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遮阳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8829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遮阳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遮阳板,特别是一种汽车遮阳板。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汽车遮阳板也成了汽车内必备的遮阳工具。传统的汽车遮阳板都是由整体式的一块面板制作而成,由于它长度受到限制因而在旋转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驾驶员的头部,因此使用很不方便。同时若驾驶员需要在驾驶途中改变方向时,需要旋转遮阳板,以使遮阳板达到更好的遮阳效果,则驾驶员必须侧身躲避,以使遮阳板旋转到合适的位置,这极大的影响了驾驶员在驾驶途中的安全性,增加了驾驶员的安全隐患。对于现有的汽车遮阳板,也有专利对其进行了改进,主要体现在对遮阳板的长度 进行了可调节的改进。经检索,检索到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伸缩式汽车遮阳板专利号ZL99208126. 2 ;授权公告号CN2372174Y。这种伸缩式汽车遮阳板,包括数个遮阳板片,遮阳片上有两条燕尾形滑道,燕尾形滑道依序由大到小,且相互配合;其中每一遮阳板片上的燕尾形滑道,包括有燕尾槽和燕尾块;在燕尾块的一端与燕尾块垂直固接一弹性钢丝;在燕尾槽的槽底两侧设有间隔状的凹穴;在燕尾块靠近弹性钢丝处的两侧设有止挡凸台;在燕尾槽远离止挡凸台的一侧有一止挡。该汽车遮阳板直接安装在汽车车室的顶处,可以起到防止阳光直接暴晒汽车的目的。对于上述的汽车遮阳板,只能使遮阳板在竖直方向上伸缩,以调节遮阳板的大小,并不能使遮阳板在水平方向上发生伸缩。而驾驶员在狭窄的驾驶室内,把遮阳板从横向切换到左边方向时很不方便,驾驶员必须侧身躲避才能使遮阳板旋转到位,若在行驶途中调节遮阳板的位置,则很容易发生危险。近观现有的汽车遮阳板技术,迫切需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开发出新的遮阳板,以适应目前驾驶员使用遮阳板的习惯,保证驾驶员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减少驾驶员在行驶途中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汽车遮阳板,本遮阳板具有能调节其长度、遮阳效果好的特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遮阳板,包括呈板状的主板,所述的主板左端上具有能使主板铰接于车身处的铰接部,所述的主板上设有与其相互平行的副板,所述的副板和主板之间设有一能使副板沿着主板左右滑动且不会脱离主板的导向结构。本汽车遮阳板是通过主板上的铰接部将其铰接在汽车上的。当在烈日下开车时,驾驶员可将遮阳板旋转到车室的前方进行遮阳,若不需要遮阳时,则可以将遮阳板旋转到车室的一旁,以扩充驾驶员的视野。当汽车在烈日下行驶的过程中进行转弯时,驾驶员可以通过主板与副板之间的导向结构将副板滑动到与主板重合的位置,再将遮阳板旋转到使驾驶员不易被太阳晒到的角度,最后通过导向结构将副板滑动到与主板交叉的位置,增大了遮阳板的防晒面积。由于本遮阳板是在副板缩进主板时进行旋转的,这可以让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无需躲避遮阳板而改变驾驶姿势,降低了驾驶员在行驶时的风险,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这种遮阳板操作方便,伸缩灵活,并且遮阳效果好。在上述的汽车遮阳板中,所述的导向结构包括开设在主板右端面上且向主板左端沿伸的滑槽、滑轮一、滑轮二、滑轮三和滑轮四,所述的滑轮一和滑轮二分别固定在滑槽的临近进口的两槽壁上,所述的滑轮三和滑轮四分别固定在副板一端的两侧壁上,所述的滑轮三、滑轮四和副板均设置在主板的滑槽内,且所述的滑轮三能与所述的滑轮一相抵靠,所述的滑轮四能与所述的滑轮二相抵靠。带有滑轮三和滑轮四的副板能够在带有滑轮一和滑轮二的主板内的滑槽中滑动,当滑轮三和滑轮四滑动至一定位置时,通过滑轮三和滑轮一的抵靠与滑轮四和滑轮二的抵靠可以使副板不脱离主板。 作为另外一种情况,在上述的汽车遮阳板中,所述的导向结构包括导轨一、导轨二、滑轮一、滑轮二、滑轮三和滑轮四,所述的导轨一和导轨二沿主板的左右方向固定在主板的侧面上,且所述的导轨一和导轨二相互平行,所述的滑轮一和滑轮二分别固定在导轨一和导轨二的右端上,且滑轮一和滑轮二相互平行,所述的滑轮三和滑轮四分别固定在副板一端的两侧壁上,所述的滑轮三和滑轮四分别设置在导轨一和导轨二上,且所述的滑轮三能与所述的滑轮一相抵靠,所述的滑轮四能与所述的滑轮二相抵靠。带有滑轮三和滑轮四的副板能够在带有滑轮一和滑轮二的主板内的导轨一和导轨二上滑动,当滑轮三和滑轮四滑动至一定位置时,通过滑轮三和滑轮一的抵靠与滑轮四和滑轮二的抵靠可以使副板不脱离主板。在上述的汽车遮阳板中,所述副板另一端的侧壁上还具有凸出的限位部,所述的限位部能抵靠在上述的主板上。当副板在滑动进入主板的过程中,该限位部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当副板绝大部分滑入主板中时,该限位部可以将副板卡死在主板的一端,防止整个副板完全进入王板中。在上述的汽车遮阳板中,所述的限位部上开设通孔。该通孔可以用手指穿过,方便对副板滑进主板和滑出主板时的操作。