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384924阅读:来源:国知局
区域。在沿着轮胎径向trd 和胎面宽度方向twd的截面平面内,硬质胎圈填胶50从胎圈填胶外侧端55a至胎圈填胶接 触内侧端55c与胎体主体部30接触。胎圈填胶接触内侧端55c是定位在硬质胎圈填胶50 的与胎体主体部30接触的部分的轮胎径向trd上的最内侧处的位置。区域R沿着轮胎径 向的长度为接触长度L。接触长度L与从胎圈填胶外侧端55a至胎圈填胶接触内侧端55c 的轮胎径向trd上的长度相等。注意,在轮胎1与本实施方式相似地包括硬质胎圈填胶50 和软质胎圈填胶60的情况下,接触长度L为胎体主体部30与硬质胎圈填胶50彼此接触处 的轮胎径向trd上的长度,而不包括胎体主体部30与软质胎圈填胶60彼此接触处的轮胎 径向trd上的长度。
[0032] 软质胎圈填胶60沿着轮胎径向trd位于胎体外侧端45和硬质胎圈填胶50之间。 此外,软质胎圈填胶60沿着胎面宽度方向twd位于胎体主体部30和硬质胎圈填胶50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软质胎圈填胶60与胎体主体部30、胎体折返部40和硬质胎圈填胶50接 触。软质胎圈填胶60包括作为轮胎径向trd上的外侧端部的软质胎圈填胶外侧端65。在 本实施方式中,软质胎圈填胶外侧端65与胎体主体部30接触。
[0033] 软质胎圈填胶60比硬质胎圈填胶50软。具体地,软质胎圈填胶60的杨氏模量比 硬质胎圈填胶50的杨氏模量小。例如,硬质胎圈填胶50的杨氏模量不小于IOMpa且不大 于40Mpa。例如,软质胎圈填胶60的杨氏模量不小于3Mpa且不大于30Mpa。
[0034] (2)作用效果
[0035] 在轮胎1中,在沿胎面宽度方向twd穿过胎圈芯10的中心BO的直线L上,硬质胎 圈填胶50沿着胎面宽度方向twd的厚度t不小于0. 5mm。
[0036] 硬质胎圈填胶50具有比通常构成胎圈部3的橡胶构件的硬度高的硬度,使得硬质 胎圈填胶50比通常的橡胶构件变形小。为此,即使在胎圈部3发生倒塌(slant)时,位于 胎圈芯的外侧的、包括硬质胎圈填胶50的一部分的橡胶构件几乎不会伸展至轮胎径向trd 上的内侧。因此,减小了随着位于胎圈芯外侧的橡胶构件的变形而产生的朝向轮胎径向trd 上的内侧的应力,使得沿着胎圈芯10延伸的胎体折返部40几乎不会向轮胎径向trd上的 内侧移动。结果,能够抑制胎体20被拉出,由此能够改善胎圈部3的耐久性。
[0037] 在本实施方式中,硬质胎圈填胶50与胎体主体部30接触。由于硬质胎圈填胶50 比通常的橡胶构件变形小,所以抑制了与硬质胎圈填胶50接触的胎体主体部30向轮胎径 向trd上的外侧移动。结果,能够抑制胎体20被拉出,由此能够改善胎圈部3的耐久性。
[0038] 此外,优选的是,接触长度L与轮胎高度H之比L/H不小于0. 01且不大于0. 5。当 L/H不小于0. 01时,能够充分地抑制与硬质胎圈填胶50接触的胎体主体部30向轮胎径向 trd上的外侧的移动量。当L/H不大于0. 5时,不会大幅增加沿着轮胎径向trd的刚性,由 此能够改善乘坐舒适性。此外,当L/H不大于0. 5时,硬质胎圈填胶50的重量没有增加,由 此抑制了滚动阻力的增加。
[0039] 在本实施方式中,软质胎圈填胶60在轮胎径向trd上位于胎体外侧端45和硬质 胎圈填胶50之间。软质胎圈填胶60用作缓冲件(damper),由此,使由于配置具有高硬度的 硬质胎圈填胶50而产生的变形几乎不会集中在胎体外侧端45。结果,能够抑制胎体的折返 端从周围的橡胶构件剥离。
[0040] (3)比较评价
[0041] 为了确认本发明的效果,通过使用以下轮胎来评价耐拉出性能(anti-pullout performance)。注意,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0042] 在根据实施例1的轮胎中,沿着沿胎面宽度方向twd穿过胎圈芯的中心的直线,胎 圈填胶(硬质胎圈填胶)沿着胎面宽度方向twd的厚度t为0. 5mm。此外,在根据实施例1 的轮胎中,胎圈填胶不与胎体主体部接触,使得接触长度L与轮胎高度H之比L/H为0。此 外,根据实施例1的轮胎不包括软质胎圈填胶。
