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辆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31012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用于机动车辆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机动车辆的空气调节装置,该空气调节装置能够独立且自动地控制车室中的多个区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用于机动车辆的空气调节装置,该空气调节装置被配置成通过仅仅一个开关操作来将各个车室区域中的所有排放空气量级别控制到最大空气量级别以及被配置成通过仅仅一个开关操作来取消此控制,并且能够减轻逐一反复操作各个车室区域的开关以将各个车室区域中的所有排放空气量级别控制到最大空气量级别以及取消此控制的负担以及能够最终提高用户便利度。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经开发出用于独立冷却或加热多个车室区域的空气调节装置。例如,已经开发并使用了用于独立冷却或加热车室的驾驶员座位区域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的双区域型空气调节装置。

在双区域型空气调节装置中,如图1所示,在空气调节壳体10内部形成驾驶员座位侧路径14和前排乘客座位侧路径16。空气调节装置独立地控制通过驾驶员座位侧路径14和前排乘客座位侧路径16供应到驾驶员座位区域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的空气的温度和量。这使得可以独立地冷却或加热驾驶员座位区域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

双区域型空气调节装置还包括安装在驾驶员座位侧路径14和前排乘客座位侧路径16的上游侧的空气量分配门20。

空气量分配门20在驾驶员座位侧路径14和前排乘客座位侧路径16之间摆动,以调节驾驶员座位侧路径14和前排乘客座位侧路径16的开口程度。

因此,空气量分配门20将从鼓风机30引入的空气量分配到驾驶员座位侧路径14和前排乘客座位侧路径16中。这样使得可以控制供应到驾驶员座位区域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的空气的排放空气量。

双区域型空气调节装置控制彼此关联的空气量分配门20和鼓风机30,由此调节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

如果由用户逐个地设置驾驶员座位区域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温度,或者如果由用户手动地设置驾驶员座位区域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则空气调节装置遵照用户所设置的温度和排放空气量级别,严格地控制空气量分配门20相对于驾驶员座位侧路径14和前排乘客座位侧路径16的开口位置和鼓风机30的旋转速度。这样使得可以遵照预设温度或预设排放空气量级别,独立地控制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

就这点而言,空气量分配门20的开口位置和鼓风机30的旋转速度被预先与驾驶员座位区域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预设温度和驾驶员座位区域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关联地作为表值进行存储。

因此,如果由用户逐个地设置驾驶员座位区域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温度,或者如果由用户手动地设置驾驶员座位区域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则从表值中查出与预设温度对应的空气量分配门20的开口位置和与预设排放空气量级别对应的鼓风机30的旋转速度。

根据查出的表值来控制空气量分配门20的开口位置和鼓风机30的旋转速度。因此,遵照预设温度或预设排放空气量级别,独立地控制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

传统的双区域型空气调节装置的优点在于,可通过独立地控制供应到驾驶员座位区域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的空气的温度和量来独立地冷却或加热驾驶员座位区域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然而,传统的双区域型空气调节装置的缺点在于,用户便利度不够。

例如,用户想要在独立地冷却或加热驾驶员座位区域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的同时将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二者控制到最大空气量级别,用户必须逐一操作两个空气量级别开关来设置最大空气量级别。因此,使用空气量级别开关是费力且不方便的。

又如,当车室温度非常高或非常低时,可能存在用户将车室温度控制到最大冷却温度或最大加热温度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驾驶员座位区域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被独立地冷却或加热,则只将针对其选择最大冷却温度或最大加热温度的区域控制到最大空气量级别。这样会减弱在最大冷却温度或最大加热温度下冷却或加热车室的效果。

为了确保没有针对其选择最大冷却温度或最大加热温度的区域被冷却或加热成最大空气量级别,需要单独地操作对应开关。这样会减小用户便利度并且会遭致用户怨言。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相关技术中固有的以上提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空气调节装置,该空气调节装置能够通过仅仅一个开关操作来将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二者控制到最大空气量级别。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空气调节装置,该空气调节装置能够通过采用以下配置来提高用户便利度:可通过仅仅一个开关操作来将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二者控制到最大空气量级别。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空气调节装置,该空气调节装置即使在相对于驾驶员座位区域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仅仅一个来选择最大冷却/加热操作时,也能够将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二者控制到最大空气量级别。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空气调节装置,该空气调节装置能够通过采用以下配置在选择最大冷却/加热操作时实现最大冷却/加热效果从而最终显著提高车室中的舒适度:即使在相对于驾驶员座位区域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仅仅一个来选择最大冷却/加热操作时,也可将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二者控制到最大空气量级别。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空气调节装置,所述空气调节装置被设计成独立地冷却或加热多个车室区域并且独立地调节各个车室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成当各个车室区域中的所述排放空气量级别中的一个排放空气量级别被设置成最大空气量级别时,在进入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的同时将其他排放空气量级别从属地控制到所述最大空气量级别。

