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悬置限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5667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悬置,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悬置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汽车安全越发重要,零部件可靠性是保证汽车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确保汽车安全、平稳行驶,提高汽车发动机悬置可靠、耐久性,当遇到一些极限车况时,发动机悬置的限位起到关键作用,保证悬置橡胶的耐久,减小橡胶断裂风险。因此对发动机悬置限位的要求很高。

现有技术中底板和限位栓之间采用铆接连接,在汽车产生较大的颠簸时容易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发动机悬置在汽车产生较大的颠簸时容易失效的缺陷,提供一种发动机悬置限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发动机悬置限位装置,其特点在于,其包括有:底板、固定件、内骨架、限位栓和限位环,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底板,用于固定所述底板,所述内骨架为碗形,所述内骨架的开口朝向所述底板,所述内骨架的边缘与所述底板接触,所述限位栓穿过所述内骨架中部并与所述底板限位连接,所述限位环位于所述内骨架内部,所述限位环与所述底板固定,所述限位环与所述限位栓限位连接。底板用于和车身连接,固定发动机悬置。固定件将底板固定在车身上。当发动机悬置受压变形时,内骨架支撑发动机悬置。限位栓用来防止发动机悬置变形过大,当发动机悬置变形过大时,发动机悬置的上板直接支承在限位栓上,防止了破坏弹性体。限位栓的末端与底板连接,支撑限位栓。限位环进一步支撑限位栓,当限位栓承受较大压力时,限位环可以防止限位栓与底板脱开,造成安全事故。

较佳地,所述限位栓包括第一栓段和第二栓段,所述第二栓段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栓段的直径。第一栓段和第二栓段形成一个台阶结构,台阶结构卡在限位环上,更好地支撑限位栓。

较佳地,所述限位环套设在所述第二栓段上。限位环套设在直径较小的第二栓段,有利于支撑限位栓。

较佳地,所述限位环与所述第二栓段螺纹配合。螺纹配合可以调整限位环与限位栓的相对位置,并且可有效提供限位作用。

较佳地,所述限位环焊接在所述底板上。限位环与底板焊接,保证了限位环的牢固,有利于支撑限位栓,防止限位栓与底板脱开。

较佳地,所述限位栓与所述底板铆接。铆接节省空间,并且便于快速加工。

较佳地,所述限位环与所述内骨架间隙配合。内骨架中部有凹陷,限位环位于凹陷中,间隙配合防止限位环与内骨架的磨损。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悬置限位装置简单可靠地提高了底板和限位栓之间的连接强度,大大增加了产品的耐用性,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发动机悬置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底板1

固定件2

内骨架3

限位栓4

限位环5

第一栓段51

第二栓段5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的发动机悬置限位装置,如图1所示,其包括有:底板1、固定件2、内骨架3、限位栓4和限位环5,固定件2穿过底板1,用于固定底板1,内骨架3为碗形,内骨架3的开口朝向底板1,内骨架3的边缘与底板1接触,限位栓4穿过内骨架3中部并与底板1限位连接,限位环5位于内骨架3内部,限位环5与底板1固定,限位环5与限位栓4限位连接。底板1用于和车身连接,固定发动机悬置。固定件2将底板1固定在车身上。当发动机悬置受压变形时,内骨架3支撑发动机悬置。限位栓4用来防止发动机悬置变形过大,当发动机悬置变形过大时,发动机悬置的上板直接支承在限位栓4上,防止了破坏弹性体。限位栓4的末端与底板1连接,支撑限位栓4。限位环5进一步支撑限位栓4,当限位栓4承受较大压力时,限位环5可以防止限位栓4与底板1脱开,造成安全事故。

限位栓4包括第一栓段51和第二栓段52,第二栓段52的直径小于第一栓段51的直径。第一栓段51和第二栓段52形成一个台阶结构,台阶结构卡在限位环5上,更好地支撑限位栓4。

限位环5套设在第二栓段52上。限位环5套设在直径较小的第二栓段52,有利于支撑限位栓4。

限位环5与第二栓段52螺纹配合。螺纹配合可以调整限位环5与限位栓4的相对位置,并且可有效提供限位作用。

限位环5焊接在底板1上。限位环5与底板1焊接,保证了限位环5的牢固,有利于支撑限位栓4,防止限位栓4与底板1脱开。

限位栓4与底板1铆接。铆接节省空间,并且便于快速加工。

限位环5与内骨架3间隙配合。内骨架3中部有凹陷,限位环5位于凹陷中,间隙配合防止限位环5与内骨架3的磨损。

本实施例的发动机悬置限位装置简单可靠地提高了底板和限位栓之间的连接强度,大大增加了产品的耐用性,安全性。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