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具有能移出的带引导元件的安全带的调节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83494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用于具有能移出的带引导元件的安全带的调节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用于车辆中的安全带的调节设备。



背景技术:

这种调节设备具有至少一个带引导元件,所述带引导元件设置用于引导安全带的部段。在此,带引导元件以能移出的方式构成,以便在系安全带时易于由乘员抓取安全带,例如在用于安全带锁的插入舌处抓取。因此,调节设备能够构成为所谓的送带器,以便将安全带的要通过乘员抓取的部段在系上安全带之前向前移位。通常,这种调节设备设置在固定于车身的车辆部件上,例如设置在机动车的B柱的区域中,或者设置在车辆座椅的座椅部件上,例如设置在靠背上或其中。

从DE 10 2004 036 189A1中已知一种具有用于安全带的带引导元件的调节设备,其中带引导元件在移出的状态下经由构成节连链式的支撑元件保持。支撑元件经由各个链节本身是柔性的。但是在移出的状态下,各个链节彼此固定,使得链横向于带引导元件的移出方向是刚性的,并且带引导元件保持在期望的位置中。在DE 10 2004 036 189A1中,构成为节连链的支撑元件在此在移出的状态下能够有针对性地经由绳索牵引装置枢转,以便使带引导元件能够在靠背上基本上向上移出并且能够向前枢转。链节为此在移入的状态下以直线伸展的方式设置在引导通道之内,在所述移入的状态下带引导元件处于静止位置中。在链节沿着通道纵轴线移出足够远之后,所述链节于是枢转并且弧形地弯曲。

在DE 10 2004 036 189A1中提出的调节设备需要相对多的结构空间,并且不适合于设置在机动车的B柱上。因此,在安装在B柱上时,带引导元件尤其是主要向前而不向后移位。沿着横向于B柱的延伸方向的移出方向通常不提供足够大的结构空间,以便沿着移出方向安置直线伸展的引导通道,如其在DE 10 2004 036 189A1中所提出。此外,在DE 10 2004 036 189A1中公开的调节设备不存在如下可行性:在乘员系上安全带之后,调节带引导元件的位置。

从DE 10 2009 009 906A1中还已知一种构成为送带器的调节设备,所述调节设备同样具有构成为多节的推链,以便通过从壳体中移出推链将安全带的部段移位,使得所述部段能够由乘员容易抓取以系上安全带。为了在此对于仅在移出的状态下刚性的推链的支承需要少量的结构空间,在壳体之内设有用于推链的引导装置,在所述引导装置中所述推链多次转向。

在DE 10 2009 009 906A1中,推链用于将带部段移位,所述带部段在系上安全带之后不再与调节设备耦联。与之相应地,DE 10 2009 009906A1同样不存在用于定位带引导元件的其他的调节可能性。更确切地说,在此通过可经由推链移出的保持臂的设计方案确保:安全带的这一个部段尽可能与所使用的安全带的当前位置无关地向前移位,并且随后能够也尽可能与位于所分配的车辆座椅上的乘员的座椅位置和尺寸无关地良好地抓取这一个部段。



技术实现要素:

由此,本发明基于如下目的:提供一种用于送带器的改进的调节设备,借助所述调节设备不仅能够易于使乘员系上安全带,而且也还能够在乘员系上安全带之后调整带引导元件的位置。此外,调节设备对此需要少量的结构空间,使得其尤其能够安置在机动车的B柱中。

所述目的借助权利要求1的调节设备实现。

在根据本发明的调节设备中,至少一个带引导元件以能移出的方式构成,所述带引导元件设置用于引导安全带的部段,至少一个与带引导元件连接的支撑元件至少部分地能够与带引导元件一起移出,并且将带引导元件保持在移出的位置中。在此,支撑元件本身柔性的构成,例如呈节连链的形式,使得所述支撑元件能够紧凑地支承。但是同时,支撑元件构成为,使得其在带引导元件移出的状态下在移出的部段上是足够刚性的,以便将带引导元件保持在移出的位置中。