在所述空气调节装置中,所述控制单元可被配置成当在进入所述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之后各个车室区域中的所述排放空气量级别中的一个排放空气量级别减小至比所述最大空气量级别低的级别时,在脱离所述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的同时将其他排放空气量级别控制到比所述最大空气量级别低的级别。

在所述空气调节装置中,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成:当脱离所述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时,确定各个车室区域中的所述排放空气量级别中的减小至比所述最大空气量级别低的级别的一个排放空气量级别是否充当在进入所述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时将各个车室区域中的所有所述排放空气量级别都引导至所述最大空气量级别的最大空气量级别进入引导器;并且根据确定结果,不同地控制受从属控制的其他排放空气量级别。

在所述空气调节装置中,当确定各个车室区域中的所述排放空气量级别中的减小至比所述最大空气量级别低的级别的一个排放空气量级别充当在进入所述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时将各个车室区域中的所有所述排放空气量级别都引导至所述最大空气量级别的最大空气量级别进入引导器时,所述控制单元可被配置成当脱离所述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时:根据用户设置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值,控制充当所述最大空气量级别进入引导器的所述排放空气量级别;并且使得被所述最大空气量级别进入引导器从属地控制到所述最大空气量级别的所述排放空气量级别回到进入所述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之前所用的原始排放空气量级别。

在所述空气调节装置中,当确定各个车室区域中的所述排放空气量级别中的减小至比所述最大空气量级别低的级别的一个排放空气量级别没有充当在进入所述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时将各个车室区域中的所有所述排放空气量级别都引导至所述最大空气量级别的所述最大空气量级别进入引导器时,所述控制单元可被配置成当脱离所述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时:将充当所述最大空气量级别引入引导器的所述排放空气量级别从所述最大空气量级别减小一个级别;并且根据用户设置的排放空气量级别,控制被所述最大空气量级别进入引导器从属地控制到所述最大空气量级别的所述排放空气量级别。

在所述空气调节装置中,所述控制单元可被配置成当通过用户的手动操作将各个车室区域中的所述排放空气量级别中的一个排放空气量级别控制到所述最大空气量级别时,在进入所述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的同时将其他排放空气量级别从属地控制到所述最大空气量级别,并且可被配置成当在进入所述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之后通过用户的手动操作将各个车室区域中的所述排放空气量级别中的一个排放空气量级别减小至比所述最大空气量级别低的级别时,在脱离所述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的同时将其他排放空气量级别从属地减小至比所述最大空气量级别低的级别。

在所述空气调节装置中,所述控制单元可被配置成当各个车室区域中的所述排放空气量级别中的一个排放空气量级别被自动控制到所述最大空气量级别时,在进入所述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的同时将其他排放空气量级别从属地控制到所述最大空气量级别。

在所述空气调节装置中,所述控制单元可被配置成当各个车室区域中的温度中的一个温度被自动控制到最大冷却温度或最大加热温度时,将被控制到所述最大冷却温度或所述最大加热温度的所述车室区域中的所述排放空气量级别以及其他车室区域中的所述排放空气量级别二者都控制到所述最大空气量级别。

在所述空气调节装置中,所述控制单元可被配置成当在进入所述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之后各个车室区域中的空气调节模式中的一个空气调节模式被选择为自动模式时,确定被选择为所述自动模式的所述空气调节模式是否充当在进入所述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时将各个车室区域中的所有所述排放空气量级别都引导至所述最大空气量级别的最大空气量级别进入引导器,并且可被配置成根据确定结果,确定是否允许被选择为所述自动模式的所述空气调节模式进入所述自动模式。

在所述空气调节装置中,所述控制单元可被配置成当被选择为所述自动模式的所述空气调节模式充当将各个车室区域中的所有所述排放空气量级别都引导至所述最大空气量级别的所述最大空气量级别进入引导器,允许被选择为所述自动模式的所述空气调节模式在脱离所述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的同时进入所述自动模式,并且可被配置成当被选择为所述自动模式的所述空气调节模式没有充当所述最大空气量级别进入引导器时,防止脱离所述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并且防止被选择为所述自动模式的所述空气调节模式进入所述自动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机动车辆的空气调节装置,如果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中只有一个排放空气量级别被设置成最大空气量级别,则其他排放空气量级别被自动控制到最大空气量级别。因此,不必为了将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二者都设置成最大空气量级别来逐一操作个体开关。这样使得可以提高用户便利度。

