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液容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60261阅读:1039来源:国知局
冷却液容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冷却液容器。
【背景技术】
[0002]在汽车的冷却液循环系统中通常设置有冷却液容器,一般俗称为膨胀水壶(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被称为水壶,但是其中容纳的冷却液并不限于水,也可以是各种混合溶液,例如乙二醇溶液等,其同时具有防冻功能,不会在零度以下结冰)。该冷却液容器可用于给汽车加注冷却液,并且在冷却液循环系统工作时还可以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例如在循环系统的管路中的冷却液压力过大时,可以将部分冷却液导入该容器中贮存,或者进一步从该容器中排出,以便减少循环系统的管路中冷却液的流量。
[0003]现有的冷却液容器大多存在着以下问题:冷却液容器的内径相对于冷却液循环系统的管路的其他部分要大得多,经常会蓄积大量的冷却液;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容器内蓄积的冷却液可能会因为颠簸而产生气泡,这些气泡若是进入冷却液循环系统的管路,将会降低冷却效率,对发动机造成负面影响,而且还会引起冷却液循环系统中的水泵的空蚀现象,减少水泵的使用寿命。另外,现有的冷却液容器在安装时一般是并联在冷却液循环系统的管路中,连接结构比较复杂,因此容器需要开设数量较多的连接口,导致其外部结构较为复杂,甚至降低其整体结构强度,增加其制造成本。
[0004]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防止气泡进入冷却液循环系统的管路,并且结构强度较高,制造成本较低的冷却液容器。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冷却液容器,所述冷却液容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容器盖,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固定在一起,且所述上壳体的内部空间和所述下壳体的内部空间相互连通;所述上壳体上形成有中空的注液部和中空的入口部,所述注液部和所述入口部都从所述上壳体的外部凸设出来,并且都与所述上壳体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容器盖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注液部上,并将所述注液部的顶端至少部分地封闭;所述下壳体包括分隔体和中空的出口部,所述分隔体包括隔板,所述隔板的部分边缘和所述下壳体的内壁的部分区域无间隙地连接成一体或者本为一体结构,使得所述隔板将所述下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多个彼此直接或间接连通的腔室;所述出口部从所述下壳体的外部凸设出来,所述多个腔室中的一个通过所述出口部与外部连通。
[0008]所述上壳体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形成在所述上壳体的内壁上,其形状为半圆柱面形,其轴向上的一端与所述上壳体的部分内壁连接或连成一体;所述挡板的凹进的一面正对所述入口部在所述上壳体的内壁上形成的开口,所述挡板的两条侧边都与所述上壳体的部分内壁连接或连成一体,并且分别位于所述开口的两侧;所述开口的所有部分都对准所述挡板的凹进的一面;所述挡板的轴向上的另一端朝所述下壳体延伸,并对准所述多个腔室中的另一个。
[0009]所述分隔体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交叉设置,将所述下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及第四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直接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三腔室直接连通,所述第三腔室与所述第四腔室直接连通;所述挡板的轴向上的朝所述下壳体延伸的一端对准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四腔室通过所述出口部与外部连通。
[0010]所述上壳体还包括四个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从所述上壳体的内壁上凸设出来,所述四个延伸板中,两个延伸板的边缘通过热板焊接方式与所述第一隔板连接,且所述两个与所述第一隔板连接的延伸板之间形成流通面积为15-30平方厘米的间隙;另外两个延伸板的边缘通过热板焊接方式与所述第二隔板连接,且所述两个与所述第二隔板连接的延伸板之间形成流通面积为15-30平方厘米的间隙。
[0011]所述冷却液容器仅通过所述入口部、所述出口部及所述注液部与外界相通;所述入口部的内径为8-20毫米,且所述入口部的内径是所述出口部的内径的1-1.5倍。
[0012]所述冷却液容器仅通过所述入口部、所述出口部及所述注液部与外界相通;所述入口部的内径为8-20毫米,且所述入口部的内径是所述出口部的内径的1-1.5倍;所述分隔体上开设有将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三腔室、以及所述第三腔室与所述第四腔室直接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的流通面积为0.8-5平方厘米。
[0013]所述下壳体的外部表面上形成有凸出的定位部和固定块,所述定位部上开设有用于和其他注液部件相配合而对所述冷却液容器进行定位的贯通的定位孔,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用于和其他注液部件相配合而对所述冷却液容器进行定位的凹陷的定位槽。
[0014]所述容器盖包括盖体和导流部,所述盖体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注液部上并将所述注液部的顶端至少部分地封闭,且所述盖体上开设有多个将所述注液部的内部空间与外界连通的排气道;所述导流部大致呈圆柱形,其一端连接在所述盖体上,所述导流部上开设有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一端开口于所述导流部的另一端,所述导流通道的另一端开口于所述导流部的侧面上。
[0015]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为塑料材料经注塑加工形成,两者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所述上壳体为下部敞开的结构,所述下壳体为上部敞开的结构,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敞开部之间相互对准,使所述上壳体的内部空间和下壳体的内部空间相互对准且相互连通,所述下壳体的出口部所在的腔室与所述上壳体的入口部之间不直接连通,而是通过所述下壳体的其他腔室相互连通;或所述上壳体的入口部与所述下壳体的出口部所在的腔室之间不是呈上下对准的结构关系,而是与下壳体的出口部以外的其他腔室大致对准而可以直接流通。
[0016]本实用新型揭示的冷却液容器的内部结构有助于改善冷却液在其中的流动状况及降低冷却液对容器的压力,在使用时有助于排出冷却液中的气体,有利于提高冷却液循环系统的工作效率,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同时,该容器只需要设置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与冷却液循环系统的管路进行连接,而现有的大多数冷却液容器需要设置三个甚至更多的开口与冷却液循环系统的管路进行连接,因此该容器的结构比现有技术更加简单,有利于节约制造成本和工时。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液容器的外部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所示的冷却液容器的分解示意图。
[0019]图3是图1所示的冷却液容器的另一个视角下的分解示意图。
[0020]图4是图1所示的冷却液容器的剖视示意图。
[0021]图5是图1所示的冷却液容器的另一个视角下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一个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