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调节安全带的方法和用于安全带的调整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83496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用于调节安全带的方法和用于安全带的调整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调节车辆中的安全带的方法,以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车辆中的安全带的调整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作为车辆中的约束系统的一部分的安全带的尽可能优化的功能,此外决定性的是,安全带是正确调节的,并且常规地伸展,例如在三点式带的情况下经过乘员的胸部区域和背部区域。在此,用于安全带的转向部位的、在车辆座椅或固定至车身的车辆部分上预调节的位置在乘员的肩部的区域中通常仅对平均大小的乘员并且在最优占用乘坐位置的情况下示出妥协解决方案。因此,长久以来已知的是,转向部位构成为可手动调整,所述转向部位例如在车辆的B柱上设置用于前部的车辆座椅,以便使安全带朝向乘员的肩部的方向转向。因此,乘员能够调节转向部位的高度,以便使安全带的走向匹配于其大小和/或其(当前的)乘坐位置。在此,安全带在转向部位上通常从装饰板、例如针对前部的车辆座椅从B柱的装饰板、或者从车辆座椅的靠背引出。因此,安全带的车身侧固定的部段在装饰板后方或在车辆座椅之内安置。

虽然在碰撞情况下,当安全带的转向部位在肩部区域中匹配于乘员的大小时,安全带的效果明显改进,但是在实践中,通常要注意的是,乘员不进行对转向部位或限定转向部位的带引导元件的准确的调节。即使如果如在较高等级的车辆中那样在肩部区域中以外力操纵的方式,通常通过电动驱动装置来调节安全带的转向部位是可行的,这种调节仅相对少地行驶开始之前进行。

在WO 97/33 777 A1中,因此已经提出一种用于安全带的调整设备中的机械装置,其中带引导元件是可调整的,使得带引导元件的位置能够与使用安全带的乘员是多大相关地改变,经由所述带引导元件,安全带在靠背的上侧上转向,并且朝向系住的乘员的肩部的方向引导。带引导元件在此以引导栓的形式构成,所述引导栓设置盘上,所述盘在靠背之内可转动地安置。从WO 97/33 777A1中已知的调整设备然而仅可用于如下安全带,所述安全带直接集成到车辆座椅的靠背中。此外,安全带的走向的对碰撞情况而言优化的调节在全部情况下仅是有限可行的,因为带引导元件仅围绕轴线可转动地安置,并且也不设有用于检查带引导元件的正确位置的机构。

WO 2005/090118 A1在该文中提出,用于安全带的转向部位的位置在乘员的肩部的区域中借助于至少一个传感器装置自动地调节。在此,提出视频传感装置,以便例如测定乘员的大小和其当前的乘坐位置,并且与此相关地不仅调节座椅安全带,而且也调节头枕、靠背的位置和座椅纵向位置。这种调整设备相对于WO 97/33777 A1的调整设备可靠地示出明显的改进,借助于所述调整设备,单独地为乘员进行安全带的尤其上部转向部位的自动的调节。这种调整设备然而是非常耗费的。尤其,对经由视频传感装置测定的数据的处理和测量通常是极其复杂的进而相应的传感器装置在实践中迄今几乎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出于所述背景,本发明基于下述目的,提供一种用于自动地调节车辆中的安全带的改进的方法以及一种用于安全带的改进的调整设备,以便克服或至少最小化上述缺点。尤其,应提供用于针对乘员自动地调节安全带的成本更适宜地并且尽管如此仍可靠的可能性。

所述目的不仅借助权利要求1的方法、而且也借助权利要求11的设备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尤其提出一种用于自动调节车辆中的安全带的方法,其中

-为了调整安全带使用调整设备,经由所述调整设备,用于安全带的转向部位的位置——优选高度——是可调节的,从所述转向部位开始,安全带朝向经由安全带系住的乘员的肩部的方向延伸,和

