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09472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免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具有优异的耐用性的免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0002] 已知下述免充气轮胎,该免充气轮胎包括与路面相接触的环形胎面部、位于胎面 部的径向内侧的环形内周缘部、以及用于连接胎面部与内周缘部的多个连接部。连接部、胎 面部以及内周缘部通常由橡胶或塑料制成。在这种免充气轮胎中,在行驶期间,拉伸变形和 压缩变形反复地发生在各连接部、胎面部以及内周缘部上。因此,在这些部件中可能产生大 量弹性滞后损耗。滞后损耗转化成使这些部件升温的热能。热趋于通过上述部件的劣化而 降低免充气轮胎的耐用性。
[0003] 【引用文献】
[0004] 专利文献1 :日本未经审查的特许申请公报No. 2008-132951
[0005] 专利文献 2 :W〇2〇〇3/018332
[0006] 专利文献3 :日本未经审查的特许申请公报No. 2012-131254

【发明内容】

[0007] 【技术问题】
[0008] 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具有优异的耐用性 的免充气轮胎。
[0009] 【问题的解决方案】
[0010] 第一发明提供了下述免充气轮胎,该免充气轮胎包括与路面相接触的环形胎面 部、位于胎面部的径向内侧的内周缘部、以及连接胎面部与内周缘部的多个连接部,其中, 至少一个连接部设置有多个凹陷部。
[0011] 在第一发明的免充气轮胎的另一方面中,凹陷部的总表面积A与通过填平所有凹 陷部所获得的连接部的虚拟总表面积B之比A/B优选地在10%至80%的范围内。
[0012] 在第一发明的免充气轮胎的另一方面中,连接部优选地至少部分地包括粗糙表 面,该粗糙表面具有1微米至30微米的表面粗糙度。
[0013] 第二发明提供下述免充气轮胎,该免充气轮胎包括与路面相接触的环形胎面部、 位于胎面部的径向内侧的环形内周缘部、以及连接胎面部与内周缘部的多个连接部,其中, 胎面部包括面向内周缘部的胎面内表面,并且其中,胎面内表面设置有多个凹陷部。
[0014] 在第二发明的免充气轮胎的另一方面中,凹陷部的总表面积C与通过填平所有凹 陷部所获得的胎面内表面的虚拟总表面积D之比C/D优选地在10%至80%的范围内。
[0015] 在第二发明的免充气轮胎的另一方面中,胎面内表面优选地至少部分地包括粗糙 表面,该粗糙表面具有1微米至30微米的表面粗糙度。
[0016] 第三发明提供了下述免充气轮胎,该免充气轮胎包括与路面相接触的环形胎面 部、位于胎面部的径向内侧的环形内周缘部、以及连接胎面部与内周缘部的多个连接部,其 中,内周缘部包括面向胎面部的外表面,并且其中,内周缘部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凹陷部。
[0017] 在第三发明的免充气轮胎的另一方面中,凹陷部的总表面积E与通过填平所有凹 陷部所获得的内周缘部的外表面的虚拟总表面积F之比E/F优选地在10%至80%的范围 内。
[0018] 在第三发明的免充气轮胎的另一方面中,内周缘部的外表面优选地至少部分地包 括粗糙表面,该粗糙表面具有1微米至30微米的表面粗糙度。
[0019] 在第一发明至第三发明的免充气轮胎的另一方面中,凹陷部优选地具有0. 1mm至 2mm的深度。
[0020] 在第一发明至第三发明的免充气轮胎的另一方面中,凹陷部优选地具有1mm至 20mm的直径。
[0021] 【发明的有益效果】
[0022] 根据本发明的免充气轮胎包括与路面相接触的环形胎面部、位于胎面部的径向内 侧的环形内周缘部、以及连接胎面部与内周缘部的多个连接部。至少一个连接部可以设置 有多个凹陷部。因此,由于连接部的表面积增大,连接部的热可以快速地消散到空气中。另 外,在行驶期间,凹陷部会使连接部周围产生湍流。湍流可以从连接部有效地将热吸走。因 此,根据本发明的免充气轮胎可以通过防止连接部因发热而退化从而展现出优异的耐用 性。
[0023] 此外,本发明可以提供下述免充气轮胎,该免充气轮胎包括具有设置有多个凹陷 部的胎面内表面的胎面部。根据本发明的免充气轮胎可以通过防止胎面部因发热而退化从 而展现出优异的耐用性。此外,本发明可以提供下述免充气轮胎,该免充气轮胎包括具有设 置有多个凹陷部的外表面的内周缘部。根据本发明的免充气轮胎可以通过防止内周缘部因 发热而退化从而展现出优异的耐用性。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免充气轮胎的立体图。
[0025]图2是被安装到车轮上的图1中所示的免充气轮胎的立体图。
[0026] 图3是图1中的免充气轮胎的沿轮胎的周向方向剖切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0027]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连接部的正视图。
[0028] 图5是沿图4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
[0029]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免充气轮胎的立体图。
[0030] 图7是图6中的免充气轮胎的沿轮胎的周向方向剖切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0031]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免充气轮胎的立体图。
