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用板簧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9280发布日期:2019-02-22 22:40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用板簧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车辆用板簧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悬架系统是底盘系统的重要组成系统之一,其影响着整车的平顺性与操作稳定性。现有的一般乘用车悬架系统均采用螺旋弹簧作为弹性元件,车辆发生侧倾时,螺旋弹簧可以提供支撑,但是由于弹簧刚度一定,无法提供理想的刚度,也就无法保证理想的车身姿态。

因此,亟需解决此类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用板簧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车辆用板簧结构的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用板簧结构,包括:

板簧,所述板簧为具有支撑作用的拱形金属钢板,用于固定在车辆的下控制臂上;

两个调节支架,两个所述调节支架安装在所述板簧上,其在外力作用下向外扩张以增加所述板簧的刚度。

调节连杆,所述调节连杆有两个,每一个所述调节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调节支架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车身连接,用于支撑所述车身。

优选地,两个所述调节支架安装在所述拱形板簧弧面的中间位置。

优选地,所述板簧上还设有副车架固定支架,用于与所述车辆的副车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副车架固定支架与所述副车架为焊接,所述副车架固定支架与所述板簧之间设有第一橡胶垫。

优选地,所述板簧的两端固定设有板簧固定支架,用于将所述板簧固定在所述下控制臂上。

进一步地,所述板簧固定支架焊接在所述下控制臂上。所述板簧固定支架与所述板簧之间设有第二橡胶垫。

优选地,所述调节连杆一端设有车身支架,所述车身支架将所述调节连杆与所述车身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车身支架与所述车身为焊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用板簧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用板簧结构,通过设置板簧,两个调节支架、调节连杆以及各部件的连接关系,能够随着板簧上重量的增加,车身与副车架的之间距离减小,调节支架外扩,使得钢板弹簧刚度增强,提高了悬架的刚度,改善由于载重的改变而造成的偏频变化。当汽车转弯发生侧倾时,调节支架会向弯心的一侧移动,从而增加悬架的刚度,改善汽车转弯时,车身的侧倾特性,提高车辆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用板簧结构与下控制臂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用板簧结构与部分车身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板簧10;

调节支架20;

调节连杆30;

副车架固定支架40;

板簧固定支架50;

车身支架60;

下控制臂70

副车架8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用板簧结构。

如图1至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用板簧结构包括板簧10、两个调节支架20和调节连杆30。

具体而言,板簧10为具有支撑作用的拱形金属钢板,用于固定在车辆的下控制臂70上,两个调节支架20安装在板簧10上,其在外力作用下向外扩张以增加板簧10的刚度,调节连杆30有两个,每一个调节连杆30一端与调节支架20连接另一端与车身连接,用于支撑车身。

换句话说,将板簧10固定在车辆的下控制臂70上,在板簧10上设置两个调节支架20,当汽车转弯发生侧倾时,调节支架20会向弯心的一侧移动,从而增加悬架的刚度,其中,弯心的一侧指车辆发生侧倾时,调节支架2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相对较小的一侧。进一步地,每个调节支架20的一端均设有调节连杆30,调节连杆30将能够起到支撑的作用,同时在外力的作用下调节连杆30也可以向外扩张,能够进一步加强板簧10的刚度。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用板簧结构,通过设置板簧10,在板簧10上设有两个调节支架20,两个调节支架20分别与调节连杆30连接,使得板簧10刚度增加,车辆悬架的刚度也随之增加,改善了车辆由于载重改变而造成的偏频变化,同时改善汽车转弯时,车身的侧倾特性,提高车辆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两个调节支架20安装在拱形板簧10弧面的中间位置。也就是说,将两个调节支架20设置在板簧10的拱形面的中间位置,这样更有利于提高板簧10的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板簧10上还设有副车架固定支架40,用于与车辆的副车架80固定连接。通过副车架固定支架40来固定车身的副车架80,加强了车身与板簧10连接的稳定性。

优选地,副车架固定支架40与副车架80为焊接,副车架固定支架40与板簧10之间设有第一橡胶垫(未图示)。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更加牢固,通过在固定支架与板簧10之间设置第一橡胶垫可以更好的保护板簧1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板簧10的两端固定设有板簧固定支架50,用于将板簧10固定在下控制臂70上。板簧固定支架50焊接在下控制臂70上。也就是说,板簧10的两端可以设有板簧固定支架50,板簧固定支架50焊接在车辆的下控制臂70上,从而将板簧10牢固的固定在车辆的下控制臂70上。

进一步地,板簧固定支架50与板簧10之间设有第二橡胶垫(未图示)。通过第二橡胶垫来更好的保护板簧1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调节连杆30一端设有车身支架60,车身支架60将调节连杆30与车身连接,车身支架60与车身可以焊接连接。

也就是说在调节连杆30的端部设置车身支架60,车身支架60用来与车身焊接,使车身与板簧10结构连接更加牢固。

总而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用板簧结构,能够根据车身姿态,适时改变悬架刚度,改善由于悬架载重改变而造成的偏频变化,同时改善汽车转弯时,车身的侧倾特性,提高车辆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车辆用板簧结构,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车辆用板簧结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即简化了自身结构,有利于悬架杆系与减振器的空间布置,同时改善由于悬架载重的改变而造成的偏频变化,改善汽车转弯时车身的侧倾特性,提高车辆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构成和操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可以理解并且容易实现的,因此不再详细描述。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