即使当只相对于驾驶员座位区域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一个来选择最大冷却/加热操作时,也可以将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二者都控制到最大空气量级别。这样使得可以实现最大冷却/加热效果,从而最终显著提高选择最大冷却/加热操作时车室中的舒适度。

当在将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的排放空气量级别控制到最大空气量级别的同时将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中的一个排放空气量级别设置成比最大空气量级别低的空气量级别时,其他排放空气量级别被自动设置成比最大空气量级别低的空气量级别。因此,可通过仅仅一个开关操作来取消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以建立可独立控制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的排放空气量级别的状态。这样使得可以提高用户便利度。

在进入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时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中的一个排放空气量级别被无意、从属地设置成最大空气量级别的情况下,可以在取消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时恢复进入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之前设置的排放空气量级别。这样使得可以在不必重新操作对应开关的情况下,恢复进入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之前设置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因此,可以显著提高用户便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用于机动车辆的传统空气调节装置的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机动车辆的空气调节装置的配置的视图。

图3、图4和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机动车辆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操作示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机动车辆的空气调节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将用类似的参考符号来指代与之前描述的相关技术的部件类似的部件。

在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机动车辆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特征之前,将参照图2简要描述双区域型空气调节装置。

在双区域型空气调节装置中,在空气调节壳体10内部形成驾驶员座位侧路径14和前排乘客座位侧路径16。空气调节装置独立地控制通过驾驶员座位侧路径14和前排乘客座位侧路径16供应到驾驶员座位区域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的空气的温度和量。

双区域型空气调节装置还包括安装在驾驶员座位侧路径14和前排乘客座位侧路径16的上游侧的空气量分配门20。

空气量分配门20在驾驶员座位侧路径14和前排乘客座位侧路径16之间摆动,以调节驾驶员座位侧路径14和前排乘客座位侧路径16的开口程度。

因此,空气量分配门20将从鼓风机30引入的空气量分配到驾驶员座位侧路径14和前排乘客座位侧路径16中。这样使得可以控制供应到驾驶员座位区域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的空气的排放空气量。

双区域型空气调节装置控制彼此关联的空气量分配门20和鼓风机30,由此调节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的排放空气量级别。

如果由用户逐个地设置驾驶员座位区域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温度,或者如果由用户手动地设置驾驶员座位区域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则空气调节装置遵照用户所设置的温度和排放空气量级别,紧密地控制空气量分配门20相对于驾驶员座位侧路径14和前排乘客座位侧路径16的开口位置和鼓风机30的旋转速度。这样使得可以遵照预设温度或预设排放空气量级别,独立地控制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

接下来将参照图2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特征。

本发明的空气调节装置包括控制单元40。

控制单元40设置有微处理器。如果用户将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中的一个排放空气量级别设置成最大空气量级别,则控制单元40进入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

已进入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的控制单元40将用户所选择的一个排放空气量级别控制到最大空气量级别,并且将另一个排放空气量级别从属地控制到最大空气量级别。

例如,如果假定最大空气量级别是第八级别,则当用户将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设置成第八级别时,控制单元40进入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并且不仅将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而且将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控制到第八级别。

因此,如果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中的一个排放空气量级别被设置成最大空气量级别,则控制单元40将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二者都控制到最大空气量级别。

因此,用户不必操作两个排放空气量级别开关来将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二者都设置成最大空气量级别。这样使得可以提高用户便利度。

即使当用户将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温度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温度中的一个温度设置成最大冷却温度或最大加热温度(下文中,将以举例方式来描述最大冷却温度)时,控制单元40进入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以将针对其选择最大冷却温度的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控制到最大空气量级别,并且从属地将没有针对其选择最大冷却温度的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控制到最大空气量级别。

因此,如果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温度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温度中的一个温度被设置成最大冷却温度,则控制单元40将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二者都控制到最大空气量级别。

因此,当选择最大冷却温度时,可以实现最大冷却效果。结果,可以显著提高车室中的舒适度。

即使当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温度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温度中的一个温度被自动设置成最大冷却温度时,控制单元40也进入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以将针对其选择最大冷却温度的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控制到最大空气量级别,并且将没有针对其选择最大冷却温度的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从属地控制到最大空气量级别。

