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对车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8904发布日期:2019-11-12 21:44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对车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车对车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政策的鼓励与调整,电动汽车越来越普及。但是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普遍较差,行驶里程短,并且电汽车的充电设施匮乏,充电十分不方便,当电动汽车在路途中因电量不足而导致车辆抛锚时,只能由拖车或者其他车辆牵引救援,施救过程繁琐并且造价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车对车充电装置,以满足电动汽车的电量耗尽或者电量低至电动汽车的储能装置不能再输出电量的情况下对车辆补充电能的需要。车对车充电装置包括与受电汽车连接的第一接头、与放电汽车连接的第二接头以及DC-DC功率变换单元,DC-DC功率变换单元通过电缆分别与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电连接,放电汽车的电能依次经过第二接头、DC-DC功率变换单元、第一接头最后达到受电汽车从而为受电汽车充电。但是现有的车对车充电装置的电缆较长,不易于收纳,并且平时放在电动汽车的后背箱容易发生交叉缠绕,使用时要一点点的解开,耗费时间,使用不便。因此,提供一种电缆便于收纳且不易发生交叉缠绕的车对车充电装置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缆便于收纳且不易发生交叉缠绕的车对车充电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对车充电装置电缆较长不易于收纳并且易发生交叉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车对车充电装置,包括:用于与受电汽车连接的第一接头;用于与放电汽车连接的第二接头;DC-DC功率变换单元,所述DC-DC功率变换单元通过第一电缆与所述第一接头电连接,通过第二电缆与所述第二接头电连接,以使所述放电汽车的电能依次经过所述第二接头、所述第二电缆、所述DC-DC功率变换单元、所述第一电缆及所述第一接头输送至所述受电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收纳所述第一电缆的第一绕线器,所述第一电缆能够盘绕在所述第一绕线器上;用于收纳所述第二电缆的第二绕线器,所述第二电缆能够盘绕在所述第二绕线器上;壳体,所述第一绕线器及所述第二绕线器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一电缆伸出的第一开口以及供所述第二电缆伸出的第二开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绕线器包括固定设置的第一固定部以及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固定部转动、并始终保持电连接的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DC-DC功率变换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电缆远离所述第一接头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部上并与所述第一转动部电连接、以使所述第一电缆随着所述第一转动部转动而逐渐盘绕在所述第一转动部上;所述第二绕线器包括固定设置的第二固定部以及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固定部转动、且始终保持电连接的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DC-DC功率变换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二电缆远离所述第二接头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部上并与所述第二转动部电连接、以使所述第二电缆随着所述第二转动部转动而逐渐盘绕在所述第二转动部上。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动部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转动部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部上的第一直杆及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直杆上的第一手柄,所述第一直杆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转动部的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一手柄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转动部的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转动部上的第二直杆及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直杆上的第二手柄,所述第二直杆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转动部的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二手柄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转动部的的轴线平行。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头及所述第二接头上均设置有LED灯、为所述LED灯供电的微电源以及控制所述LED灯亮灭的开关。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缆及所述第二电缆上均设置有反光膜、以使夜晚的行人能够注意所述第一电缆及所述第二电缆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接头的第一容置槽以及用于容纳所述第二接头的第二容置槽。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供使用者提拉的提手。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放电汽车是否为所述受电汽车充电的控制装置。

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为通断开关,所述通断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二电缆上,所述通断开关闭合时,所述放电汽车为所述受电汽车充电;所述通断开关断开时,所述放电汽车停止为所述受电汽车充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一种车对车充电装置,包括:用于与受电汽车连接的第一接头;用于与放电汽车连接的第二接头;DC-DC功率变换单元,DC-DC功率变换单元通过第一电缆与第一接头电连接,通过第二电缆与第二接头电连接,以使放电汽车的电能依次经过第二接头、第二电缆、DC-DC功率变换单元、第一电缆及第一接头输送至受电汽车;还包括:用于收纳第一电缆的第一绕线器,第一电缆能够盘绕在第一绕线器上;用于收纳第二电缆的第二绕线器,第二电缆能够盘绕在第二绕线器上;壳体,第一绕线器及第二绕线器均设置于壳体内部,壳体上设置有供第一电缆伸出的第一开口以及供第二电缆伸出的第二开口。

如此设置,在平时不需要对电动汽车充电时,可以将第一电缆盘绕在第一绕线器上,将第二电缆盘绕在第二绕线器上。将电缆盘绕起来,一方面能够极大的节省空间,另一方面能够防止第一电缆以及第二电缆发生交叉缠绕、以使使用者在使用时不用耗费时间去解开缠绕的电缆,使用更加方便。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车对车充电装置电缆不易于收纳并且易发生交叉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对车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对车充电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图3中:

第一接头-1、第二接头-2、DC-DC功率变换单元-3、第一电缆-4、第二电缆-5、壳体-6、第一固定部-7、第一转动部-8、第二固定部-9、第二转动部-10、第一直杆-11、第二直杆-12、第一手柄-13、第二手柄-14、LED灯-15、反光膜-16、第一容置槽-17、第二容置槽-18、提手-1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具体实施提供了一种车对车充电装置,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车对车充电装置电缆不易于收纳并且易发生交叉的问题。

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请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对车充电装置,包括:用于与受电汽车连接的第一接头1;用于与放电汽车连接的第二接头2;DC-DC功率变换单元3,DC-DC功率变换单元3通过第一电缆4与第一接头1电连接,通过第二电缆5与第二接头2电连接,以使放电汽车的电能依次经过第二接头2、第二电缆5、DC-DC功率变换单元3、第一电缆4及第一接头1输送至受电汽车;还包括:用于收纳第一电缆4的第一绕线器,第一电缆4能够盘绕在第一绕线器上;用于收纳第二电缆5的第二绕线器,第二电缆5能够盘绕在第二绕线器上;壳体6,第一绕线器及第二绕线器均设置于壳体6内部,壳体6上设置有供第一电缆4伸出的第一开口以及供第二电缆5伸出的第二开口。

如此设置,在平时不需要对电动汽车充电时,可以将第一电缆4盘绕在第一绕线器上,将第二电缆5盘绕在第二绕线器上,将第一电缆4及第二电缆5盘绕起来,一方面能够极大的节省空间,另一方面能够防止第一电缆4以及第二电缆5发生交叉缠绕、以使使用者在使用时不用耗费时间去解开缠绕的电缆,使用更加方便;在使用车对车充电装置对受电汽车充电时,只需拉动第一接头1,盘绕在第一绕线器上的第一电缆4就会被拉出;拉动第二接头2,盘绕在第二绕线器上的第二电缆5就会被拉出,然后将第一接头1与受电汽车连接并将第二接头2与放电汽车连接即可为受电汽车充电,整个过程操作简单快捷。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车对车充电装置电缆不易于收纳并且易发生交叉的问题。

如图3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绕线器包括固定设置的第一固定部7以及能够相对第一固定部7转动、并始终保持电连接的第一转动部8,第一固定部7与DC-DC功率变换单元3电连接,第一电缆4远离第一接头1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转动部8上并与第一转动部8电连接、以使第一电缆4随着第一转动部8转动而逐渐盘绕在第一转动部8上;第二绕线器包括固定设置的第二固定部9以及能够相对第二固定部9转动、并始终保持电连接的第二转动部10,第二固定部9与DC-DC功率变换单元3电连接,第二电缆5远离第二接头2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二转动部10上并与第二转动部10电连接、以使第二电缆5随着第二转动部10转动而逐渐盘绕在第二转动部10上。可选地,第一固定部7和第一转动部8二者之一设置有多个铜环,另一者设置有与该铜环一一对应的碳刷,在第一转动部8相对于第一固定部7转动时,碳刷与铜环始终保持连接以传输电流;第二固定部9和第二转动部10二者之一设置有多个铜环,另一者设置有与该铜环一一的碳刷,在第二转动部10相对于第二固定部9转动时,碳刷与铜环始终保持连接以传输电流。如此设置,放电汽车的电能依次通过第二接头2、第二电缆5、第二转动部10、第二固定部9、DC-DC功率变换单元3、第一固定部7、第一转动部8、第一电缆4以及第一接头1而传输至受电汽车,即使第一电缆4随第一转动部8盘绕、第二电缆5随第二转动部10盘绕也不会影响放电汽车通过车对车充电装置将电能传输给受电汽车。

一些实施例中,车对车充电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转动部8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以及用于驱动第二转动部10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如此设置,在将第一电缆4盘绕在第一转动部8上、将第二电缆5盘绕在第二转动部10上时,更加快捷省力。

如图2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包括设置于第一转动部8上的第一直杆11及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直杆11上的第一手柄13,第一直杆11的轴线与第一转动部8的轴线垂直,第一手柄13的轴线与第一转动部8的轴线平行;第二驱动装置包括设置于第二转动部10上的第二直杆12及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直杆11上的第二手柄14,第二直杆12的轴线与第二转动部10的轴线垂直,第二手柄14的轴线与第二转动部10的轴线平行。如此设置,使用第一直杆11驱动第一转动部8、使用第二直杆12转动第二转动部10时能够增大力臂,在转动时更加省力;并且第一直杆11上设置有能够转动的第一手柄13、第二直杆12上设置有能够转动的第二手柄14,使用者在用手握第一手柄13驱动第一转动部8、手握第二手柄14驱动第二转动部10作整周运动时,第一手柄13及第二手柄14能够发生“自转”,能够避免使用者需要经常调整手的姿态,使用更加方便。

