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轮式脱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5900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凸轮式脱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轨道车辆受流器的脱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国外所使用的上部或下部三轨受流器,其功能是从第三轨引入电流至机车,使机车获得动力,但当受流器或机车母线发生接地等故障时,现有受流器难以做到使受流器快速与第三轨进行隔离。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当受流器或机车母线发生接地等故障时,能使受流器快速与第三轨进行隔离,以保证三轨线路变电所能正常运行,提高机车运营可靠性的凸轮式脱靴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脱靴装置20包括支架3、锁扣 5、凸轮6、转杆8、转臂11和拉压杆14,锁扣5与凸轮6配合安装在支架3内,转杆8的一端在支架3与凸轮6刚性连接,转杆8另一端穿过支架3在其外侧与转臂11刚性连接,转臂 11的自由端与拉压杆14相连接;转臂11与支架3之间设置有拉簧10,在锁扣5的内端与支架3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16,锁扣5与凸轮6之间设置有平衡撬板,所述锁扣5的外端为斜面结构;当处于正常受流位置时,转臂11在拉簧10的拉力和自身重力作用下维持在正常受流位置,即锁扣5完全处于支架3内,套装在芯杆23上的摆杆芯座和摆杆M处于正常受流状态;当需要做脱靴动作时,勾起拉压杆14使转臂11带动凸轮6旋转一定角度,在螺钉A 的限位作用与拉簧10的拉力作用下维持稳定,使得锁扣5 —部分伸出在支架3外;用钩子钩起受流器摆杆对,使摆杆对、摆杆芯座绕芯杆23旋转,并带动从动拨杆22旋转至锁扣5 的斜面后侧,此时从动拨杆22与锁扣5斜面摩擦,由于摆杆M的受力大于拉簧10的拉力使得锁扣5在向支架3内部移动,当从动拨杆22完全在锁扣之上时,锁扣5在压缩弹簧16 的作用下又重新处于脱靴位置,此时放下摆杆对,使摆杆芯座、摆杆M不能下落,达到脱靴目的;当需要做复位动作时,压下拉压杆14,转臂11带动转杆8转动,并带动凸轮6转动使得锁扣5完全回位到支架3内,摆杆M、摆杆芯座、从动拨杆22在重力的作用下,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即复位后状态。脱靴装置20配合安装在受流器的受流组件安装底座21上,摆杆芯座与芯杆23和摆杆M刚性联接,从动拨杆22与芯杆23刚性联接,从动拨杆22的另一端位置与锁扣5相配合。所述支架3配合安装底座1上,底座1的下部设置有与芯杆23相配合的弧形通槽, 在支架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底板2和盖子9,在盖子9上设置有可供锁扣5进出的通孔。在支架3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螺钉A4的通孔,定位螺钉A7安装在支架3顶部并与拉簧10的内端相接,与拉簧10的外端相接的定位螺钉B12套装在转臂11腰部。盖子9通过采用螺钉 B13与支架3相配合安装。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受流器或机车母线发生接地等故障时,能使受流器快速与第三轨进行隔离,以保证三轨线路变电所能正常运行,提高机车运营可靠性。它可广泛应用于轨道车辆的受流器上。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各部件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处于复位位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处于复位位置时的使用状态侧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处于脱靴位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处于脱靴位置时的使用状态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底板,3-支架,4-螺钉A,5_锁扣,6-凸轮,7_定位螺钉A,8_转杆,9-盖子,10-拉簧,11-转臂,12-定位螺钉B,13-螺钉B,14-拉压杆,15-螺栓C,16-压缩弹簧,20-脱靴装置,21-受流组件安装底座,22-从动拨杆,23-芯杆,24-摆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脱靴装置20包括支架3、锁扣5、凸轮6、转杆8、转臂11和拉压杆14, 锁扣5与凸轮6配合安装在支架3内,转杆8的一端在支架3与凸轮6刚性连接,转杆8另一端穿过支架3在其外侧与转臂11刚性连接,转臂11的自由端与拉压杆14相连接;转臂 11与支架3之间设置有拉簧10,在锁扣5的内端与支架3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16,锁扣5 与凸轮6之间设置有平衡撬板,所述锁扣5的外端为斜面结构;脱靴装置20固定安装在受流组件安装底架21上;从动拨杆22、摆杆24、芯座与芯杆23为刚性连接,摆杆M、摆杆芯座随芯杆23 —道绕芯杆23做旋转运动。具体操作如下当本实用新型处于正常受流位置时,脱靴装置20的转臂11在拉簧10的拉力和自身重力作用下维持如图4所示位置,由于转臂11、转杆8和凸轮6为刚性连接,使得锁扣5 完全处于支架3内,因此,摆杆芯座、摆杆M可以一道绕芯杆23做旋转运动,达到正常受流目的。