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及其行人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9264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汽车及其行人保护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汽车及其行人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行驶过程中发动机舱的降温除了靠风扇制冷外,还需靠进入进气格栅的冷空气对散热器进行风冷式散热。为集中气流,提高散热器的进风量,通常需要增加导流板,现有大多数的导流板设置在保险杠底部保护板上,但这种空气导流板由于设置的位置不佳导致空气导流效果差,且占用大量的空间,且采用分体式的连接,需要新增四个紧固螺钉,成本上升,安装工艺复杂,重量也会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及其行人保护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汽车在进气格栅上设置空气导流板导致安装工艺复杂、成本上升以及空气导流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行人保护装置,包括前端安装架、行人保护支架和前保险杠外罩,所述行人保护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前端安装架的前侧,所述前保险杠外罩固定连接于所述行人保护支架的前侧,所述行人保护支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向上延伸设有位于汽车散热器前方的左侧导流板和右侧导流板,所述左侧导流板的导流面与所述右侧导流板的导流面相对设置,且所述左侧导流板的导流面与汽车的前行方向形成空气导流角α,所述右侧导流板的导流面与汽车的前行方向形成空气导流角β。

优选地,所述空气导流角α为55°~65°,所述空气导流角β为55°~65°。

优选地,所述行人保护支架包括后端横梁和前端溃缩吸能架,所述左侧导流板和所述右侧导流板分别设于所述后端横梁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后端横梁与前端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前保险杠外罩盖设于所述前端溃缩吸能架的上方且与所述后端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前端溃缩吸能架包括位于所述后端横梁前侧的前端板和连接于所述后端横梁与所述前端板之间并用于支撑所述前保险杠外罩的圆弧形网格。

优选地,所述圆弧形网格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左弯弧形板和间隔设置的多个右弯弧形板,相邻的所述左弯弧形板与所述右弯弧形板的中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左弯弧形板与所述右弯弧形板的连接处设有用于加强所述左弯弧形板与所述右弯弧形板连接稳定性的加强柱。

优选地,所述左弯弧形板的高度大于所述右弯弧形板的高度,或者所述左弯弧形板的高度等于所述右弯弧形板的高度,或者所述左弯弧形板的高度小于所述右弯弧形板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前端安装架包括安装架体和连接支柱,所述连接支柱与所述安装架体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安装架体的下方呈竖向布置;所述安装架体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连接支柱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后端横梁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且各所述第一固定孔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安装孔通过第一紧固件穿设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通过第二紧固件穿设连接。

优选地,所述安装架体长度方向的两侧还设有扣接孔,所述后端横梁与所述扣接孔对应的位置设有卡扣,所述卡扣插入所述扣接孔内与所述扣接孔连接。

优选地,所述后端横梁还开设有孔口朝上且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三固定孔,所述前保险杠外罩与各所述第三固定孔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三安装孔,且各所述第三安装孔与对应的所述第三固定孔通过第三紧固件穿设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行人保护装置,在行人保护支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左侧导流板和右侧导流板,左侧导流板和右侧导流板处于较上的位置,导流作用明显,并进一步将左侧导流板的导流面与右侧导流板的导流面相对设置,且左侧导流板的导流面与汽车的前行方向形成空气导流角α,右侧导流板的导流面与汽车的前行方向形成空气导流角β,如此,左侧导流板与右侧导流板形成一个朝向汽车前行方向敞开的进风口,从而能够有效减少空气流向两侧,使空气往中间流动,进风量提高了约30%,极大地降低了风噪。同时,安装行人保护支架时即可实现安装左侧导流板和右侧导流板,不需要单独对左侧导流板和右侧导流板进行安装,减少安装工序,提高装车效率,大大降低了整车成本和重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其包括上述的行人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由于设置有上述的行人保护装置,可以有效提高散热器的进风量,进风量提高了约30%,极大地降低了风噪。同时,左侧导流板和右侧导流板随着行人保护支架的安装即可实现安装,那么可以有效减少汽车的安装工序,提高装车效率,大大降低了整车成本和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行人保护装置的第一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行人保护装置的第二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行人保护装置的第三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行人保护装置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行人保护装置的整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行人保护装置的行人保护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第一紧固件 2—第二紧固件 3—第三紧固件