在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中,为了支承可移出的带引导元件,还设有可调节的带引导组件。在此,根据本发明的调节设备的带引导组件能够沿着与带引导元件的移出方向不同的调节方向调节,以便通过调节带引导组件为带引导元件预设可变的静止位置,所述带引导元件随后从所述静止位置中移出和/或能够移入到所述静止位置中。此外,当带引导元件处于其静止位置中时,支撑元件在可调节的带引导组件上转向至少一次。以该方式,当经由带引导组件改变带引导元件的静止位置时,支撑元件紧凑地支承并且总是一起进行调节。

这样,带引导元件的移出尤其能够与带引导组件的当前的调节位置无关地进行,并且带引导元件的静止位置和/或带引导元件在其移出状态下的方位能够通过使用者单独地经由带引导组件来设定。

因此,在一个实施方式变型形式中能够提出:能够与带引导组件的调节无关地执行带引导元件的移入和移出。在此,例如能够与带引导元件是否移入或移出无关地调节带引导组件。因此,例如即便当带引导元件移出时,也能够经由调节带引导组件执行带高度的设定。

优选地,经由带引导组件的调节位置预设用于安全带的转向部位的位置、尤其是高度,安全带从所述位置起朝经由安全带系住的乘员的肩部的方向延伸。因此,当带引导元件再次处于其静止位置中时并且尤其当乘员经由安全带系住时,经由带引导组件预设在乘员的肩部区域中的用于安全带的上部的转向部位。

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带引导元件随后用于引导在经由安全带系住的乘员的肩部的区域中的安全带的部段。带引导元件因此不仅承担安全带的部段的移位,以便使其对于乘员而言更容易抓取,而且也当乘员系上安全带并且带引导元件再次处于其静止位置中时,提供用于安全带的引导。因此,在这种实施例中带引导元件能够笔直地移出,以易于系上安全带,,在系上安全带之后也能够保持在所述带引导元件上引导安全带。

对于调节设备的紧凑的设计方案,柔性的支承元件在带引导组件上至少60°转向至少一次、优选基本上90°转向至少一次。因此,支撑元件例如在安置在机动车的B柱上时在带引导元件的静止位置中主要基本上沿着B柱的延伸方向延伸,而由于支撑元件转向,带引导元件能够在B柱上基本上垂直于此向前移出。

柔性的支撑元件能够支承在带引导组件的引导部上,使得当带引导元件(部分地或完全地)移出时,支撑元件至少以随后刚性的部段从引导部的出口中伸出。因此,支撑元件在移出的状态下以自承的方式围绕带引导元件保持在移出的位置中。在此,引导部例如能够作为封闭的或至少单侧敞开的通道构成在带引导组件的调节部件上。在此,调节部件能够沿着相对于移出方向基本上垂直伸展的调节轴线调节,以便能够设定安全带的带高度。

在一个实施变形型式中提出:带引导组件借助于支撑元件能够沿着调节方向调节。因此在此,支撑元件不仅用于带引导元件沿着移出方向移出,而且也用于沿着调节方向调节带引导组件。在此,支撑元件对此能够在移入的状态下将调节力传递到带引导组件的调节部件上,优选在此没有同时移出带引导元件。因此,柔性的支撑元件能够以可移出的方式支承在带引导组件的调节部件的引导部上,并且调节部件与控制机构耦联,借助所述控制机构能够将经由柔性的支撑元件施加的调节力传递到调节部件上,以便调节调节部件。因此,经由控制机构优选能够设定:施加到支撑元件上——优选通过调节作动器施加——的调节力是否引起支撑元件连同带引导组件沿着调节方向调节或是否引起支撑元件连同带引导元件沿着移出方向移出。

与之相应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提出:借助于控制机构能够控制支撑元件的调节运动,使得

-施加到支撑元件上的调节力首先能够传递到调节部件上,以便调节调节部件,并且

-在通过调节部件经过预设的调节路径之后,相对于调节部件调节支撑元件,以便沿移出方向移出带引导元件。

因此,借助于控制机构能够利用施加到支撑元件上的调节力(可选地)调节带引导组件和移出带引导元件。在此,能够将连续施加的调节力经由控制机构转换成不同的依次的调节运动。因此能够首先经由控制机构预设支撑元件连同带引导组件的调节部件的调节和支撑元件相对于调节部件的调节。

