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爆胎应急防护装置及其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30725阅读:8112来源:国知局
轮胎爆胎应急防护装置及其安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安全行驶范畴,属于轮胎安全范围。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大量使用无内胎子午线轮胎,对应轮辋中部设有凹槽,拆卸轮胎时,利用轮胎在轮辋凹槽产生的半径差,顺利进行装拆轮胎,如无此凹槽,轮胎将无法安装或者拆卸。

目前市场上普通子午线轮胎,胎壁是薄弱项,在轮胎压力不稳定,或者轮胎温度异常时,常发生轮胎爆胎事故。事故发生时,轮胎会脱离轮辋,车辆高速行驶时,发生严重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轮胎爆胎防护装置,当轮胎爆胎失压后,轮胎不会同轮辋脱落分离,使得轮辋与路面间,始终保持有效橡胶层,仍然能满足车辆转弯与制动的要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为:

一种轮胎爆胎应急防护装置,其整体为圆形带,其厚度不小于轮辋的凹槽的深度,其包括至少两个弧形带,弧形带顺次连接形成圆形带,在相邻的弧形带的连接中,至少一处通过可预紧件连接,至少一处通过连接件连接。

可预紧件为双头螺杆与两个螺母,双头螺杆的每侧都配合一个螺母,每个螺母都固定在弧形带的端部。

弧形带在同轮辋贴合的侧面设有高分子材料或涂层的耐磨层。

连接件为挂钩,挂钩内侧处设有专利压力传感器及温度传感器。

弧形带包括两个设置在边缘的支持弧,两个支持弧之间设有多个支撑横梁。

弧形带包括外层带,外层带设有多个通孔,外层带内层固定多个垫块总成,垫块总成与外层带接触的一侧设有凸起,凸起从通孔内穿出且延伸到外面。

外层带与垫块总成的固定具体为:外层带设有螺钉通孔,垫块总成设有螺孔,其通过螺钉连接。

垫块总成的截面为t形,整体外宽内窄,与轮辋的凹槽的槽壁的形状匹配。

一种上述轮胎爆胎防护装置安装方法为:

第一步:利用凹槽,将轮胎装在轮辋的外面;

第二步:轮胎处于瘪气状态,在轮胎与轮辋的之间塞入至少三个直棒,该直棒使轮胎与轮辋分离,且其两者之间留出空间;

第三步:将连接件处打开,利用轮胎与轮辋之间的空间,将本发明放在凹槽内,完成连接件的连接,再对可预紧件完成预紧;

第四步:移出直棒。

第三步中,使用塞入直棒工具,该塞入直棒工具包括底座,底座上固定竖支撑轴,支撑轴螺纹配合旋转盘,旋转盘外缘固定至少三个l梁,l梁的竖梁部分为塞入的直棒,l梁的竖梁部分的下端固定滑头,所有滑头的外轮廓分布在用一个圆柱状面上,该圆柱状面的轴线与支撑轴的轴线重合;支撑轴在旋转盘的上方螺纹配合防滑螺母,防滑螺母固定手柄;底座包括三个支腿,支腿包括固定部与调节部,固定部固定在支撑轴上;旋转盘的便于设有固定腔,l梁的横梁部分的端部设有固定头,固定头固定在固定腔内,且其二者的距离可调节;

该塞入直棒工具使用时,旋转旋转盘,带动l梁、滑头旋转同时向下产生位移,使滑头进入轮胎与轮辋的接触面,随着旋转盘的继续转动,滑头、l梁的竖梁部分都进入轮胎与轮辋的接触面,l梁的竖梁部分将轮胎内轮廓撑为多边形,完成轮胎与轮辋的分离,且其两者之间留出空间。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为,本发明使用时,紧固在轮辋的凹槽内,轮辋的轮胎支撑面上没有了半径差,所以,当轮胎爆胎泄压后,轮胎不会脱离轮辋,仍然包裹在轮辋外,和车胎没有气压是同样的效果,在轮辋和地面间保证有橡胶隔层,使得摩擦力能有效满足车辆转弯与制动,保证车辆爆胎后的行驶及操控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使用状态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使用状态的示意图(二)。

图4是本发明的示意图(二)。

图5为垫块总成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撑开工具的示意图。

图7为撑开工具准备撑开轮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7,一种轮胎爆胎防护装置,其整体为圆形带,其厚度不小于轮辋10的凹槽12的深度,其包括至少两个弧形带20,弧形带20顺次连接形成圆形带,在相邻的弧形带20的连接中,至少一处通过可预紧件24连接,至少一处通过连接件23连接。连接件23方便方便其装卸,可预紧件24能调节其松紧度。

如图1、图4,通过可预紧件24的连接具体为:可预紧件24为双头螺杆与两个螺母,双头螺杆的每侧配合一个螺母,每个螺母都固定在弧形带20的端部。当旋转双头螺杆时,两个螺母之间的距离进行了调节,也就调节了本发明与轮辋的贴合度。

弧形带20在同轮辋贴合的侧面设有高分子材料或涂层的耐磨层,保证产品安装预紧力,使得产品在车辆高速行驶时,不会相对于轮辋相对移动。高分子材料也称为聚合物材料,是以高分子化合物为基体,再配有其他添加剂(助剂)所构成的材料。高分子材料按来源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具有天然高分子材料所没有的或较为优越的性能——较小的密度、较高的力学、耐磨性、耐腐蚀性、耐高温、电绝缘性等。