10—前端安装架 11—安装架体 12—连接支柱

20—行人保护支架 21—后端横梁 22—前端溃缩吸能架

30—前保险杠外罩 31—第三安装孔 40—左侧导流板

50—右侧导流板 111—第一安装孔 112—扣接孔

121—第二安装孔 211—第一固定孔 212—第二固定孔

213—第三固定孔 214—卡扣 221—前端板

222—圆弧形网格 2221—左弯弧形板 2222—右弯弧形板

2223—加强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6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行人保护装置,包括前端安装架10、行人保护支架20和前保险杠外罩30,所述行人保护支架20固定连接于所述前端安装架10的前侧,所述前保险杠外罩30固定连接于所述行人保护支架20的前侧,所述行人保护支架2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向上延伸设有位于汽车散热器(图未示)前方的左侧导流板40和右侧导流板50,此处汽车散热器的前方至以汽车的前进方向为参照。优选地,所述左侧导流板40和右侧导流板50一体成型于所述行人保护支架2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左侧导流板40的导流面与所述右侧导流板50的导流面相对设置,且所述左侧导流板40的导流面与汽车的前行方向形成空气导流角α(参阅图2),所述右侧导流板50的导流面与汽车的前行方向形成空气导流角β(参阅图2)。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行人保护装置,在行人保护支架2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左侧导流板40和右侧导流板50,左侧导流板40和右侧导流板50处于较上的位置,导流作用明显,并进一步将左侧导流板40的导流面与右侧导流板50的导流面相对设置,且左侧导流板40的导流面与汽车的前行方向形成空气导流角α,右侧导流板50的导流面与汽车的前行方向形成空气导流角β,如此,左侧导流板40与右侧导流板50形成一个朝向汽车前行方向敞开的进风口,从而能够有效减少空气流向两侧,使空气往中间流动,进风量提高了约30%,极大地降低了风噪。同时,安装行人保护支架20时即可实现安装左侧导流板40和右侧导流板50,不需要单独对左侧导流板40和右侧导流板50进行安装,减少安装工序,提高装车效率,大大降低了整车成本和重量。

进一步地,空气导流角α和空气导流角β为锐角。确保左侧导流板40的导流面与右侧导流板50的导流面形成开口朝向汽车的前行方向的八字形结构,使得空气集中导流在左侧导流板40的导流面与右侧导流板50的导流面之间进入汽车的散热器内。

优选地,左侧导流板40和右侧导流板50与行人保护支架20一体注塑成形,如此,不但可以使得左侧导流板40和右侧导流板50与行人保护支架20形成一个整体,便于生产和安装,同时,一体成型的设计可以在大批量生产时降低生产成本和提成生产效率,还可以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好。

本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导流角α为55°~65°,所述空气导流角β为55°~65°。具体地,空气导流角α可以为55°、56°、57°、58°、59°、60°、61°、62°、63°、64°或者65°;同理,空气导流角β可以55°、56°、57°、58°、59°、60°、61°、62°、63°、64°或者65°。优选地,空气导流角α为59°、60°或者61°,空气导流角β为59°、60°或者61°。在上述的角度设置可以满足使空气往中间流动时的进风量提高约30%。

优选地,左侧导流板40的导流面和右侧导流板50的导流面的面积约为20cm2

如图3至图6所示,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行人保护支架20包括后端横梁21和前端溃缩吸能架22,所述左侧导流板40和所述右侧导流板50分别设于所述后端横梁21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后端横梁21与前端安装架10固定连接,所述前保险杠外罩30盖设于所述前端溃缩吸能架22的上方且与所述后端横梁21固定连接;所述前端溃缩吸能架22包括位于所述后端横梁21前侧的前端板221和连接于所述后端横梁21与所述前端板221之间并用于支撑所述前保险杠外罩30的圆弧形网格222。具体地,行人保护支架20的前端溃缩吸能架22作为吸能机构,当汽车装上行人时,产生的动能传递到前保险杠外罩30上,由于前端溃缩吸能架22的圆弧形网格222支撑住该前保险杠外罩30,那么前保险杠外罩30上的动能继续传递到圆弧形网格222上,圆弧形网格222能够有效地吸收行人大腿碰撞产生的能量,即圆弧形网格222不存在直角与直边,受到碰撞时,形成溃缩吸收能量,对于撞击力能够顺着圆弧形状进行有效分散,对能量的分散能力更加优异,缓冲性能极佳。

同时,该圆弧形网格222支撑承载前保险杠外罩30,有效防止前保险杠外罩30下塌。

更进一步地,行人保护支架20的上端外轮廓与汽车的进气格栅下端面平齐,如此可以进一步有效减少气流阻力,大大降低风噪。

如图3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圆弧形网格222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左弯弧形板2221和间隔设置的多个右弯弧形板2222,相邻的所述左弯弧形板2221与所述右弯弧形板2222的中部固定连接,也即是,左弯弧形板2221与右弯弧形板2222大致在两者的弧顶位置连接。具体地,多个左弯弧形板2221和多个右弯弧形板2222间隔设置,可以确保在圆弧形网络受到碰撞力时,具有足够的空间变形溃缩以吸收能量,即有效分散碰撞产生的能量,形成缓冲,减轻对行人的伤害。而将相邻的左弯弧形板2221与右弯弧形板2222的中部固定连接,这样相邻的左弯弧形板2221与右弯弧形板2222形成一个类似X字形的弧形结构,如此,左弯弧形板2221与右弯弧形板2222同时受力,左弯弧形板2221与右弯弧形板2222同时形变溃缩,减少左弯弧形板2221与右弯弧形板2222断裂的可能性,从而能够实现缓冲的效果。

