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装部件以及线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8953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外装部件以及线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2015年12月14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申请no.2015-242891),并且要求其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并入本文。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管状形状的外装部件,其使得导电路径能够被贮存且保护在其中,并且涉及一种包括该外装部件的线束。



背景技术:

将以实例的方式描述高压线束。例如,jp-a-2010-47032公开了一种线束,该线束用于在混合动力汽车或者电动汽车上安装的高压装置之间进行电连接。本发明人撰写的jp-a-2010-47032中公开的线束包括一个或多个导电路径以及管状外装部件,该外装部件用于保护插入到其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导电路径。jp-a-2010-47032中公开的线束足够长以便穿过车辆的地板而被布设。

在jp-a-2010-47032中描述的线束中,通过捆扎将各个导电路径固定到外装部件中的端部的位置。另外,在导电路径被插入到外装部件中的同时,该导电路径还在车辆的地板中的前部和后部的位置处由保护器保持。即使当利用外装部件或保护器来固定导电路径时,导电路径也被固定为在其一端侧与另一端侧之间具有距离,并且在导电路径与外装部件之间存在间隙的情况下收容该导电路径的中间部。当在车辆行驶期间的振动被传递到处于该收容状态下的导电路径时,存在导电路径可能振动并且撞击在外装部件的内表面上这样的担忧。即,存在可能在导电路径侧上发生刮削等的担忧。

鉴于以上,通过使用jp-a-2014-212615中描述的线束而解决了这个担忧。在jp-a-2014-212615中描述的线束包括形成为具有狭缝部的波纹管(即,外装部件形成为具有狭缝)。波纹管还形成为包括弹性唇部,其与狭缝部连续,从而防止通过狭缝部而插入的导电路径振动。在插入导电路径之后,带子缠绕在波纹管上,以覆盖狭缝部。

然而,在jp-a-2014-212615中描述的线束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技术问题之一为:例如由在驾驶车辆期间飞散的石块导致带子的缠绕破损,并且例如由于飞溅的水而使水进入到波纹管中,从而最终导致了故障。此外,还存在另一个技术问题:由于使用了具有狭缝部的外装部件,所以不能确保必需的且充足的刚度。



技术实现要素:

已经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装部件,该外装部件能够确保必需且充分的刚度,并且不再担心水进入,并且还能够抑制导电路径在外装部件内的运动,并且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该外装部件的线束。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外装部件,该外装部件包括:管状本体,其使得一个以上的导电路径能够被贮存且保护在该管状本体中,其中,所述管状本体不具有狭缝,其中,所述管状本体包括多个凸部,该多个凸部形成在所述管状本体的内表面中,其中,所述多个凸部每一者均包括r部,所述r部具有沿着所述管状本体的内表面的周向而延伸的大致圆弧形状,其中,所述多个凸部每一者在沿着所述管状本体的管轴线切割的截面中均为大致u状或v状,并且均具有平滑的表面,并且其中,所述多个凸部被安置在绕着所述管轴线的螺旋线上的位置处。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方面的外装部件,其中,所述管状本体包括具有直管状形状的直管部,并且其中,所述多个凸部形成在所述直管部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线束,包括:外装部件,其包括管状本体;以及一个以上的导电路径,其被贮存且保护在所述管状本体中,其中,所述管状本体不具有狭缝,其中,所述管状本体包括多个凸部,该多个凸部形成在所述管状本体的内表面中,其中,所述多个凸部每一者均包括r部,所述r部具有沿着所述管状本体的内表面的周向而延伸的大致圆弧形状,其中,所述多个凸部每一者在沿着所述管状本体的管轴线切割的截面中均为大致u状或v状,并且均具有平滑的表面,并且其中,所述多个凸部被安置在绕着所述管轴线的螺旋线上的位置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多个凸部被安置在位于绕着管轴线的螺旋线上且要求抑制导电路径的运动的这样位置处,因此能够防止导电路径容易地移动,或者能够保持导电路径而使导电路径不移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存在如下有益效果:能够在期望的位置处抑制导电路径在外装部件内的运动,使得能够防止导电路径侧上的刮削等。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外装部件形成为不具有狭缝的形状。从而,存在这样的有益效果:能够确保防水性、防尘性等,使得能够消除对导电路径的不利影响。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如上所述,多个凸部被安置在绕着管轴线的螺旋线上的位置处。因此,相比于例如沿着直线以预定间隔地排列多个凸部的结构,即使当外装部件经受从与上述排列垂直的方向施加的外力时,也能够防止外装部件容易地弯曲或者损坏。结果,存在能够防止刚度减小的有益效果。换句话说,存在能够确保必需的且充足的刚度的有益效果。此外,多个凸部每一者均为大致u状或v状,并且均具有平滑的表面,从而存在能够顺滑地插入一个以上的导电路径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多个凸部形成在直管部中。因此,存在这样的有益效果,能够在直管部的期望的位置处,抑制导电路径在外装部件内的运动。结果,存在这样的有益效果:能够抑制导电路径在诸如车辆地板这样的长范围内(在导电路径容易发生振动的范围内)的运动,使得能够防止在导电路径侧上的刮削等。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由于线束包括根据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外装部件,所以线束也能够获得上述有益效果。因此,存在能够提供更加优良的线束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和1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束的视图。图1a是示出高压线束的布设状态的示意图,并且图1b是示出另一个低压线束的布设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外装部件以及线束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外装部件的俯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外装部件的由箭头a表示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图3所示的外装部件的由箭头b表示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6a-6d是图3所示的外装部件的截面图。图6a示出了沿着图3中的线c-c截取的截面图,图6b示出了沿着图3所示的线d-d截取的截面图,图6c示出了沿着图3所示的线e-e截取的截面图,并且图6d示出了沿着图3所示的线f-f截取的截面图。