在基于此的改进形式中,调节部件能够沿着调节方向移动地支承,并且支撑元件在其移入的状态下能够沿调节方向调节,并且经由设置在调节部件的引导部中的转向区域转向到移出方向上。经由控制机构的能调节的止挡件,(首先)能够阻止移入的支撑元件沿移出方向移出,使得沿调节方向调节的支撑元件使调节部件移动。直到止挡件被调节并且支撑元件不再被锁止以防沿移出方向调节时,才允许相对于调节部件和沿着移出方向调节支撑元件,以便移出带引导元件。

在一个实施方式变型形式中,控制机构包括柔性的控制牵引机构,例如呈牵引绳索的形式。借助柔性的控制牵引机构优选能够将调节力传递给控制机构的部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借助柔性的控制牵引机构能够传递调节力,以便将止挡件从锁止位置中调节到释放位置中,在所述锁止位置中止挡件将支撑元件锁止以防相对于调节部件沿移出方向调节,在所述释放位置中止挡件不将支撑元件锁止来以防进行这种调节。控制牵引机构在此能够固定在引导部件和调节部件上,优选经由其两个端部中的各一个固定,其中调节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引导部件沿着调节方向进行调节。这样,控制牵引机构在将调节部件相对于引导部件调节时张紧,并且经由此将拉力施加到止挡件上。如果调节部件相对于引导部件经过限定的调节路径,那么由控制牵引机构施加的拉力升高至,使得其超过在可调节的止挡件上作用的弹簧元件的回复力,进而克服回复力将止挡件调节到释放位置中。

代替单独地通过调节支撑元件这样自动地调节止挡件并且经由至少一个柔性的控制牵引机构将调节部件与固定的引导部件耦联,显然也能够对止挡件在其锁止位置和其释放位置之间进行外力操纵调节,所述外力操纵调节在调节部件和引导部件之间没有机械耦联的情况下是足够的。例如,为了调节止挡件能够设有单独的(马达)驱动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带引导元件在其静止位置中且在支撑元件移入时形状配合地锁定在紧固部件上。因此,带引导元件在此在其静止位置中,当乘员系上安全带时,经由与优选位置固定的紧固部件形状配合地连接保持在位置中并且必要时(附加地)支撑,其中在所述静止位置中,经由带引导元件引导安全带的部段。

在一个可行的改进形式中,能够通过将带引导元件沿调节方向进行调节来松开形状配合的锁定。因此,带引导元件上和紧固部件上的形状配合区域或形状配合元件在此能够通过沿调节方向移动脱离接合,并且在相反于调节方向调节带引导元件以便使带引导元件又转到其静止位置中时,可再次彼此接合。这样,带引导元件必须进沿调节方向移位,以便松开紧固部件和带引导元件之间的形状配合的连接。此外,紧固部件和带引导元件之间的形状配合还能够构成为,使得带引导元件经由此沿移出方向固定在其静止位置中。更确切地说,当带引导元件和紧固部件常规地彼此连接时,经由形状配合的连接优选仅允许沿调节方向调节带引导元件。因此,只要不事先沿着调节方向调节带引导元件并且松开紧固部件和带引导元件之间的形状配合,带引导元件相对于紧固部件的相对运动就是不可行的。

在一个实施方式变型形式中,带引导组件设计用于安装到乘员座椅的座椅靠背上。同样地,带引导组件能够设计用于安装到车辆的B或C柱上。在这两种情况下,调节设备能够模块化地构成,使得带引导组件与以可移出的方式支承在其上的带引导元件和必要时用于外力操纵调节带引导组件和/或用于移出带引导元件的驱动器形成预制的和/或可预先检查的结构单元。在一个实施例中,调节设备具有带有带引导组件的调节模块,其中支撑元件、与其连接的带引导元件和用于调节带引导元件的电动驱动器以可移出的方式支承在调节部件上,并且调节部件又可移动地支承在引导部件上,其中调节模块经由引导部件安装在机动车的B或C柱上或其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带引导元件构成包覆部段,当带引导元件处于其静止位置中时,借助包覆部段至少部分地遮盖用于安全带的出口。因此,带引导元件在其静止位置中能够形成外包覆件的一部分,以便以在美学上吸引人的方式尽可能大地遮盖安全带的出口。安全带穿过出口例如从车辆座椅的靠背或B柱上的被包覆的空腔的内部中引出。

