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联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333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合式联接器的制作方法
发明背景本发明涉及机动车的电气系统,特别是其中的电连接的联接器。
在联接器技术引入之前,用于各种机动车的电气配线须单独地分别特制,以满足特定的车辆选择。在其整个制造过程中,电气配线是相当复杂的,需要复杂而又高成本的编接,以及较多的劳动力消耗。
随着联接汽车电气配线用的联接器的引入,电气配线的复杂程度和成本相应地减少,而车辆电气系统的质量及可靠性提高。公知的有两种传统的内部电流传导电路构造。第一种使用交替的导电板层和绝缘层。所述导电板具有向上插入到各绝缘层的孔中的插入件。而外部的电气配线直接与所述导电板的诸插入件相连。下述的美国专利表示出此第一种构造1993年5月4日授予Ozaki等人的名称为“用于分路联接的分线联接器和导电板”的US-5,207,591;1992年11月3日授予Ozaki等人的名称同上的US-5,160,274;1992年10月13日授予Ishitani等人的名称为“机动车的电联接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的US-5,154,647;以及1989年7月25日授予Sawai等人的名称为“用于机动车的带有配线的控制器”的US-4,850,884。所述第二种传统联接器构造包括一些印刷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具有由其垂直伸出的凸起与凹入的接线端。外部电气配线和电气组件与所述的诸接线端相连。这种结构由下述的美国专利公开1987年8月25日授予Maue等人的名称为“可编程联接器”的US-4,689,718;1987年10月27日授予Minoura等人的名称为“用于机动车的配备有配线式装置的功能电路”的US-4,703,397;以及1979年1月16日授予Kourimsky的名称为“自动联接装置”的US-4,135,226。此外,所述导电板与绝缘装置的结构,以及印刷电路板的结构结合示出于美国专利US-4,355,853的联接器中,该美国专利于1982年10月26日授予Kourimsky,名称为“电联接器”。
DE-4028504A1(与US-5,070,258相关)公开了这样一种实例,其中是一对直接安装在绝缘层上的带集成电路芯片的刚性电路板。一挠性电路板与所述刚性电路板的边缘连接在一起。该挠性电路板的主要部分不与所述刚性电路板平行,而仅跨越它们之间间隔成较大的开口空间。US-4,689,718(与EP0240453A,有关)相当详细地公开了一种具有两部分壳体的汽车联接器,其内设置有带诸接线端的印刷电路板。一导电板与电路板上所选定的电通路电气联接。
前述的联接器设计结构已经使机动车辆电气系统中的电联接的可靠性得以改善,然而,由于增加了许多导电板和印刷电路板层,而使这些联接器的装配变得相当地复杂,其本身的重量和尺寸较大。为此,人们希望获得一种改进的联接器,在很容易地装配其内部电路的同时,该改进的联接器的体积较小,重量轻且制造成本低。
发明概述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将机动车辆电气系统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外部的电流传导部件连接的复合式联接器,其最佳实施例包括一防护盖和一防护壳体,它们限定了一空腔,其内并置有多个内部的电流传导电路,该电路至少包括一可导电的镀覆金属径迹。此外,本发明的内部的电流传导电路还可能具有一挠性印刷电路板。更进一步来说,本发明的联接器提供了一种刚性印刷电路板和/或导电板与绝缘装置总成与导电的镀覆金属径迹和挠性印刷电路板的任意之一或两者组合的使用。并且,本发明还包括将前述内部的电流传导电路的各种组合电联接在一起的各种方法。另一方面,本发明利用一跨接互连套,以便在导电板与绝缘装置总成中提供编程的功能。
本发明的复合式联接器较传统的结构具有许多优点。例如,利用导电的镀覆金属径迹、挠性印刷电路板、刚性印刷电路板和导电板与绝缘装置总成的各种不同组合,使所述联接器具有效高的内部装配灵活性,由此最大限度地减小其外部尺寸。此外,带有导电的镀覆金属径迹和/或挠性印刷电路板的联接器,较仅有刚性印刷电路板或导电板与绝缘装置总成的传统联接器,具有较小的重量。本发明的联接器较传统的设计结构其装配成本也是较低的。本发明联接器的另一优点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电互连电路装置,该电路具有不同电流强度范围的传输能力。另外,本发明中的各内部电流传导电路组合之间的各种电接口工作可靠,成本低并且易于装配。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和特征由如下的描述以及所附的权利要求
书连同其后的附图将会更加清楚明了。
附图简述
