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597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G),包括输入轴(GW1)、输出轴(GW2)、前置副齿轮组(VRS)、主齿轮组(HRS)、具有可旋转的转子(R)和抗旋转的定子(S)的电机(EM)以及至少三个切换元件(A、B、C、D、E),

-主齿轮组(HRS)包括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组(P1、P2),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组总共具有四个按转速顺序称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轴的轴(W1、W2、W3、W4),

-前置副齿轮组(VRS)构造用于在其一个轴上提供相对于输入轴(GW1)转速(n0)增大的转速(n1)并且在其另一轴上提供相对于输入轴(GW1)转速(n0)减小的转速(n2),并且在这些转速(n0、n1、n2)之间存在多个固定传动比,

-前置副齿轮组(VRS)的那个构造用于提供减小的转速(n2)的轴是通往主齿轮组(HRS)四个轴(W1、W2、W3、W4)之中的第一轴的可切换的第一功率路径的组成部分,

-输入轴(GW1)是通往主齿轮组(HRS)四个轴(W1、W2、W3、W4)之中的第二轴的可切换的第二功率路径的组成部分,

-通过选择性成对地接合切换元件(A、B、C、D、E)能确定主齿轮组(HRS)的四个轴(W1、W2、W3、W4)的转速比,由此能在输入轴(GW1)和输出轴(GW2)之间产生多个可切换的前进挡(G1-G6),

其特征在于,电机(EM)转子(R)与前置副齿轮组(VRS)的那个构造用于提供增大的转速(n1)的轴持续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G),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G)为了产生前进挡(G1-G6)总共包括五个切换元件(A、B、C、D、E),其中,

主齿轮组(HRS)的第一轴(W1)能通过第三切换元件(C)抗旋转地固定并且能通过第二切换元件(B)与前置副齿轮组(VRS)的那个构造用于提供减小的转速(n2)的轴连接,

-主齿轮组(HRS)的第二轴(W2)能通过第四切换元件(D)抗旋转地固定并且能通过第五切换元件(E)与输入轴(GW1)连接,

-主齿轮组(HRS)的第三轴(W3)与输出轴(GW2)持续连接,并且

-第四轴(W4)能通过第一切换元件(A)与输入轴(GW1)连接或与前置副齿轮组(VRS)的那个构造用于提供减小的转速(n2)的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G),其特征在于,

-第一前进挡(G1)通过闭合第一切换元件(A)和第四切换元件(D)形成,

-第二前进挡(G2)通过闭合第一切换元件(A)和第三切换元件(C)形成,

-第三前进挡(G3)通过闭合第一切换元件(A)和第二切换元件(B)形成,

-第四前进挡(G4)通过闭合第一切换元件(A)和第五切换元件(E)形成,

-第五前进挡(G5)通过闭合第二切换元件(B)和第五切换元件(E)形成,

-第六前进挡(G6)通过闭合第三切换元件(C)和第五切换元件(E)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变速器(G),其特征在于,倒挡(R1)通过闭合第二切换元件(B)和第四切换元件(D)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G),其特征在于,第一切换元件(A)构造为形锁合的切换元件、尤其是构造为牙嵌切换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G),其特征在于,第四切换元件(D)构造为牙嵌切换元件。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G),其特征在于,前置副齿轮组(VRS)包括第三和第四行星齿轮组(P3、P4),所述第三和第四行星齿轮组构成具有组合齿圈(E33、E34)的拉威挪齿轮组,其中,

-构造为正传动比齿轮组的第四行星齿轮组(P4)的太阳轮(E14)持续抗旋转地固定,

-第三和第四行星齿轮组(P3、P4)的共同的行星架(E23、E24)与输入轴(GW1)持续连接,

-构造为负传动比齿轮组的第三行星齿轮组(P3)的太阳轮(E13)与转子(R)持续连接,并且

-第三和第四行星齿轮组(P3、P4)的组合齿圈(E33、E34)是前置副齿轮组(VRS)的那个构造用于提供减小的转速(n2)的轴的组成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G),其特征在于,前置副齿轮组(VRS)包括第三和第四行星齿轮组(P3、P4),所述第三和第四行星齿轮组构成具有组合太阳轮(E13、E14)的拉威挪齿轮组,其中,