[0032] 图9是图8中的免充气轮胎的沿轮胎的周向方向剖切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 免充气轮胎(下文中可以简称为"轮胎")1用于例如客车或重载车辆。免充气轮胎1可以 通过其物理刚度来支承负载。因此,免充气轮胎1不同于其中填充有压缩空气的充气轮胎。
[0034] 如图1所示,轮胎1包括胎面部2、内周缘部3以及连接胎面部2与内周缘部3的 多个连接部4。
[0035] 胎面部2是在轮胎的周向方向上连续地延伸的环状本体。胎面部2例如可以具有 恒定的轴向宽度W。胎面部2例如包括由硬橡胶材料制成的橡胶部分2A、以及由塑料材料 制成的并且位于橡胶部分2A的径向内侧的塑料部分2B。胎面部2包括位于其径向外表面 上的与路面相接触的胎面表面2a以及朝向胎面表面的相反侧的胎面内表面2b。在本实施 方式中,胎面表面2a由橡胶部分2A形成。胎面内表面2b由塑料部分2B形成。橡胶部分 2A例如通过具有多个钢丝帘线或有机纤维帘线的帘线层(未示出)而被加固。
[0036] 内周缘部3位于胎面部2的径向内侧。内周缘部3为在轮胎的周向方向上连续地 延伸的环状本体。内周缘部3包括面向径向上的外侧的外表面3a以及面向与外表面3a相 反的一侧的内表面3b。在此实施方式中,内周缘部3具有恒定的轴向宽度。内周缘部3例 如由塑料材料制成。内周缘部3和胎面部2布置成彼此同轴。
[0037] 轮胎1的内周缘部3可以安装在例如图2中所示的车轮Η上。车轮Η不同于用于 充气轮胎的车轮轮辋。在此实施方式中,内周缘部3的内表面3b固定至车轮Η。车轮Η固 定至车辆的车轴(未示出)。
[0038]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每个连接部4具有在轮胎的轴向方向上延伸的盘 状形状。连接部4布置成在轮胎的周向方向上彼此相距一定间隔。连接部4的每个径向外 端部4a被固定至胎面部2的胎面内表面2b。连接部4的每个径向内端部4b被固定至内周 缘部3的外表面3a。连接部4例如相对于轮胎的径向方向倾斜。在轮胎的周向方向上相邻 的连接部4和连接部4沿彼此相反的方向倾斜。当竖向载荷作用在车轴上时,载荷由位于 车轴上方的连接部4的抗拉刚度以及位于车轴下方的连接部4的抗压刚度来支承。
[0039] 各个连接部4的径向外端部4a和径向内端部4b沿轮胎的轴向方向延伸。连接部 4的构型并不特别地限于该实施方式的这一方面。连接部4例如可以在轮胎的径向方向或 周向方向上以锯齿形的方式延伸。在该实施方式的另一方面,连接部4例如在沿轮胎的周 向方向截取的截面图中可以具有网格式样。在此实施方式中,连接部4与内周缘部3具有 相同的宽度Wa。
[0040] 连接部4由橡胶材料或塑料材料制成。当连接部4由橡胶材料制成时,橡胶材料 优选地例如基于JISK6253标准在23摄氏度的温度环境下具有70度至95度之间的硬度 计A型硬度。当连接部4由塑料材料制成时,优选地采用具有展现出充分的载荷支撑能力 的硬度的聚氨酯树脂为作为该塑料材料。在行驶期间,这种连接部4可以通过吸收振动来 改善乘坐舒适度。在此实施方式中,连接部4由热固性聚氨酯树脂制成。
[0041] 然后,下面将具有上述结构的更具体的实施方式作为本发明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 来描述。
[0042] 【第一实施方式】
[0043] 至少一个连接部4设置有多个凹陷部5。在此实施方式中,每个连接部4均设置有 多个凹陷部5。因此,由于连接部4的表面积增大,因连接部4的滞后损耗而引起的热可以 迅速消散到空气中。另外,在行驶过程中,凹陷部5可以使连接部4周围产生湍流。该湍流 可以从连接部4中有效地将热吸走。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免充气轮胎1可以通过防止连接 部4因发热而退化从而表现出优异的耐用性。
[0044] 在此实施方式中,每个凹陷部5在各连接部4的外表面5A上具有圆形边缘5e。这 种凹陷部5可以在抑制连接部4的刚度降低的同时提供轮胎1的优异的耐用性。圆形凹陷 部5周围的空气可以被均匀地引入凹陷部。因此,连接部4的热可以有效且迅速地消散到 空气中。
[0045] 图3示出了轮胎1的沿轮胎的周向方向剖切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如图3所示,根 据该实施方式的凹陷部5包括环形渐缩侧壁5a和平坦底部5b。此结构允许空气经过侧壁 5a平顺地流向底部5b而没有滞留在侧壁5a中,并且因此,连接部4的热可以进一步有效地 消散。
[0046] 优选地,凹陷部5可以具有1mm至20mm的直径d。当凹陷部5的直径d小于1mm 时,进入凹陷部5的空气流可能会被劣化并且这可能会降低连接部4的散热。当凹陷部5 的直径d大于20mm时,连接部4的刚度降低并且这可能会使轮胎1的耐用性下降。更优选 地,凹陷部5的直径在2mm至15mm的范围内。
[0047] 优选地,凹陷部5的深度tl在0· 1mm至2mm的范围内。当凹陷部5的深度tl小 于0. 1mm时,在连接部4周围可能不会充分地产生湍流,并且这可能会降低连接部4的散 热。当凹陷部5的深度tl大于2mm时,连接部4的刚度降低并且这可能会使轮胎1耐用性 劣化。更优选地,凹陷部5的深度tl在连接部4的厚度t2的5%至15%的范围内,以使连 接部4的热有效地消散并且确保连接部4的刚度。
[0048] 为了进一步提高上述有利的效果,凹陷部5的总表面积A与通过填平所有凹陷部 5所获得的虚拟的连接部4的总表面积B之比A/B在下述范围内:不小于10%、更优选地不 小于20 %,但优选地不大于80 %、更优选地不大于70 %。在此说明书中,每个凹陷部5的表 面积指的是由凹陷部5的外边缘5e所围绕的封闭面积。
[0049] 优选地,连接部4至少部分地包括粗糙表面10。由于粗糙表面10可以进一步增大 连接部4的表面积,连接部4的热可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