再参照图2,如果在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二者被控制到最大空气量级别的同时,通过用户手动操作将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中的一个排放空气量级别设置成比最大空气量级别低的级别,则控制单元40脱离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

脱离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的控制单元40控制空气量分配门20和鼓风机30,以将手动控制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减小至比最大空气量级别低的级别,并且将未手动控制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减小至比最大空气量级别低的级别。

因此,如果从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中选择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减小至比最大空气量级别低的级别,则控制单元40将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二者都减小至比最大空气量级别低的级别。

因此,可以通过仅仅一个开关操作来取消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并且将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二者都控制到比最大空气量级别低的级别。

结果,可通过仅仅一个开关操作来取消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由此建立了以下状态:可独立地控制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

再参照图2,当通过用户手动操作将从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中选择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减小至比最大空气量级别低的级别时,控制单元40将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二者都减小至比最大空气量级别低的级别,并且确定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中通过用户选择而减小至比最大空气量级别低的级别的排放空气量级别是否已充当在进入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时将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二者都引导至最大空气量级别的最大空气量级别进入引导器。

如果确定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中通过用户选择而减小至比最大空气量级别低的级别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已充当将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二者都引导至最大空气量级别的最大空气量级别进入引导器,则控制单元40被配置成当取消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时控制充当最大空气量级别进入引导器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以变成等于用户所选择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并且控制单元40使得被最大空气量级别进入引导器意外控制到最大空气量级别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回到在进入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之前所用的原始排放空气量级别。

因此,当取消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时,可通过仅仅一个开关操作将被意外控制到最大空气量级别的排放空气量级别返回到在进入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之前所用的原始排放空气量级别。

因此,用户不必在取消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时反复地推动并且操作对应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开关来恢复进入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之前所用的原始排放空气量级别。这样使得可以显著提高用户便利度。

再参照图2,当通过用户手动操作将从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中选择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减小至比最大空气量级别低的级别时,控制单元40将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二者都减小至比最大空气量级别低的级别。在这种情况下,可确定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中通过用户选择而减小至比最大空气量级别低的级别的排放空气量级别没有充当将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二者都引导至最大空气量级别的最大空气量级别进入引导器。

如果确定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中通过用户选择而减小至比最大空气量级别低的级别的排放空气量级别没有充当将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二者都引导至最大空气量级别的最大空气量级别进入引导器,则控制单元被配置成将充当最大空气量级别引入引导器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从最大空气量级别减小一个级别,并且将被最大空气量级别进入引导器意外控制到最大空气量级别的排放空气量级别控制为变成等于用户所选择的排放空气量级别。

再参照图2,当将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二者都控制到最大空气量级别时,用户可将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空气调节模式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空气调节模式中的一个选择为自动模式。

当用户将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空气调节模式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空气调节模式中的一个空气调节模式选择为自动模式时,控制单元40确定用户选择的自动模式是否充当在进入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时将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二者都引导至最大空气量级别得最大空气量级别进入引导器。控制单元40根据确定结果来取消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

更具体地,如果确定由用户从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空气调节模式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空气调节模式选择的自动模式充当将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二者都引导至最大空气量级别的最大空气量级别进入引导器,则控制单元40脱离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

脱离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的控制单元40控制空气量分配门20和鼓风机30,由此控制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

此时,如以下的表1中所示,在用户选择的自动模式下,自动地控制充当最大空气量级别进入引导器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另一方面,被最大空气量级别进入引导器无意地、从属地控制到最大空气量级别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回到进入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之前所用的状态。

当在进入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之前已手动控制受从属控制的排放空气量级别时,被无意地、从属地控制而达到最大空气量级别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回到原始手动控制值。当在进入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之前已自动控制受从属控制的排放空气量级别时,被无意地、从属地控制到最大空气量级别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回到原始自动控制值。

[表1]

在选择自动模式时对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的控制

同时,可确定,由用户从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空气调节模式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空气调节模式中选择的自动模式没有充当将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二者都引导至最大空气量级别最大空气量级别进入引导器,而是充当最大空气量级别进入跟随器。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充当最大空气量级别进入引导器的排放空气量级别继续保持在最大空气量级别,控制单元40就不能脱离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结果,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不能被取消最大空气量级别。此外,空气调节模式不能被选择为自动模式。