连接件23为挂钩,连接件23挂钩内侧处设有专利压力传感器及温度传感器,通过压力传感器还可以监测爆胎产品捆绑松紧度,当专利产品同轮辋松紧度降低时,有产品相对移动的趋势时,传感器发出信号,通过仪表板向驾驶者报警(轮胎压力和温度异常时同样通过仪表盘向驾驶员报警)。

弧形带20包括两种:

第一种:如图1-3,弧形带20包括两个设置在边缘的支持弧21,两个支持弧21之间设有多个支撑横梁22,这样,弧形带20为网格状,有效降低自重,对车轮动平衡影响较小,对车辆行驶油耗也无影响。

弧形带20采用碳纤维材质。此产品沿着轮胎圆周行驶方向,同轮辋贴合处,设有高分子耐磨材料,保证产品安装预紧力,使得产品在车辆高速行驶时,不会相对于轮辋相对移动。

第二种:如图4、图5,弧形带20包括外层带31,外层带31设有多个通孔35,外层带31内层固定多个垫块总成34,垫块总成34与外层带31接触的一侧设有凸起351,凸起351从通孔35内穿出且延伸到外面。

外层带31与垫块总成34的固定具体为:外层带31设有螺钉通孔36,垫块总成34设有螺孔361,其通过螺钉连接。

如图5,垫块总成34的截面为t形,整体外宽内窄,与轮辋的凹槽的槽壁的形状匹配。

其安装方法为:

第一步:利用凹槽12,将轮胎15装在轮辋10的外面。这点与现有技术一样。

第二步:轮胎15处于瘪气状态,在轮胎15与轮辋10的之间塞入至少三个直棒,该直棒使轮胎15与轮辋分离,且其两者之间留出空间。

第三步:将连接件23处打开,利用轮胎15与轮辋10之间的空间,将本发明放在凹槽12内,完成连接件23的连接,再对可预紧件24完成预紧。

第四步:移出直棒。

第二步中,为了方便塞入直棒,使用塞入直棒工具,如图6-7,该塞入直棒工具包括底座,底座上固定竖支撑轴51,支撑轴51螺纹配合旋转盘52,旋转盘52外缘固定至少三个l梁62,l梁62的竖梁部分为塞入的直棒,l梁62的竖梁部分的下端固定滑头63,所有滑头63的外轮廓分布在用一个圆柱状面上,该圆柱状面的轴线与支撑轴51的轴线重合。

其使用时,旋转旋转盘52,带动l梁62、滑头63旋转同时向下产生位移,使滑头63进入轮胎15与轮辋10的接触面,随着旋转盘52的继续转动,滑头63、l梁62的竖梁部分都进入轮胎15与轮辋10的接触面,l梁62的竖梁部分将轮胎15内轮廓撑为多边形,完成轮胎15与轮辋10的分离。

进行第三步时,为了防止旋转盘52转动,支撑轴51在旋转盘52的上方螺纹配合防滑螺母58,防滑螺母58固定手柄59。

为了方便调节底座的大小、及滑头63的外轮廓的大小,底座包括三个支腿53,支腿53包括固定部54与调节部55,固定部54固定在支撑轴51上(可折叠收起)。

旋转盘52的便于设有固定腔57,l梁62的横梁部分的端部设有固定头61,固定头61固定在固定腔57内,且其二者的距离能调节。

本发明专利,依据无内胎轮胎装拆原理,发明一种装置,填补轮辋的凹槽,使得轮胎安装或拆卸时没有半径差,当轮胎爆胎泄压后,轮胎不会同轮辋脱落,仍然同轮辋一体,在轮辋和地面间保证有橡胶隔层(就是轮胎本身),使得摩擦力能有效满足车辆转弯与制动,保证车辆爆胎后的行驶及操控安全。

此发明专利采用支撑面填平样式,当轮胎爆裂失压后,胎唇在轮辋的支撑面上滑移,由于此专利产品存在,轮辋无法滑入凹槽,只会沿支撑面(本发明的外表面也为支撑面的一部分)移动,直至轮胎两侧胎唇相互抵压,由于轮胎相对于轮辋半径差消失,轮胎不会与轮辋脱落。

本发明的第一种情况(弧形带20包括两个设置在边缘的支持弧21的情况),当轮胎失压后,弧形带20整体为网格状,能增大其与轮胎的摩擦力,对轮辋与轮胎的同步转动起到帮助(避免轮辋与轮胎打滑)。

本发明的第二种情况(弧形带20包括外层带31的情况),当轮胎失压后,凸起351同轮胎胎面内壁接触且啮合,对轮辋与轮胎的同步转动起到帮助(避免轮辋与轮胎打滑);另外,凸起351与通孔35的配合,也保证了轮胎爆胎失压后,凸起351相对于本发明不会产生任何方向的相对移动;配合弧形带20抗剪抗压性能,在轮胎爆胎失压,车辆部分载荷通过轮胎胎面施加在弧形带20的外侧面,两个相邻的凸起351的距离变化较小,可以有效提升弧形带20抗变形能力。

通过调整此专利产品有效长度和宽度,此产品可以适用于不同轮辋及不同轮辋凹槽宽度,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通过调整此专利产品高分子耐磨层的厚度,可以适用于不同轮辋深度,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其他内容参加现有技术。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