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目视确认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625882阅读:来源:国知局
设置作为突出部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8个)的剖面矩形状的接触肋32A?32H,接触肋32A?32H分别沿接触筒28B的轴向延伸,并且向接触筒28B的径向内侧突出。接触肋32A?32H在接触筒28B的周方向上等间隔配置,接触肋32A、接触肋32B、接触肋32C、接触肋32D、接触肋32E、接触肋32F、接触肋32G、接触肋32H分别配置在接触筒28B内周面的车辆前侧端、车辆前侧并且车宽方向外侧、车宽方向外侧端、车辆后侧并且车宽方向外侧、车辆后侧端、车辆后侧并且车宽方向内侧、车宽方向内侧端、车辆前侧并且车宽方向内侧。接触肋32A?32D形成为从接触筒28B突出的突出量相同,并且接触肋32E?32H形成为从接触筒28B突出的突出量相同,接触肋32E?32H与接触肋32A?32D相比,从接触筒28B突出的突出量大。因此,在作为接触肋32A?32D的接触部的突出前端面32T所配置的圆周面的径向内侧配置作为接触肋32E?32H的接触部的突出前端面32T,并且在接触肋32E?32H的突出前端面32T所配置的圆周面的径向外侧配置接触肋32A?32D的突出前端面32T。另外,至少在驱动体22相对于支承轴20偏转的状态下,接触肋32A?32H的突出前端面32T能够与支承筒20A的外周面接触。
[0033]在驱动体22相对于支承轴20不偏转的状态下,接触孔30以及插入筒28C与支承筒20A配置在同轴上。另外,接触肋32E?32H的突出前端面32T与支承筒20A的外周面的间隙尺寸(支承筒20A的径向的最小间隙尺寸)比接触肋32A?32D的突出前端面32T与支承筒20A的外周面的间隙尺寸(支承筒20A的径向的最小间隙尺寸)小,例如,接触肋32E?32H的突出前端面32T与支承筒20A的外周面的间隙尺寸为Omm以上且0.1mm以下(即,接触肋32E?32H的突出前端面32T可以与支承筒20A的外周面接触),并且接触肋32A?32D的突出前端面32T与支承筒20A的外周面的间隙尺寸为0.2mm。进而,插入筒28C的外周面与支承筒20A的内周面的间隙尺寸(支承筒20A的径向的最小间隙尺寸)例如为0.2_。
[0034]在相比收容筒28的阶梯差壁28A靠上侧部分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个)大致三角形板状的加强肋34,加强肋34与收容筒28的轴向以及径向平行地配置。加强肋34与收容筒28的阶梯差壁28A以及接触筒28B —体形成,并且隔着接触筒28B与接触肋32A、32E?32H对置,加强肋34对阶梯差壁28A以及接触筒28B的车宽方向内侧部分进行加强。
[0035]在马达底座26的车宽方向外侧部分设置有大致半椭圆盘状的底板36,底板36与收容筒28的下端一体形成。在底板36的上侧一体设置有大致矩形筒状的组装筒38,组装筒38的轴向与上下方向平行。
[0036]在壳体24以及马达底座26的上侧设置有作为覆盖部件的树脂制的容器状的罩40,罩40的下面敞开。罩40的下端与壳体24的上端外周嵌合,罩40覆盖壳体24以及马达底座26的上侧,并且与壳体24 —体形成。
[0037]在马达底座26的车宽方向外侧部分组装有作为驱动单元的马达42,马达42的主体部42A被固定于马达底座26的组装筒38内,并且马达42的输出轴42B贯通马达底座26的底板36,向马达底座26的下侧伸出。马达42与车辆的控制装置(省略图示)电连接,通过控制装置的控制驱动马达42,由此使马达42的输出轴42B旋转。
[0038]在壳体24内设置有转动机构44 (齿轮机构)。
[0039]在转动机构44,在马达42的下侧设置有作为齿轮部件(初级齿轮)的蜗轮46,蜗轮46被同轴安装于马达42的输出轴42B。蜗轮46能够与输出轴42B —体旋转,通过输出轴42B旋转,使得蜗轮46旋转。