图1为本发明复合式联接器最佳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2为沿图1中2-2线截取的本发明复合式联接器处于已装配状态的横剖视图;图3为图1中环3处的本发明复合式联接器的匹配互连套的第一最佳方案的放大透视图;图4为图1中环4处的本发明复合式联接器的匹配互连套的第二最佳方案的放大透视图;图5为图1中环5处的本发明复合式联接器的跨接互连套的第一最佳方案的放大透视图;图6为图5中本发明复合式联接器的跨接互连套的第二最佳方案的侧视图;图7为图6中沿7-7线截取的本发明复合式联接器的跨接互连套第二最佳方案的剖视图;图8为图1中环5处本发明复合式联接器的跨接互连套的第一最佳方案的透视图;图9为图8所述本发明复合式联接器的跨接互连套第一最佳方案的侧视图;图10为图9中沿10-10线截取的本发明复合式联接器的跨接互连套第一最佳方案的剖视图;图11为图1中环11处的本发明复合式联接器的由一印刷电路板伸出的凹入接线端的透视图;图12为图1中环12处的本发明复合式联接器的跨接互连套的第三最佳方案的透视图;图13为图12中沿13-13线截取的本发明复合式联接的跨接互连套的第三最佳方案的剖视图;和图14为用于机动车辆电气系统中图1所述本发明复合式联接器的电气原理图。
最佳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参照图1、2和14,本发明复合式联接器11用于将机动车辆电气系统中的各外部电流传导部件如电气配线13连接起来。联接器11还具有用于保持保险(熔断)器15和继电器17并使之处于电连接的装置。此外,各种电气元件和控制组件如防抱(ABS)组件19可以连接到联接器11中,或与其构成一体。作为一实例,这种电气元件和控制组件19在美国专利US-5,040,168和US-4,534,025中予以公开,此两项专利与本发明具有共同的授让人,其中前者于1991年8月13日授予Maue等名称为“单独配线、远红外、随机反应、车辆的多路传输系统”,后者于1985年8月6日授予Floyd,其名称为“具有用于安全通讯业务的规程/格式的车辆多路传输系统”。
联接器11通过内部的电流传输电路21使电气配线13、保险器15、继电器17以及其他各种电气元件和控制组件19电连接。为此,联接器11的最佳实施例包括一盖31,刚性印刷电路板33,导电板与绝缘装置总成35,挠性印刷电路板37,壳体39以及支承件41。
如图1和2所示,盖31为一注塑成型的绝缘部件,具有由外表面53和内表55限定的基本为平的中央部分51,所述内、外表面与向下延伸的侧壁56邻接。保险器15和继电器17贴近盖31的外表面51设置,并具有由其伸出的导电的插入件58。此外,中央部分51包括至少一个插座57,作为与电气配线联接器(未示出)或外部控制组件(未示出)的接口。另外由矩形内边缘61限定的多个长道孔59在整个插座57和中央部分51横向排布。一斜角壁63从盖31的内表面55伸出,通常以类似于侧壁56的方向排列。斜角壁63与邻近侧壁56由槽65间隔开。盖31的内表面55上具有仿造出的许多导电的镀覆金属径迹67,盖31作为这些导电的镀覆金属径迹67的基片。通常说来,在一基片上制造镀覆金属径迹67的典型方法在美国专利US-4,853,277和US-4,797,508中予以公开,其名称均为“用于制造带有镀覆金属图形的电路板的方法以及由此方法制造的电路板”,它们结合于此作为参考。每一镀覆金属径迹67具有一邻近中央部分51之内表面55的中间分断部分69和紧邻斜角壁63的斜角分断部分71。此外,一些蜂窝状结构73从盖31的内表面55的部分垂直伸出。这些蜂窝状结构73沿垂直方向为矩形,如图1所示的排列,内部为中空。每一长通孔59一般穿过盖31而与各蜂窝状结构73相一致。盖31由通用电气塑料公司(General ElectricPlastics)生产的Noryl PX1265材料制成。
刚性印刷电路板33具有一第一表面75和大致平行的第二表面77,还具有由斜角端83和直立端85定界的中央部分81。此外,印刷电路板33本体向后方弯折,从而形成一顶层87和底层89,它们以平行于中央部分81和直立端85的两个平面排列。相应的上下层87和89由绝缘平片件90分隔开。绝缘基片材料91在直立端85边缘95处从电路导电层93上剥除。这样可使相应的上下层87和89易于弯折。印刷电路板33还具有可导电地安装于其上的作为内部控制组件19(见图14)的电气元件。
印刷电路板33的顶层87还包括一些导电通路97,该通路带有一些凸起的插入件98、一些指形接线端99和一些凹入接线端100,它们均从所述第一表面75垂直地伸出。如同图1和2清楚所示的那样,每一指形接线端99具有焊接到印刷电路板33顶层87上的基本直立部分101,还具有以向上偏离直立部分101的方式延伸的斜角部分103。此外在斜角部分103内的中间冲压出波纹105,以使其结构增强。当盖31和印刷电路板33装入联接器11时,即实现了指形接线端99的斜角部分103与镀覆金属径迹67的斜角分断部分71之间的电连接。在自由状态下,每一指形接线端99向覆盖镀覆金属径迹67的斜角分断部分71偏置,由此保证实现可靠的电连接。此外,装配完毕时,印刷电路板33直立端85的裸露电路导电层93在槽65中与相应的镀覆金属径迹67处于偏压电连接。凹入接线端100作为与保险器15和断电器17的电连接,并机械地保持这种连接。
印刷电路板33的中央部分81还具有一些沿整个横向排布的长通孔109,这些长通孔109在印刷电路板33范围内由矩形的边缘110限定。还有一对电池接线端111从印刷电路板33的中央部分81向上伸出。该电池接线端111穿过盖31上的孔(未示出)。