-转向部位的位置借助于至少一个传感器装置来自动地调节,以便使安全带的走向匹配于被系住的乘员,并且优选地匹配于其大小和/或乘坐位置。

在此,传感器装置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范围中测量下述角度,所述角度位于

a)一方面一个带部段和

b)另一方面另一带部段和/或固定至车身或座椅部分的部件

之间,以便经由调整设备自动调节转向部位的匹配于被系住的乘员的调整位置,所述一个带部段从转向部位朝向系住的乘员的肩部的方向延伸。

因此,根据本发明,例如能够测量,从转向部位朝向系住的乘员的肩部伸展的(第二)带部段在转向部位的区域中与另一个朝向转向部位伸展的(第一)带部段或车辆部件、如B柱、和/或座椅部件、如后背成多少角度,,带从车身侧的固定部位沿着所述座椅部件引导。因此,已经示出,经由这种角度,能够良好地间接推断出乘员的大小和/或乘坐位置。因此,根据所述角度,对此能够得出结论,在乘员的肩部区域中的带走向是否是最优的。

因此,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以尤其简单并且成本适当的方式,尤其在乘员在车辆座椅上的尽可能最好的、单独的保护方面对于碰撞情况可自动调节安全带。因此,不需要的是,乘员为其安全带手动地调节上部的转向部位。这自动地进行,例如直接在系上安全带或启动车辆发动机之后。在此,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当然能够容易地与其他的与安全带关联的舒适功能组合,例如与用于在车辆座椅的一侧上移出带锁的调整系统或在乘员的肩区域中的带提供者组合,以便简化系安全带。

借助于至少一个传感器装置,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范围中,能够在系住的乘员的肩部的区域中自动调节转向部位的高度,以便使安全带的走向匹配于乘员的大小和/或乘坐位置。为了调节转向部位的匹配于系住的乘员的调整位置,当然附加地也还能够包括其他传感器装置的传感器数据。例如,能够考虑的是,经由传感器装置,测定系住的乘员的重量,并且考虑用于调节上部的带转向部位的调整位置。

为了以外力操纵的方式调整转向部位,调整设备优选具有电动的驱动装置。例如,在此也能够设有螺杆驱动装置,以便尤其沿着纵向方向调整限定转向部位的带引导元件。

优选地,对转向部位进行调整,直至在两个带部段之间的或在带部段和固定至车身的车辆部分或座椅部分之间的测量的角度位于预设的角度范围中或存在相应的测量值。原则上,虽然能够提出,测量的角度必须与作为最优值储存的角度相等,借此保持转向部位的实现的调整位置。但是,在实践中,在测量的角度和作为最优值储存的角度之间的百分百的一致在任何乘员的情况下通常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测量逻辑中预设允许的角度范围变得优选。预设的角度范围在此能够通过最优角度或期望角度和所述期望角度周围的预设的公差范围限定。

根据至少一个由传感器装置提供的测量值,必要时也根据多个测量值进行评定:测量的角度是否位于预设的角度范围中。测量值在此经由传感器装置例如电容地、电感地和/或光学地测定。

为了测量角度,优选借助于传感器装置的至少一个传感器元件,测定在从转向部位朝向系住的乘员的肩部的方向延伸的带部段和另一带部段、固定至车身或座椅部分的部件和/或至少一个传感器元件之间的至少一个间距。因此,基于至少一个表示间距的测量值,对观察的带角度进行测量,以便必要时对转向部位进行调整。在此,例如能够检测,朝向系住的乘员的肩部的方向延伸的带部段本身在固定至车身或座椅部分的部件和/或传感器元件的不同区域中具有哪个间距。

因此,例如通过借助于两个空间彼此错开设置的传感器元件来测量两个间距,能够非常可靠地推断出重要的带角度以及带位置,以便在需要时自动地触发对转向部位的调整。此外,通过使用多个传感器元件,可进行可信度检查:由传感器元件测定的测量值是否是正确的。

此外,在一个改进方案中能够提出,除带角度之外,也以传感技术的方式监控带高度。例如,对此能够测定和测量朝向系住的乘员的肩部的方向延伸的带部段的上侧与车顶和/或在座椅安全带上方设置的传感器元件之间的间距。

