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安全带辅助装置、座椅设备与交通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49129发布日期:2020-06-20 14:17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座椅安全带辅助装置、座椅设备与交通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座椅安全带辅助装置、座椅设备与交通工具。



背景技术:

座椅设备,可以理解为具有靠背的坐具,在例如汽车的交通工具中,座椅设备可配置有安全带,以及适于安全带固定的插扣与插头。

现有相关技术中,插头可连接于安全带,通过将插头拉开插入到插头中,可以将安全带挡缚在乘客的身前,具体可在人前形成斜带与横带。在使用安全带时,斜带与横带是同时被拉扯的,进而斜带与横带可以同时贴合于乘客及其物件。

针对于例如孕妇,或者身前斜带有物件的乘客,斜带与横带会直接束缚于孕妇的肚子或者物件,其有可能对孕妇的肚子、物件等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座椅安全带辅助装置、座椅设备与交通工具,以解决有可能对孕妇、物件等造成损害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座椅安全带辅助装置,包括主带体与连接组件,所述主带体用于固定套设于座椅本体上,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主带体连接,所述连接组件用于可拆卸地连接安全带的横带和/或斜带。

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能够呈开环与闭环的环状连接体,所述环状连接体直接或间接连接所述主带体,所述安全带的横带和/或斜带能够在所述环状连接体呈开环时接入所述环状连接体,以连接所述环状连接体。

可选的,所述环状连接体包括第一连接带、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带第一端的第一接合结构,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带第二端的第二接合结构,所述第一连接带的中间位置与所述主带体连接;

所述环状连接体能够在所述第一接合结构与所述第二接合结构分离时呈开环,并在所述第一接合结构与所述第二接合结构接合时呈闭环。

可选的,所述第一接合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带的第一本体,以及延伸于所述第一本体末端的延伸部;

所述第二接合结构包括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包括基体、上层板部、下层板部与锁定部,所述上层板部与所述下层板部之间具有间隔层,所述锁定部设于所述间隔层,所述上层板部与所述下层板部具有用于容置所述第一本体的凹口部,所述上层板部与所述下层板部通过所述基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带,所述延伸部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间隔层的厚度,所述第一本体的厚度大于所述间隔层的厚度;

所述第一本体能够在所述第一接合结构与所述第二接合结构呈闭环时插入所述凹口部,所述第一本体插入所述凹口部时,所述延伸部能够插入所述间隔层,所述锁定部用于在所述延伸部插入所述间隔层时锁定所述延伸部相对于所述上层板部与下层板部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延伸部边缘形成有两个凹凸边缘,所述两个凹凸边缘对称分布于所述延伸部的两侧;

所述凹凸边缘包括凸起部与下凹部,所述下凹部连接于一个凸起部的后端,所述锁定部包括两个锁定件、两组转轴件与两个弹簧件,所述锁定件通过所述转轴件连接所述上层板部与所述下层板部;所述锁定件能够在所述弹簧件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处于第一旋转位置,并在外部作用力的作用下绕所述转轴件旋转,以进入第二旋转位置;

处于所述第一旋转位置的锁定件能够:在所述延伸部未插入所述间隔层时阻挡所述凸起部进入所述间隔层,以及:在所述延伸部插入所述间隔层后嵌入所述下凹部,以利用所述凸起部限制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第一本体脱离所述间隔层;

处于所述第二旋转位置的锁定件能够使得两个所述锁定件间的间隔能够供所述凸起部穿过。

可选的,所述延伸部的末端形成有爪部,所述锁定部还包括设于所述间隔层的柱状件,所述柱状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上层板部与所述下层板部;

所述延伸部插入所述间隔层时,所述柱状件能够嵌入所述爪部。

可选的,所述第一本体呈t字型,包括第一本体部与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本体部中间位置的第二本体部,所述延伸部延伸于所述第二本体部。

可选的,所述环状连接体为刚性结构。

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带、辅助安全带插扣,以及能够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全带的辅助安全带插头;