印刷电路板33的底层89还具有一些导电通路(未示出)、一些凸起(插入)接线端121和一些凹入(接收)接线端123。此两种接线端121和123从底层89的下侧125向下垂直伸出。下侧125与印刷电路板33的第二表面77相一致。参照图11,凹入接线端123包括一对焊接到印刷电路板33上形状对称的冲压件127和129,凹入接线端123的每一冲压件127和129具有一窄芯柱131、一对外伸臂133、一球缺部分135、一连接部分137和一导引部分139。每一连接部分137设计为过度弯曲,以便当一相配的凸起插入件插入其中时,每一连接部分137将向内压靠在其相对侧。所述导引部分139和(压靠)连接部分137还具有沿其整个纵向开出的一卸载槽141。
导电板与绝缘装置总成35邻近于印刷电路板33设置,这一点在图1和2中清楚示出。该总成35包括一具有由周壁155围绕的底部153的外壳151。周壁155与基本呈开口状的边缘157交界。此外,一连接结构159成整体地形成于周壁155的部分内。导电板与绝缘装置总成35还包括一些绝缘层161和导电板导电层163,或者称为“基质介片”。绝缘层161和导电层163在外壳155中平行于底部153相互交替地叠置在一起。每一导电层163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导电极163,每一导电板164具有大致为平的主体165,该主体165带有一对由其向上伸出的凸起插入件167和169。这些导电板164最好由导电的金属材料如硬铜或黄铜冲压而成。另外,绝缘层161具有一些沿其整个横向排布由矩形内边缘173限定的长通孔171。绝缘层161和导电层163交替地在相互的顶部成层状结构,使凸起插入件167和169毗连而穿过长通孔171。绝缘层161由绝缘材料如通用电气塑料公司(General Electric Plastics)生产的Valox 732 E制成。还有在外壳155的绝缘层161与底部153之间设置一全向导电板175。该全向导电板175具有一些穿过底部153的长通孔178的L形连接件177。
当联接器11装配完毕时,导电板与绝缘装置总成35的大多数凸起插入件167和169与从印刷电路板33的第二表面77伸出的凹入(接收)接线端123相配合。其他凸起插入件(如由179所表示的)与亦从印刷电路板33的第二表面77伸出的反向延伸的凸起接线端121形成电连接。各个凸起间的电连接通过匹配的接线端互连套181来完成。正如图3和4清楚所示的那样,在此示出两种不同的最佳方案的结构,其中每一匹配的接线端互连套181包括一对由一直背187连于一起的叠套部分183和185。这种匹配的接线端互连套在有关刚性印刷电路板中作为制造两凸起插入件之间电连接器的方法,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公知的。
就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而言,其他对凸起插入件(如189和191所示)由一跨接互连套193彼此电连接。跨接互连套193对导电板与绝缘装置总成35中的诸电路提供一编程的逻辑功能。换言之,跨接互连套193允许联接器11在其功能方面具有灵活性。在某些实施例中,由导电板164控制的发动机、车体和仪表盘的某些功能元件可利用跨接互连套193予以组合。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由导电板164控制的功能元件可由去除跨接互连套193而使其分离开。
图1和8-10表示出本发明跨接互连套193的第一最佳方案。跨接互连套193由一对其间带有一弯桥199的套部件195和197构成,该弯桥199上形成一结构波纹200,各套部件195和197由一对侧壁201和203来界定,而侧壁201和203依次由背壁205连于一起,并伸入到弯桥199中。每一套部件195和197中,一对折片207和209分别从侧壁201和203相互靠近地包绕。一S型舌状件211从每一背壁205的底边缘213向外弯曲并向后折起。当凸起插入件189和191插入到与其相应的套部件195和197中时,所述舌状件211将该凸起插入件189和191压靠到相对置的折片207和209上。跨接互连套由镀锡铜(C110)或铜铍合金制成。
参照图1、2和5-7,本发明跨接互连套215的第二最佳方案包括一对由桥件220连于一起的套部件217和219。该桥件220上形成有结构波纹221。每一套部件217和219还包括由背壁225连于一起的第一侧壁222和第二侧壁223。从第一侧壁222延伸出向外壁227,并限定一基本与由背壁225限定的另一平面平等的平面。每一套部件217和219的背壁225被相互立体地调整,以便使由此所限定的各平面基本上相互平行。此外,第二侧壁223具有与其垂直地延伸并与向外壁227的部分压靠在一起的一对较小的折片229和231。每一套部件217和219还具有在其内可压缩地叠置起来的第一舌状件233和第二舌状件235。第一舌状件233从向外壁227的底边缘237向内折起,而第二舌状件235从背壁225的底边缘239向内折起。
可替换的形式为示于图2,12和13中的本发明跨接互连套241的第三最佳方案,其结构类似于所述第二最佳方案,但是,一对舌状件243和245是从侧壁247和249向内延伸的。当跨接互连套241装于凸起插入件251和253上时,每一套部件255和257的舌状件243和245压靠在各凸起插入件251和253的平面上,由此提供电连接。
当盖31和印刷电路板33设置成靠近导电板与绝缘装置总成35时,各个凸起插入件(如163所示的)将穿过印刷电路板33上的长通孔109以及盖31上的长通孔59。各蜂窝状结构73还对这些相邻的凸起插入件163提供附加支承。因而,一外部联接器(未示出)如电气配线13或控制组件19可电连接于此。
