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车轮获得前进动力的水陆两用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56006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车轮获得前进动力的水陆两用汽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上汽车,尤其是一种基于车轮获得前进动力的水陆两用汽车。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的水上汽车在水中行驶是基于船的原理,车身完全漂浮在水面,靠螺旋桨或喷气的推力前进,由于车身的摩擦阻力大,所需的动力也十分巨大,燃油的消耗是普通民众所承受不起的,而且车辆的造价昂贵,使得很多人只能望洋兴叹。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以上现有难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车轮获得前进动力的水陆两用汽车。
[0004]一种基于车轮获得前进动力的水陆两用汽车,包括车身和车轮,所述车轮靠近车身侧端设有立轴、减振部件、转向拉臂和独立悬挂,所述车身底端设有发电机,所述车轮为圆筒式车轮,其筒身上设有划水叶片,且内部设有卡槽和固定螺丝,卡槽内设有电机。
[0005]近一步的,所述车轮的筒身上还设有胶皮轮,所述车身的顶端设有太阳能发电装置、内部设有蓄电池。
[0006]近一步的,所述电机为小型燃油发电机。
[0007]近一步的,所述车轮所用材质为轻型材料。
[0008]有益效果:本发明使用轻型材料制作的圆筒形车轮获得前进动力,省去了原有的水上汽车笨重的机器、变速箱和螺旋桨,使得车身重量大大减轻,而且利用太阳能装置和蓄电池能够给发电机蓄电,具有节能的优点,本发明的成本比之原本的水上汽车要少很多,更接近于民生。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发明示意图;
[0010]图2为车轮示意图;
[0011]图3为车轮内部示意图。
[0012]其中,1、车身,2、车轮,3、划水叶片,4、胶皮轮,5、立轴,6、减振部件,7、转向拉臂,8、独立悬挂,9、卡槽,10、电机,11、固定螺丝,12、转轴,13、太阳能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3]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4]如图所示,一种基于车轮获得前进动力的水陆两用汽车,包括车身I和车轮2,所述车轮2靠近车身I侧端设有立轴5、减振部件6、转向拉臂7和独立悬挂8,所述车身I底端设有发电机,所述车轮2为圆筒式车轮,其筒身上设有划水叶片3,且内部设有卡槽9和固定螺丝11,卡槽9内设有电机10,所述车轮2的筒身上还设有胶皮轮4,所述车身I的顶端设有太阳能发电装置13、内部设有蓄电池,所述电机10为小型燃油发电机,所述车轮2所用材质为轻型材料。
[0015]实施例:本发明由于车身I轻便、车轮2采用轻质材料,整个车体依靠车轮2浮于水面,车身I脱离水面,小型燃油发电机给4个电机10供电,电机10驱动车轮2,带有划水叶片3的车轮2转动起来产生了推进力,水上汽车原有的阻力变成了滚动的阻力,转轴12有效的消除了阻力,使得汽车真正的行驶在水面上,开上岸后,拆卸掉车轮2的左半部分,本发明可以在陆地上行走,车身I顶部的太阳能装置13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存储在蓄电池中,蓄电池给小型燃油发电机进行供电,具有节能的作用。
[001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权项】
1.一种基于车轮获得前进动力的水陆两用汽车,包括车身(I)和车轮(2),所述车轮(2)靠近车身(I)侧端设有立轴(5)、减振部件¢)、转向拉臂(7)和独立悬挂(8),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I)底端设有发电机,所述车轮(2)为圆筒式车轮,其筒身上设有划水叶片(3),且内部设有卡槽(9)和固定螺丝(11),卡槽(9)内设有电机(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车轮获得前进动力的水陆两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2)的筒身上还设有胶皮轮(4),所述车身(I)的顶端设有太阳能发电装置(13)、内部设有蓄电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车轮获得前进动力的水陆两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0)为小型燃油发电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车轮获得前进动力的水陆两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2)所用材质为轻型材料。
【专利摘要】一种基于车轮获得前进动力的水陆两用汽车,包括车身和车轮,所述车轮靠近车身侧端设有立轴、减振部件、转向拉臂和独立悬挂,所述车身底端设有发电机,所述车轮为圆筒式车轮,其筒身上设有划水叶片,且内部设有卡槽和固定螺丝,卡槽内设有电机,本发明使用轻型材料制作的圆筒形车轮获得前进动力,省去了原有的水上汽车笨重的机器、变速箱和螺旋桨,使得车身重量大大减轻,而且利用太阳能装置和蓄电池能够给发电机蓄电,具有节能的优点,本发明的成本比之原本的水上汽车要少很多,更接近于民生。
【IPC分类】B60L8/00, B60K7/00, B60F3/00
【公开号】CN104972853
【申请号】CN201510340644
【发明人】姚连顺
【申请人】姚连顺
【公开日】2015年10月14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