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单纵臂悬架减速式轮边电驱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8158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体化单纵臂悬架减速式轮边电驱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底盘与传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一体化单纵臂悬架减速式轮边电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簧下质量(非簧载质量)的大小影响着汽车行驶安全性、平顺性。目前,以电动轮为代表的轮边电驱动系统由于其驱动系统和整车结构简洁、利用空间大、传动效率高,各驱动轮转矩可独立控制,有利于提高恶劣路面条件下的行驶性能而成为研究热点。但由于电机安装于驱动轮内,汽车非簧载质量较大,不利于车轮接地性及车辆平顺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有效减小轮边电机带来的等效非簧载质量的一体化单纵臂悬架减速式轮边电驱动系统。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化单纵臂悬架减速式轮边电驱动系统,包括车架、弹性橡胶铰a、单纵臂悬架摆臂一体化的轮边减速箱体组件、减速箱盖、轮边电机、小齿轮、大齿轮齿圈、轮辋、轮毂、轮毂轴承、制动钳、制动盘、单纵臂悬架加强杆;其中,单纵臂悬架摆臂、轮边减速箱体、制动钳安装板、车桥、弹性橡胶铰b为一体化结构,形成单纵臂悬架摆臂一体化的轮边减速箱体组件,轮边电机安装于单纵臂悬架摆臂一体化的轮边减速箱体组件上,同时螺接于弹性橡胶铰a,与弹性橡胶铰b共同支承于车架, 轮边减速箱体与减速箱盖固接,轮毂轴承支承于轮毂和单纵臂悬架摆臂一体化的轮边减速箱体组件上的车桥之间,轮毂固定连接轮辋,轮辋与轮边减速箱中的大齿轮齿圈固接,轮边减速箱设有动力输入端与动力输出端,轮边电机产生的动力由输入端输入,经轮边减速箱减速增扭后,由大齿轮齿圈将动力直接输出到轮辋,从而驱动车轮。所述单纵臂悬架加强杆两端各布置有一球铰,一端球铰安装于单纵臂悬架摆臂一体化的轮边减速箱体组件的减速箱盖上,另一端安装于轮边电机上,提高了单纵臂悬架的强度。所述减速箱盖与大齿轮齿圈上制成槽状结构,形成迷宫式密封槽,因迷宫式密封槽靠近轮边,且直接裸露在外,为了防止轮边溅水进入减速箱内,迷宫式密封槽的外端呈倾斜角度,利用大齿轮齿圈旋转离心力将轮边溅水甩出。所述轮边减速箱体与大齿轮齿圈上制成槽状结构,形成迷宫式密封槽。所述制动盘与轮辋、轮毂安装在一起,随车轮旋转。制动钳则安装于单纵臂悬架摆臂一体化的轮边减速箱体组件上的制动钳安装板。所述减速箱盖为非承载部件,可设计成薄壁结构,有利于结构轻量化。所述弹性橡胶铰a螺接于电机外壳上,与弹性橡胶铰b中心轴线处于重合,且平行于车轮中心轴线及电机中心轴线。该悬架的弹性元件可以采用螺旋弹簧、扭杆弹簧。[0011]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非转向轮,左右成套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优越功效在于1)减速箱中的大齿轮齿圈与轮辋固接,直接将动力传至轮辋,故而省去了大齿轮轮辐、半轴、大齿轮支承轴承,有效减小系统的质量;2)通过合理布置轮边电机质心在单纵臂上的位置,使其尽量靠近单纵臂悬架摆动轴线中心,可有效减小等效非簧载质量;3)有效降低减速大齿轮齿圈的体积和质量,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增大了整个轮边电驱动系统的可利用空间,改善了车辆平顺性和车轮接地性。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7]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0018]图中标号说明[0019]1 一车架;2—弹性橡胶铰a[0020]3—单纵臂悬架摆臂一体化的轮边减速箱体组件;[0021]301—单纵臂悬架摆臂;302—轮边减速箱·[0022]303—制动钳安装板;304—车桥;[0023]305—弹性橡胶铰b ;[0024]4一减速箱盖;5—小齿轮;[0025]6—制动钳;7—制动盘;[0026]8—轮毂;9一轮毂轴承;[0027]10—轮辋;11 一大齿轮齿圈;[0028]12—轮边电机;[0029]13—单纵臂悬架加强杆;130卜球铰;[0030]14一迷宫密封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附图所示,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化单纵臂悬架减速式轮边电驱动系统, 包括车架1、弹性橡胶铰a2、单纵臂悬架摆臂一体化的轮边减速箱体组件3、减速箱盖4、轮边电机12、小齿轮5、大齿轮齿圈11、轮辋10、轮毂8、轮毂轴承9、制动钳6、制动盘7、单纵臂悬架加强杆13 ;其中,单纵臂悬架摆臂301、轮边减速箱体302、制动钳安装板303、车桥 304、弹性橡胶铰b305为一体化结构,形成单纵臂悬架摆臂一体化的轮边减速箱体组件3, 轮边电机12安装于单纵臂悬架摆臂一体化的轮边减速箱体组件3上,同时螺接于弹性橡胶铰a2,与弹性橡胶铰b305共同支承于车架1,以承受路面传来的各向力及因此而产生的力矩。轮边减速箱体302与减速箱盖4固接,轮毂轴承9支承于轮毂8和单纵臂悬架摆臂一体化的轮边减速箱体组件3上的车桥304之间,轮毂8固定连接轮辋10,轮辋10与轮边减速箱中的大齿轮齿圈11固接,轮边减速箱设有动力输入端与动力输出端,轮边电机12产生的动力由输入端输入,经轮边减速箱减速增扭后,由大齿轮齿圈11将动力直接输出到轮辋10,从而驱动车轮。