。另外两根连架杆34、26的一端同 时与连杆30的另一端通过销轴29铰接,而其中第二连架杆34的另一端与一固定于主承载 板1底面的中梁38铰接,其铰接轴37连接于对称设置的另一套平行连杆机构相应的连架 杆34。第三连架杆26另一端与固定于车厢底梁21上的从动链轮11的从动轴12的内侧端 铰接。车厢底梁21上还设有止位器25,车厢底板15上设有定位器40,当主承载板1上下 平行运动到与车厢15尾部底面水平对接位置时,所述的铰接轴37与所述从动轴12同轴并 抵靠于定位器40,第三连架杆26抵靠于止位器25。所述从动轴12的内侧端还固定连接一 拨转器39,该拨转器39的自由端设有一拨杆。主承载板1两侧向车厢15方向分别延伸出 一边梁36,一副承载板35置于所述边梁36、中梁38和推梁46之上,该副承载板35通过第 三钢丝绳6与主承载板1连接、其又通过第二拉伸弹簧28与边梁36连接。请参阅
图1、图2,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工作的作业开始时,主承载板1贴着地面,以 便将货物装上或将货物卸下。启动动力装置42,使得主动链轮20带动从动链轮11 一同顺 时针方向转动(见图2中的箭头所示)。则从动轴12带动不完全齿轮24经惰轮44驱动齿 轮43转动,从而带动双联绞盘13卷绕第二钢丝绳27以致拉起主承载板1。此时,主承载板 1在平行连杆机构的作用下,逐渐平行上升并完成与车厢15尾部水平对接(参阅
图1)。此 时,铰接轴37与从动轴12处于同轴状态,铰接轴37被定位器40定位,同时不完全齿轮24 的无轮齿外缘与惰轮44相对,即两者脱离轮齿的啮合,主承载板1与车厢15尾部底面对接 完成。此时,动力装置42停止转动,从动轴12也不转动。副承载板35与主承载板1处于 同一平面,副承载板35紧靠车厢15尾部底面,这样可以方便地将货物推进或推出车厢15。 上述对接状态,所述的中梁38、边梁36插于车厢15下面,以保持对接的稳定状态。参阅
图1、图2,当装卸完毕,需要将主承载板1收于贴靠到车厢15尾部的位置时, 动力装置42启动(仍顺时针转动),固定于从动轴12内端的拨转器39随着顺时针转动。 拨转器39转到下部时,其自由端的拨杆,就推顶第二、第三连架杆34、26的右侧,见
图1 (由 于此时,铰接轴37与从动轴12处于同轴状态,即第二、第三连架杆34、26重合),并使得第 二、第三连架杆34、26也绕从动轴12顺时针转动。随着拨转器39继续顺时针转动,平行连 杆机构逐渐贴合于主承载板1的底面,并推动主承载板1逐渐顺时针转动,最终贴于车厢15 后面,板式弹簧10被压缩,动力装置42停机,完成主承载板1的收起。在此过程中,副承载 板35沿主承载板1上移并重叠,以免与车厢15尾部底面顶死。基于蜗轮减速机的自锁特 性,动力装置42停转后,平行连杆机构稳定地贴于车厢15尾部后面。参阅
图1、图2,当需要将主承载板1从贴靠车厢15尾部的位置放下时,启动动力 装置42反转,使其带动拨转器39逆时针转动,以便放松对第二、第三连架杆34、26的锁紧。 此时,先由板式弹簧10将主承载板1推离车厢15尾部,随后主承载板1在其重力以及拨转 器39托付的联合作用下,绕从动轴12缓慢逆时针转动至与车厢15尾部水平对接位置。同 时,副承载板35在第二拉伸弹簧28及第三钢丝绳6的作用下与主承载板1处于同一平面。平行连杆机构继续下落,第三连架杆26止位于止位器25位置,第一连架杆4顶端的触地滚 轮32触地了。动力装置42停机,主承载板1完成与车厢15尾部水平对接,这样便可以将 车厢中货物推至主承载板1上。动力装置42再开机继续反转,从动轴12带动不完全齿轮 24的轮齿部分与惰轮44进入齿合状态,以致齿轮43带动双联绳绞盘13逆时针转动,释放 第二钢丝绳27,同时双联绳绞盘13上的推柄16也逆时针转动,以便推顶推梁46的前端,从 而使得主承载板1在重力作用下平行地降至地面。此时,便可以将主承载板1上的货物卸 下。在此过程中,第一拉伸弹簧17被拉长,为主承载板1的上升储备弹性能量。 本实用新型采用都是常用机械传动机构,相比现有技术简单可靠、运动便捷、购置 维护成本都很低,市场前景很好。
权利要求一种绞盘式汽车起重尾板,包括主承载板(1)、设有车厢底梁(21)的车厢(1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承载板(1)通过两套对称设置的平行连杆机构、链轮传动机构、齿轮传动机构和绞盘机构与车厢底梁(21)尾部连接,所述链轮传动机构与由直流电机与蜗轮减速机构组成的动力装置(42)连接,以致主承载板(1)运动到与车厢(15)尾部底面水平对接位置或者使得主承载板(1)转动贴靠到车厢(15)尾部的竖直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盘式汽车起重尾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链轮传动机构和 动力装置(42)安装于所述车厢底梁(21)上,链轮传动机构的主动链轮(20)与动力装置 (42)的输出轴(19)连接,该输出轴(19)还连接于对称设置的另一套链轮传动机构的主动 