原则上,本身柔性的支撑元件在带引导元件移出的状态下能够由于用于连接的部分元件或由于其造型而是刚性的。因此,支撑元件例如能够包括带或链,所述链具有呈多个链节形式的彼此连接的部分元件。在应用例如由金属或由聚合物材料构成的带时,带能够相应地成形,例如具有横向于其纵向延伸方向的相应的隆起部,使得所述带处于预应力下并且在移出的状态下是自承的,如这例如针对由弹簧钢构成的卷尺是已知的。在应用链时又提出:将链的节构成和彼此设置成,使得在移出的状态下,带引导元件经由形状配合和/或摩擦配合将链的节自动地彼此固定。

链的节具有受限制的运动间隙,使得链一方面能够转向并且另一方面通过各个节的设计实现节彼此间的摩擦配合或形状配合的连接。在此优选地,在移出的状态下,链的节在应力作用下连接,使得其至少不再可以沿着一个方向移动。因此,链在该方向上是刚性的并且将带引导元件保持在位置中。

为了将节彼此固定,能够设有至少一个磁体和/或纵向延伸的牵引机构,例如牵引带或牵引绳索。在此,牵引机构的一个端部例如与带引导元件或链的固定在带引导元件上的节连接。牵引机构在此于是优选沿着链的节延伸并且将预应力施加到各个节上,使得所述节由此力求沿着直线伸展的轴线定向进而加固链。

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提出:所使用的链的节彼此预紧,使得

-链的节在带引导元件移出的状态下在链部段中彼此固定,并且经由由此随后横向于带引导元件的移出方向刚性的链部段将带引导元件保持在其移出的位置中,和

-在将带引导元件调节到其静止位置中时能够松开节的彼此固定,使得之前刚性的链部段又变得是柔性的。

如之前阐述的那样,这例如通过与可移出的带引导元件连接的牵引机构端部的弹性的支承装置实现。另一牵引机构端部于是与最后的且与带引导元件最大间隔开的链节连接并且固定在其上。由此,产生作用到各个链节上的预紧力,牵引机构沿着所述链节延伸并且必要时延伸穿过所述链节。这样,链由于预紧力而总是力求直线地伸展,所述预紧力例如经由支承在链节中的或支承在带引导元件中或其上的压缩弹簧来施加。只要一个部段从用于链的引导部的出口中伸出,链就由此例如自动地在该部段中是刚性的或自承的。

在一个实施方式变型形式中,调节设备具有驱动器,借助所述驱动器以外力操纵的方式能够进行带引导元件的移出和/或能调节的带引导组件的调节。因此原则上虽然也能够考虑:经由根据本发明的调节设备提供可手动移出的、尤其可拉出的带引导元件。但是,在提升乘员舒适度方面,优选如下调节设备,其中带引导元件以电子方式控制并且借助于驱动马达以外力操纵的方式移出。经由同一驱动器或另一驱动器,带引导组件的调节能够以外力操纵和电子的方式控制,以调节带高度。

在此,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器能够作用于支撑元件,以便以外力操纵的方式移出带引导元件并且必要时也再次移入。在此,例如构成为节连链的支撑元件的各个链节能够在外侧分别具有齿部区域。于是,驱动器的驱动小齿轮与该齿部区域啮合,以便调节节连链并且移入和移出固定在其上的带引导元件。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的优点和特征在下面描述的实施例中根据附图显而易见。

在此示出:

图1A示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调节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机动车B柱的部分图,所述调节设备具有构成为节连链的支撑元件,以将带引导元件移出,所述带引导元件在图1A中处于静止位置中;

图1B示出调节设备的与图1A一致的侧视图,调节设备具有——相对于图1A——向上调节的带引导组件和在移出的状态下设置在其上的带引导元件;

图2以放大的比例示出带引导元件与节连链的固定在其上的端部的侧视图;

图3A-3C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调节设备的另一实施例的不同的调节阶段,所述调节设备具有控制机构,借助所述控制机构能够利用施加到支撑元件上的调节力,以调节带引导组件和移出带引导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A和1B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调节设备V,所述调节设备安装在机动车的B柱B上。图1A和1B在此以从车辆内部空间起观察且在不具有通常固定在B柱上的包覆件的情况下B柱B的侧视图。

