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气囊装置的气袋总成及其折叠方法

文档序号:3888928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前气囊装置的气袋总成及其折叠方法
【专利摘要】前气囊装置的气袋总成及其折叠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前气囊装置的气袋总成,包括上层气袋布、下层气袋布以及设在上层气袋布和下层气袋布之间的拉带,上层气袋布和下层气袋布在边缘通过缝纫线连接,拉带并与上层气袋布和下层气袋布连接。本发明前气囊装置的气袋总成,将拉带把上层气袋布和下层气袋布通过缝纫线连接在一起,可以保证气袋定形的作用,在保证充气效果的同时又能保证气袋展开的厚度,这样的结构可以保证很好地展开形状,保护面积变大厚度均匀,确保气袋能够达到理想的展开效果,提高对乘员头部的保护效果,保护效果好。
【专利说明】前气囊装置的气袋总成及其折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车辆被动安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前气囊装置的气袋总成及其折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前气囊装置的气袋是使用一定强度的织物裁剪成特定形状用工具缝合成设计形状的织物,在一定条件下作用使之充气展开达到保护乘员,减小伤害的安全装置。工作原理是:在前气囊装置产生作用时,缝制成特定形状的气袋由气体发生器产生的高压气体充满膨胀,展开成一定形状达到保护乘员的效果。
[0003]气袋的外形结构对展开的保护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气袋结构普遍采用沿织物裁剪边缘简单的缝合在一起所形成的袋状结构;该结构简单,制作容易,但是在展开时气袋形状不理想,前面有效保护面积难以达到设计要求,从而影响对乘员的有效保护。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提供一种前气囊装置的气袋总成及其折叠方法,目的是确保能够达到理想的展开效果,提高保护效果。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前气囊装置的气袋总成,包括上层气袋布、下层气袋布以及设在上层气袋布和下层气袋布之间的拉带,上层气袋布和下层气袋布在边缘通过缝纫线连接,拉带并与上层气袋布和下层气袋布连接。
[0006]所述拉带通过缝细线与所述上层气袋布连接。
[0007]还包括在所述下层气袋布的进气口处的内外侧夹紧下层气袋布的内夹板和外夹板,内夹板位于下层气袋布的内侧,外夹板位于下层气袋布的外侧。
[0008]所述拉带通过拉带垫片与所述下层气袋布连接,拉带并与拉带垫片通过缝纫线连接。
[0009]所述拉带垫片夹紧在所述外夹板与所述内夹板之间,且拉带垫片与所述下层气袋布在进气口处通过缝纫线连接。
[0010]所述上层气袋布和所述下层气袋布的形状为圆形。
[001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前气囊装置的气袋总成的折叠方法,包括步骤:
[0012](I)将气袋总成放置在工作台上;
[0013](2)以夹板组件的第一中心线为对称线,折叠第一中心线左侧的左半部气袋;
[0014](3)折叠第一中心线右侧的右半部气袋;
[0015](4)以夹板组件与第一中心线垂直的第二中心线为对称线,折叠第二中心线下方的下半部气袋;
[0016](5)折叠第二中心线上方的上半部气袋。
[0017]在所述步骤(2)中,折叠左半部气袋的步骤为:
[0018](2.1)以夹板组件的第一中心线为对称线,将第一中心线左侧的左半部气袋向第一中心线右侧折叠,左半部气袋处形成与第一中心线平行的第一折痕;
[0019](2.2)将左半部气袋处于右半部气袋上方的部分向左折叠,并在左半部气袋处形成与第一中心线处于同一垂直平面内的第二折痕;
[0020](2.3)将左半部气袋向右折叠,并在左半部气袋处形成与第一折痕处于同一垂直平面内的第三折痕;
[0021](2.4)将左半部气袋处于右半部气袋上方的部分向左折叠,并在左半部气袋处形成与第一中心线和第二折痕处于同一垂直平面内的第四折痕。
[0022]在所述步骤(3)中,折叠右半部气袋的步骤为:
[0023](3.1)将第一中心线右侧的右半部气袋向第一中心线左侧折叠,右半部气袋处形成与第一中心线平行的第五折痕;
