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驱动桥总成中段焊接点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52163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驱动桥总成中段焊接点定结构。



背景技术:

针对整体冲焊式结构的后驱动桥焊接总成,主要的生产工艺为通过焊接技术将各种冲压片件以及相关的零部件焊接在一起,现有的焊接方式一般是拼装好零部件后直接采用机器人或人工进行连续焊缝焊接,在此过程中,由于零部件较多,且多为片状结构,焊接时容易在各片状零件之间产生大量内应力,导致在焊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焊接变形,影响最终产品质量。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新的焊接结构,以减少内应力造成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后驱动桥总成中段一次成型焊接容易产生大量内应力,引起产品变形等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先点焊定位再进行连续焊接的后驱动桥总成中段焊接点定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后驱动桥总成中段焊接点定结构,包括由上半体、下半体、背盖、加强环和三角板拼装成的后驱动桥壳体,在以上这些片体零件的拼接处设有多个焊接点,所述焊接点将各片体零件焊接点定成一个整体。

进一步的是,所述上半体与下半体之间设有八个焊接点,这八个焊接点分别位于上半体与下半体两端拼接面的八个端点处。

进一步的是,所述背盖与上半体和下半体的拼接处设有四个焊接点,四个焊接点绕背盖圆心均匀设置,且其中两个焊接点与上半体相连,两个焊接点与下半体相连。

进一步的是,所述加强环与上半体和下半体的拼接处设有四个焊接点,四个焊接点绕加强环圆心均匀设置,且其中两个焊接点与上半体相连,两个焊接点与下半体相连。

进一步的是,所述三角板与上半体和下半体的拼接处设有两个焊接点,两个焊接点分别位于三角板上下斜边的中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后驱动桥总成中段的各片体零件的拼接处设置焊接点,一方面可对整个结构进行组装定位,便于后续的转运焊接,另一方面能消除后续连续焊接形成的内应力变形,能够有效提升产品质量,同时可以缩短整个工艺流程,节约生产场地和资金投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上半体,2-下半体,3-背盖,4-加强环,5-三角板,6-焊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后驱动桥总成中段焊接点定结构,包括由上半体1、下半体2、背盖3、加强环4和三角板5拼装成的后桥主体,在以上这些片体零件的拼接处设有多个焊接点6,所述焊接点6将各片体零件焊接点定成一个整体。焊接点6最好在将所有片体零件都拼装好后再进行设置,以便控制好总成的整体结构,待所有零件都稳定后再转至专用焊机上进行焊缝的连续焊接。

传统的后驱动桥总成中段的焊接结构一般为拼装好后一次成型焊接,或是按照先后顺序进行边拼装边焊接的结构,这两种结构方式各有优缺点,前者效率高,但容易出现内应力变形,后者变形小,但生产效率低。而本申请所述的先进行拼装点焊定位,再进行连续焊接的结构,即可消除内应力的影响,又可提高生产效率。

各焊接点6的设置应以保证各片体零件能够稳定连接,满足转运要求为准,焊接点6的数量也不能太多,容易导致变形,各零件之间的优选方案如下:

所述上半体1与下半体2之间设有八个焊接点6,这八个焊接点6分别位于上半体1与下半体2两端拼接面的八个端点处。上半体1与下半体2为后驱动桥总成中最大的两个部件,这两个部件的拼接面是两端的两个圆形的管道中部的拼接面,为保证连接的可靠性,焊接点6设置在两个管道拼接面的八个端点处。

所述背盖3与上半体1和下半体2的拼接处设有四个焊接点6,四个焊接点6绕背盖3圆心均匀设置,且其中两个焊接点6与上半体1相连,两个焊接点6与下半体2相连。

所述加强环4与上半体1和下半体2的拼接处设有四个焊接点6,四个焊接点6绕加强环4圆心均匀设置,且其中两个焊接点6与上半体1相连,两个焊接点6与下半体2相连。

所述三角板5与上半体1和下半体2的拼接处设有两个焊接点6,两个焊接点6分别位于三角板5上下斜边的中部。

采用上述的焊接点布置方案,正反两面共24个焊点为最佳点定数量,可以有效的保证焊接质量,同可以避免较大的焊接变形产生。其次,对已经拼装点定的零部件进行后续焊接时,对工件的定位要求相对较低,操作更简单,同时在进行纵焊缝焊接的时候,可避免因为较大的焊缝缩而产生的焊接变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