为了能够得出关于安全带的走向和要测量的带角度的更可靠的结论,优选使用传感器装置的多个(至少两个)彼此空间分开的传感器元件。由此,能够无接触地在不同部位上测定朝向系住的乘员的肩部的方向伸展的带部段相对于各一个限定点的间距。为了所述目的,例如多个传感器元件关于车辆竖直轴线并排地和/或相叠地设置,尤其优选在转向部位上方和/或下方。例如,为此,传感器装置的传感器元件在带出口/出带开口上方和/或下方设置在机动车辆的B柱上。传感器元件例如能够具有光学的、尤其基于相机的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或电容型传感器。尤其经由这种传感器元件,因此能够测定关于朝向乘员的方向延伸的带部段的带下侧的间距和/或关于所述带部段的上侧的间距,以便推断出带角度,并且必要时以外力操纵的方式执行对安全带的上部的转向部位的调整。

能够在调整转向部位期间和/或在调整转向部位结束之后判定:测量的角度是否位于预设的角度范围中,和在与传感器装置耦联的控制电子装置的测量逻辑中进行。在首先提到的情况下,已经在调整期间检查,在何种程度上当前测量的角度对应于期望值,或者位于期望范围中,并且随后停止对转向部位的调整。替选地或补充地,在调整转向部位结束之后(再次)检查,转向部位是否占据期望的调整位置,进而得到的角度是否对应于期望角度或者至少位于期望范围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确定测量的角度位于预设的角度范围中时,能够为乘员产生用于声学的和/或视觉的信息的信号。因此,对乘员自动发出信号:系住所述乘员的安全带具有对其身体大小、体形和/或乘坐位置而言尽可能好的走向,并且所述走向也被调节并且电子检查。

对相应的角度的测量进而对转向部位的自动的调节能够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至少一个检测到的操纵事件的情况下才进行。例如,在已经检测到安全带的插舌插入到带锁中之后和/或检测到车辆的发动机启动之后,才进行自动的调节。当插舌插入到带锁中并且车辆的发动机启动时,才进行自动的调节进而例如进行带高度的匹配,通过该方式,用于安全带的调整设备的自动的操纵更容易地受限于下述情况,在所述情况下,实际上能够基于,乘员常规地坐在车辆座椅上并且需要对带高度的调节。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经过预设的并且优选可调节的时间段之后,自动地重复角度的测量进而转向部位的外力操纵的调节。该时间段例如从最后的调节过程和/或行驶开始、即开始借助车辆行驶起计算,在所述时间段之后,必要时重新检查,安全带是否是正确调节的。这样,转向部位的或限定所述转向部位的带引导元件的正确位置被重复检查并且必要时由于乘员的改变的乘坐位置被修正。替选地,当然能够提出,经由至少一个传感器装置持续地监控安全带的走向,以便尤其在由乘员改变乘坐位置时快速匹配所述走向。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一种用于车辆中的安全带的调整设备,所述调整设备具有至少一个用于限定转向部位的可调整的带引导元件和传感器装置。从带引导元件开始,安全带朝向经由安全带系住的乘员的肩部的方向延伸。带引导元件因此通常预设用于安全带的上部的转向部位进而带高度。借助于至少一个传感器装置,可自动调节所述带引导元件的调整位置,以便使安全带的走向匹配于系住的乘员。

根据本发明,传感器装置在此构成为并且设置成用于测量角度,所述角度位于

a)一方面一个带部段,和

b)安全带的另一带部段和/或固定至车身或座椅部分的构件

之间,以便为可调整的带引导元件预设匹配于系住的乘员的调整位置,所述一个带部段从转向部位朝向系住的乘员的肩部的方向延伸。带引导元件的调整在此优选经由调整设备的控制电子装置控制。

如在上文中已经阐述的那样,经由至少一个传感器装置能够测量在转向区域中在两个带部段之间的角度,其中第一带部段从安全带的车身侧的固定部位延伸至转向部位,并且其中另一个第二带部段从转向部位朝向系住的乘员的肩部的方向延伸。替选地或补充地,角度是能够可测量的,角度位于第二带部段和固定至车身的车辆部分、例如B柱或车辆座椅部分、例如靠背之间。