[0024](3.2)将右半部气袋处于左半部气袋上方的部分向右折叠,并在右半部气袋处形成与第一中心线处于同一垂直平面内的第六折痕;
[0025](3.3)将右半部气袋向左折叠,并在右半部气袋处形成与第五折痕处于同一垂直平面内的第七折痕;
[0026](3.4)将右半部气袋处于左半部气袋上方的部分向右折叠,并在右半部气袋处形成与第一中心线和第六折痕处于同一垂直平面内的第八折痕。
[0027]在所述步骤(4)中,折叠下半部气袋的步骤为:
[0028](4.1)以夹板组件与第一中心线垂直的第二中心线为对称线,向上折叠下半部气袋,并在下半部气袋处形成与第二中心线平行的第九折痕;
[0029](4.2)向下折叠下半部气袋,并在下半部气袋处形成与第二中心线平行的第十折痕;
[0030](4.3)向下折叠下半部气袋,并在下半部气袋处形成与第二中心线平行的第十一折痕;
[0031](4.4)向下折叠下半部气袋,并使折叠后的下半部气袋的边缘与第九折痕对齐。
[0032]在所述步骤(5)中,折叠下半部气袋的步骤为:
[0033](5.1)向下折叠上半部气袋,并在上半部气袋处形成与第二中心线平行的第十二折痕,第九折痕和第十二折痕为对称分布在第二中心线的两侧;
[0034](5.2)向上折叠上半部气袋,并在上半部气袋处形成与第二中心线平行的第十三折痕,第十折痕和第十三折痕为对称分布在第二中心线的两侧;
[0035](5.3)向上折叠上半部气袋,并在上半部气袋处形成与第二中心线平行的第十四折痕,第十一折痕和第十四折痕为对称分布在第二中心线的两侧;
[0036](5.4)向上折叠上半部气袋,并使折叠后的上半部气袋的边缘与第十二折痕对齐。
[0037]本发明前气囊装置的气袋总成,将拉带把上层气袋布和下层气袋布通过缝纫线连接在一起,可以保证气袋定形的作用,在保证充气效果的同时又能保证气袋展开的厚度,这样的结构可以保证很好地展开形状,保护面积变大厚度均匀,确保气袋能够达到理想的展开效果,提高对乘员头部的保护效果,保护效果好;气袋总成的折叠方法能更好保证展开效果O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8]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0039]图1a是本发明气袋总成展开后的主视图;
[0040]图1b是本发明气袋总成展开后的后视图;
[0041]图2是气袋总成的折叠前的状态示意图;
[0042]图3是左半部气袋第一次折叠后的状态示意图;
[0043]图4是左半部气袋第二次折叠后的状态示意图;
[0044]图5是左半部气袋第三次折叠后的状态示意图;
[0045]图6是左半部气袋第四次折叠后的状态示意图;
[0046]图7是右半部气袋第一次折叠后的状态示意图;
[0047]图8是右半部气袋第二次折叠后的状态示意图;
[0048]图9是右半部气袋第三次折叠后的状态示意图;
[0049]图10是右半部气袋第四次折叠后的状态示意图;
[0050]图11是下半部气袋第一次折叠后的状态示意图;
[0051]图12是下半部气袋第二次折叠后的状态示意图;
[0052]图13是下半部气袋第三次折叠后的状态示意图;
[0053]图14是下半部气袋第四次折叠后的状态示意图;
[0054]图15是上半部气袋第一次折叠后的状态示意图;
[0055]图16是上半部气袋第二次折叠后的状态示意图;
[0056]图17是上半部气袋第三次折叠后的状态示意图;
[0057]图18是上半部气袋第四次折叠后的状态示意图;
[0058]图19是折叠后的气袋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59]图中标记为:
[0060]1、上层气袋布;2、下层气袋布;3、拉带;4、拉带垫片;5、外夹板;6、进气口 ;7、缝纫线;8、缝纫线;9、缝纫线;10、缝纫线;11、第一中心线;12、第二中心线;13、左半部气袋;14、右半部气袋;15、第一折痕;16、第二折痕;17、第三折痕;18、第四折痕;19、第五折痕;20、第六折痕;21、第七折痕;22、第八折痕;23、第九折痕;24、第十折痕;25、第^^一折痕;26、第十二折痕;27、第十三折痕;28、第十四折痕;29、上半部气袋;30、下半部气袋。

【具体实施方式】
[0061]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0062]如图1a和图1b所示,本发明一种前气囊装置的气袋总成,包括上层气袋布1、下层气袋布2以及设在上层气袋布I和下层气袋布2之间的拉带3,上层气袋布I和下层气袋布2在边缘通过缝纫线7连接,拉带3并与上层气袋布I和下层气袋布2连接。在气袋总成平铺展开时,上层气袋布I与下层气袋布2为相对设置,且两者面积大致相等,拉带3把上层气袋布I和下层气袋布2连接到一起,通过拉带3的长度来限制气袋总成充气展开的厚度及展开的形状。