然而,当充当最大空气量级别进入引导器的排放空气量级别被用户手动控制到比最大空气量级别低的级别或者充当最大空气量级别进入引导器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在受从属控制的区域中的空气调节模式被选择为自动模式的状态下通过选择自动模式被自动控制到比最大空气量级别低的级别时,即使被用户选择为自动模式的空气调节模式是受从属控制的空气调节模式,控制单元40也脱离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

此时,脱离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的控制单元40控制空气量分配门20和鼓风机30,由此控制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

特别地,如以上表1中所示,在手动模式或用户选择的自动模式下手动或自动地控制充当最大空气量级别进入引导器的排放空气量级别。

在用户选择的自动模式下,自动地控制从属地控制到最大空气量级别的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

当在充当最大空气量级别进入引导器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保持在最大空气量级别的状态下从属地控制到最大空气量级别的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被用户选择为自动模式时,控制单元40防止进入自动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与空气调节模式被选择为自动模式的受从属控制的区域对应的自动模式开关(未示出)的指示器(未示出)打开。

用该配置,当充当最大空气量级别进入引导器的排放空气量级别被手动或自动控制到比最大空气量级别低的级别时,控制单元40立即脱离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并且按用户选择的自动模式来控制空气调节装置。

接下来,将参照图3至图5来描述具有此配置的空气调节装置的操作示例。

首先,打开空气调节装置(s101)。在这种状态下,确定是否将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中的一个排放空气量级别通过用户的手动操作而控制到最大空气量级别(s103)。

例如,当最大空气量级别是第八级别时,确定是否将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中的一个排放空气量级别通过用户的手动操作而控制到第八级别。

如果确定将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中的一个排放空气量级别通过用户的手动操作而控制到最大空气量级别(第八级别),则控制单元40进入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s105)。

进入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的控制单元40将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二者都控制到最大空气量级别(第八级别)(s107)。

此外,在将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二者都控制到最大空气量级别的同时,控制单元40确定是否将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中的一个排放空气量级别通过用户的手动操作减小至比最大空气量级别低的级别(s109)。

例如,控制单元40确定是否将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中的一个排放空气量级别从最大空气量级别(第八级别)减小至第七级别。

如果确定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中的一个排放空气量级别从最大空气量级别(第八级别)减小至第七级别,则控制单元40脱离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s111)。

然后,如图4中所示,控制单元40确定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中的从最大空气量级别(第八级别)减小至第七级别的一个排放空气量级别是否充当在进入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时将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二者都引导至最大空气量级别(第八级别)的最大空气量级别进入引导器(s113)。

例如,当在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被设置成最大空气量级别(第八级别)时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二者被控制到最大空气量级别(第八级别)时,控制单元40确定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中的从最大空气量级别(第八级别)减小至第七级别的一个排放空气量级别是否是充当最大空气量级别(第八级别)进入引导器的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

如果确定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中的从最大空气量级别(第八级别)减小至第七级别的一个排放空气量级别是最大空气量级别(第八级别)进入引导器,即,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则控制单元40使得根据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被无意控制到最大空气量级别的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回到进入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之前所用的原始排放空气量级别(s115)。

例如,如果进入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之前所用的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是第四级别,则控制单元40使得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回到原始的第四级别。

因此,可通过仅仅一个开关操作使得被无意控制到最大空气量级别的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回到进入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之前所用的原始排放空气量级别。这样使得可以提高用户便利度。

如果在步骤s113中确定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中的从最大空气量级别(第八级别)减小至第七级别的一个排放空气量级别不是最大空气量级别(第八级别)进入引导器,即,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s113-1),则控制单元40将根据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被无意控制到最大空气量级别的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从最大空气量级别(第八级别)减小一个级别(s117)。

然后,被无意控制到最大空气量级别的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从最大空气量级别(第八级别)减小至第七级别。因此,可以在减小排放空气量的同时,独立地控制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

再参照图3,如果在步骤103中确定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中的一个排放空气量级别没有被控制到最大空气量级别(第八级别)(s103-1),即,如果在步骤103中确定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二者没有都被控制到最大空气量级别(第八级别),则控制单元40确定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温度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温度中的一个温度被手动或自动控制到最大冷却温度或最大加热温度(s119)。

如果确定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温度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温度中的一个温度被控制到最大冷却温度或最大加热温度,则控制单元40进入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s105)。

然后,进入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的控制单元40通过步骤s107、s109、s111、s113、s115和s117来控制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