调节设备V包括用于乘员座椅的安全带的带引导组件1。经由带引导组件1,沿着B柱B引导安全带的部段,所述部段在图1A和1B中出于概览的理由而未被示出。带引导组件1在此尤其包括可沿着B柱B的纵向延伸方向调节的调节部件10以及在调节部件10的上端部处的固定于调节部件的带引导元件12。经由带引导元件12限定带出口120,安全带从B柱B的被包覆的空腔的内部中被引导穿过所述带出口。在此,调节部件10可移动地支承在例如导轨形式的引导部件5上,所述引导部件固定在B柱B的固定于车身的车辆部件4上。调节部件10例如经由在此未示出的驱动轴连同固定于调节部件的第一带引导元件12和可移出的第二带引导元件3沿着引导部件5纵向移动。可移出的第二带引导元件3设置在固定于调节部件的(第一)带引导元件12之前。

经由带引导组件1的调节部件10通过沿着基本上平行于B柱B的纵向延伸方向伸展的调节方向R1进行调节的方式能够设定安全带的带高度,而可移出的带引导元件3能够基本上垂直于此沿着移出方向R2调节,以便使乘员在系上安全带时易于抓取安全带。因此,在带引导元件3移出的状态下,安全带的部段在B柱B处的固定于调节部件的带引导元件12和之前移位的已移出的带引导元件3之间伸展。因此,安全带一方面在固定于调节部件的带引导元件12上朝移出的带引导元件3的方向转向,并且在这儿又朝下方的、设在车辆座椅的侧部上的紧固部位的方向转向。

为了移入和移出带引导元件3,与可移出的带引导元件3连接的支撑元件可调节地支承在调节部件10上,所述支撑元件呈由多个链节20构成的节连链2的形式。节连链2关于其各个链节20本身是柔性的,并且当带引导元件3移入且处于图1A中示出的静止位置中时,完全地容纳在调节部件10的引导通道102中。在引导通道102中,节连链2基本上90°转向一次。这样,节连链2在移入的状态下,在通过引导通道102限定的引导部之内,从后部的链端部2a起绝大部分地沿着B柱B的纵轴线延伸,并且经过引导通道102的转向区域102a延伸至处于引导通道102的出口102b处的前部的链端部2b,在所述转向区域中节连链2基本上转向90°。前部的链端部2b在此通过在带引导元件3的静止位置中处于出口102b中的且与带引导元件3连接的链节20限定。

通过从出口102b中移出节连链2,固定在其上的带引导元件3被调节并且同样——朝车辆前部的方向——移出。在此,节连链2的各个链节20彼此预紧,使得从出口102b移出的链部段的节自动地形状配合和摩擦配合地彼此固定,并且于是链部段是足够刚性的,以便将带引导元件3保持在移出的位置中。在此,移出的链部段尤其横向于移出方向R2是刚性的,使得带引导元件3能够基本上沿着水平线移出并且节连链2在此不折弯或弯曲。

经由绳索牵引装置21和至少一个在此构成为压缩弹簧22的弹簧元件产生预紧力,所述预紧力用于当应移出带引导元件3时使链节自动地彼此固定。各个链节20沿着绳索牵引装置21依次设置并且通过如下方式与绳索牵引装置21连接,即绳索牵引装置21例如分别被引导通过各个链节20的穿通开口。因此,绳索牵引装置21延伸通过全部可彼此移动的各个链节20。在此,绳索牵引装置的端部固定在总是保留在引导通道102中的后部的链端部2a上。另一绳索牵引装置端部210固定在前部的链端部2b的前部的链节20上,并且带引导元件3固定在所述前部的链端部上。在此,绳索牵引装置端部210支撑在压缩弹簧22上,所述压缩弹簧保持绳索牵引装置处于应力作用下并且使两个链端部2a和2b彼此挤压。在此,压缩弹簧22支承在最后的链节20的通道形的留空部或通道形的空腔中,并且沿绳索牵引装置的纵向方向倚靠该最后的链节20的壁部段支撑。因此,各个链节20通过由压缩弹簧22施加的弹簧力彼此挤压,但在施加弹簧力的情况下也可再次彼此松开,使得节连链2是足够柔性的,以便在引导通道102的转向区域102a中转向。