所述辅助安全带插头能够插接入所述辅助安全带插扣,且所述辅助安全带插头插接入所述辅助安全带插扣时,所述安全带的原安全带插头能够同时插入所述安全带的原安全带插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座椅设备,包括座椅本体、设于所述座椅本体的安全带,以及第一方面及其可选方案涉及的安全带辅助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交通工具,包括第二方面及其可选方案涉及的座椅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安全带辅助装置、座椅设备与交通工具,由于所述主带体套设于座椅本体,且所述连接组件分别与所述主带体与安全带的横带和/或斜带连接,可利用连接组件将横带和/或斜带拉开,进而,可保障横带和/或斜带可不贴合并束缚于人体或人体前的物件,其可避免横带和/或斜带直接束缚于人体或人体前的物件而对人体造成损害,有效提高了座椅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具有座椅安全带辅助装置的座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具有座椅安全带辅助装置的座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具有座椅安全带辅助装置的座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座椅安全带辅助装置的作用原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连接组件开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连接组件闭环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接合结构与第二接合结构的接合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接合结构与第二接合结构的接合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接合结构与第二接合结构的接合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连接组件闭环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连接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主带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座椅本体;

2-安全带;

21-斜带;

22-横带;

3-主带体;

4-连接组件;

41-第一连接带;

42-第一接合结构;

421-延伸部;

422-第一本体;

4221-第一本体部;

4222-第二本体部;

423-下凹部;

424-凸起部;

425-爪部;

43-第二接合结构;

431-上层板部;

432-下层板部;

433-基体;

434-转轴件;

435-锁定件;

436-凹口部;

437-柱状件;

438-弹簧件;

44-第二连接带;

45-辅助安全带插扣;

46-锁扣结构;

5-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接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接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具有座椅安全带辅助装置的座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具有座椅安全带辅助装置的座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具有座椅安全带辅助装置的座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三。

请参考图1至图3,座椅安全带辅助装置,包括主带体3与连接组件4,所述主带体3用于套设于座椅本体1,主带体3可套设于座椅本体1的底座。所述连接组件4与所述主带体3连接,所述连接组件4可固定与所述主带体3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装配在所述主带体3上,所述连接组件4用于可拆卸地连接安全带2的横带22和/或斜带21。

在安装时,首先将所述主带体3一端插入座椅本体1底部和背部的交界处,并沿着座椅本体1下方绕一圈后与所述主带体3上的卡口相连接,构建成一环形,从而将所述主带体3牢靠的固定在座椅本体1上,使所述连接组件4位于座椅本体1上,并确保当人坐在座椅本体1上时,所述连接组件4恰好位于人双腿裆部,且与人双腿裆部保持预定间距,不影响人的正常坐姿以及坐时的舒适度。

其中,所述主带体3与连接组件4的数量可以是多样的,例如可以是一个主带体3与一个连接组件4,也可以是一个主带体3对应连接多个连接组件4,还可以是多个主带体3连接于一个连接组件4;主带体3与连接组件4也可均为多个。

主带体3,可为柔性的带体,其尺寸可调,也可以是确定尺寸,主带体3具有一定弹性或不具有弹性均可,具体可根据不同场景进行选择。优选的,所述主带体3材质或者尺寸与轿车自带的安全带2的材质和尺寸祥同,材质可以为涤纶、丙纶或尼龙等。

连接组件4,可理解为任意可实现连接的部件或部件组合,其两端均可以是自由的,连接组件4的部分或全部部件可以是刚性的,例如是硬性塑料、金属件等;连接组件4的部分或全部部件也可以是柔性的,例如是帆布条带、涤纶、丙纶或尼龙等。

所述主带体3和连接组件4均需符合车载安全带2的承压要求,例如在安全带轴向上至少能承受6672牛的载荷,并且还需符合对车载安全带2其他性能的要求,例如阻燃性、强度性能等。

在图1和图2所示实施方式中,连接组件4可以是连接横带22,此时,横带22穿过连接组件4,从而使横带22多出一受力承载点,尤其当孕妇使用时,为避免横带22直接勒紧孕妇肚子,横带22在穿过连接组件4后会被分为折线型,对人体的保护分散至孕妇双腿内侧以及肩膀处,则不再勒紧肚子,避免紧急刹车或者意外发生时对孕妇肚子中的胎儿造成影响。很好的解决了在发生意外或者急刹车情况下,现有安全带2的横带22会对孕妇肚子造成极大的紧勒力度以及意外的发生。

在图3所示实施方式中,连接组件4还可连接斜带21。若连接组件4的数量为两个,则至少之一连接组件4可连接横带22,其他连接组件4可连接斜带21。同时,图1、图2和图3所示实施方式中,分别提供了不同的连接组件4的结构形式。

其中,横带22与斜带21可以是一体的带结构,也可以非一体的,其可根据座椅设备所采用的安全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座椅安全带辅助装置的作用原理示意图。