所述单纵臂悬架加强杆13两端各布置有一球铰1301,一端球铰1301安装于单纵臂悬架摆臂一体化的轮边减速箱体组件的减速箱盖4上,另一端安装于轮边电机12上,起到加强单纵臂悬架强度的作用。如图2所示,减速箱盖4与大齿轮齿圈11上制成槽状结构,形成迷宫式密封槽14, 因迷宫式密封槽14靠近轮边,且直接裸露在外,为了防止轮边溅水进入减速箱内,迷宫式密封槽14的外端呈倾斜角度,利用大齿轮齿圈11旋转离心力将轮边溅水甩出。因轮边减速箱体302与大齿轮齿圈11之间相对速度较大,采用非接触式密封。轮边减速箱体302与大齿轮齿圈11上制成槽状结构,形成迷宫式密封槽14。所述制动盘7与轮辋10、轮毂8安装在一起,随车轮旋转。制动钳6则安装于单纵臂悬架摆臂一体化的轮边减速箱体组件3上的制动钳安装板303。所述减速箱盖4为非承载部件,可设计成薄壁结构,有利于结构轻量化。所述弹性橡胶铰a2螺接于电机外壳上,与弹性橡胶铰b305中心轴线处于重合,且平行于车轮中心轴线及电机中心轴线。轮辋10、轮毂8等与车轮同心的零部件其产生的等效簧下质量无法改变,而轮边电机的质心相对于单纵臂的距离是根据布置不同而不同的。根据图1所示,将轮边电机12 尽可能布置得靠近单纵臂摆动中心轴线,可有效减小系统的等效簧下质量。该悬架的弹性元件可以采用螺旋弹簧、扭杆弹簧。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非转向轮,左右成套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一体化单纵臂悬架减速式轮边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弹性橡胶铰a、单纵臂悬架摆臂一体化的轮边减速箱体组件、减速箱盖、轮边电机、小齿轮、大齿轮齿圈、轮辋、轮毂、轮毂轴承、制动钳、制动盘、单纵臂悬架加强杆;其中,单纵臂悬架摆臂、轮边减速箱体、制动钳安装板、车桥、弹性橡胶铰b为一体化结构,形成单纵臂悬架摆臂一体化的轮边减速箱体组件,轮边电机安装于单纵臂悬架摆臂一体化的轮边减速箱体组件上,同时螺接于弹性橡胶铰a,与弹性橡胶铰b共同支承于车架,轮边减速箱体与减速箱盖固接, 轮毂轴承支承于轮毂和单纵臂悬架摆臂一体化的轮边减速箱体组件上的车桥之间,轮毂固定连接轮辋,轮辋与轮边减速箱中的大齿轮齿圈固接,轮边减速箱设有动力输入端与动力输出端,轮边电机产生的动力由输入端输入,经轮边减速箱减速增扭后,由大齿轮齿圈将动力直接输出到轮辋,从而驱动车轮。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单纵臂悬架减速式轮边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纵臂悬架加强杆两端各布置有一球铰,一端球铰安装于单纵臂悬架摆臂一体化的轮边减速箱体组件的减速箱盖上,另一端安装于轮边电机上。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单纵臂悬架减速式轮边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箱盖与大齿轮齿圈上制成槽状结构,形成迷宫式密封槽。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单纵臂悬架减速式轮边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宫式密封槽的外端呈倾斜角度。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单纵臂悬架减速式轮边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边减速箱体与大齿轮齿圈上制成槽状结构,形成迷宫式密封槽。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单纵臂悬架减速式轮边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盘与轮辋、轮毂安装在一起,随车轮旋转。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单纵臂悬架减速式轮边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制动钳则安装于单纵臂悬架摆臂一体化的轮边减速箱体组件上的制动钳安装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单纵臂悬架减速式轮边电驱动系统,左右成套使用,轮边电机安装于单纵臂悬架摆臂一体化的轮边减速箱体组件上,同时螺接于弹性橡胶铰a,与弹性橡胶铰b共同支承于车架,轮边减速箱体与减速箱盖固接,轮毂轴承支承于轮毂和单纵臂悬架摆臂一体化的轮边减速箱体组件上的车桥之间,轮毂固定连接轮辋,轮辋与轮边减速箱中的大齿轮齿圈固接,轮边减速箱设有动力输入端与动力输出端,轮边电机产生的动力由输入端输入,经轮边减速箱减速增扭后,由大齿轮齿圈将动力直接输出到轮辋,从而驱动车轮。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直接将动力传至轮辋,有效减小系统的质量;改善了车辆平顺性和车轮接地性。
文档编号B60K17/06GK202174932SQ201120232030
公开日2012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4日
发明者卢志坚, 唐峰, 王心坚, 钟再敏, 陈更, 陈辛波 申请人:同济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