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遮光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9911发布日期:2018-09-18 22:23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遮光板。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汽车应用产品已然失去竞争优势,只有开发应用在汽车领域的太阳能产品,方可满足市场对这方面的需求;市场方面也有各种形式的汽车应用产品,但是能发电的太阳能遮光板并没有出现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面双用的薄膜太阳能发电汽车遮光板。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遮光板,包括本体和太阳能柔性薄膜组件;所述本体包括缝合在一起的反光面料与镭射反光板;所述反光面料与镭射反光板的边缘包覆有包边带;所述本体上设有将本体安装在挡风玻璃上的固定组件;所述太阳能柔性薄膜组件设置在反光面料与镭射反光板之间;所述反光面料上设有能够露出太阳能柔性薄膜组件的感光面的槽孔。

所述太阳能柔性薄膜组件包括接线盒以及与接线盒串联连接的多片太阳能柔性薄膜;所述太阳能柔性薄膜设置在反光面料与镭射反光板之间;所述反光面料上的槽孔平行设置有多条;所述太阳能柔性薄膜与槽孔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反光面料和镭射反光板上设有接线盒安装孔,接线盒固定在接线盒安装孔内;所述接线盒上设有USB接口。

所述本体中部的一端设有凹槽。

所述本体上均匀设置有多条折叠线;所述本体可沿折叠线折叠;所述太阳能柔性薄膜设置在两条折叠线之间。

所述固定组件为吸盘;所述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气眼扣;所述吸盘安装在气眼扣内。

一种汽车遮光板,还包括橡筋带;所述橡筋带安装在本体的一侧。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实现对汽车挡光隔热,还可以发电为数码产品充电,实现双面双用,比传统汽车遮光板用途更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凹槽结构,更加贴合反光镜,起到更好的挡光作用。

(3)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折叠线,因此可以折叠收纳,收纳之后体积小,易携带。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线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柔性薄膜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为:反光面料1、槽孔1-1、镭射反光板2、太阳能柔性薄膜3、接线盒4、凹槽5、折叠线6、吸盘7、气眼扣8、橡筋带9。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汽车遮光板,包括本体、太阳能柔性薄膜组件和橡筋带 9。

本体包括缝合在一起的反光面料1与镭射反光板2。反光面料1与镭射反光板2的边缘包覆有包边带。本体上设有将本体安装在挡风玻璃上的固定组件。固定组件为吸盘 7。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气眼扣8。吸盘7安装在气眼扣8内。太阳能柔性薄膜组件设置在反光面料1与镭射反光板2之间。反光面料1上设有能够露出太阳能柔性薄膜组件的感光面的槽孔1-1。本体中部的一端设有凹槽5,凹槽5优选V形。橡筋带9安装在本体的一侧。本体上均匀设置有多条折叠线6。本体可沿折叠线6折叠。

太阳能柔性薄膜组件包括接线盒4以及与接线盒4串联连接的多片太阳能柔性薄膜 3。太阳能柔性薄膜3设置在反光面料1与镭射反光板2之间。反光面料1上的槽孔1- 1平行设置有多条。太阳能柔性薄膜3与槽孔1-1的位置一一对应。反光面料1和镭射反光板2上设有接线盒安装孔,接线盒4固定在接线盒安装孔内。接线盒4上设有USB 接口。太阳能柔性薄膜3设置在两条折叠线6之间。

驻车状态下,阳光充足时,只要将反光面料1的一侧向外安装在挡风玻璃上(凹槽 5卡住后视镜,吸盘7吸住挡风玻璃),即可发电。若只需遮光隔热,不需要发电,则将镭射反光板2的一侧向外安装在挡风玻璃上即可。

本实施例的汽车遮光板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①、准备好反光面料1、镭射反光板2、太阳能柔性薄膜3、接线盒4、吸盘7、气眼扣8、橡筋带9和包边带。

②、将反光面料1裁切成型,中间预留平行设置的多条槽孔1-1,两侧分别预留两个气眼扣孔位,一侧预留接线盒孔位。

③、将多片太阳能柔性薄膜3按照槽孔1-1的位置分别对应地缝纫到反光面料1上。

④、将多片太阳能柔性薄膜3的引线串联接好,并将正负极引出线从接线盒孔位中拉出。

⑤、将镭射反光板2裁切成型,与反光面料1相对应地预留出气眼扣孔位和接线盒孔位,并按照折叠线6压出折痕。

⑥、将已缝纫好太阳能柔性薄膜3的反光面料1与镭射反光板2缝合到一起,边缘用包边带固定,同时固定好橡筋带9。

⑦、根据预留的气眼扣孔位,打好气眼扣。

⑧、将接线盒4固定在接线盒孔位内,并接好太阳能柔性薄膜3的正负极引出线。

⑨、将吸盘7固定到气眼扣8内。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