当前,以电子的方式控制并且通过电动的驱动器11进行带引导元件3的移出和移入。该驱动器11支承在调节部件10上。该驱动器11经由驱动小齿轮与构成在每个链节20上的齿部区域啮合(参见图2)。这样,驱动器11能够沿着引导通道102移动节连链2,并且调节与其连接的带引导元件3。

当前,带引导元件3具有构成香蕉形的转向孔30,所述转向孔限定用于安全带的持久的转向部位。因此,当前安全带经由带引导元件3不仅能够引入到对于乘员而言为了抓取安全带而有利的安置在前方的位置中,而且当乘员系上安全带之后也还保持在其上并且进行引导。在此,带高度和带引导元件3应移出的高度能够独立地设定,并且优选即便当带引导元件3移出时也能够改变。

当前,带引导元件3附加地构成包覆部段,经由所述包覆部段在移入的带引导元件3的静止位置中部分地遮盖带出口120。因此,带引导元件3例如能够插入到B柱B的包覆件中。由此,带引导元件3在其静止位置中不仅有助于在美学上吸引人的整体印象,而且也以保护的方式封闭固定于调节部件的带引导元件12的出口120。

从图2中还可见:带引导元件3当前设有肋结构31。经由肋结构31加固带引导元件3。此外,带引导元件3在转向孔30之下具有紧固部段32。经由紧固部段32将带引导元件3固定在节连链2的前部的可移出的端部2b上。

借助图3A、3B和3C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调节设备V的另一变型形式。在此,再次设有呈节连链2形式的支撑元件,以便沿着移出方向R2移出带引导元件3。节连链2也在此设置在可沿基本上垂直于移出方向R2伸展的调节方向R1进行调节的带引导组件1上。然而,构成用于节连链2的引导通道102的调节部件10在图3A至3C的实施方式变型形式中经由节连链2本身以能移出的方式构成,如这在下面还详细阐述。

调节部件10在此可移动地支承在固定于包覆件或车身进而位置固定的引导部件5上。引导部件5在此能够构成为导轨、导套或导管,其中沿着引导部件5的内部的或外部的侧表面沿调节方向R1可移动地支承调节部件10。当前,引导部件5在节连链2移入的状态下也容纳有一些链节20,而其他的链节20和节连链2的可移出的端部支承在调节部件10中。在此,在移入的状态下借助其可移出的端部支承在调节部件1之内的节连链2当前不仅用于移出与其连接的带引导元件3,而且用于相对于引导部件5移动调节部件10。因此,节连链2经由设在调节部件10上或之内的可调节的止挡件70被锁止,以防相对于调节部件10沿移出方向R2进行调节。在图3A至3C的实施方式变型形式中,止挡件70可枢转地构成并且设置在引导通道102的出口102b的区域中。在此,节连链2也在移入的状态下已经经由转向区域102a转向地处于引导通道102中,并且当止挡件处于图3A中示出的锁止位置中时,借助在出口102b的区域中的链节20贴靠止挡件70。

如果现在节连链2经由在图3A至3C中借助马达110和传动装置111示出的驱动器11驱动,以进行调节运动,那么处于锁止位置中的止挡件70阻止节连链2从调节部件10中沿移出方向R2移出。但是现在,由于调节部件10相对于引导部件5可移动地支承,节连链2沿调节方向R1挤压调节部件10,并且所述节连链相对于引导部件5沿调节方向R1移动。因此,当前带引导组件1的调节部件10经由节连链2伸缩驱动器式地基本上平行于车辆垂直轴线移动。在此,由于带引导元件3固定在节连链2上,沿着调节方向R1(向上)共同调节带引导元件3。

如果调节部件10达到期望的调节高度进而沿调节方向R1经过限定的调节路径,那么止挡件70根据图3B枢转到释放位置中,使得节连链2的一个端部能够在出口102b处从调节部件10中移出。止挡件70在此是控制机构7的一部分,所述控制机构经由止挡件70控制经由驱动器11施加到节连链2上的调节力的使用,使得经由此实现节连链2一方面连同调节部件10彼此相随的调节运动和另一方面相对于此的调节运动。