-第三和第四行星齿轮组(P3、P4)的组合太阳轮(E13、E14)持续抗旋转地固定,

-构造为正传动比齿轮组的第四行星齿轮组(P4)的齿圈(E34)是前置副齿轮组(VRS)的那个构造用于提供减小的转速(n2)的轴的组成部分,

-第三和第四行星齿轮组(P3、P4)的共同的行星架(E23、E24)与输入轴(GW1)持续连接,

-构造为负传动比齿轮组的第三行星齿轮组(P3)的齿圈(E33)与转子(R)持续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G),其特征在于,前置副齿轮组(VRS)包括构造为负传动比齿轮组的第三和第四行星齿轮组(P3、P4),

-第三和第四行星齿轮组(P3、P4)的组合齿圈(E33、E34)持续抗旋转地固定,

-第三行星齿轮组(P3)的行星架(E23)和第四行星齿轮组(P4)的行星架(E24)彼此连接并且是前置副齿轮组(VRS)的那个构造用于提供减小的转速(n2)的轴的组成部分,

-第四行星齿轮组(P4)的太阳轮(E14)与输入轴(GW1)持续连接,并且

-第三行星齿轮组(P3)的太阳轮(E13)与转子(R)持续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G),其特征在于,前置副齿轮组(VRS)包括构造为负传动比齿轮组的第三和第四行星齿轮组(P3、P4),

-第四行星齿轮组(P4)设置在第三行星齿轮组(P3)的径向之内,并且第三行星齿轮组(P3)的太阳轮(E13)构造在第四行星齿轮组(P4)齿圈(E34)的外径上,

-第三行星齿轮组(P3)的齿圈(E33)与输入轴(GW1)持续连接,

-第三行星齿轮组(P3)的行星架(E23)和第四行星齿轮组(P4)的行星架(E24)是前置副齿轮组(VRS)的那个构造用于提供减小的转速(n2)的轴的组成部分,

-第四行星齿轮组(P4)的太阳轮(E14)与转子(R)持续连接,并且

-第四行星齿轮组(P4)的齿圈(E34)持续抗旋转地固定。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G),其特征在于,主齿轮组(HRS)构造为具有组合齿圈(E31、E32)的拉威挪齿轮组,其中,

-构造为负传动比齿轮组的第一行星齿轮组(P1)的太阳轮(E11)是主齿轮组(HRS)第一轴(W1)的组成部分,

-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组(P1、P2)的共同的行星架(E21、E22)是主齿轮组(HRS)第二轴(W2)的组成部分,

-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组(P1、P2)的组合齿圈(E31、E32)是主齿轮组(HRS)第三轴(W3)的组成部分,并且

-构造为正传动比齿轮组的第二行星齿轮组(P2)的太阳轮(E12)是主齿轮组(HRS)第四轴(W4)的组成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G),其特征在于,主齿轮组(HRS)的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组(P1、P2)构造为负传动比齿轮组,其中,

-第一行星齿轮组(P1)的太阳轮(E11)是主齿轮组(HRS)第一轴(W1)的组成部分,

-第一行星齿轮组(P1)的行星架(E21)和第二行星齿轮组(P2)的齿圈(E32)是主齿轮组(HRS)第二轴(W2)的组成部分,

-第一行星齿轮组(P1)的齿圈(E31)和第二行星齿轮组(P2)的行星架(E22)是主齿轮组(HRS)第三轴(W3)的组成部分,并且

-第二行星齿轮组(P2)的太阳轮(E12)是主齿轮组(HRS)第四轴(W4)的组成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G),其特征在于,主齿轮组(HRS)的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组(P1、P2)构造为负传动比齿轮组,其中,

-第二行星齿轮组(P2)设置在第一行星齿轮组(P1)的径向之内并且第一行星齿轮组(P1)的太阳轮(E11)构造在第二行星齿轮组(P2)齿圈(E32)的外径上,

-第一行星齿轮组(P1)的太阳轮(E11)是主齿轮组(HRS)第一轴(W1)的组成部分,

-第一行星齿轮组(P1)的行星架(E21)和第二行星齿轮组(P2)的行星架(E22)是主齿轮组(HRS)第二轴(W2)的组成部分,

-第一行星齿轮组(P1)的齿圈(E31)是主齿轮组(HRS)第三轴(W3)的组成部分,并且

-第二行星齿轮组(P2)的太阳轮(E12)是主齿轮组(HRS)第四轴(W4)的组成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G),其特征在于,变速器(G)具有连接轴(AN),该连接轴能经由第六切换元件(K0)与输入轴(GW1)连接。

15.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混合动力传动系,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变速器(G)。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