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气轮胎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23708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漏气轮胎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轮胎保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漏气轮胎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在行驶阶段一旦出现轮胎爆胎或突然漏气后导致的方向失控、跑偏、侧翻等安全问题,目前并没有妥善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漏气轮胎保护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汽车在行驶阶段一旦出现轮胎爆胎或突然漏气后导致的方向失控、跑偏、侧翻等安全问题,目前并没有妥善的解决方案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漏气轮胎保护结构,包括动作弹簧、锁紧螺栓、触发区、中心固定圈、气撑、右气撑杆、外围支撑区和内围支撑区,所述动作弹簧以折叠抵触球的纵向轴心对称固定设置在支撑柱的内侧壁上,所述锁紧螺栓与下方的套管固定螺接,所述折叠抵触球的左侧与左气撑杆相连通,所述触发区的上端镶嵌有抵触球,且触发区的下方与套管相互连通,所述中心固定圈的外围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气撑的外围活动套接有中心固定圈,所述右气撑杆和左气撑杆的两端皆与动作弹簧活动连接,且右气撑杆与折叠抵触球的一端相互连通,所述外围支撑区的内侧贴合有气撑,所述内围支撑区的两端设置有支撑柱。

优选的,所述动作弹簧和右气撑杆之间形成的夹角角度与动作弹簧和左气撑杆之间形成的夹角角度皆为35°。

优选的,所述当折叠抵触球翻转180°时,其底端与右气撑杆和左气撑杆的顶端相连接构成外围支撑区。

优选的,所述内围支撑区的工作面积等于套管的工作面积的两倍,且套管的总体个数等于支撑区的总体个数的两倍。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呈“Y”型结构,且支撑柱沿中心固定圈的外圆周共分布有四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防漏气轮胎保护结构设计精巧,结构精密,可利用轮胎泄露时产生的大量气体和外部的冲撞力来满足自身快速充气的需求,可为泄露中的轮胎提供三道防护支撑力,支持轮胎短时奔袭能力,不会因为轮胎泄露出现突然方向失控和跑偏的问题,杜绝了侧翻的危险,留给人们足够的处理时间,适用于大部分突发情况,大大提高了行驶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触发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触发后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动作弹簧,2、锁紧螺栓,3、折叠抵触球,4、触发区,5、套管,6、中心固定圈,7、气撑,8、左气撑杆,9、右气撑杆,10、外围支撑区,11、内围支撑区,12、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漏气轮胎保护结构,包括动作弹簧1、锁紧螺栓2、触发区4、中心固定圈6、气撑7、右气撑杆9、外围支撑区10和内围支撑区11,动作弹簧1以折叠抵触球3的纵向轴心对称固定设置在支撑柱12的内侧壁上,动作弹簧1和右气撑杆9之间形成的夹角角度与动作弹簧1和左气撑杆8之间形成的夹角角度皆为35°,状态稳定,压力平衡,锁紧螺栓2与下方的套管5固定螺接,折叠抵触球3的左侧与左气撑杆8相连通,当折叠抵触球3翻转180°时,其底端与右气撑杆9和左气撑杆8的顶端相连接构成外围支撑区10,可扩大工作面积,可支撑范围更广,触发区4的上端镶嵌有抵触球3,且触发区4的下方与套管5相互连通,中心固定圈6的外围固定安装有支撑柱12,气撑7的外围活动套接有中心固定圈6,右气撑杆9和左气撑杆8的两端皆与动作弹簧1活动连接,且右气撑杆9与折叠抵触球3的一端相互连通,外围支撑区10的内侧贴合有气撑7,内围支撑区11的两端设置有支撑柱12,内围支撑区11的工作面积等于套管5的工作面积的两倍,且套管5的总体个数等于支撑区11的总体个数的两倍,支撑柱12呈“Y”型结构,且支撑柱12沿中心固定圈6的外圆周共分布有四个,结构稳定,支撑力强。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防漏气轮胎保护结构时,需要对本新型的结构进行简单的了解,首先将气撑7放置于轮毂中心位置,并使其他工作部位于轮胎轮毂柱形外壁上固定,当轮胎发生气体泄露时,轮胎被压缩,内壁触及动作弹簧1,动作弹簧1受力后下压,使其两端连接的右气撑杆9和左气撑杆8下端下沉并稍微集中,上端集中区向两端快速展开,迫使与右气撑杆9和左气撑杆8相连处的折叠抵触球3快速充气并翻转至外部,形成外围支撑区10,外围支撑区10得以与轮胎内部相抵触,同时套管5同时受力,并快速向气撑7内灌注气体,使气撑7膨胀并展开,从轮毂中心位置挤出并与动作弹簧1相抵触,为外围支撑区10提供底部支撑力与外部支撑力相抵消,气撑7膨胀并展开后,套管5之间受到气压充气相互连接提供双向支撑,支撑柱12为总支撑结构,从而完成一系列的轮胎保护工作。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