请参考图4,并结合图1至图3,由于所述主带体套设于座椅本体,且所述连接组件分别与所述主带体与安全带的横带和/或斜带连接,可利用连接组件将横带和/或斜带拉开,进而,可保障横带和/或斜带可不贴合并束缚于人体或人体前的物件,其可避免横带和/或斜带直接束缚于人体或人体前的物件而对人体造成损害,有效提高了座椅的安全性。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连接组件开环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连接组件闭环时的结构示意图一。

请参考图5和图6,并结合后文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组件4包括能够呈开环与闭环的环状连接体,所述环状连接体直接或间接连接所述主带体3,所述安全带2的横带22和/或斜带21能够在所述环状连接体呈开环时接入所述环状连接体,以连接所述环状连接体。

其中的环状连接体,可以是刚性的结构,也可以是柔性的结构,任意可形成封闭的环形结构,且该封闭的环形结构能够被打开,均不脱离以上描述。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6,所述环状连接体包括第一连接带41、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带41第一端的第一接合结构42,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带41第二端的第二接合结构43,所述第一连接带41的中间位置与所述主带体3连接,其中,第一连接带41的中间位置可以为任意非两端的位置,具体例如可以为中点位置。

所述环状连接体能够在所述第一接合结构42与所述第二接合结构43分离时呈开环,并在所述第一接合结构42与所述第二接合结构43接合时呈闭环。

可见,以上实施方式利用接合结构实现了闭环与开环的切换。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5,所述第一接合结构42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带41的第一本体422,第一本体422可以是直接连接第一连接带41,也可以是间接的;第一接合结构42,还可包括延伸于所述第一本体422末端的延伸部421。其中的第一本体422与延伸部421可以是一体成型的,延伸部421可理解为沿第一连接带41的长度方向延伸产生的。

所述第二接合结构43包括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包括基体433、上层板部431、下层板部432与锁定部,所述上层板部431与所述下层板部432之间具有间隔层,所述锁定部设于所述间隔层,所述上层板部431与所述下层板部432具有用于容置所述第一本体422的凹口部436,所述上层板部431与所述下层板部432通过所述基体433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带,其中的上层板部431与下层板部432可以与基体433是一体的,也可以是装配在一起的,所述延伸部421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间隔层的厚度,所述第一本体422的厚度大于所述间隔层的厚度;进而,可便于实现延伸部421插入间隔层,并保持第一本体422无法插入间隔层。

故而,所述第一本体422能够在所述第一接合结构42与所述第二接合结构43呈闭环时插入所述凹口部436,对应的,凹口部436的形状可以与第一本体422的末端相匹配。所述第一本体422插入所述凹口部436时,所述延伸部421能够插入所述间隔层,所述锁定部用于在所述延伸部421插入所述间隔层时锁定所述延伸部421相对于所述上层板部431与下层板部432的位置。

进而,以上实施方式可利用间隔层与延伸部之间的插接有效保障厚度方向上第一接合结构42与第二接合结构43间的位置稳固,并利用凹口部436与第一本体422之间的插接有效保障宽度方向上第一接合结构42与第二接合结构43间的位置稳固。

具体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5,所述第一本体422呈t字型,包括第一本体部4221与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本体部4221中间位置的第二本体部4222,所述延伸部421延伸于所述第二本体部4222。

以上实施方式中,延伸部421延伸于第二本体部4222的外周,以使得第二本体部4222的外周部分均可插入到间隔层,以进一步提高厚度方向上第一接合结构42与第二接合结构43间的位置稳固性。

同时,以上所涉及的本体部,其结构形式可以是任意的,只要其能形成t字形就不脱离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接合结构与第二接合结构的接合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一;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接合结构与第二接合结构的接合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二;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接合结构与第二接合结构的接合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三。

请参考图7至图9,并结合图5,所述延伸部421边缘形成有两个凹凸边缘,所述两个凹凸边缘对称分布于所述延伸部421的两侧,该两侧可理解为沿第一连接带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所述凹凸边缘包括凸起部424与下凹部423,所述下凹部423连接于一个凸起部424的后端,该后端可理解为沿第一连接带的长度方向的后端,所述锁定部包括两个锁定件435、两组转轴件434与两个弹簧件438,所述锁定件435通过所述转轴件434连接所述上层板部431与所述下层板部432。

所述锁定件43能够在所述弹簧件438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处于第一旋转位置,并在外部作用力的作用下绕所述转轴件434旋转,以进入第二旋转位置。