参照图1和2,挠性印刷电路板37包括相应的上下聚酯薄膜片261和263,其间具有微小的金属薄片导电层265。该金属薄片265被切割成诸个单独的电路267,用以构成内部的电流传导通路。这种挠性印刷电路板在美国专利US-5,084,124(其名称为“挠性印刷电路板与覆盖层薄膜及其制造方法”)中以实例予以说明,该专利结合于此作为参考。上聚酯层261带有一些由四边形内边缘271限定的孔口269,以使导电极与绝缘装置总成35的L形接线端177可以电连接,并压靠在相应的挠性印刷电路板37相同的电路267上。挠性印刷电路板37还包括各种电气元件如二级管273。
壳体39具有底部275以及其上的诸侧壁277。壳体39的底部275具有一外表面278以及带有沿其横向延伸的凸起部281的内表面279。一些导电镀覆金属径迹283在壳体39的内表面279上仿形制作,壳体39作为导电镀覆金属径迹283的基片。壳体39的内表面279与盖31的内表面55限定一内部空腔285。
挠性印刷电路板37安装于壳体39的内表面279上。此外,沿挠性印刷电路板37的整个予定部位横向设置有一系列的圆孔291,用以与从壳体39伸出的与其同心排列的一系列的销293相配合。挠性印刷电路板37还具有一包绕边缘297的周边部分295,该边缘297在壳体39侧壁277处由间隙299形成。周边部分295处各个传导电路267外露以便与电气配线联接器301此后为电气配线13电连接。而周边部分295的包绕边缘303借助支承件41被夹靠在壳件39的外表面278上。支承件41包括一套可分离地固定于导电板与绝缘装置总成壳体151连接结构159上的快速配合件305。壳体39上的镀覆金属径迹283借助于经压缩的导电橡胶垫307与挠性印刷电路板37电连接。这种经压缩的导电橡胶垫307在其他的应用场合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公知的。此外,位于挠性印刷电路板37的底部聚酯层263上的孔口309由其相互间的直接接触而提供与壳体39的镀覆金属径迹283的直接电连接。
图14示出联接器11的电路原理简图。一电源如电池321通过可导电地装于印刷电路板33(见图1和2)上的电池接线端111向联接器11供电。联接器11中的内部电流传导电路21设计如下通路323为第一传导电路的部分,它设置在导电板与绝缘装置总成35(见图1和2)中,并使电池接线端11与第一保险(熔断)器325电连接;导电通路327设置于印刷电路板33中并使第一保险器325与喇叭继电器329电连接,该通路327为所述第一电路的部分;通路331为第二电路的部分设置于印刷电路板33上,并使喇叭继电器329与第一发动机功能元件333电连接;通路335设置于导电板与绝缘装置总成35中为所述第一电路的部分,它使喇叭继电器329与第二发动机功能元件337电连接;电能路339为所述第一电路的部分设置在挠性印刷电路板37(见图1和2)中,并使喇叭继电器329与第三发动机功能元件341电连接;电通路343为所述第一电路的部分,设置于导电板与绝缘装置总成35中,并使电池接线端111与第二保险(熔断)器345电连接;通路347为所述第二电路的部分,设置于导电板与绝缘装置总成35中并使第二保险器345与远光继电器349电连接;传导电通路351为所述第二电路的部分,设置于印刷电路板33中,并使远光继电器349分别与第四、第五发动机功能元件353和355电连接;通路357为第三电路的部分,设置在印刷电路板33中,并使远光继电器349与第六发动机功能元件359电连接;通路361为第一电路的部分,与壳体39的镀覆金属电路径迹283一同设置(见图1和2),并使远光继电器349与近光继电器363电连接;传导电通路365为所述第一电路的部分,设置于导电板与绝缘装置总成35中,并使电池接线端111与第三保险(熔断)器367电连接;传导通路369为所述第二电路的部分,设置于挠性印刷电路板37中,并使第三保险器367与近光继电器363电连接;通路371为所述第三电路的部分,设置于挠性印刷电路板37中,并使近光继电器363与第七发动机功能元件373、第八发动机功能元件375以及第九发动机功能元件377电连接;通路379为所述第三电路的部分,设置在导电板与绝缘装置总成35中,并使近光继电器363与后窗加热组件381电连接;通路383为所述第二电路的部分,设置于镀覆金属电路径迹283中,并使后窗加热组件381与第一车体功能元件385电连接;通路387为第四电路的部分,设置在导电板与绝缘装置总成35中,使后窗加热组件381与第二车体功能元件389电连接;电通路391为所述第三电路的部分,设置于盖31的镀覆金属电路径迹67中(见图1和2),使后窗加热组件381与第三车体功能元件393电连接;通路395为所述第四电路的部分,设置在印刷电路板33中,使后窗加热组件381与第四车体功能元件397电连接;通路399为所述第一电路的部分,设置于导电板与绝缘装置总成35中,使电池接线端111与第四保险(熔断)器401电连接;导电通路403为所述第五电路的部分,设置于印刷电路板33中,使第四保险器401与防抱死制动系统(ABS)主继电器405电连接;通路407为所述第五电路的部分,设置于导电板与绝缘装置总成35中,使ABS主断电器405与第一仪表盘功能元件409电连接;通路411为所述第四电路的部分,设置于镀覆金属电路径迹67中,并使ABS主继电器405与第二仪表盘功能元件413以及ABS组件415电连接;通路417为所述第三电路的部分,设置于镀覆金属电路径迹283中,使ABS主继电器405与ABS组件415电连接;通路419为第六电路的部分,设置于导电板与绝缘装置总