链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绞盘式汽车起重尾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传动机构安 装于所述车厢底梁(21)上,其包括相互啮合的不完全齿轮(24)、惰轮(44)和齿轮(43),该 不完全齿轮(24)安装于所述链轮传动机构中从动链轮(11)的从动轴(12)的外侧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绞盘式汽车起重尾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绞盘机构包括一 安装于所述齿轮(43)的传动轴外侧端的双联绞盘(13),第一钢丝绳(14)的一端连接于双 联绞盘(13)中外侧的小绞盘,第一钢丝绳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拉伸弹簧(17)连接于车厢底 梁(21)上;第二钢丝绳(27)的一端连接于双联绞盘(13)中内侧的大绞盘,第二钢丝绳的 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主承载板(1)的底面上;所述小绞盘的外侧面设有一推柄(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绞盘式汽车起重尾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15)尾部设 有板式弹簧(10);所述主承载板(1)的底面对称设有推梁(46),该推梁的一侧面设有一连 接柱(45),所述第二钢丝绳的另一端连接于该连接柱(45)上;当主承载板(1)处于与车 厢(15)尾部底面水平对接位置时,所述小绞盘的外侧面的推柄(16)转动抵压到所述推梁 (46)的前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绞盘式汽车起重尾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行连杆机构包 括一连杆(30)和三根连架杆,其中第一连架杆(4)的一端与连杆(30)的一端铰接并向前 延伸顶端设有一触地滚轮(32)、其另一端与所述主承载板(1)的底面铰接;另外两根连架 杆(34、26)的一端同时与连杆(30)的另一端通过销轴(29)铰接,而其中第二连架杆(34) 的另一端与一固定于主承载板(1)底面的中梁(38)铰接,其铰接轴(37)连接于对称设置 的另一套平行连杆机构相应的连架杆(34);第三连架杆(26)另一端与所述从动链轮(11) 的从动轴(12)的内侧端铰接;所述车厢底梁(21)上还设有止位器(25),车厢底部设有定 位器(40),当主承载板(1)运动到与车厢(15)尾部底面水平对接位置时,所述的铰接轴(37)与所述从动轴(12)同轴并抵靠于定位器(40),第三连架杆(26)抵靠于止位器(2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绞盘式汽车起重尾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链轮(11)的从 动轴(12)的内侧端还固定连接一拨转器(39),该拨转器(39)的自由端设有一拨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绞盘式汽车起重尾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承载板(1)两 侧向车厢(15)方向分别延伸出一边梁(36),一副承载板(35)置于所述边梁(36)、中梁(38)和推梁(46)之上,该副承载板通过第三钢丝绳(6)与主承载板(1)连接、其又通过第 二拉伸弹簧(28)与边梁(36)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绞盘式汽车起重尾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完全齿轮(24)的 轮齿部分少于其圆周的一半,当主承载板(1)在地面与车厢(15)尾部底面水平对接位置之间作上升、下降 运动时,不完全齿轮(24)的轮齿部分与所述惰轮(44)处于啮合状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绞盘式汽车起重尾板,包括主承载板、设有车厢底梁的车厢。主承载板通过两套对称设置的平行连杆机构、链轮传动机构、齿轮传动机构和绞盘机构与车厢底梁尾部连接。链轮传动机构与由直流电机与蜗轮减速机构组成的动力装置连接,以致主承载板运动到与车厢尾部底面水平对接位置或者使得主承载板转动贴靠到车厢尾部的竖直位置。本实用新型采用都是常用机械传动机构,相比现有技术简单可靠、运动便捷、购置维护成本都很低。
文档编号B60P1/26GK201769719SQ20102025225
公开日2011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7日
发明者徐信庭 申请人:徐信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