[0040]在转动机构44,在蜗轮46的车宽方向内侧,设置有作为中联齿轮(中间齿轮)的蜗杆轴48,蜗杆轴48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壳体24。在蜗杆轴48的一端侧部分(车辆后侧部分)设置有斜齿轮部48A(蜗轮齿轮),在蜗杆轴48的另一端侧部分(车辆前侧部分)设置有蜗轮部48B。斜齿轮部48A与蜗轮46啮合,通过蜗轮46旋转,使得蜗杆轴48 (斜齿轮部48A以及蜗轮部48B)旋转。
[0041]在支架16的支承轴20设置有作为固定齿轮(最终齿轮)的齿轮板50 (蜗轮),齿轮板50被支承轴20同轴贯通,并以被限制旋转的状态支承于支承轴20。蜗杆轴48的蜗轮部48B与齿轮板50啮合,通过蜗轮部48B旋转,使蜗轮部48B围绕齿轮板50转动。由此,驱动体22与蜗轮部48B —体地以支承轴20为中心进行转动。
[0042]驱动体22收容于作为构成转动体的收容部件的大致长方体形容器状的遮阳板(visor) 52的车宽方向内侧部分内,遮阳板52的车辆后侧面敞开。在遮阳板52内,在车辆后侧面(开放部分)附近,配置有构成转动体的大致矩形板状的后视镜54,遮阳板52覆盖后视镜54的整周以及车辆前侧面。后视镜54的镜面54A朝向车辆后侧,通过后视镜54辅助车辆的乘坐者(特别是驾驶员)对于车辆后侧的目视确认。
[0043]遮阳板52以及后视镜54被连结于驱动体22的壳体24而被支承,遮阳板52以及后视镜54能够同驱动体22 —体地以支承轴20为中心转动。另外,通过将遮阳板52以及后视镜54等支承于壳体24,使得驱动体22由于遮阳板52以及后视镜54等的负载(自重)被作用朝向使相比支承轴20靠车宽方向外侧部分向下侧移动的方向并且使马达底座26向车宽方向外侧移动的方向的相对于支承轴20的偏转力。
[0044]在驱动马达42而使输出轴42B朝一个方向旋转时,遮阳板52以及后视镜54同驱动体22 —体朝车辆后侧并且车宽方向内侧转动。由此,驱动体22转动至收起位置,由此,遮阳板52以及后视镜54相对于侧门的突出被解除,并被收起。另外,当遮阳板52以及后视镜54被收起时,从齿轮板50对蜗杆轴48作用朝向图4的箭头P的方向的移动力(朝向蜗杆轴48的一端侧的滑动力与朝向齿轮板50的与蜗轮部48B的啮合部分的径向外侧的分离力的合力),驱动体22被作用朝向使马达底座26沿箭头P的方向移动的方向的相对于支承轴20的偏转力。
[0045]另一方面,当驱动马达42使输出轴42B朝另一方向旋转时,遮阳板52以及后视镜54同驱动体22 —体朝车辆前侧并且车宽方向外侧转动。由此,驱动体22转动至立起位置(使用位置、恢复位置),由此遮阳板52以及后视镜54相对于侧门突出并立起(展开、恢复)。另外,当遮阳板52以及后视镜54被立起时,从齿轮板50对蜗杆轴48作用朝向图4的箭头Q的方向的移动力(朝向蜗杆轴48的另一端侧的滑动力与朝向齿轮板50的与蜗轮部48B的啮合部分的径向外侧的分离力的合力),驱动体22被作用使马达底座26朝箭头Q的方向移动的方向的相对于支承轴20的偏转力。
[0046]接下来,对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0047]在以上的结构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10中,遮阳板52以及后视镜54等被支承于收起机构14的驱动体22的壳体24,由此驱动体22由于遮阳板52以及后视镜54等的负载被作用朝向使马达底座26向车宽方向外侧移动的方向的相对于支架16的支承轴20的偏转力。因此,马达底座26的接触筒28B的接触肋32F?32H被作用朝向支承轴20的支承筒20A侧的移动力。
[0048]另外,在收起机构14中,通过控制装置的控制来驱动马达42,由此使输出轴42B旋转。因此,在转动机构44中,蜗轮46同输出轴42B —体旋转,蜗杆轴48 (斜齿轮部48A以及蜗轮部48B)旋转,由此使蜗轮部48B围绕齿轮板50转动,驱动体22同蜗轮部48B —体地以支承轴20为中心转动。由此,遮阳板52以及后视镜54同驱动体22 —体转动,被收起或者立起。
[0049]当遮阳板52以及后视镜54被收起时,驱动体22被作用朝向使马达底座26沿图4以及图5的箭头P的方向移动的方向的相对于支承轴20的偏转力。因此,接触筒28B的主要接触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