成35中,使ABS组件415与第三仪表盘功能元件421电连接;导电通路423为所述第六电路的部分,设置在印刷电路板33中,使ABS组件415与第四仪表盘功能元件425电连接;通路427为所述第一电路的部分,设置在导电板与绝缘装置总成35中,使电池接线端111与第五保险(熔断)器429电连接;通路431为第七电路的部分,设置于挠性印刷电路板37中,使第五保险器的429与ABS泵继电器433电连接;通路435为所述第七电路的部分,设置于导电板与绝缘装置总成35中,使ABS泵继电器433与ABS组件415电连接;通路437为所述第四电路的部分,设置于镀覆金属电路径迹283中,使ABS组件415与第五仪表盘功能元件439电连接;电通路441为所述第五电路的部分,设置于镀覆金属电路径迹283中,使ABS泵继电器433与第六仪表盘功能元件443电连接;通路445为所述第五电路的部分,设置于镀覆金属电路径迹67中,使ABS泵继电器433与第七仪表盘功能元件447电连接;内部电传导通路449为第六电路的部分,设置于镀覆金属电路径迹283中,使外部电气配线13其后为第十发动机功能元件451与第六保险(熔断)器453电连接;通路455为所述第六电路的部分,设置于镀覆金属电路径迹67中,使第六保险器453与第五、六车体功能元件457和459电连接;内部电传导通路461为所述第六电路的部分,设置于挠性印刷电路板37中,并电连接于电气配线13,该电气配线13依次与第十一发动机功能元件463电连接,此后经通路461向第七保险(熔断)器465供电;通路467为所述第四电路的部分,设置于挠性印刷电路板37中,使第七保险器465与第八仪表盘功能元件469电连接;通路461还将电流从第十一发动机功能元件463传至第八保险器471;通路473为所述第五电路的部分,设置于挠性印刷电路板37中,使第八保险器471与第七车身功能元件475电连接。后窗加热组件381和ABS组件415最好在联接器11中成一整体。此外,各发动机、仪表盘以及车体功能元件通过电气配线13与联接器11相连接。
本发明的优点之一在于高、中和低电流传导层的组合。例如盖31与下部壳体39内的导电镀覆金属径迹63主要带有约为1-50毫安(mA)的低电流。挠性印刷电路板37具有低中范围电流的电传输能力。这种中范围电流一般可能为5毫安(mA)至5安(A)之间。相类似地,印刷电路板33可以传输低中范围的电流,而导电板与绝缘装置总成35可传输约为5至40安高范围的电流。因此,本发明的联接器11提供这样一种装置,以使具有不同的电流强度范围传输能力的前述电流传导电路电接合在一起。
尽管已将此种复合式联接器和跨接互连套的最佳实施例予以公开,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改进和变形。例如本发明包括一其内具有导电的镀覆金属径迹的联接器,还包括一具有挠性印刷电路板的电连接装置。更进一步来说,尽管已经公开了一种特定的具有导电的镀覆金属径迹、印刷电路板、导电板与绝缘装置总成以及挠性印刷电路板的联接器,但本发明的联接器可具有上述这些电路中任意不同对的变换组合。这种联接器还可以根据特定的车辆装配要求而布置于任何适当的位置,其内部叠层可以不同的顺序叠置。
权利要求
1.一种机动车辆电气系统中连接两个或多个外部电流传导部件的联接器,它包括一带有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的防护盖(31),一具有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的防护壳体(39),所述壳体与所述盖相连接,并在其内限定一具有一空腔的一般为绝缘的外壳,两个或多个电接口(98,295)将各外部电流传导部件(13)与所述联接器电连接在一起,所述联接器的特征在于一些内部电流传导电路(21)并置于由所述盖和壳体限定的所述空腔内,所述内部电流传导电路至少与所述电接口之一电连接,所述内部电流传导电路包括下述分组部件的任意一对,所述分组部件具有基本上相互平行且重叠设置的细长部分,所述分组部件至少从下述的分组之一选取;a)至少一导电的镀覆金属径迹(67)镀覆在所述外壳上,至少一挠性印刷电路板(37)和至少一导电板与绝缘装置总成(35);或者b)至少一导电的镀覆金属径迹(67)镀覆在所述外壳上,至少一挠性印刷电路板(37)和至少一刚性印刷电路板(33);或者c)至少一挠性印刷电路板(37)基本上保持挠性地处于所述外壳中,并且不会与多于一个刚性印刷电路板直接连接,和至少一刚性印刷电路板(33)。
2.如权利要求
1所述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电流传导电路还包括一刚性印刷电路板。
3.如权利要求
1所述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的镀覆金属径迹在所述盖的内表面上仿型制作。
4.如权利要求
3所述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器的盖具有带一斜角壁并由此向内延伸的一中央部分;所述导电的镀覆金属径迹由沿所述盖的中央部分仿型制作的中间分断部分以及靠近所述盖斜角壁的斜角分断部分来界定。
5.如权利要求
1所述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表面上仿型制作有一些所述的导电的镀覆金属径迹。
6.如权利要求
