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车驱动桥轮毂油封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2558发布日期:2018-12-07 22:04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矿用车驱动桥轮毂油封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封保护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矿用车驱动桥轮毂油封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矿用车驱动桥端部安装有轮毂,在轮毂内安装有轮边减速器,驱动桥端部设有制动器,轮毂通过轴承套装在驱动驱动桥端部的制动器壳体端部的外侧,在轴承外侧设置有油封,以便在油封内侧形成密封,防止润滑油溢出,使轮毂内以及轴承得到很好的润滑作用。但由于工程机械作业环境恶劣,常有异物小颗粒从轮毂与制动器入侵油封和轴类部件的运动密封面,导致油封过早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矿用车驱动桥端部轮毂油封容易受异物小颗粒侵入而导致油封过早失效缺点,而提供一种减少异物小颗粒侵入轮毂油封的矿用车驱动桥轮毂油封保护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其目的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构造一种矿用车驱动桥轮毂油封保护结构,在驱动桥的端部安装有轮毂,在所述轮毂与所述驱动桥端部壳体套接的部位安装有轴承和轮毂油封,所述轮毂油封位于所述轴承的轴向内侧,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与所述驱动桥端部壳体之间位于油封内侧的具有间隙配合的间隙配合面,在两个间隙配合的间隙配合面中有其中一个间隙配合面上设置有以驱动桥轴心为中心的内螺旋的螺旋槽。内螺旋是指驱动桥左端的螺纹槽是左螺旋,位于驱动桥右端的螺纹槽是右螺旋,当螺纹槽中具有异物粉尘时且轮毂正转时,螺纹槽中的异物粉尘在异物粉尘与轮毂和制动器壳体之间摩擦力的作用下沿着螺纹槽从轮毂与驱动桥套接的端部排出。

进一步地,上述矿用车驱动桥轮毂油封保护结构中,所述螺旋槽设置在轮毂上的间隙配合面上或驱动桥端部壳体的间隙配合面上。

进一步地,上述矿用车驱动桥轮毂油封保护结构中,还包括筒状的挡尘板,所述挡尘板一端固定在所述驱动桥端部的壳体上,另一端覆盖在所述轮毂端部外侧,所述挡尘板覆盖所述轮毂端部的部分具有朝所述轮毂方向的折弯,所述轮毂上被所述挡尘板覆盖的部分沿轴向方向上的投影与所述挡尘板上覆盖所述轮毂的部分沿轴向方向上的投影具有环形的重叠。

进一步地,上述矿用车驱动桥轮毂油封保护结构中,所述挡尘板由两块半圆弧状的板拼接而成。

进一步地,上述矿用车驱动桥轮毂油封保护结构中,所述挡尘板在其底部设置有排尘孔。

进一步地,上述矿用车驱动桥轮毂油封保护结构中,所述折弯包括位于所述挡尘板末端具有朝所述轮毂方向的径向折弯。

进一步地,上述矿用车驱动桥轮毂油封保护结构中,所述轮毂被所述挡尘板覆盖的部分的表面具有环绕所述轮毂的环状凸起,所述环状凸起的外径大于所述挡尘板上径向折弯的内径。

进一步地,上述矿用车驱动桥轮毂油封保护结构中,所述轮毂被所述挡尘板覆盖的部分的表面具有环绕所述轮毂的环状凹槽,所述挡尘板上径向折弯位于所述环状凹槽内。

进一步地,上述矿用车驱动桥轮毂油封保护结构中,所述挡尘板上覆盖所述轮毂部分具有一个环绕所述轮毂且开口径向朝外的槽形折弯,所述轮毂被所述挡尘板覆盖的部分的表面具有环绕所述轮毂的环状凹槽,所述槽形折弯位于所述轮毂上的环状凹槽内。

进一步地,上述矿用车驱动桥轮毂油封保护结构中,所述挡尘板上径向折弯的末端具有一道环绕贴合所述轮毂外侧面的环状轴向折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当螺纹槽中具有异物粉尘时且轮毂正转时,螺纹槽中的异物粉尘沿着螺纹槽从轮毂与驱动桥套接的端部排出,从而减少异物粉尘侵入到油封中的量,从而对油封起到保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轮毂油封保护结构的安装效果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轮毂油封保护结构中的轮毂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局部发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轮毂油封保护结构的安装效果示意图;

图6是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5中轮毂油封保护结构的安装效果立体示意图;