当需要做脱靴动作时,勾起拉压杆14使转臂11转动到图6所示位置,脱靴装置20 的转臂11带动凸轮6旋转一定角度到达脱靴位置,然后在螺钉A的限位作用与拉簧10的拉力作用下维持稳定,从而使得锁扣5 —部分伸出在外,如图6所示,所述螺钉A—般采用 M5X14规格的螺钉;随后用钩子钩起受流器摆杆24,因摆杆M、摆杆芯座、从动拨杆22为刚性连接,所以一起联动,绕芯杆23旋转,旋转至脱靴位置,此时从动拨杆22与锁扣5斜面摩擦,由于摆杆M受到的力大于拉簧10维持稳定的力使得锁扣5在向支架3内部移动,当从动拨杆22完全在锁扣之上时,锁扣5在压缩弹簧16的作用下又重新处于脱靴位置,此时放下摆杆M,使摆杆芯座、摆杆M不能下落,达到脱靴目的。当需要做复位动作时,压下拉压杆14,脱靴装置20的转臂11带动转杆8转动,因转杆8和凸轮6为刚性连接,从而带动凸轮6转动使得锁扣5完全回位到支架3内,摆杆 M、摆杆芯座、从动拨杆22在重力的作用下,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即复位到如图5所示的
4复位后状态。 本实用新型是充分利用拉簧自锁、重力复位原理;所有动作均通过采用凸轮转动来实现;整个脱靴、复位操作包括钩拉压杆14使拉簧自锁,钩摆杆24至脱靴位置、压拉压杆14克服弹簧力解锁,重力复位三过程,操作简单方便。参阅图1至图7。
权利要求1.一种凸轮式脱靴装置,其特征是脱靴装置(20)包括支架(3)、锁扣(5)、凸轮(6)、 转杆(8)、转臂(11)和拉压杆(14),锁扣(5)与凸轮(6)配合安装在支架(3)内,转杆(8) 的一端在支架(3)与凸轮(6)刚性连接,转杆(8)另一端穿过支架(3)在其外侧与转臂(11) 刚性连接,转臂(11)的自由端与拉压杆(14)相连接;转臂(11)与支架(3)之间设置有拉簧 (10),在锁扣(5)的内端与支架(3)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16),锁扣(5)与凸轮(6)之间设置有平衡撬板,所述锁扣(5)的外端为斜面结构;当处于正常受流位置时,转臂(11)在拉簧 (10)的拉力和自身重力作用下维持在正常受流位置,即锁扣(5)完全处于支架(3)内,套装在芯杆(23)上的摆杆芯座和摆杆(24)处于正常受流状态;当需要做脱靴动作时,勾起拉压杆(14)使转臂(11)带动凸轮(6)旋转一定角度,在螺钉A的限位作用与拉簧(10)的拉力作用下维持稳定,使得锁扣(5) —部分伸出在支架(3)外;用钩子钩起受流器摆杆(24),使摆杆(24)、摆杆芯座绕芯杆(23)旋转,并带动从动拨杆(22)旋转至锁扣(5)的斜面后侧, 此时从动拨杆(22)与锁扣(5)斜面摩擦,由于摆杆(24)的受力大于拉簧(10)的拉力使得锁扣(5)在向支架(3)内部移动,当从动拨杆(22)完全在锁扣之上时,锁扣(5)在压缩弹簧(16)的作用下又重新处于脱靴位置,此时放下摆杆(24),使摆杆芯座、摆杆(24)不能下落,达到脱靴目的;当需要做复位动作时,压下拉压杆(14),转臂(11)带动转杆(8)转动, 并带动凸轮(6)转动使得锁扣(5)完全回位到支架(3)内,摆杆(24)、摆杆芯座、从动拨杆 (22)在重力的作用下,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即复位后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凸轮式脱靴装置,其特征是脱靴装置(20)配合安装在受流器的受流组件安装底座(21)上,摆杆芯座与芯杆(23)和摆杆(24)刚性联接,从动拨杆 (22)与芯杆(23)刚性联接,从动拨杆(22)的另一端位置与锁扣(5)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凸轮式脱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架(3)配合安装底座(1) 上,底座(1)的下部设置有与芯杆(23)相配合的弧形通槽,在支架(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底板(2)和盖子(9),在盖子(9)上设置有可供锁扣(5)进出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凸轮式脱靴装置,其特征是在支架(3)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螺钉A(4)的通孔,定位螺钉A(7)安装在支架(3)顶部并与拉簧(10)的内端相接,与拉簧 (10)的外端相接的定位螺钉B (12)套装在转臂(11)腰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凸轮式脱靴装置,其特征是盖子(9)通过采用螺钉B(13)与支架(3)相配合安装。
专利摘要一种凸轮式脱靴装置,它属于一种受流器脱靴装置。它主要是解决现有受流器难以做到使受流器快速与第三轨进行隔离等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脱靴装置(20)包括支架(3)、锁扣(5)、凸轮(6)、转杆(8)、转臂(11)和拉压杆(14),锁扣(5)与凸轮(6)配合安装在支架(3)内,转杆(8)的一端在支架(3)与凸轮(6)刚性连接,转杆(8)另一端穿过支架(3)在其外侧与转臂(11)刚性连接,转臂(11)的自由端与拉压杆(14)相连接;转臂(11)与支架(3)之间设置有拉簧(10),在锁扣(5)的内端与支架(3)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16),锁扣(5)与凸轮(6)之间设置有平衡撬板,所述锁扣(5)的外端为斜面结构。当受流器或机车母线发生接地等故障时,能使受流器快速与第三轨进行隔离,以保证三轨线路变电所能正常运行,提高机车运营可靠性。它可广泛应用于轨道车辆的受流器上。
文档编号B60L5/39GK202071702SQ201120151848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3日
发明者汪永明, 熊伟, 程卫群, 钱皓, 龚惠民 申请人:湖南中通电气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