因此提出,在考虑在两个带部段之间的和/或在朝向肩部的方向伸展的带部段和车辆或座椅部分之间的测量的角度的条件下控制调整设备的马达式驱动器,使得带引导元件采用匹配于系住的乘员的调整位置,在所述调整位置中,经由安全带对于碰撞情况实现乘员在车辆座椅上的尽可能最好的、单独的保护。

调整设备在此能够优选地具有与至少一个传感器装置耦联的控制电子装置,借助于所述控制电子装置,能够执行用于调节安全带的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在上文中阐述的方法步骤,并且借助于所述控制电子装置,尤其进行相应的测量并且能够控制带引导元件的相应的调整运动。针对根据本发明的方法阐述的优点和特征因此也适用于根据本发明的调整设备,并且反之亦然。

此外,为了外力操纵的调整,例如能够设有本身已知的螺杆驱动装置作为调整设备的一部分。借此,带引导元件例如能够在加衬的空腔内沿着车辆的B柱调整,以便以尤其简单的方式根据测量的角度调节用于安全带的借此限定的(上部的)转向部位的高度。

如已经结合用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可能的实施变型形式阐述的,在根据本发明的调整设备的一个实施变型形式中也能够提出,传感器装置为了测量角度包括至少一个传感器元件,借助于所述传感器元件能够——优选无接触地——测定在限定的点和朝向系住的乘员的肩部的方向延伸的带部段之间的间距。与此相应地,例如能够通过传感器装置测定在所述带部段和

-另一个例如在B柱的区域中基本上直线伸展的另一带部段,

-固定至车身或座椅部分的部件和/或

-至少一个——优选在带引导元件或对此的装饰板上固定的——传感器元件

之间的间距。

例如,至少两个传感器元件能够关于车辆竖直轴线并排地和/或相叠布置地设置,以便分别测定间距。因此,提供至少两个间距测量值,根据所述间距测量值,与传感器装置耦联的控制电子装置能够测量带角度,以便在需要时改变带引导元件的位置。通过在下述部位与限定的点或区域的间距方面观察带部段空间彼此间隔开的部位的方式,能够以简单的并且可靠的方式推断出要测量的带角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两个传感器元件分别设置在转向部位上方,以便分别测定关于带部段的上侧的间距。替选地或补充地,能够设有两个(其他的)传感器元件,所述传感器元件分别设置在转向部位下方,以便分别测定关于朝向乘员的肩部延伸的带部段的下侧的间距。必要时,至少一个传感器元件也能够关于车辆竖直轴线在带引导元件或带出口的上方设置,并且至少一个另外的传感器元件在带引导元件或带出口的下方设置。

此外,在一个改进方案中能够提出,当调整设备常规地安装在车辆中时,传感器装置的至少一个传感器元件关于垂线倾斜地设置。在此,经由传感器元件的定向,必要时通过传感器元件无接触地监控的区域也能够朝向要监控的带部段的方向定向。

此外,经由一个传感器元件或多个传感器元件,能够传感技术地测定带高度,尤其相对于车辆的内部空间中的车顶棚或车顶。

用于测量带角度和控制用于调整带引导元件的调整设备的驱动单元的控制电子装置例如能够安置在车辆的B柱之内。替选地或补充地,控制电子装置和至少一个传感器元件能够位于调整设备的电路板上。与此无关地,此外传感器装置的至少一部分构成为电路板或具有插头(Steckerabgang)的电路板是可能的。

在一个实施变型形式中,至少一个传感器元件设置在由光学和/或电磁可穿透的材料构成的构件后方和/或内部。例如,传感器装置的至少一个传感器元件能够设置在用于车辆内部空间的装饰板部件上或中,能够相对于带引导元件或与带引导元件一起调整。这种装饰板部件例如能够设置在车辆的B柱上,并且至少部分地覆盖B柱上的区域,在所述区域中安置带引导元件和所属的驱动单元。