其中的弹簧件438的一端可以直接或间接连接锁定件435,且连接点的位置可理解为能够使得锁定件435发生旋转的任意位置点,弹簧件438的另一端可以直接或间接连接所述上层板部431、所述下层板部432与基部433的至少之一,进而可保障弹簧件438的该端的位置相对于上层板部431与下层板部432是相对固定的。例如,弹簧件438可以利用端部固定件连接上层板部431与下层板部432。

处于所述第一旋转位置的锁定件435能够:在所述延伸部421未插入所述间隔层时阻挡所述凸起部424进入所述间隔层;其可例如图7所示,在第一接合结构未插入时,两个锁定件435的最小间距是小于对应方向的两个凸起部424的最大尺寸,进而可起到以上所涉及的阻挡作用。

处于所述第二旋转位置的锁定件435能够:使得两个所述锁定件435间的间隔能够供所述凸起部穿过。其可如图8所示,锁定件435通过旋转,可使得两个锁定件435间的最小间距能够大于对应方向的两个凸起部424的最大尺寸,进而可供其穿过。

处于所述第一旋转位置的锁定件435能够:在所述延伸部421插入所述间隔层后嵌入所述下凹部423,其可如图9所示,由于下凹部423位于凸起部424的后端,进而,在嵌入后,可利用所述凸起部424限制所述延伸部421与所述第一本体422脱离所述间隔层,其中,由于锁定件435再次处于第一旋转位置,两个锁定件435间的最大间距则可再次小于对应方向的两个凸起部424的最大尺寸,进而可起到以上所涉及的限制作用。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部421的末端形成有爪部422,所述锁定部还包括设于所述间隔层的柱状件436,所述柱状件436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上层板部431与所述下层板部432。所述延伸部421插入所述间隔层时,所述柱状件436能够嵌入所述爪部425。

进而,可利用爪部425与柱状件436实现定位,具体可便于对第一接合结构42与第二接合结构43之间相对旋转位置的定位。辅助于凸起部、下凹部与锁定件435之间的配合,可有效实现接合结构之间的锁定连接。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连接组件闭环时的结构示意图二。

请参考图10,其可理解为该连接组件为环状连接体时,前述实施方式中,该环状连接体因采用了第一连接带,其可理解为柔性结构,而在图10所示实施方式中,该环状连接体可以为刚性结构,例如可以为锁扣结构46,任意已有或改进的锁扣结构的应用,均不脱离本实施例的描述。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连接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以上实施方式中,均利用环状连接体分别接入主带体3与安全带2,在图11所示实施方式中,也可不形成环状的结构,例如所述连接组件可包括:第二连接带44、辅助安全带插扣45,以及能够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全带的辅助安全带插头(未图示)。

安全带插扣与安全带插头,可采用任意车辆安全带的插扣与插头的结构形式,其可以为任意的任意已有或改进的结构。其中,车辆原有的安全带的插扣与插头,可理解为安全带的原安全带插头与原安全带插扣。

所述辅助安全带插头能够插接入所述辅助安全带插扣45,且所述辅助安全带插头插接入所述辅助安全带插扣45时,所述安全带的原安全带插头能够同时插入所述安全带的原安全带插扣。

除了以上各实施方式的列举,连接组件4还可采用其他任意可将两个带结构连接在一起的结构形式。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主带体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12,并结合图10,在主带体3的一端可设置有卡扣5,其可例如书包背带中所采用的卡扣5,通过将主带体3依次穿过卡扣5的两个卡扣孔,可利用卡扣5与主带体3间的配合使得主带体3连接成环,还可有效实现成环的主带体3的长度,以便于紧固套设在座椅本体,从而紧固地套设在座椅本体。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座椅设备,包括座椅本体、设于所述座椅本体的安全带,以及以上可选方案所涉及的安全带辅助装置。

该座椅设备可以是例如车辆、飞机等的交通工具的座椅设备,还可以是例如过山车、香蕉船或多自由度运动平台等娱乐器械上的座椅设备,也可以是电影院等场景中的座椅设备,可见,只要是座椅设备,不论其应用场景如何,均不脱离以上描述。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交通工具,包括以上可选方案涉及的座椅设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安全带辅助装置、座椅设备与交通工具,由于所述主带体套设于座椅本体,且所述连接组件分别与所述主带体与安全带的横带和/或斜带连接,可利用连接组件将横带和/或斜带拉开,进而,可保障横带和/或斜带可不贴合并束缚于人体或人体前的物件,其可避免横带和/或斜带直接束缚于人体或人体前的物件而对人体造成损害,有效提高了座椅的安全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