在上述的汽车遮阳板中,所述的铰接部包括一根柱状的铰接杆和安装盘,所述的铰接杆的一端固定在主板左端的侧壁上,所述的安装盘固定在铰接杆的另一端上。通过铰接杆和安装盘可以将遮阳板的主板铰接到汽车的车室内,并且使遮阳板具有旋转的功能。在上述的汽车遮阳板中,所述的安装盘呈三角形状。该三角形状的安装盘可以使遮阳板的安装更加牢固与稳定。在上述的汽车遮阳板中,所述的铰接杆、安装盘和主板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固连在一起。采用这种方式成型的铰接部和主板加工生产方便且制造成本低。在上述的汽车遮阳板中,所述的主板的侧面上还设有镜子。在主板的正面上安装一面镜子,可以让驾驶员在短暂的停车休息时间里整理自身的仪表仪容,方便且实用。在上述的汽车遮阳板中,所述的主板和副板均采用聚碳酸酯材料制成。采用该材料制成的遮阳板生产成本低,且加工生产方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遮阳板具有以下优点I、本实用新型采用滑槽与滑轮组合的方式或是导轨与滑轮组合的方式使副板在主板中进行伸缩,可以使驾驶员抽拉副板的操作更加轻便并且灵活。由于本遮阳板是在副板缩进主板时进行旋转的,可以让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无需躲避遮阳板而改变驾驶姿势,降低了驾驶员在行驶时的风险,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2、本遮阳板不会破坏原有遮阳板的使用性能,伸缩自如,灵活性强,并且结构简单,设计可靠,使用方便,在汽车遮阳板的应用与开发中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副板缩进主板内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副板缩进主板内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I、主板;11、左端;12、右端;13、侧面;14、侧壁;2、副板;3、铰接部;31、铰接杆;32、安装盘;4、限位部;5、通孔;6、镜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I所示,一种汽车遮阳板,包括呈板状的主板I和副板2,主板I的左端11上具有能使主板I铰接于车身处的铰接部3,主板I与副板2相互平行,且主板I和副板2之间设有一能使副板2沿着主板I左右滑动且不会脱离主板I的导向结构。具体来说,该导向结构包括开设在主板I右端12面上且向主板I左端11沿伸的滑槽、滑轮一、滑轮二、滑轮三和滑轮四,滑轮一和滑轮二分别固定在滑槽的临近进口的两槽壁上,滑轮三和滑轮四分别固定在副板2 —端的两侧壁14上,滑轮三、滑轮四和副板2均设置在主板I的滑槽内,且滑轮三能与滑轮一相抵靠,滑轮四能与滑轮二相抵靠。带有滑轮三和滑轮四的副板2能够在带有滑轮一和滑轮二的主板I内的滑槽中滑动,当滑轮三和滑轮四滑动至一定位置时,通过滑轮三和滑轮一的抵靠与滑轮四和滑轮二的抵靠可以使副板2保持在主板I内,而使副板2不脱离主板I。如图2所示,在副板2远离主板I 一端的侧壁14上还具有凸出的限位部4且该限位部4能抵靠在主板I上,限位部4上还开设有一通孔5。当副板2在滑动进入主板I的过程中,该限位部4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其具体工作过程是这样的当副板2绝大部分滑入主板I中时,该限位部4可以将副板2卡死在主板I的一端,防止整个副板2完全进入主板I中。开设在副板2上的通孔5可以用手指穿过,方便了副板2滑进主板I和滑出主板I时的操作。如图3和4所示,主板I左端11上的铰接部3包括一根柱状的铰接杆31和安装盘32,铰接杆31的一端固定在主板I左端11的侧壁14上,安装盘32固定在铰接杆31的另一端上。通过铰接杆31和安装盘32可以将遮阳板的主板I固定到汽车的车室内,并且使遮阳板具有旋转的功能。该安装盘32呈三角形状,且铰接杆31、安装盘32和主板I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固连在一起。采用三角形状的安装盘32可以使遮阳板的安装更加牢固与稳定。在本实施例中,该一体成型的方式采用浇铸成型,采用该成型方式的铰接部3和主板I加工生产方便且制造成本低。在本汽车遮阳板中,主板I的侧面13上还设有镜子6,在主板I的正面上安装一面镜子6,可以让驾驶员在短暂的停车休息时间里整理自身的仪表仪容,方便且实用。主板I和副板2均采用聚碳酸酯材料制成,采用该材料制成的遮阳板生产成本低,且加工生产方便。本汽车遮阳板是通过主板I上的铰接部3将其铰接在汽车上的。当在烈日下开车时,驾驶员可将遮阳板旋转到车室的前方进行遮阳,若不需要遮阳时,则可以将遮阳板旋转到车室的一旁,以扩充驾驶员的视野。当汽车在烈日下行驶的过程中进行转弯时,驾驶员可以通过设在主板I内带有滑轮三和滑轮四的副板2将副板2由滑槽滑动到与带有滑轮一和滑轮二的主板I重合的位置,再将遮阳板旋转到使驾驶员不易被太阳晒到的角度,最后通过带有滑轮三和滑轮四的副板2将副板2由滑槽滑动到与带有滑轮一和滑轮二的主板I交叉的位置,增大了遮阳板的防晒面积。由于本遮阳板是在副板2缩进主板I时进行旋转的, 这可以让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无需躲避遮阳板而改变驾驶姿势,降低了驾驶员在行驶时的风险,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这种遮阳板操作方便,伸缩灵活,并且遮阳效果好。