图7a-7d是图3所示的外装部件的截面图。图7a示出了沿着图3中的线g-g截取的截面图,图7b示出了沿着图3所示的线h-h截取的截面图,图7c示出了沿着图3所示的线i-i截取的截面图,并且图7d示出了沿着图3所示的线j-j截取的截面图。

图8是示出沿着图3所示的线c-c截取的外装部件和导电路径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9是沿着图8所示的线k-k截取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线束包括:外装部件,其包括管状本体;以及导电路径,其被贮存且保护在管状本体中。管状本体不具有狭缝。管状本体包括在管状本体的内表面的例如中间部中形成的多个凸部。多个凸部均形成在沿着管状本体的内表面的周向而延伸的部分中,以具有大致圆弧形状。具体地,r部分形成为这样的部分:其沿着管状本体的内表面的周向延伸,以具有大致圆弧形状。多个凸部均在沿着管状本体的管轴线切割的截面中具有大致u状或v状,并且具有平滑的表面。多个凸部被安置在绕着管轴线的螺旋线上的位置处。

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a和1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束的视图。图1a是示出高压线束的布设状态的示意图,并且图1b是示出另一个低压线束的布设状态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外装部件以及线束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外装部件的俯视图。图4和图5分别是图3中所示的外装部件的由箭头a和箭头b表示的部分的放大图。图6a-6d以及图7a-7d是图3所示的外装部件的截面图。图8是示出沿着图3所示的线c-c截取的外装部件和导电路径的状态的截面图。图9是沿着图8所示的线k-k截取的截面图。

在实施例中,本发明应用到例如在混合动力汽车(其可以由电动汽车或者普通汽车代替)中布设的线束。

<混合动力汽车1的构造>

在图1a中,参考标号1代表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1是由两个动力源,即,发动机2和电机单元3的混合而驱动的车辆。电力通过逆变器单元4而从电池5(或电池组)供给到电机单元3。在本实施例中,发动机2、电机单元3和逆变器单元4被安装在发动机室6中,发动机室6位于前轮等所存在的位置处。另一方面,电池5被安装在汽车后部7中,汽车后部7位于后轮等所存在的位置处(电池5可以被安装在位于发动机室6的后方的汽车车厢中)。

通过高压线束8(用于高压的电机电缆)而连接电机单元3与逆变器单元4。另外,还通过高压线束9而连接电池5与逆变器单元4。线束9的中间部10被布设在(车体中的)车辆地板11中。另外,中间部10被布设为与车辆地板11大致平行。车辆地板11是作为所谓的板部件的公知的本体(车体)。在车辆地板11的预定位置处形成通孔。线束9水密地插入到一个通孔中。

通过设置在电池5中的接线块(接线板)12而连接线束9与电池5。在线束9的后端侧上的线束末端13处安置的诸如屏蔽连接器这样的外连接单元电连接到接线块12。另一方面,通过在前端侧上的线束端部13处安置的诸如屏蔽连接器这样的外连接单元,电连接线束9与逆变器单元4。

电机单元3包括电动机和发电机。另一方面,逆变器单元4包括逆变器和转换器。电机单元3形成为包括屏蔽外壳的电机组件。逆变器单元4也形成为包括屏蔽外壳的逆变器组件。电池5是镍氢基模块化电池或者锂离子模块化电池。例如,可以使用诸如电容器这样的蓄电装置。甚至可以说,不特别限制电池5,只要其能够在混合动力汽车1中使用或者在电动汽车中使用即可。