更具体地,左弯弧形板2221的圆弧半径和右弯弧形板2222的圆弧半径为25~30mm。优选地,左弯弧形板2221的圆弧半径和右弯弧形板2222的圆弧半径为28mm。

如图3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弯弧形板2221与所述右弯弧形板2222的连接处设有用于加强所述左弯弧形板2221与所述右弯弧形板2222连接稳定性的加强柱2223。具体地,连接的左弯弧形板2221与右弯弧形板2222在受到碰撞力时,能偶变形溃缩,由于加强柱2223的设置可以有效加强左弯弧形板2221与右弯弧形板2222连接的稳定性,避免连接的左弯弧形板2221与右弯弧形板2222在变形溃缩时断裂损坏而无法实现缓冲的作用。

进一步地,加强柱2223与相互连接的左弯弧形板2221与和右弯弧形板2222一体注塑成型设计。

如图3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弯弧形板2221的高度大于所述右弯弧形板2222的高度,或者所述左弯弧形板2221的高度等于所述右弯弧形板2222的高度,或者所述左弯弧形板2221的高度小于所述右弯弧形板2222的高度。具体地,左弯弧形板2221的高度和右弯弧形板2222的高度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也即是说,圆弧形网格222中的距可以存在相互连接的左弯弧形板2221和右弯弧形板2222的高度相同或者不同,这样可以确保圆弧形网格222支撑住不同形状的前保险杠外罩30。同时,左弯弧形板2221的高度与右弯弧形板2222的高度形成差异,也更好的在受力时变形溃缩吸能。

如图2~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前端安装架10包括安装架体11和连接支柱12,所述连接支柱12与所述安装架体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安装架体11的下方呈竖向布置;所述安装架体11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安装孔111,所述连接支柱12上设有第二安装孔121,所述后端横梁21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11和所述第二安装孔121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固定孔211和第二固定孔212,且各所述第一固定孔211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安装孔111通过第一紧固件1穿设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孔212与所述第二安装孔121通过第二紧固件2穿设连接。具体地,采用第一紧固件1穿设连接对应的第一固定孔211和第一安装孔111可以使得后端横梁21与前端安装架10实现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同理,采用第二紧固件2穿设连接对应的第二固定孔212和第二安装孔121可以使得后端横梁21与连接支柱12实现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如此,即实现行人保护支架20与前端安装架10的可拆卸的固定连接。该种结构式合计不但便于装拆,且后续也便于维护和更换。

如图5~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体11长度方向的两侧还设有扣接孔112,所述后端横梁21与所述扣接孔112对应的位置设有卡扣214,所述卡扣214插入所述扣接孔112内与所述扣接孔112连接。具体地,在组装后端横梁21时,先将后端横梁21上设置的卡扣214插入安装架体11上开设的扣接孔112上,这样可以使得后端横梁21与安装架体11定位并连接,然后在采用第一紧固件1和第二紧固件2将后端横梁21与安装架体11锁紧连接,安装简单,不易出错,组装效率高。

如图5~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后端横梁21还开设有孔口朝上且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三固定孔213,所述前保险杠外罩30与各所述第三固定孔213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三安装孔31,且各所述第三安装孔31与对应的所述第三固定孔213通过第三紧固件3穿设连接。具体地,采用第三紧固件3穿设连接对应的第三安装孔31和第三固定孔213可以使得前保险杠外罩30与后端横梁21实现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如此,前保险杠外罩30与后端横梁21的装拆非常方便,且后续也便于维护和更换。

本实施例中的上述第一紧固件1、第二紧固件2和第三紧固件3可以选用螺钉、螺栓或者螺丝等。第一安装孔111、第二安装孔121和第三安装孔31优选采用螺纹孔。第一固定孔211、第二固定孔212和第三固定孔213优选采用螺纹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其包括上述的行人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由于设置有上述的行人保护装置,可以有效提高散热器的进风量,进风量提高了约30%,极大地降低了风噪。同时,左侧导流板40和右侧导流板50随着行人保护支架20的安装即可实现安装,那么可以有效减少汽车的安装工序,提高装车效率,大大降低了整车成本和重量。

综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乃具有以上所述的优良特性,得以令其在使用上,增进以往技术中所未有的效能而具有实用性,成为一极具实用价值的产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