2所述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印刷电路板具有一传导电路层和一刚性绝缘基片本体,它们限定出一些传导道路,所述刚性印刷电路板还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此两表面共同限定出相互平行的平面。
7.如权利要求
6所述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印刷电路板至少与所述导电的金属镀覆径迹之一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
7所述联接器,还包括一些从所述刚性印刷电路板垂直凸起的指形接线端,每一所述指形接线端由一基本直立部分和一斜角部分来界定,该直立部分与所述刚性印刷电路板电连接,该斜角部分以向上偏离的方式延伸,并受到偏压,以使所述刚性印刷电路板与所述导电的镀覆金属径迹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
8所述联接器,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指形接线端之一从所述刚性印刷电路板的第一表面垂直凸起,并且靠近在所述盖的内表面上仿型制作的所述导电的镀覆金属径迹。
10.如权利要求
6所述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印刷电路板还包括相互电连接的一印刷电路板顶层和一印刷电路板底层,其中的每一个限定出基本相互平行的平面。
11.如权利要求
10所述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印刷电路板具有至少带一由此基本垂直延伸的直立端的中央部分,该直立端在其边缘具有裸露的传导电路层的部分。
12.如权利要求
11所述的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具有沿其横向的槽,至少所述导电的镀覆金属径迹之一毗连于其内,所述槽与所述刚性印刷电路板的所述直立端相配合,以使所述裸露的传导电路层的部分承受偏压面与设置在所述槽内的导电的镀覆金属径迹电连接。
13.如权利要求
6所述的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印刷电路板的第一表面具有一些基本由此垂直延伸的传导凸起插入件。
14.如权利要求
13所述的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具有一些沿其横向排布的长通孔,其中的每一长通孔由一矩形边缘来界定;至少所述刚性印刷电路板第一表面的传导凸起插入件之一部分地穿入所述盖的邻近的长通孔之一;至少所述外部电流传导部件之一与穿入所述盖长通孔的刚性印刷电路板的传导凸起插入件电连接。
15.如权利要求
6所述的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印刷电路板具有一些基本由此垂直延伸的凹入接线端,其中的每一个由一对对称的冲压件来界定,每一所述冲压件具有一与所述刚性印刷电路板电连接的窄芯柱、一对向外伸出的臂、一球缺部分、一连接部分以及一导引部分,所述凹入接线端的每一连接部分具有一定的过度弯曲,以便当相配合的凸起插入件插入其中时,该连接部分将向内压而靠向其相对置的侧。
16.如权利要求
15所述的联接器,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凹入接线端之一基本由所述刚性印刷电路板的第二表面垂直延伸。
17.如权利要求
15所述的联接器,还包括至少一保险器与所述刚性印刷电路板的凹入接线端电连接。
18.如权利要求
15所述的联接器,还包括至少一继电器与所述刚性印刷电路板的凹入接线端电连接。
19.如权利要求
6所述的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印刷电路板具有一些基本由此垂直伸出的传导凸起插入件。
20.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板与绝缘装置总成具有一些绝缘层和一些导电板层,所述导电板层交替地夹在每对所述绝缘层之间,每一绝缘层基本为平的,带有一些沿其整个横向排布的长通孔,而每一导电板层至少具有一导电极,它由带有一对从导电板伸出的向上凸起插入件的基本为平的本体来界定,每一所述导电板的向上凸起插入件穿过所述绝缘层的至少一相应的长通孔。
21.如权利要求
20所述的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板与绝缘装置总成与所述刚性印刷电路板电连接。
22.如权利要求
21所述的联接器,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导电板的凸起插入件之一与从所述刚性印刷电路板伸出的至少诸凹入接线端之一电连接。
23.如权利要求
21所述的联接器,还包括一接线端匹配互连套,它至少与从所述印刷电路板伸出的导电凸起插入件之一电连接,还与从所述导电板与绝缘装置总成伸出的至少一相应的凸起插入件电连接,所述接线端匹配互连套由一对其间由直背部连于一起的叠置套部件界定。
24.如权利要求
20所述的联接器,还包括一跨接互连套,它与从所述导电板与绝缘装置总成伸出的一对凸起插入件电连接。
25.如权利要求