在图1b中,参考标号15代表线束。线束15是低压线束(用于低压),其被设置为用于电连接低压电池16与配件18(设备),低压电池16位于混合动力汽车1的汽车后部7中,配件18被安装在车辆前部17上。以与图1a中的线束9相同的方式,穿过车辆地板11而布设线束15(这是样例,然而可以穿过车厢侧而布设线束15)。

如图1a和1b所示,高压线束8和9以及低压线束15被布设在混动动力汽车1中。虽然本发明能够应用到任意线束,但是下面将以典型实例的方式描述低压线束15。

<线束15的构造>

在图1b中,长至足以穿过车辆地板11而布设的线束15包括:线束本体19;以及连接器20(外连接单元),其分别安置在线束本体19的两端处。另外,线束15在其构造中还具有固定部件(诸如夹具)以及未示出的止水部件(诸如索环)。固定部件被设置为用于将线束15布设在预定的位置处。

<线束本体19的构造>

在图2中,线束本体19包括:导电路径21;以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外装部件22,用于收容和保护导电路径21。在图2中,导电路径21的数量为一个,然而其仅为样例。即,导电路径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如图8所示。对于外装部件22的构造和结构,可以使用能够将高压线束9收容并且保护在一起的外装部件。首先将描述线束本体19中的导电路径21,并且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外装部件22。

<导电路径21>

导电路径21包括具有电导通性的导体23以及具有绝缘性能的绝缘体24。导体23被绝缘体24覆盖。导体23由铜、铜合金、铝或者铝合金而形成,并且形成为截面为圆形形状。导体23可以具有包括绞合股线的导体结构,或者可以具有截面为矩形或圆形(环形)的棒状导体结构(例如,充当矩形单芯线或者圆形单芯线的导体结构。在这种情况下,电线自身具有棒状形状)。由绝缘树脂材料制成的绝缘体24通过挤出成型而形成在导体23的外表面上。

绝缘体24由热塑性树脂材料形成,并且通过挤出成型而形成在导体23的外周表面上。绝缘体24形成为截面为圆形形状的被覆。绝缘体24形成有预定的厚度。可以使用各种公知的类型的树脂作为热塑性树脂。例如,可以从诸如聚氯乙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等这样的聚合物材料中选择适当的一种树脂。参考标号25是指导电路径21的外周表面(这里,为绝缘体24的外周表面)。

<外装部件22>

如图2和3所示,外装部件22通过树脂成型而形成为像单独的直管一样的形状(外装部件22在使用前为直的。顺便提及,认为外装部件22不限于树脂的外装部件,而可以是金属的外装部件)。换句话说,外装部件22包括管状本体或者由管状本体形成。另外,外装部件22形成为不具有狭缝的形状。换句话说,外装部件22形成为不带有狭缝的形状(或者形成为不是被分割的管的形状)。外装部件22形成为具有圆形形状的截面。在实施例中,作为实例,截面的形状为正圆形形状,或者可以是长圆形、椭圆形、矩形等。

外装部件22包括:多个柔性管部26,其具有柔性;以及多个直管部27,其充当直线状地布设导电路径21的部分。交替地形成且安置柔性管部26和直管部27。

<柔性部26>

如图2所示,根据到车辆的装接形状(线束应当被布设到的目的地的形状,或者固定对象的形状)来安置柔性管部26。另外,根据到车辆的装接形状,柔性管部26形成为长的。柔性管部26不具有固定的长度,而是根据到车辆的装接形状而分别形成为要求的长度。柔性管部26形成在如下部分处:在线束15的封装状态下、在线束15的运输期间以及在将布线路径布置在车辆上期间,该部分分别以期望的角度弯曲。即,柔性管部26形成在这样的部分处:该部分能够弯曲成屈曲形状,并且该部分还能够自然地恢复到其图示的原始的直线状态(在树脂模制时的状态)。

在实施例中,各个柔性管部26都形成为波纹管的形状(不特别限制其形状,只要其具有柔性即可)。具体地,柔性管部26形成为具有在周向上延伸的波纹凹部和波纹凸部,使得波纹凹部和波纹凸部能够在管轴线方向上连续且交替地延伸。

<直管部27>

如图2和3所示,直管部27形成为不像柔性管部26一样柔性的部分。另外,直管部27还形成为这样的部分:在封装状态下、在运输期间以及在布线路径布置期间,该部分均不能弯曲(不能弯曲的部分是指不积极设置有柔性的部分)。图示的直管部27形成长的且直线状的管状。

相比于柔性管部26,直管部27形成为用于刚性部分。直管部27以与到车辆的装接形状相对应的位置或长度形成。在实施例中,直管部27至少形成为要安置在车辆地板11中的部分(参见图1a和1b)。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特征部分的多个凸部28与各个直管部27的一部分或整体一体地形成。

