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隔热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6090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用隔热散热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用隔热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炎热的夏季,汽车长时间停放在室外,烈日暴晒车体,车内温度升高,进入车体内时必须先通风,散去热气或者开大空调才能使人感到舒适,同时过多的辐射会使汽车内环境不稳定,电子元件和车饰老化,影响使用寿命,现有的防晒装置不方便快速搭盖,只有反射功能,不能快速有效的降温。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所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用隔热散热装置,方便快速搭盖,且能够快速有效降温,能够发电并存储起来,有效利用资源。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用隔热散热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顶部防晒膜、前部防晒膜、后部防晒膜、侧面防晒膜,所述第一支撑杆内并排设有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内远离第二容纳腔的一侧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容纳腔内设有第一卷轴,所述第一卷轴的一端自第一支撑杆的端部露出,并设有第一旋转钮,所述第一卷轴与前部防晒膜的一端固定连接,前部防晒膜的自由端穿过第一开口设有第一限位筒;

所述第二容纳腔远离第一容纳腔的一侧设有第二开口,第二容纳腔内设有第二卷轴,所述第二卷轴的一端自第一支撑杆的端部露出,并设有第二旋转钮,所述第二卷轴与顶部防晒膜的一端固定连接,顶部防晒膜的自由端与第二支撑杆的一侧相连;

所述第二支撑杆内设有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三容纳腔远离顶部防晒膜的一侧设有第三开口,第三容纳腔内设有第三卷轴,第三卷轴的一端自第二支撑杆的端部露出,并设有第三旋钮,所述第三卷轴与后部防晒膜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后部防晒膜的自由端设有第二限位筒;

所述顶部防晒膜的两侧通过第一连接件与侧面防晒膜的上侧边缘可拆卸连接,所述侧面防晒膜的下侧边缘设有至少两个第三限位筒,所述侧面防晒膜的两侧边通过第二连接件分别与前部防晒膜和后部防晒膜的侧边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杆底部设有多个吸盘,第二支撑杆底部设有多个万向滚珠。

进一步,所述第一限位筒上设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支撑杆上位于第一开口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槽,第一卡扣和第一卡槽相配合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二限位筒上设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二支撑杆上位于第二开口的一侧设有第二卡槽,第二卡扣和第二卡槽相配合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杆上位于第二开口的一侧设有第三卡扣,第二支撑杆上位于顶部防晒膜的一侧设有第三卡槽,第三卡扣和第三卡槽相配合连接。

进一步,所述侧面防晒膜上设有前后两个开窗,开窗上侧边缘设有搭帘,开窗上侧边缘的内侧设有固定带,固定带的自由端设有子粘扣,开窗上侧边缘的外侧对应固定带的位置设有母粘扣。

进一步,所述第一限位筒、第二限位筒、第三限位筒上设有多个进出口,所述进出口上设有盖子,第一限位筒、第二限位筒、第三限位筒内装有水。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设为扣圈和挂扣、或者设为拉链结构、或者设为按扣结构。

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上侧面设有太阳能发电板,所述太阳能发电板通过充放电保护电路与蓄电池相连接,所述蓄电池通过导线连接USB接口。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直接将第一支撑杆固定在汽车顶部前面边缘,拉拽第二支撑杆,将顶部防晒膜覆盖在汽车顶部,然后分别将前部防晒膜、后部防晒膜拉出,然后连接上侧面防晒膜便可,方便快速搭盖,起到防晒作用;收起时,能够利用各个卡扣,将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一限位筒、第二限位筒固在一起,方便收纳;当使用车辆时,打开搭帘和盖子,利用自然风和第一限位筒、第二限位筒、第三限位筒内的水蒸发,能够快速有效降温,这个过程中防晒膜继续起到防晒作用;太阳能发电板能够发电并存储起来,并可以为手机充电,也可以连接风扇,利用风扇提高空气流速,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同时有效利用太阳能资源,节能降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横截面示意。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防晒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第一支撑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充放电保护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中1顶部防晒膜,11扣圈,2第一支撑杆,21第一容纳腔,22第二容纳腔,23第三卡扣,24第一卡槽,25吸盘,26第一旋钮,27第二旋钮,3第二支撑杆,31第三容纳腔,32第三卡槽,33第二卡槽,34万向滚珠,4前部防晒膜,41第一卷轴,42扣圈,43第二卷轴,5后部防晒膜,51第三旋钮,52第三卷轴,526a第一限位筒,6b第二限位筒,6c第三限位筒,61第一卡扣,62盖子,7侧面防晒膜,71搭帘,72固定带,73母粘扣,74挂扣,8太阳能发电板,81USB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3所示的一种汽车用隔热散热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3、顶部防晒膜1、前部防晒膜4、后部防晒膜5、侧面防晒膜7,所述第一支撑杆2内并排设有第一容纳腔21、第二容纳腔22,所述第一容纳腔21内远离第二容纳腔22的一侧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容纳腔21内设有第一卷轴41,所述第一卷轴41的一端自第一支撑杆2的端部露出,并设有第一旋转钮26,所述第一卷轴41与前部防晒膜4的一端固定连接,前部防晒膜4的自由端穿过第一开口设有第一限位筒6a,前部防晒膜4可卷在第一卷轴41上;