[0063]具体地说,上层气袋布I和下层气袋布2的形状为圆形。如图1b所示,拉带3是位于气袋总成的内部,且在中间位置处通过缝纫线10与上层气袋布I的中心部位连接。
[0064]如图1a所示,本气袋总成还包括在下层气袋布2的进气口 6处的内外侧夹紧下层气袋布2的内夹板和外夹板5,进气口 6设在下层气袋布2的中心处,内夹板位于下层气袋布2的内侧,外夹板5位于下层气袋布2的外侧。内夹板与外夹板5固定连接,构成夹板组件,夹板组件的形状呈方形,且内夹板和外夹板5上设有用于进气的圆形通孔,且通孔的直径大于下层气袋布2的进气口 6的直径,通孔并与进气口 6同轴。
[0065]如图1a所示,拉带3通过拉带垫片4与下层气袋布2连接,拉带3并与拉带垫片4通过缝纫线8连接。拉带垫片4是夹紧在外夹板5与内夹板之间,且拉带垫片4与下层气袋布2在进气口 6处通过缝纫线9连接。
[0066]对于上述结构的气袋总成,当前气囊发生作用时,大量高压气体沿进气口 6进入气袋总成内部,由于拉带3的作用,气袋总成充气展开的高度及形状受到限制,乘员的头部免收气袋的冲击,同时气袋总成充气后直径会加大,有效保护乘员的胸部,这样有效减小乘员头部和胸部的伤害值。
[0067]对于上述结构的气袋总成,其折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68](I)将气袋总成放置在工作台上;如图2所示,将夹板组件面向工作台台面的方式摆放气袋总成,将上层气袋布I和下层气袋布2完全展开,平铺在工作台台面上,此时夹板组件位于上层气袋布I底部,并将夹板组件位置摆正。
[0069](2)以夹板组件的第一中心线为对称线,折叠第一中心线左侧的左半部气袋,即将上层气袋布I和下层气袋布2等位于第一中心线左侧的部分先折叠起来;
[0070](3)折叠第一中心线右侧的右半部气袋,即将上层气袋布I和下层气袋布2等位于第一中心线右侧的部分折叠起来;
[0071](4)如图10所示,将左半部气袋和右半部气袋折叠后,形成的气袋总成为长条状的结构,然后以夹板组件与第一中心线垂直的第二中心线为对称线,折叠第二中心线下方的下半部气袋,即将经步骤(2)和(3)折叠后的上层气袋布I和下层气袋布2等位于第二中心线下方的部分折叠起来;
[0072](5)折叠第二中心线上方的上半部气袋,即将经步骤(2)和(3)折叠后的上层气袋布I和下层气袋布2等位于第二中心线上方的部分折叠起来。
[0073]在上述步骤中,如图2所示,夹板组件的形状为方形,夹板组件的第一中心线为处于与夹板组件表面和平铺的上层气袋布I垂直的平面内,第二中心线为处于与夹板组件表面和平铺的上层气袋布I垂直的另一平面内,第一中心线与第二中心线相垂直,且均过进气口 6的圆心。为了在折叠过程中便于对齐中心,可在工作台的台面上划线标记出第一中心线和第二中心线的位置。
[0074]在上述步骤(2)中,折叠左半部气袋的具体步骤如下:
[0075](2.1)以夹板组件的第一中心线为对称线,将第一中心线左侧的左半部气袋向第一中心线右侧折叠,左半部气袋处形成与第一中心线平行的第一折痕,第一折痕位于第一中心线的左侧,如图3所示,第一折痕与第一中心线之间的垂直距离dl为67mm ;
[0076](2.2)将左半部气袋处于右半部气袋上方的未折叠部分向左折叠,并在左半部气袋处形成与第一中心线处于同一垂直平面内的第二折痕,第二折痕位于第一折痕的右侧,且第二折痕的长度小于第一折痕的长度,如图4所示;
[0077](2.3)将左半部气袋未折叠部分向右折叠,并在左半部气袋处形成与第一折痕处于同一垂直平面内的第三折痕,第三折痕的长度小于第二折痕的长度,如图5所示;
[0078](2.4)将左半部气袋处于右半部气袋上方的未折叠部分再次向左折叠,并在左半部气袋处形成与第一中心线和第二折痕处于同一垂直平面内的第四折痕,第四折痕的长度小于第三折痕的长度,如图6所示。
[0079]在步骤(3)中,折叠右半部气袋的具体步骤如下:
[0080](3.1)同样以夹板组件的第一中心线为对称线,将第一中心线右侧的右半部气袋向第一中心线左侧折叠,右半部气袋处形成与第一中心线平行的第五折痕,第五折痕位于第一中心线的右侧,且第五折痕与第一折痕的长度相等,如图7所示,第五折痕与第一中心线之间的垂直距离d2为67mm ;
[0081](3.2)将右半部气袋处于左半部气袋上方的未折叠部分向右折叠,并在右半部气袋处形成与第一中心线处于同一垂直平面内的第六折痕,第六折痕位于第五折痕的左侧,且第六折痕的长度与第二折痕的长度相等,如图8所示;