<多个凸部28>

如图2至9所示,多个凸部28形成为从直管部27的内表面29向内突出。凸部28分别具有沿着内表面29的周向延伸的大致圆弧形状。凸部28被安置在绕着管轴线的螺旋线上的位置处。术语“内表面29的周向”可以是指在与管轴线垂直的平面上的周向,或者可以是在与管轴线倾斜地相交的平面上的周向。

如附图所示,凸部28形成为包括:r部30,其具有在内表面29的周向上延伸的大致圆弧形形状;斜边部31(复数),每个斜边部31都具有斜边的形状,并且从r部30的两端与内表面29连续;锥形部32(复数),其形成在连接r部30与斜边部31的位置处;斜面部33(复数),该斜面部33用于引导导电路径21,该斜面部33与内表面29连续,并且从r部30的顶部倾斜地延伸;以及连接斜面部34(复数),每个连接斜面部34都连接所述斜边部31、锥形部32、斜面部33以及内表面29。凸部28在沿着管轴线切割的截面中为大致u状或者v状,并且凸部28具有平滑的表面。凸部28形成为在内表面29的周向上延伸,从而等于或者小于内表面29的半圆的长度。

锥形部32形成为用于使得导电路径21能够顺滑地插入的部分。可以选择性地形成锥形部32。

如图4和5所示,直管部27包括形成在直管部27的外表面35上的多个凹部36。凹部36形成为由凸部28所产生的凹状部分。如附图所示,凹部36形成为包括:r槽部37,其包括在外表面35的周向上具有大致圆弧形状的底部;斜边部38(复数),其分别从r槽部37的两端与外表面35连续;锥形部39(复数),其形成在连接r槽部37与斜边部38的位置处;斜面部40(复数),其与外表面35连续,并且从r槽部37倾斜地延伸;以及连接斜面部41(复数),其分别连接斜边部38、锥形部39、斜面部40以及外表面35。

虽然未示出,但是例如通过使用已知的挤出机和模具而由树脂形成外装部件22,该模具具有在模具的内表面中形成的多个凸部。具体地,通过如下方法形成外装部件22:使从挤出机的喷嘴挤出的管状挤出件挤压在模具的内表面中所形成的所述凸部,或者使从挤出机的喷嘴挤出的管状挤出件经受真空抽吸。利用在模具的内表面中形成的凸部,形成多个凸部28以及由该凸部28所产生的凹部36。

<实施例的效果>

在如上所述的构造和结构中,在外装部件22的内表面29中形成多个凸部28。因此,在从外装部件22的一端部处的开口朝着在外装部件22的另一端处的开口插入导电路径21期间,导电路径21在使其移动方向朝着不存在凸部28的部分改变的同时而移动。其后,在导电路径21被完全贮存并且保护在外装部件22中的状态下(参见图2和9),导电路径21由多个凸部28保持。

<结论和有益效果>

如上文参考图1至9所述,线束15的线束本体19包括:外装部件22,其包括管状本体;以及导电路径,其通过该外装部件22而插入。外装部件22不具有狭缝。外装部件22包括多个凸部28,该多个凸部28形成在外装部件22的直管部27的内表面29中。多个凸部28均形成在沿着内表面29的周向而延伸的部分中,以具有大致圆弧形状。具体地,r部30形成为这样的部分:其沿着内表面29的周向而延伸,以具有大致圆弧形状。多个凸部28在沿着管轴线而切割的截面中均为大致u状或v状,并且具有平滑的表面。多个凸部被安置在绕着管轴线的螺旋线上的位置处。多个凸部28能够使得导电路径21容易地移动,或者能够保持导电路径21并且防止导体路径21移动。

从而,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外装部件22和线束15,存在能够在期望的位置处抑制三个导电路径21在外装部件22内的运动,从而能够防止在所述导电路径21侧上的刮削等的优点。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外装部件22和线束15,外装部件22形成为不具有狭缝的形状。从而,存在能够确保防水、防尘等的效果,使得能够消除对导电路径21的不利影响。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外装部件22和线束15,多个凸部28被安置在绕着管轴线的螺旋线上的位置处。因此,相比于例如沿着直线以预定间隔地排列多个凸部28的结构,即使当外装部件28经受从与上述排列垂直的方向施加的外力时,也能够防止外装部件28容易地弯曲或者破损。结果,存在能够防止刚度减小的有益效果。换句话说,存在能够确保必需的且充足的刚度的有益效果。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外装部件22和线束15,多个凸部28均为大致u状或v状,并且具有平滑的表面,从而存在导电路径21能够顺滑地插入到外装部件22中的有益效果。因此,存在改善可操作性的有益效果。

毫无疑问的是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发明做出各种改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