所述第二容纳腔22远离第一容纳腔21的一侧设有第二开口,第二容纳腔22内设有第二卷轴43,所述第二卷轴43的一端自第一支撑杆2的端部露出,并设有第二旋转钮27,所述第二卷轴43与顶部防晒膜1的一端固定连接,顶部防晒膜1的自由端与第二支撑杆3的一侧相连;

所述第二支撑杆3内设有第三容纳腔31,所述第三容纳腔31远离顶部防晒膜1的一侧设有第三开口,第三容纳腔31内设有第三卷轴52,第三卷轴52的一端自第二支撑杆3的端部露出,并设有第三旋钮51,所述第三卷轴52与后部防晒膜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后部防晒膜5的自由端设有第二限位筒6b;

所述顶部防晒膜1的两侧通过第一连接件与侧面防晒膜7的上侧边缘可拆卸连接,所述侧面防晒膜7的下侧边缘设有至少两个第三限位筒6c,所述侧面防晒膜7的两侧边通过第二连接件分别与前部防晒膜4和后部防晒膜5的侧边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杆2底部设有多个吸盘25,第二支撑杆3底部设有多个万向滚珠34,收纳时,只需旋转第二旋钮27,第二支撑杆3在万向滚珠34的作用下,能够减轻摩擦力,防止刮伤车顶外漆,使收纳更为快捷方便。

进一步,所述第一限位筒6a上设有第一卡扣61,所述第一支撑杆2上位于第一开口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槽24,第一卡扣61和第一卡槽24相配合可拆卸连接,当收起本装置时,旋转第一旋钮26,前部防晒膜4卷在第一卷轴41上时,将第一限位筒6a上的第一卡扣61扣合在第一支撑杆2上的第一卡槽26内,便于收纳。

进一步,所述第二限位筒6b上设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二支撑杆3上位于第二开口的一侧设有第二卡槽,第二卡扣和第二卡槽相配合可拆卸连接,当收起本装置时,旋转第三旋钮51,后部防晒膜卷在第三卷轴52上时,将第二限位筒6b上的第二卡扣扣合在第二支撑杆3上的第二卡槽内,便于收纳。

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杆2上位于第二开口的一侧设有第三卡扣23,第二支撑杆3上位于顶部防晒膜1的一侧设有第三卡槽32,第三卡扣23和第三卡槽32相配合连接,当收起本装置时,旋转第二旋钮27,将顶部防晒膜卷1在第二卷轴43上,将第三卡槽32和第三卡扣23扣合,使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紧密连接在一起,便于收纳。

进一步,所述侧面防晒膜7上设有前后两个开窗,开窗上侧边缘设有搭帘71,开窗上侧边缘的内侧设有固定带72,固定带72的自由端设有子粘扣,开窗上侧边缘的外侧对应固定带72的位置设有母粘扣73。

进一步,所述第一限位筒6a、第二限位筒6b、第三限位筒6c上设有多个进出口,所述进出口上设有盖子61,第一限位筒6a、第二限位筒6b、第三限位筒6c内装有水,在铺设好本实用新型后,或者准备启动车子前,将侧面防晒膜7的搭帘71卷起,用将固定带72的自由的子粘扣粘合在侧面防晒膜7上的母粘扣73上,露出开窗,然后可将盖子61打开,第一限位筒6a、第二限位筒6b、第三限位筒6c内的水分蒸发,能够降低车辆周边的温度,起到加速散热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设为扣圈11或42和挂扣74、或者设为拉链结构、或者设为按扣结构。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3的上侧面设有太阳能发电板8,所述太阳能发电板8通过充放电保护电路与蓄电池相连接,所述蓄电池通过导线连接USB接口81,可以为手机充电,也可以带有连接USB连接头的小风扇,放置在开窗处,为汽车内部降温,所述太阳能发电板8选用大小为110*80*2mm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其最大工作电压为5V,最大工作电流为200mA,最大功率为1.3W,所述太阳能发电板8设有6块,6块太阳能发电板8并联使用,所述充放电保护电路大小为26mm*17mm,输入电压为5V,充电截止电压为4.2V,最大充电电流为1000mA,过放保护电压为2.5V,过流保护电流为3A,充放电保护电路连接在蓄电池与太阳能发电板8之间,防止蓄电池过充并具有保护作用,所述蓄电池工作电压为4V,容量为6Ah,尺寸70mm*45mm*100mm,通过电池保护板将来自太阳能发电板8的电能存储起来。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