如图1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头1及第二接头2上均设置有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灯、为LED灯15供电的微电源以及控制LED灯15亮灭的开关。如此设置,在夜晚为受电汽车充电时,使用者打开LED灯15进行照亮,可以更加清楚的找到受电汽车的充电口以及放电汽车的放电口,从而能够更准确的将第一接头1插入充电口,并将第二接头2插入放电口。

如图1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缆4及第二电缆5上均设置有反光膜16、以使夜晚的行人能够注意第一电缆4及第二电缆5的位置。如此设置,在夜晚受电汽车充电时,过往车辆的灯光或者行人的灯光照到反光膜16上时,反光膜16能够将部分光线反射至驾驶者或者行人的眼中,以提醒驾驶者或者行人注意第一电缆4及第二电缆5的位置,防止出现电缆绊倒行人或者刮伤汽车等危险情况。

如图2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壳体6上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一接头1的第一容置槽17以及用于容纳第二接头2的第二容置槽18。如此设置,将第一电缆4盘绕到第一转动部8并且将第二电缆5盘绕到第二转动部10上时,可以将第一接头1放置在第一容置槽17内并且将第二接头2放置在第二容置槽18内,一方面能够防止在运输车对车充电装置的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第一接头1将第一电缆4带出、第二接头2将第二电缆5带出;另一方面使车对车充电装置更节省放置空间且便于收纳。

如图1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壳体6上设置有供使用者提拉的提手19,以方便使用者拿取或放置车对车充电装置。

一些实施例中,车对车充电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放电汽车是否为受电汽车充电的控制装置。可选地,控制装置为通断开关,通断开关设置于第二电缆5上,通断开关闭合时,放电汽车为受电汽车充电;通断开关断开时,放电汽车停止为受电汽车充电。如此设置,可在将第一接头1与受电汽车连接以及将第二接头2与放电汽车连接前,先将通断开关断开,在将第一接头1与受电汽车连接以及将第二接头2与放电汽车连接后,再将通断开关闭合,能够防止在将第一接头1与受电汽车连接或者将第二接头2与放电汽车连接时出现高压电弧对使用者造成伤害的问题,并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不同功能的装置或部件可以进行结合,例如,一种车对车充电装置,包括:用于与受电汽车连接的第一接头1;用于与放电汽车连接的第二接头2;DC-DC功率变换单元3,DC-DC功率变换单元3通过第一电缆4与第一接头1电连接,通过第二电缆5与第二接头2电连接,以使放电汽车的电能依次经过第二接头2、第二电缆5、DC-DC功率变换单元3、第一电缆4及第一接头1输送至受电汽车;还包括:用于收纳第一电缆4的第一绕线器,第一电缆4能够盘绕在第一绕线器上;用于收纳第二电缆5的第二绕线器,第二电缆5能够盘绕在第二绕线器上;壳体6,第一绕线器及第二绕线器均设置于壳体6内部,壳体6上设置有供第一电缆4伸出的第一开口以及供第二电缆5伸出的第二开口。

第一绕线器包括固定设置的第一固定部7以及能够相对第一固定部7转动、并始终保持电连接的第一转动部8,第一固定部7与DC-DC功率变换单元3电连接,第一电缆4远离第一接头1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转动部8上并与第一转动部8电连接、以使第一电缆4随着第一转动部8转动而逐渐盘绕在第一转动部8上;第二绕线器包括固定设置的第二固定部9以及能够相对第二固定部9转动、且始终保持电连接的第二转动部10,第二固定部9与DC-DC功率变换单元3电连接,第二电缆5远离第二接头2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二转动部10上并与第二转动部10电连接、以使第二电缆5随着第二转动部10转动而逐渐盘绕在第二转动部10上。

车对车充电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转动部8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以及用于驱动第二转动部10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包括设置于第一转动部8上的第一直杆11及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直杆11上的第一手柄13,第一直杆11的轴线与第一转动部8的的轴线垂直,第一手柄13的轴线与第一转动部8的的轴线平行;第二驱动装置包括设置于第二转动部10上的第二直杆12及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直杆11上的第二手柄14,第二直杆12的轴线与第二转动部10的的轴线垂直,第二手柄14的轴线与第二转动部10的的轴线平行。第一接头1及第二接头2上均设置有LED灯15、为LED灯15供电的微电源以及控制LED灯15亮灭的开关。第一电缆4及第二电缆5上均设置有反光膜16、以使夜晚的行人能够注意第一电缆4及第二电缆5的位置。壳体6上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一接头1的第一容置槽17以及用于容纳第二接头2的第二容置槽18。壳体6上设置有供使用者提拉的提手19。

车对车充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放电汽车是否为受电汽车充电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为通断开关,通断开关设置于第二电缆5上,通断开关闭合时,放电汽车为受电汽车充电;通断开关断开时,放电汽车停止为受电汽车充电。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