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安全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9204发布日期:2018-09-21 23:42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动汽车安全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由动力电池组提供驱动能量,行驶一段时间后需要给动力电池组充电。现行主流的电动汽车充电方案中,将传统汽车上的加油口改 造成充电插座,车辆充电插头和充电桩供电设备充电插头通过一定长度的电缆线连接。在充电时,将充电桩插头插入充电桩插座后,再将车辆充电插头插入车辆充电插座。待双方控制器进 行连接确认后,即可进行电动汽车的充电。在电动汽车充电时,只要有电源输出,便可通过将充电桩输出的一路电压转化为12V 低压电供给车载充电机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和整车控制器等车辆控制装置。这些车辆控制装置便可起作用,实现对充电过程中充电状态的监控,与充电桩中控制器的信息交互,确保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的安全性。然而,如果仅仅是将充电插头插上,而并没有启动充电,充电桩一侧也没有电源输出,则车辆控制装置和充电桩中的控制装置都不会工作,系统也就无法确认充电意图;而且电动汽车充电时间一般较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车主因为疏忽,忘记插在车上的充电插头而贸然启动车辆将车启动行驶,势必会造成电动车 或充电设备的损坏,严重时甚至会影响人身安全;因此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电动汽车安全充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动汽车安全充电装置,包括整车控制器、电源、汽车启动开关和防护充电接头共同串联组成的充电回路,所述防护充电接头包括密封绝缘壳、设置在密封绝缘壳顶部的充电导电头和设置在密封绝缘壳内与充电导电头一体连接的导电板,密封绝缘壳内底端设置有两个分别与充电回路的正负极电连接的导电柱,且所述导电柱与导电板之间具有安全间隙,密封绝缘壳两侧对应安全间隙处均滑动设置有防护导板,两侧的防护导板共同在密封绝缘壳中自由滑动以插入或抽离安全间隙实现充电回路的导通或断开。

作为优选的,所述防护导板位于密封绝缘壳外的端部均设置有用于滑动的绝缘板。

作为优选的,所述防护导板与密封绝缘壳之间的滑动连接处密封设置。

作为优选的,所述导电板、导电柱和防护导板均为铜质导电材料。

作为优选的,所述防护充电接头通过导线串联入充电回路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汽车安全充电装置,密封绝缘壳上设置了安全保护装置,在汽车的充电接头插入充电接口中后,也不会立即通电,而需要滑动防护导板,将两个防护导板共同插入安全间隙中才能实现充电电路的导通,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汽车突然启动而损坏电动汽车和充电设备,且保障了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动汽车安全充电装置,包括整车控制器1、电源2、汽车启动开关3和防护充电接头4共同串联组成的充电回路,所述防护充电接头4包括密封绝缘壳5、设置在密封绝缘壳5顶部的充电导电头6和设置在密封绝缘壳5内与充电导电头6一体连接的导电板7,密封绝缘壳5内底端设置有两个分别与充电回路的正负极电连接的导电柱8,且所述导电柱8与导电板7之间具有安全间隙9,密封绝缘壳5两侧对应安全间隙9处均滑动设置有防护导板10,两侧的防护导板10共同在密封绝缘壳5中自由滑动以插入或抽离安全间隙9实现充电回路的导通或断开。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实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改进、优化或限定。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导板10位于密封绝缘壳5外的端部均设置有用于滑动的绝缘板11,方便使用者滑动操作防护导板10。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导板10与密封绝缘壳5之间的滑动连接处密封设置,密封位置处防止雨水的渗漏,保护密封绝缘壳5内部的电路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板7、导电柱8和防护导板10均为铜质导电材料,保证高效的导电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充电接头4通过导线串联入充电回路中,导线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备,方便使用者充电。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汽车安全充电装置,密封绝缘壳上设置了安全保护装置,在汽车的充电接头插入充电接口中后,也不会立即通电,而需要滑动防护导板,将两个防护导板共同插入安全间隙中才能实现充电电路的导通,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汽车突然启动而损坏电动汽车和充电设备,且保障了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描述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所述技术内容作出的些许更动或修饰均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