传感器装置的至少一个传感器元件原则上能够设置在可调整的带引导元件上。例如,传感器元件在此固定在带引导元件的外侧上或者固定在调整设备的邻接于带引导元件的构件上,所述构件优选被一同调整。替选地,传感器元件能够嵌入到带引导元件的材料中,例如其方式在于:将传感器元件在制造带引导元件时压力注塑包封或喷射到其上。

表示要测量的角度的测量值能够经由传感器装置电容地、电感地和/或光学地测定。在此,决定性的仅是,经由传感器装置能够测定关键的角度,并且例如经由传感器装置的一个传感器元件或多个传感器元件,在转向部位的区域中提供相应的监控区域。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的优点和特征在下面根据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变得清楚。

在此示出:

图1局部地示出车辆内部空间,其中具有位于车辆座椅上的系住的乘员并且突出强调测量的(带)角度,所述(带)角度以传感器的方式测定和测量,以便调节带高度;

图2示出具有可调整的带引导元件的调整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放大图;

图3A-3B在安全带处于静止位置并且系住乘员的情况下示出图2的调整设备的侧视图;

图4A-4D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调整设备的不同的变型形式,所述调整设备具有用于测量带角度的所属的传感器装置的不同定位的传感器元件;

图5A-5D以不同的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调整设备的一个变型形式,所述调整设备具有在带引导装置下方固定地安置的传感器元件;

图6A-8B以不同的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调整设备的一个变型形式,所述调整设备具有两个或四个在带引导元件下方固定地安置的传感器元件;

图9A-14B以不同的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调整设备的一个变型形式,所述调整设备具有一个或多个在带引导元件上方固定地安置的传感器元件;

图15A-15B以不同的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调整设备的一个变型形式,所述调整设备具有在带引导元件的下方和上方固定地安置的传感器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局部地示出车辆内部空间,在所述车辆内部空间中,乘员I坐在前面的车辆座椅F上。从所述车辆座椅,在图1中局部地也可见头枕K和靠背R。

乘员I经由安全带1、在此呈三点式带的形式固定在车辆座椅F上。以本身已知的方式,在此,安全带1的带部段11横向地经过乘员的胸部区域并且经过乘员I的肩部向后延伸至转向部位,经由所述转向部位,安全带1朝车身侧的固定部位转向。所述转向部位在示出的实施例中通过调整设备2的带引导元件20在车辆的B柱B上限定。在所述带引导元件20上,安全带1的上部部分转向,使得安全带能够从在车辆底板的区域中的车身侧的固定部位朝向乘员I的肩部延伸。带引导元件20例如能够经由螺杆驱动装置沿着B柱B沿彼此相反的调整方向V1和V2调整,以便调节带高度。

如果乘员I如在图1中示出的那样系住,那么第一带部段10沿着呈B柱B的形式的固定至车身的车辆部分朝通过带引导元件20限定的转向部位延伸。在此,朝向乘员I的方向连接有第二带部段11,所述第二带部段从带引导元件20的转向部位延伸至乘员I的肩部。在这两个带部段10和11之间出现(带)角度α。所述角度α与乘员I的乘坐位置和大小以及带高度相关。从例如凭经验在碰撞实验中确定和/或在仿真中计算的可用的数据中,已知的是,两个带部段10和11必须相互间在何种角度α下伸展,借此乘员I在碰撞情况下尽可能地通过安全带1保护。

根据本发明现在提出,经由具有至少一个例如在带引导元件2的区域中设置的传感器元件的传感器装置,测定并且测量用于角度α的当前的实际值,进而推断出,通过带引导元件2调节的带高度对于当前系住的乘员I是否是最优的。基于在测量逻辑中保存的数据,现在必要时经由电动的驱动装置沿调整方向V1或V2控制对带引导元件20的调整,使得经由传感器装置测量的角度α改变。经由调整带引导元件20,在此将带高度调节成,使得角度α位于预设的期望角度范围中,进而为通过安全带1系住的乘员I在碰撞情况下提供尽可能大的安全性。