[0082](3.3)将右半部气袋未折叠部分向左折叠,并在右半部气袋处形成与第五折痕处于同一垂直平面内的第七折痕,第七折痕的长度小于第五折痕的长度,且第七折痕的长度与第三折痕的长度相等,如图9所示;
[0083](3.4)将右半部气袋处于左半部气袋上方的未折叠部分再次向右折叠,并在右半部气袋处形成与第一中心线和第六折痕处于同一垂直平面内的第八折痕,第八折痕的长度小于第六折痕的长度,且第八折痕的长度与第四折痕的长度相等,如图10所示。
[0084]在步骤(4)中,折叠下半部气袋的具体步骤如下:
[0085](4.1)以夹板组件的第二中心线为对称线,向上折叠下半部气袋,并在下半部气袋处形成与第二中心线平行的第九折痕,第九折痕位于第二中心线的下方,如图11所示,第九折痕与第二中心线之间的垂直距离d3为70mm ;
[0086](4.2)将下半部气袋处于上半部气袋上方的未折叠部分向下折叠,且是从下半部气袋的上端边缘处开始折叠,折叠一次,在下半部气袋处形成与第二中心线平行的第十折痕,第十折痕位于第二中心线的上方,如图12所示,第十折痕与第二中心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d4 为 139_ ;
[0087](4.3)将下半部气袋处于第九折痕与第十折痕之间的未折叠部分向下折叠一次,并在下半部气袋处形成与第二中心线平行的第十一折痕,第十一折痕位于第二中心线的上方,如图13所示,第十一折痕与第二中心线之间的垂直距离d5为77.5mm,而且此时第十折痕位于第i^一折痕与第二中心线之间,并靠近第二中心线;
[0088](4.4)将下半部气袋处于第九折痕与第十一折痕之间的未折叠部分向下折叠一次,并使完全折叠后的下半部气袋的下端边缘与第九折痕对齐,如图14所示,此时下半部气袋的上端边缘与第二中心线之间的垂直距离d6为7.5mm。
[0089]在步骤(5)中,折叠下半部气袋的具体步骤如下:
[0090](5.1)同样以夹板组件的第二中心线为对称线,向下折叠上半部气袋,并在上半部气袋处形成与第二中心线平行的第十二折痕,步骤(4.1)时形成的第九折痕和第十二折痕为对称分布在第二中心线的两侧,如图15所示,第十二折痕与第二中心线之间的垂直距离d7 为 70mm ;;
[0091](5.2)将上半部气袋处于下半部气袋上方的未折叠部分向上折叠,且是从上半部气袋此时的下端边缘处开始折叠,折叠一次,并在上半部气袋处形成与第二中心线平行的第十三折痕,步骤(4.2)时形成的第十折痕和此时第十三折痕为对称分布在第二中心线的两侧,如图16所示,第十三折痕与第二中心线之间的垂直距离d8为139mm ;
[0092](5.3)将上半部气袋处于第十二折痕与第十三折痕之间的未折叠部分向上折叠一次,并在下半部气袋处形成与第二中心线平行的第十四折痕,步骤(4.3)时形成的第十一折痕和第十四折痕为对称分布在第二中心线的两侧,如图17所示,第十四折痕与第二中心线之间的垂直距离d9为77.5mm ;
[0093](5.4)将上半部气袋处于第九折痕与第十四折痕之间的未折叠部分向下折叠一次,并使完全折叠后的上半部气袋的上端边缘与第十二折痕对齐,如图18所示,此时上半部气袋的下端边缘与第二中心线之间的垂直距离dlO为7.5mm。
[0094]经上述步骤后,折叠后的气袋总成的形状如图19所示,其形状大致呈方形,其长度L为140mm,宽度为134mm。
[0095]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前气囊装置的气袋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气袋布、下层气袋布以及设在上层气袋布和下层气袋布之间的拉带,上层气袋布和下层气袋布在边缘通过缝纫线连接,拉带并与上层气袋布和下层气袋布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气囊装置的气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带通过缝纫线与所述上层气袋布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前气囊装置的气袋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下层气袋布的进气口处的内外侧夹紧下层气袋布的内夹板和外夹板,内夹板位于下层气袋布的内侧,外夹板位于下层气袋布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气