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4575发布日期:2018-11-09 22:2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

环形胎体,所述环形胎体具有第一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及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间的胎面;

第一网状结构,其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以及

第二网状结构,其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网状结构与第二网状结构相互错位,所述第一网状结构及第二网状结构分别包括间隔排列的多个槽孔单元,每一个所述槽孔单元包括菱形槽及位于所述菱形槽一侧并相对的二个三角槽,每一个所述菱形槽具有相对的二个第一顶角及二个第二顶角,二个所述第一顶角的顶点连线与所述胎面垂直,并延伸通过所述环形胎体的中心,所述第一顶角的角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顶角的角度;每一个所述三角槽具有圆弧缺口,二个所述三角槽的二个所述圆弧缺口的圆心位于同一点上,所述圆弧缺口的圆心角角度介于60度与90度间,每一个所述圆弧缺口具有圆弧边,所述圆弧边的半径介于2.4mm与10mm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角的角度介于60度与90度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角的角度为75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缺口的圆心角角度与所述第一顶角的角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缺口的圆心角角度为75度。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菱形槽的二个所述第一顶角的顶点连线的长度为所述环形胎体的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的宽度的0.3倍与1倍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菱形槽具有二个第一侧边及二个第二侧边,二个所述第一侧边位于二个所述第一顶角的一侧,二个所述第二侧边位于二个所述第一顶角的另一侧;每一个所述三角槽具有第三侧边及第四侧边,所述第三侧边及所述第四侧边分别位于所述三角槽的所述圆弧缺口的两侧,所述第三侧边对应所述菱形槽的所述第二侧边,每一个所述第一侧边的长度等于每一个所述第二侧边的长度,所述第三侧边的长度等于所述第四侧边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的长度分别是所述环形胎体的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的宽度的0.3倍与1倍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的长度分别介于5mm与15mm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的长度分别为10mm。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边及第四侧边的长度分别介于3mm与15mm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边及第四侧边的长度分别为7mm。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边及第四侧边的长度分别是所述第一侧边的长度与所述圆弧边的半径相减。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菱形槽的所述第二侧边与对应的所述三角槽的所述第三侧边间的最短距离是介于2mm与10mm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菱形槽的所述第二侧边与对应的所述三角槽的所述第三侧边间的最短距离是5mm。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三侧边相互平行。

1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槽孔单元的所述菱形槽的二个所述第一侧边分别对应相邻的所述槽孔单元的所述三角槽的所述第四侧边,所述菱形槽的所述第一侧边与对应的所述三角槽的所述第四侧边间的最短距离是介于2mm与10mm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菱形槽的所述第一侧边与对应的所述三角槽的所述第四侧边间的最短距离是5mm。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四侧边相互平行。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菱形槽的中心与二个所述圆弧缺口的圆心位于同一环形线上。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状结构的多个所述槽孔单元与所述第二网状结构的多个所述槽孔单元相对,所述第一网状结构的每一个所述槽孔单元的所述菱形槽的中心与所述环形胎体的中心的连线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网状结构的所述槽孔单元的所述菱形槽的中心与所述环形胎体的中心的连线间的夹角角度介于1度与10度间。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边的半径为3mm。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