24所述的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跨接互连套由一对其间被一弯桥件连于一起的套部件界定,每一所述套部件由一对侧壁界定,该对侧壁由连于所述桥件的背壁连接在一起,所述背壁被空间地相互调整,以使由其所限定的各平面基本上相互平行,每一所述套部件还具有一对折片,它们由所述侧壁相互接近地包绕,每一所述套部件还具有一S形舌状件,该舌状件从所述背壁的底边缘向外弯曲并向后折起,当装配完毕时,每一所述套部件的该舌状件将配合的凸起插入件压靠在所述的相向设置的折片对上。
26.如权利要求
24所述的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跨接互连套由一对其间被一弯桥件连于一起的套部件界定,每一套部件由第一和第二侧壁界定,此两侧壁由连于所述桥件的背壁连接在一起,该背壁被空间地相互调整,以使由其所限定的各平面基本上相互平行,每一套部件还具有一向外壁,该向外壁由所述第一侧壁垂直延伸,并限定一基本平行于所述背壁限定平面的平面,所述第二侧壁具有一对较小的折片,该折片从该第二侧壁垂直伸出,并与所述向外壁的一部分相对配合,每一所述套部件其内还具有可压缩地并置的一对舌状件,该对舌状件的第一个从所述向外壁的底边缘沿向内的方向向后折起,而其第二个从所述背壁的底边缘沿向内方向向后弯折。
27.如权利要求
24所述的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跨接互连套由一对其间被一弯桥件连于一起的套部件界定,每一套部件由第一和第二侧壁界定,此两侧壁由连于所述桥件的背壁连接在一起,该背壁被空间地相互调整,以使由其所限定的各平面基本上相互平行,每一套部件还具有一向外壁,该向外壁由所述第一侧壁垂直延伸,并限定一基本平行于所述背壁限定平面的平面,所述第二侧壁具有一对较小折片,该折片从该第二侧壁垂直伸出,并与所述向外壁的一部分相对配合,每一所述套部件其内还具有可压缩并置的一对舌状件,所述舌状件从各所述侧壁的底边缘沿向内方向向后折起。
28.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印刷电路板包括其间设置有导电层的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片,所述挠性印刷电路板的导电层分割成各单独的电路,至少所述薄膜片之一具有由其上的内边缘界定的沿其整体设置的孔口。
29.如权利要求
28所述的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印刷电路板与所述导电板与绝缘装置总成电连接。
30.如权利要求
29所述的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板与绝缘装置总成至少具有一从其延伸的接线端,用以与所述挠性印刷电路板中邻近其孔口的所述单独电路的外露部分面对面地电连接。
31.如权利要求
30所述的联接器,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导电板与绝缘装置总成延伸的接线端具有基本为L形的形状。
32.如权利要求
28所述的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印刷电路板至少与所述导电的镀覆金属径迹之一电连接。
33.如权利要求
32所述的联接器,还包括一可压缩的导电弹性部件并置在所述挠性印刷电路板的外露的各单独电路与至少所述导电的镀覆金属径迹之一的之间,以此作为一种电连接。
34.如权利要求
28所述的联接器,还包括至少一电子部件与所述挠性印刷电路板电连接并固定于其上。
35.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印刷电路板与所述刚性印刷电路板电连接。
36.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联接器,还包括一后窗加热组件电连接在所述内部电流传导电路中。
37.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联接器,还包括一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组件电连接在所述内部电流传导电路中。
38.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印刷电路板包括第一薄膜片和第二薄膜片,该两薄膜片之间设置一导电层,所述挠性印刷电路板的该导电层其上开有各单独的电路,至少所述薄膜片之一具有由其上的内边缘界定的在其整体上设置的孔口。
39.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板与绝缘装置总成具有一些绝缘层和一些导电的导电板层,该导电板层被交替地夹在每对所述绝缘层之间,每一所述绝缘层基本为平的,带有一些沿其整个横向排布的长通孔,每一所述导电板层至少具有一导电板,在此所述导电板由基本为平的本体来界定,所述本体带有一对由其向上伸出的凸起插入件,所述导电板的该插入件的每一个至少穿过所述绝缘层的一个相应长通孔。
40.如权利要求
39所述的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印刷电路板和所述导电板与绝缘装置总成电连接。
41.如权利要求
39所述的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板与绝缘装置总成与所述导电的镀覆金属径迹电连接。