囊装置的气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带通过拉带垫片与所述下层气袋布连接,拉带并与拉带垫片通过缝纫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气囊装置的气袋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带垫片夹紧在所述外夹板与所述内夹板之间,且拉带垫片与所述下层气袋布在进气口处通过缝纫线连接;所述上层气袋布和所述下层气袋布的形状为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前气囊装置的气袋总成的折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将气袋总成放置在工作台上; (2)以夹板组件的第一中心线为对称线,折叠第一中心线左侧的左半部气袋; (3)折叠第一中心线右侧的右半部气袋; (4)以夹板组件与第一中心线垂直的第二中心线为对称线,折叠第二中心线下方的下半部气袋; (5)折叠第二中心线上方的上半部气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中,折叠左半部气袋的步骤为: (2.1)以夹板组件的第一中心线为对称线,将第一中心线左侧的左半部气袋向第一中心线右侧折叠,左半部气袋处形成与第一中心线平行的第一折痕; (2.2)将左半部气袋处于右半部气袋上方的部分向左折叠,并在左半部气袋处形成与第一中心线处于同一垂直平面内的第二折痕; (2.3)将左半部气袋向右折叠,并在左半部气袋处形成与第一折痕处于同一垂直平面内的第三折痕; (2.4)将左半部气袋处于右半部气袋上方的部分向左折叠,并在左半部气袋处形成与第一中心线和第二折痕处于同一垂直平面内的第四折痕。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折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3)中,折叠右半部气袋的步骤为: (3.1)将第一中心线右侧的右半部气袋向第一中心线左侧折叠,右半部气袋处形成与第一中心线平行的第五折痕; (3.2)将右半部气袋处于左半部气袋上方的部分向右折叠,并在右半部气袋处形成与第一中心线处于同一垂直平面内的第六折痕; (3.3)将右半部气袋向左折叠,并在右半部气袋处形成与第五折痕处于同一垂直平面内的第七折痕; (3.4)将右半部气袋处于左半部气袋上方的部分向右折叠,并在右半部气袋处形成与第一中心线和第六折痕处于同一垂直平面内的第八折痕。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或8所述的折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4)中,折叠下半部气袋的步骤为: (4.1)以夹板组件与第一中心线垂直的第二中心线为对称线,向上折叠下半部气袋,并在下半部气袋处形成与第二中心线平行的第九折痕; (4.2)向下折叠下半部气袋,并在下半部气袋处形成与第二中心线平行的第十折痕; (4.3)向下折叠下半部气袋,并在下半部气袋处形成与第二中心线平行的第十一折痕; (4.4)向下折叠下半部气袋,并使折叠后的下半部气袋的边缘与第九折痕对齐。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或8或9所述的折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5)中,折叠下半部气袋的步骤为: (5.1)向下折叠上半部气袋,并在上半部气袋处形成与第二中心线平行的第十二折痕,第九折痕和第十二折痕为对称分布在第二中心线的两侧; (5.2)向上折叠上半部气袋,并在上半部气袋处形成与第二中心线平行的第十三折痕,第十折痕和第十三折痕为对称分布在第二中心线的两侧; (5.3)向上折叠上半部气袋,并在上半部气袋处形成与第二中心线平行的第十四折痕,第十一折痕和第十四折痕为对称分布在第二中心线的两侧; (5.4)向上折叠上半部气袋,并使折叠后的上半部气袋的边缘与第十二折痕对齐。
【文档编号】B60R21/237GK104442679SQ201410727998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3日
【发明者】鲁明 申请人:芜湖金鹏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