为单独的乘员I调节带高度在此能够自动地触发,只要检测到操纵事件,如安全带1的插舌插入到带锁中。必要时,在附加地检测到启动车辆发动机之后,才进行自动的调节。

在一个实施变型形式中,此外提出,重复地、必要时在预定的时间段之后检查带引导元件20的调整位置进而调节的带高度。由此,例如在一定的行驶持续时间之后,当乘员I例如改变其乘坐位置时,进行带高度的再校准。

在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中仅在两个带部段10和11之间的(带)角度α以传感技术的方式被测定并且为了调节带高度被测量,通过该方式,不仅传感器装置、而且所属的测量电子装置能够相对简单地设计,以便控制带引导元件20的调整运动。在一个实施变型形式中,在此也能够替选地或——为了减小测量不可靠性——测量下述角度,所述角度在朝向系住的乘员I的肩部延伸的带部段11和B柱B之间得出。

不同于在图1中示例性地示出的实施例,当然也能够提出,带引导元件直接设置在乘员座椅的靠背上,并且所述带引导元件在靠背上的调整位置与(带)角度相关地改变,以便使带高度单独地匹配与系住的乘员I。

借助图2,更详细地图解说明调整设备2的一个可能的实施变型形式,所述调整设备的带引导元件20在B柱B上沿着调整方向V1和V2可调整地设置。调整设备2限定带出口21,经由所述带出口,安全带1能够为了系上从B柱B的内部中拉出。可调整的带引导元件20在此在B柱B上从外部至少部分地通过装饰板部件3覆盖。所述装饰板部件3固定至车身,并且要么不可运动地固定在B柱B上,要么经由调整设备2的在此没有详细示出的驱动单元与带引导元件20一起可调整地设置在B柱B上。在图3A和3B的侧视图中,在为此没有系住乘员时,图2的调整设备与安全带1一方面在静止位置中示出,以及在下述位置中示出,在所述位置中,经由安全带1常规地系住乘员。

当前,装饰板部件3承载传感器装置的传感器元件4,借助于所述传感器元件,能够以传感技术的方式测定带部段11的位置,并且能够测量带角度α。传感器元件4在带出口21下方进而在带引导元件20下方设置在装饰板部件3上。例如呈光学传感器或电容传感器的形式或呈超声波传感器的形式的传感器元件4在此基本上沿着水平线测定带部段11与

-传感器元件4

-和/或B柱B

-和/或装饰板部件3

的间距。因此,经由传感器元件4,测量带部段11相对于带下侧的侧向间距,以便推断出带角度α的大小并且关于此评定,乘员是否最优地系住。如果带角度α以大于保存的公差值偏离视作为允许的期望角度,那么自动地调整带引导元件2。

在图4A、4B、4C和4D中的侧视图中,图解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不同的变型形式,所述变型形式在各个传感器元件4、5、6和7的设置方面以及关于对此测定的测量值方面有所不同。

在图4A的实施变型形式中,两个空间上关于车辆竖直轴线相叠设置的传感器元件4和5在通过带引导元件20限定的用于安全带1的转向部位下方集成到装饰板部件3中。经由这两个传感器元件4和5,分别无接触地测定带部段11相对于相应的传感器元件4或5或B柱B的侧向的间距d1或d2。在此,经由两个传感器元件4和5可在不同部位上测定带部段11与B柱B的间距,使得经由相应的测量值,借助于在控制电子装置SE中保存的测量逻辑,能够推断出带角度α的大小。随后,经由控制电子装置SE,能够控制驱动单元AE,以便必要时改变带引导元件20的位置。

在图4B的实施变型形式中,两个传感器元件6和7在带出口21上方进而在通过带引导元件20限定的用于安全带1的转向部位上方并排设置。经由两个传感器元件6和7,在此能够分别测定带部段11与相应的传感器元件6或7的(竖直)间距h1或h2。在此,因此间距h1或h2关于带部段11的上侧测定。根据测量值,在此也能够经由控制电子装置SE容易地推断出带角度α的大小,所述测量值分别表示带部段11的带上侧相对于相应的传感器元件6或7——进而相对于B柱B上的不同限定的点——的距离。