42.一种在机动车辆电气系统中连接二个或多个外部电流传导部件的联接器,它包括一带有内、外表面的防护盖;一带有内、外表面的防护壳体,该壳体与所述盖相连接,并在其内限定一空腔;二个或多个电接口将各所述外部电流传导部件与所述联接器电连接在一起;一些内部电流传导电路并置于由所述盖和壳体限定的所述空腔内,所述内部电流传导电路至少与所述电接口之一电连接,所述内部电流传导电路主要但非必须由下述任意对组成至少一导电的镀覆金属径迹,至少一挠性印刷电路板和至少一刚性印刷电路板。
43.如权利要求
42所述的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印刷电路板至少与所述导电的镀覆金属径迹之一电连接。
44.如权利要求
42所述的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印刷电路板至少与所述导电的镀覆金属径迹之一电连接。
45.一种机动车辆电气系统中连接二个或多个外部电流传导部件的联接器,它包括一带有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的防护盖(31),一具有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的防护壳体(39),所述壳体与所述盖相连接,并限定一具有由一整体的诸侧壁围绕成一空腔的外壳,二个或多个电接口(98,295),将每一所述外部电流传导部件与所述联接器电连接,所述联接器的特征在于一些内部电流传导电路(21)被并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内部电流传导电路至少与所述电接口之一电连接,所述内部电流传导电路至少还包括一直接镀覆于所述外壳的一部分上的导电的镀覆金属径迹(67)。
46.如权利要求
45所述的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的镀覆金属径迹是在所述盖的内表面上仿型制作的。
47.如权利要求
45所述的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表面具有一些在其上仿型制作的所述导电的镀覆金属径迹。
48.一种用于将机动车辆联接器中的一对凸起插入件电连接的跨接互连套,它具有一对冲压的金属套部件,其特征在于每对所述套部件(195,197,217,219,255,257)由带有第一侧壁(201,222,247)和第二侧壁(203,223,249)的背壁(205,225)来界定,所述诸侧壁由所述背壁垂直延伸;一弯桥件(199,200)与所述背壁电连接以及机械连接在一起,所述背壁被空间地相互调整,以使由其限定的各平面基本相互平行且所述各背壁彼此相向;由此,背对背的凸起插入件(189,191,251,253)可电连接在一起。
49.如权利要求
48所述的跨接互连套,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套部件具有一对从所述侧壁相互靠近的包绕折片,还具有一S形舌状件,该舌状件从所述背壁的底边缘向外弯曲并向后折起,当装配完毕时,所述套部件的各舌状件将相配合的凸起插入件压靠在相对置的一对折片上。
50.如权利要求
48所述的跨接互连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部件还具有一向外壁,该壁由所述第一侧壁垂直延伸,并界定一与所述背壁界定平面基本平行的平面,所述第二侧壁具有一对较小的折片,该对折片从所述第二侧壁垂直伸出,并与所述向外壁的一部分压靠配合在一起,每一所述套部件还具有一对可压缩地并置于其内的舌状件,在此,所述舌状件对中的第一个从所述向外壁的底边缘沿向内方向向后折起,而其中的第二个从所述背壁的底边缘沿向内方向向后弯折。
51.如权利要求
48所述的跨接互连套,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套部件还具有一向外壁,该壁由所述第一侧壁垂直延伸,并界定一与所述背壁界定平面基本平行的平面,所述第二侧壁具有一对较小的折片,该对折片从所述第二侧壁垂直伸出,并与所述向外壁的一部分压靠配合在一起,每一所述套部件还具有一对可压缩地并置于其内的舌状件,在此,所述舌状件从所述侧壁对的每一个的底边缘沿向内方向向后弯折。
专利摘要
本发明的复合式联接器将机动车辆电气系统中的二个或多个外部电流传导部件电连接在一起,它包括一防护盖(31)和一防护壳体,它们界定出其内并置诸内部电流传导电路(33,37)的一空腔。所述内部电流传导电路至少可包括一导电的镀覆金属径迹。此外本发明的联接器具有一些内部电流传导电路(35),该电路(35)可能附加有挠性印刷电路板(37),另外,本发明联接器提供了一种刚性印刷电路板和/或导电板与绝缘装置总成同所述导电的镀覆金属径迹和挠性印刷电路板的任意之一或两者共同组合的利用。本发明还包括将上述各内部电流传导电路的各种组合电连接的各种方法。本发明还利用一种跨接互连套,以便在所述导电板与绝缘装置总成中提供编程的功能。
文档编号H02G3/16GKCN1050810SQ94192385
公开日2000年3月29日 申请日期1994年3月17日
发明者H·W·毛厄, G·A·伍德里芝 申请人:利尔Eeds因特瑞尔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