再参照图3和图5,如果确定没有通过用户的手动操作将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减小至低于最大空气量级别的级别(s109-1),则控制单元40确定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空气调节模式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空气调节模式中的一个空气调节模式是否被用户选择为自动模式(s121)。

如果确定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空气调节模式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空气调节模式中的一个空气调节模式被选择为自动模式,则控制单元40确定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空气调节模式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空气调节模式中的被选择为自动模式的一个空气调节模式是否充当在进入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时将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二者都引导至最大空气量级别的最大空气量级别进入引导器(s123)。

例如,当在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被设置成最大空气量级别(第八级别)时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充当最大空气量级别(第八级别)进入引导器时,控制单元40确定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空气调节模式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空气调节模式中被选择为自动模式的一个空气调节模式是否是充当最大空气量级别(第八级别)进入引导器的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空气调节模式。

如果确定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空气调节模式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空气调节模式中的被选择为自动模式的一个空气调节模式是最大空气量级别(第八级别)进入引导器,即,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空气调节模式,则控制单元40脱离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s125)。

脱离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的控制单元40根据用户选择的自动模式来自动地控制充当最大空气量级别进入引导器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并且使得受从属控制的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回到在进入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之前所用的状态(s127)。

在进入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之前已手动控制受从属控制的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0使得受从属控制的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回到原始的手动控制值。在进入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之前已自动控制受从属控制的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0使得受从属控制的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回到原始的手动控制值。

如果在步骤s123中确定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空气调节模式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空气调节模式中的被选择为自动模式的一个空气调节模式不是最大空气量级别(第八级别)进入引导器,即,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空气调节模式(s123-1),则控制单元40确定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空气调节模式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空气调节模式中的被选择为自动模式的一个空气调节模式是最大空气量级别(第八级别)进入跟随器,即,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空气调节模式。根据该确定结果,控制单元40被配置成打开与前排乘客座位区域对应的自动模式开关的指示器(s129)。

在这种状态下,控制单元40确定最大空气量级别(第八级别)进入引导器方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即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是否被自动地或手动地减小至比最大空气量级别(第八级别)低的级别(s131)。

如果确定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没有减小至比最大空气量级别(第八级别)低的级别(s131-1),则控制单元40保持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s133)。因此,控制单元40继续将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控制到最大空气量级别(第八级别)。

另一方面,如果确定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减小至比最大空气量级别(第八级别)低的级别(s131-2),则控制单元40脱离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s135)。

脱离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的控制单元40手动或自动地控制充当最大空气量级别进入引导器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并且根据用户选择的自动模式来自动地控制受从属控制的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s137)。

根据如上所述配置的这个空气调节装置,如果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中只有一个排放空气量级别被设置成最大空气量级别,则另一个排放空气量级别被自动控制而达到最大空气量级别。因此,不必逐一操作个体开关将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二者都设置成最大空气量级别。这样使得可以提高用户便利度。

即使当只相对于驾驶员座位区域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一个选择最大冷却/加热区域时,也可以将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二者都控制到最大空气量级别。这使得可以实现最大冷却/加热效果,从而最终显著提高在选择最大冷却/加热操作时车室中的舒适度。

当在将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二者都控制到最大空气量级别的同时将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中的一个排放空气量级别设置成比最大空气量级别低的空气量级别时,另一个排放空气量级别被自动设置成比最大空气量级别低的空气量级别。因此,可通过仅仅一个开关操作来取消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从而建立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可被独立控制的状态。这样使得可以提高用户便利度。

在进入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时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中的一个排放空气量级别被无意地、从属地设置成最大空气量级别时,可以在取消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时恢复进入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之前设置的排放空气量级别。这样使得可以在不必重新操作对应开关的情况下,恢复进入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之前设置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因此,可以显著提高用户便利度。

虽然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要理解,可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中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已经描述了通过用户的手动操作来控制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的示例。然而,本发明可应用于自动地控制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的情况。

具体地,即使当自动地控制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时,如果驾驶员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中的排放空气量级别中的一个排放空气量级别被控制到最大空气量级别,则另一个排放空气量级别可在进入最大空气量控制模式42的同时被从属地控制到最大空气量级别。

在本实施方式中,已经描述了车室被划分成两个区域(即,驾驶员座位区域和前排乘客座位区域)的示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可应用于车室被划分成三个区域(即,驾驶员座位区域、前排乘客座位区域和后排座位区域)或四个区域(即,驾驶员座位区域、前排乘客座位区域、后排左座位区域和后排右乘客区域)的情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