图8是图1中中挡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轮毂油封保护结构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轮毂油封保护结构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轮毂油封保护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

轮毂1、螺旋槽11、制动器2、制动器壳体3、轮边减速器4、轴承5、油封6、挡板7、排尘孔71、螺栓安装孔72、螺栓8、重力方向G。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矿用车驱动桥轮毂油封保护结构中,在驱动桥是后驱动桥,其端部是制动器2,轮毂1通过轴承5套装在制动器壳体3的外侧,轮毂1内安装轮边减速器4,在轴承5的外侧设置有油封6。如图2图3图4所示,轮毂与驱动桥端部壳体之间位于油封内侧的具有间隙配合的间隙配合面。油封内侧是指位于油封朝向驱动桥中部的一侧。轮毂上的间隙配合面与驱动桥上制动器壳体上的间隙配合面相对且形成很细的缝隙,在轮毂的间隙配合面上设置有以驱动桥轴心为中心的内螺旋的螺旋槽11,驱动桥上制动器壳体上的间隙配合面是光面,内螺旋是指驱动桥左端的螺纹槽是左螺旋,位于驱动桥右端的螺纹槽是右螺旋,即从驱动桥的两端向中间的方向螺旋,当螺纹槽中具有异物粉尘时且轮毂正转时,当螺纹槽中具有异物粉尘时且轮毂正转时,螺纹槽中的异物粉尘在异物粉尘与轮毂和制动器壳体之间摩擦力的作用下沿着螺纹槽从轮毂与驱动桥套接的端部排出。当轮毂翻转(车辆后退)螺纹槽中的异物粉尘则沿着螺纹槽向油封的方向移动,由于矿车后退的几率要远小于前进(轮毂正转)的几率,而且异物粉尘在螺旋槽中移动的速度缓慢,车辆短距离的后退不会导致异物粉尘从轮毂与轮毂和制动器壳体之间配合间隙的入口处移动到轮毂与轮毂和制动器壳体之间配合间隙的出口处(临近轮毂油封的位置),但长距离的前进,能够使得位于间配合间隙的出口处(临近轮毂油封的位置)的异物粉尘沿螺旋槽移动到间配合间隙的入口处而将进入到间配合间隙处的异物粉尘排出,减少异物粉尘通过配合间隙侵入到轮毂油封处,对轮毂油封进行保护。

在本实施例中,螺旋槽设置在轮毂的间隙配合面上,在具体实施时,螺旋槽也可以设置在驱动桥制动器壳体的间隙配合面上。

为了进一步减少异物粉尘进入到轮毂与驱动桥制动器壳体的配合间隙中,还可以增加挡尘板,如图5至图8所示,在轮毂1与制动器壳体3连接处设置有挡尘板7,挡尘板7呈筒状,由上下两块半圆弧状的板拼接而成,挡尘板7在其底部设置有排尘孔71,以便在维护时排出进入到挡尘板内的异物粉尘。挡尘板一端设置有螺栓安装孔72,通过螺栓8固定在制动器壳体3上,另一端覆盖在轮毂1端部外侧,挡尘板7覆盖轮毂端部的部分具有朝轮毂方向的径向折弯,轮毂被所述挡尘板覆盖的部分的表面具有环绕轮毂的环状凸起,环状凸起的外径大于挡尘板上径向折弯的内径。以致轮毂上被挡尘板覆盖的部分沿轴向方向上的投影与挡尘板上覆盖所述轮毂的部分沿轴向方向上的投影具有环形的重叠。从而使得挡尘板与轮毂上被挡尘板之间的间隙形成迷宫状的结构,增加异物小颗粒进入的难度,从而提高对油封的保护效率。

为了进一步增加异物小颗粒进入轮毂与制动器壳体之间缝隙的难度,可以增长挡尘板与轮毂外侧面所形成的迷宫式缝隙的长度,例如如图9所示,在上述径向折弯的末端增加一道环绕贴合所述轮毂外侧面的环状轴向折弯。或者如图10所示,在轮毂被挡尘板覆盖的部分的表面具有环绕所述轮毂的环状凹槽,挡尘板7上径向折弯位于所述环状凹槽内。或者如图11所示,挡尘板7上覆盖所述轮毂部分具有一个环绕所述轮毂且开口径向朝外的槽形折弯,轮毂被所述挡尘板覆盖的部分的表面具有环绕所述轮毂的环状凹槽,所述槽形折弯位于所述轮毂上的环状凹槽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