[0043] 根据实施例2的轮胎中的厚度t为I. 5mm,根据实施例3的轮胎中的厚度t为 2. 5mm,根据实施例4的轮胎中的厚度t为3. 5mm。根据实施例2至实施例4的轮胎中的其 它部分与根据实施例1的轮胎中的其它部分相同。
[0044] 在根据实施例5的轮胎中,厚度t为0. 5mm。此外,在根据实施例5的轮胎中,胎圈 填胶与胎体主体部接触,并且接触长度L与轮胎高度H之比L/H为0. 005。此外,根据实施 例5的轮胎包括沿着轮胎径向trd位于胎体外侧端和胎圈填胶之间的软质胎圈填胶。根据 实施例5的轮胎中的其它部分与根据实施例1的轮胎中的其它部分相同。
[0045] 在根据实施例6的轮胎中,胎圈填胶与胎体主体部接触并且L/H为0. 01,根据实施 例7的轮胎中的L/H为0. 3,根据实施例8的轮胎中的L/H为0. 5,根据实施例9的轮胎中 的L/H为0. 55。根据实施例6至实施例9的轮胎中的其它部分与根据实施例5的轮胎中的 其它部分相同。
[0046] 在根据比较例的轮胎中,厚度t为0mm。即,在根据比较例的轮胎中,胎圈填胶内侧 端位于胎圈芯的中心的轮胎径向trd上的外侧。
[0047] 通过使用根据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轮胎来进行水压试验。具体地,在根据各实施 例和比较例的轮胎均安装于水压试验用轮辋的条件下,将水供给至根据各实施例和比较例 的轮胎的内部。关于根据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轮胎,用预定的水压来测量胎体的拉出长度。 将根据比较例的轮胎的拉出长度表示为100,并通过指数来表示其它轮胎的拉出长度。结果 示出在表1中。
[0048] 注意,已知耐拉出性能的值越小,则胎圈部的耐久性越高。
[0049] [表 1]
【主权项】
1. 一种轮胎,其包括一对胎圈芯和跨设在所述一对胎圈芯之间的胎体,所述胎体包括 胎体主体部和胎体折返部,所述胎体主体部跨设在所述一对胎圈芯之间,所述胎体折返部 向所述一对胎圈芯的胎面宽度方向的外侧折返,并且所述胎体折返部绕着所述胎圈芯卷 绕, 所述轮胎包括配置于所述胎体的胎面宽度方向的外侧的胎圈填胶, 所述胎圈填胶在轮胎径向上从所述胎圈芯的外侧至少延伸至所述胎圈芯的所述轮胎 径向的中心,并且 在沿胎面宽度方向、穿过所述胎圈芯的中心的直线上,所述胎圈填胶的胎面宽度方向 的厚度不小于0. 5mm。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圈填胶与所述胎体主体部接触。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圈填胶与所述胎体主体部接触的 区域的轮胎径向上的长度为接触长度L, 从与路面接触的胎面表面的轮胎径向上的最外侧的表面至作为胎圈部的轮胎径向上 的最内侧的部分的胎趾的轮胎径向上的长度为轮胎高度H, 所述接触长度L与所述轮胎高度H的比L/H不小于0. 01且不大于0. 5。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还包括软质胎圈填胶,所述软质 胎圈填胶比所述胎圈填胶软, 所述胎体折返部包括作为轮胎径向的外侧的端部的胎体外侧端, 所述软质胎圈填胶在轮胎径向上位于所述胎体外侧端和所述胎圈填胶之间的位置。
【专利摘要】胎体折返部(40)绕着胎圈芯(10)卷绕的轮胎(1)设置有硬质胎圈填胶(50),硬质胎圈填胶(50)布置于胎体(20)的胎面宽度方向(twd)上的外侧。硬质胎圈填胶(50)在轮胎径向(trd)上从胎圈芯(10)的外侧至少延伸至胎圈芯(10)的轮胎径向(trd)上的中心(BO),并且在沿着胎面宽度方向(twd)穿过胎圈芯(10)的中心(BO)的直线(L)上,硬质胎圈填胶(50)的胎面宽度方向(twd)上的厚度(t)为0.5mm或更大。
【IPC分类】B60C15-06, B60C15-00
【公开号】CN104703820
【申请号】CN201380052621
【发明人】木林由和
【申请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
【申请日】2013年10月30日
【公告号】EP2918429A1, US20150224829, WO2014073422A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