实施例二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在本汽车遮阳板中,副板2与主板I之间的导向结构包括导轨一、导轨二、滑轮一、滑轮二、滑轮三和滑轮四,导轨一和导轨二沿主板I的左右方向固定在主板I的侧面13上,且导轨一和导轨二相互平行,滑轮一和滑轮二分别固定在导轨一和导轨二的右端12上,且滑轮一和滑轮二相互平行,滑轮三和滑轮四分别固定在副板2 —端的两侧壁14上,滑轮三和滑轮四分别设置在导轨一和导轨二上,且滑轮三能与滑轮一相抵靠,滑轮四能与滑轮二相抵靠。带有滑轮三和滑轮四的副板2能够在带有滑轮一和滑轮二的主板I内的导轨一和导轨二上滑动,当滑轮三和滑轮四滑动至一定位置时,通过滑轮三和滑轮一的抵靠与滑轮四和滑轮二的抵靠可以使副板2保持在导轨一和导轨二内,使副板2不脱离主板I。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 I、主板;11、左端;12、右端;13、侧面;14、侧壁;2、副板;
3、铰接部;31、铰接杆;32、安装盘;4、限位部;5、通孔;6、镜子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遮阳板,包括呈板状的主板(I),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板(I)左端(11)上具有能使主板(I)铰接于车身处的铰接部(3),所述的主板(I)上设有与其相互平行的副板(2),所述的副板(2)和主板(I)之间设有一能使副板(2)沿着主板(I)左右滑动且不会脱离主板(I)的导向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结构包括开设在主板(I)右端(12)面上且向主板(I)左端(11)沿伸的滑槽、滑轮一、滑轮二、滑轮三和滑轮四,所述的滑轮一和滑轮二分别固定在滑槽的临近进口的两槽壁上,所述的滑轮三和滑轮四分别固定在副板⑵一端的两侧壁(14)上,所述的滑轮三、滑轮四和副板(2)均设置在主板(1)的滑槽内,且所述的滑轮三能与所述的滑轮一相抵靠,所述的滑轮四能与所述的滑轮二相抵靠。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结构包括导轨一、导轨二、滑轮一、滑轮二、滑轮三和滑轮四,所述的导轨一和导轨二沿主板(I)的左右方向固定在主板(I)的侧面(13)上,且所述的导轨一和导轨二相互平行,所述的滑轮一和滑轮二分别固定在导轨一和导轨二的右端(12)上,且滑轮一和滑轮二相互平行,所述的滑轮三和滑轮四分别固定在副板(2) —端的两侧壁(14)上,所述的滑轮三和滑轮四分别设置在导轨一和导轨二上,且所述的滑轮三能与所述的滑轮一相抵靠,所述的滑轮四能与所述的滑轮二相抵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副板(2)另一端的侧壁(14)上还具有凸出的限位部(4),所述的限位部(4)能抵靠在上述的主板(I)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部(4)上开设通孔(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铰接部(3)包括一根柱状的铰接杆(31)和安装盘(32),所述的铰接杆(31)的一端固定在主板(I)左端(11)的侧壁(14)上,所述的安装盘(32)固定在铰接杆(31)的另一端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盘(32)呈三角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汽车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铰接杆(31)、安装盘(32)和主板(I)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固连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板(I)的侧面(13)上还设有镜子(6)。
10.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汽车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板(I)和副板(2)均采用聚碳酸酯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遮阳板,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汽车遮阳板从横向切换到左边方向时很不方便,驾驶员必须侧身躲避才能使遮阳板旋转到位的问题。本汽车遮阳板,包括呈板状的主板,主板左端上具有能使主板铰接于车身处的铰接部,主板上设有与其相互平行的副板,副板和主板之间设有一能使副板沿着主板左右滑动且不会脱离主板的导向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滑槽与滑轮组合的方式或是导轨与滑轮组合的方式使副板在主板中进行伸缩,可以使驾驶员抽拉副板的操作更加轻便并且灵活,让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无需躲避遮阳板而改变驾驶姿势,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文档编号B60J3/02GK202623868SQ20122018875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7日
发明者郭琪, 马芳武, 杨国斌, 林远利, 王军宁, 赵福全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