在图4C的实施变型形式中,第一传感器元件4设置在带出口21下方,并且第二传感器元件6设置在带出口21上方,以便根据带部段11相对于传感器元件4和6的至少一个水平的或侧向的间距d2和至少一个竖直的间距h2,推断出带角度α的大小。

在图4D的实施变型形式中,此外提出,附加地,为了确定带高度测量竖直的间距h3。在此,传感器元件6设置在带出口21上方,并且设置在装饰板部件3上或在装饰板部件3中,所述装饰板部件在此与带引导元件20一起在B柱B上可调整。因此,经由传感器元件6,能够(附加地)测定传感器元件6相对于车顶或车顶棚D的间距h3,并且推断出安全带1的带高度。

替代传感器元件6安装或集成到装饰板部件3中,图4D的实施变型形式的传感器元件6当然也能够设置在可调整的带引导元件20上。这当然也适用于在上文中并且在下文中提及的传感器元件4、4.1、4.2、5、5.1、5.2、6.1、6.2、7、7.1和7.2。

在图5A和5B中图解说明在B柱B上在带出口21下方的呈纵向延伸的传感器带的形式的传感器元件4的一个可能的构成方案。

在图5C和5D的对照中,在此此外图解示出,传感器元件4当然也能够相对于垂线以倾斜角β倾斜进而能够倾斜地设置,以便将由传感器元件4散开的传感器区域相对于垂线或水平线更大程度倾斜地定向。

借助图6A和6B图解说明基于图4A的实施例的可能的变型形式。在此,相叠地并且在带出口21下方在装饰板部件3上设有两个带状地构成的传感器元件4和5。

图7A和7B的视图还图解说明具有总计四个彼此分开的传感器元件4.1、4.2、5.1和5.2的另一个可能的实施例,所述传感器元件分别在带出口21下方设置在装饰板部件3上。在此,各一对传感器元件通过两个关于车辆竖直轴线并排的传感器元件4.1、4.2和5.1、5.2形成。两对传感器元件4.1、4.2和5.1、5.2又相叠。经由示出的布置,为测量带角度α提供至少四个不同的间距测量值。

如在图8A和8B的对照中示出的,当然即使在使用多个相叠设置的传感器元件4、5或4.1、4.2和5.1、5.2时,能够将所述传感器元件不仅沿着车辆竖直轴线彼此齐平地相叠设置,而且(参见图8B)也沿着车辆竖直轴线彼此错开并且尤其分别以一定量相对于垂线以倾斜角β倾斜。

类似于在上文中阐述的附图,图9A-9B、10A-10B、11A-11B、12A-12B、13A-13B和14A-14B图解说明可能的实施变型形式,在所述实施变型形式中,一个传感器元件6或多个传感器元件6、7或6.1、6.2、7.1、7.2在带出口21上方在装饰板部件3上相叠地和/或并排地设置。因此,在此分别关于带部段11的带上侧测定间距,以便推断出带角度α。图11A-11B和14A-14B在此也图解说明各个传感器元件关于垂线倾斜设置的可能性。

借助图15A和15B的两个不同的视图,详细图解说明在图4C中已经谈及的实施变型形式,其中传感器元件4在带出口21下方并且另一个传感器元件6在带出口21上方设置在装饰板部件3上。在此,两个传感器元件4和6也分别带状地构成。

传感器元件4、4.1、4.2、5、5.1、5.2、6、6.1、6.2、7、7.1、7.2例如能够集成到装饰板部件3的材料中和/或分别作为单独的部件随后安装到装饰板部件3的外侧或内侧上。

附图标记列表:

1 安全带

10,11 带部段

2 调整设备

20 带引导元件

21 带出口

3 装饰板部件

4,4.1,4.2 下部的传感器元件

5,5.1,5.2 下部的传感器元件

6,6.1,6.2 上部的传感器元件

7,7.1,7.2 上部的传感器元件

AE 驱动单元

B B柱

D 顶棚

d1,d2 (水平的)间距

F 车辆座椅

h1,h2,h3 (竖直的)间距

I 乘员

K 头枕

R 靠背

SE 控制电子装置

V1,V2 调整方向

α 角度

β 倾斜角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