对此,控制机构还具有呈控制绳索71形式的控制牵引机构,所述控制牵引机构在一端经由紧固装置71a固定在引导部件5上并且在其另一端经由另一紧固装置71b固定在止挡件70处。如果在此横截面为L形的调节部件10相对于引导部件5调节得足够远,那么控制绳索71张紧到,使得经由此施加到止挡件70上的调节力超过作用在止挡件70上的复位弹簧的回复力,所述复位弹簧将止挡件70预紧到其锁止位置中。控制绳索71因此将止挡件70拉到其释放位置中并且克服复位弹簧的回复力枢转所述止挡件,使得不再通过止挡件70挡住出口102b。如果止挡件70根据图3C处于其释放位置中,那么由驱动器11继续驱动的节连链2从——必要时经由另一止挡件锁止以防沿调节方向R1继续调节的——调节部件10中压出。由此,带引导元件3沿移出方向R2移出,使得易于抓取安全带,所述安全带在图3A至3C中是条带6。

条带6在带引导元件3处在拱起成凸形的带引导面300上转向,并且经由此持续地保持在限定的位置中。与图1A-1B和2的实施方式变型形式不同,带引导元件3在此还具有至少一个形状配合区域310,经由所述形状配合区域将带引导元件3在其静止位置中形状配合地锁定在不可移动地固定的紧固部件8上。形状配合区域310在此设置在带引导元件3的与带引导面300相对置的下侧上,使得带引导元件3在其静止位置中能够经由此锁定,但是在沿调节方向R1调节带引导组件1时从紧固部件8提升进而能够简单地松开形状配合的连接。

紧固部件8优选在B柱B的区域中经由固定部段80固定。该固定部段80例如具有用于紧固元件、例如铆钉、栓或螺钉的紧固开口。在固定部段80上设有连接臂81,所述连接臂将固定部段80与紧固部件80的保持部段82连接。在保持部段82上设有与带引导元件3的形状配合区域310互补的形状配合区域820。如果带引导元件3根据图3A处于其静止位置中,那么两个形状配合区域310和820彼此接合,使得带引导元件3锁定和支撑在紧固部件8上。

由于与紧固部件8的形状配合的连接,带引导元件3在其静止位置中仅能够沿调节方向R1连同带引导组件1一起进行调节。如果调节部件10经由节连链2向上移动,那么松开带引导元件3的形状配合区域310与紧固部件8的形状配合区域820的接合,并且带引导元件3与紧固部件8和其保持部段82间隔开。这样,如果调节部件10根据图3B和3C(向上)沿着调节方向R1调节,那么带引导元件3通过紧固部件8不再被阻止沿着移出方向R2进行调节。但是同时,在带引导元件3的静止位置中经由紧固元件8提供带引导元件3的附加的保护和支撑。

尤其在根据图3A至3C的实施方式变型形式中,调节部件10在出口102b的区域中设有覆盖件101,使得调节部件10的一个端部可见地处于B柱B的包覆件上,节连链2能够在所述端部处移出。在此优选地,可调节地支承的止挡件70同样通过覆盖件101遮盖,同样还有控制绳索71。此外,控制绳索71能够经由至少一个引导通道或者一个或多个引导孔眼和/或经由一个或多个引导接片沿着调节部件10和尤其沿着引导通道102的外侧敷设。

附图标记列表

1 带引导组件

10 调节部件

101 覆盖件

102 引导通道(引导部)

102a 转向区域

11 驱动器

110 马达

111 传动装置

12 (固定于在调节部件的)带引导元件

120 带出口

2 节连链(支撑元件)

20 链节

21 绳索牵引装置

210 绳索牵引装置端部

22 压缩弹簧(弹簧元件)

2a,2b 链端部

3 带引导元件

30 转向孔

300 带引导面

31 肋结构

310 形状配合区域

32 紧固部段

4 车辆部件

5 引导部件

6 条带

7 控制机构

70 止挡件

71 控制绳索(控制牵引机构)

71a,71b 紧固装置

8 紧固部件

80 固定部段

81 连接臂

82 保持部段

820 形状配合区域

B B柱

R1 调节方向

R2 移出方向

V 调节设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