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行走充电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14814阅读:555来源:国知局
电动汽车行走充电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行走充电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燃油型汽车引发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和环境问题。例如,传统燃油型汽车以汽油为能源,汽油则主要从石油中获得的,而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因此,长远来看,以汽油为能源的汽车,必然会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步淘汰。同时,汽油燃烧时,排放的废气会污染环境,降低空气质量,进而危害人体健康。
[0003]针对上述问题,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的发展方向,其中电动汽车已成为目前发展的重点。具体地,电动汽车(BEV)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
[0004]然而,目前,针对电动汽车的配套设施还不完备,例如,为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充电设备还没有得到普及。且现有的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建设成本较高,占地面积较大,且充电过程较为复杂,不利于推广。
[0005]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行走充电装置及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电动汽车行走充电装置,其包括:充电端和可与所述充电端相配合的集电杆;
[0009]所述充电端包括:渐入模、模拟导线和充电导线,所述渐入模一端形成渐入区,所述渐入区具有入口,所述渐入区的内径逐渐减小,所述渐入模另一端形成已入区,所述渐入区与所述已入区相连通,所述模拟导线和充电导线位于所述已入区中,所述模拟导线一端靠近所述渐入区设置,另一端与所述充电导线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充电导线的另一端自所述已入区中伸出;
[0010]所述集电杆可自所述入口伸入所述已入区中,并与所述模拟导线电性连接。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行走充电装置的改进,所述模拟导线的数量为两条,所述充电导线的数量为两条,两条模拟导线相对设置,并保持距离,两条充电导线分别与所述模拟导线电性连接。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行走充电装置的改进,所述电动汽车行走充电装置还包括内膜,所述内膜一端位于所述已入区中,并位于所述充电导线之间,所述内膜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渐入区中。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行走充电装置的改进,所述内膜位于所述渐入区部分的直径,按照朝向所述入口的方向,逐渐减小。
[00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行走充电装置的改进,所述内膜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充电端的中心轴线相重合。
[00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行走充电装置的改进,所述集电杆设置在相应电动汽车上,所述集电杆为伸缩式。
[001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如下:
[0017]—种电动汽车行走充电系统,其建设于汽车行车道右侧的充电区域中,所述电动汽车行走充电系统包括:车道隔离墙、架线杆、充电装置以及供电装置;
[0018]所述架线杆为多个,多个架线杆间隔设置于所述车道隔离墙上,任一架线杆上设置有所述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为如上所述的电动汽车行走充电装置,且所述充电装置与所述供电装置电性连接。
[00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行走充电系统的改进,所述架线杆上还设置起固定作用的倒U形横担。
[00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行走充电系统的改进任一架线杆上设置有两组充电装置,所述两组充电装置分别对应不同高度的充电位置。
[002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行走充电系统的改进,所述充电区域还设置有车辆入口和车辆出口,所述车辆入口处设置有刷卡区,所述车辆出口处设置有结算区。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行走充电装置及系统可实现电动车的快速充电,且建设成本低,在不改变任何交通法规的情况下可在现有公路上实施,不占用土地资源,便于推广,有利于电动汽车的普及,同时减少了充电站服务人员费用。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行走充电装置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
[002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行走充电系统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
[0026]图3为图2中电动汽车行走充电系统的某一充电位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行走充电装置包括:充电端10和可与所述充电端10相配合的集电杆20。
[0029 ]所述充电端1用于收容所述集电杆20,所述充电端1包括:渐入模11、模拟导线12和充电导线13。其中,所述渐入模11 一端形成渐入区110,所述渐入区110具有入口。具体地,所述渐入区110的内径逐渐减小,即所述入口大致形成一喇叭形口,该喇叭形入口具有导向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渐入模11另一端形成已入区111,所述渐入区110与所述已入区111
相连通。
[0030]所述模拟导线12和充电导线13位于所述已入区111中,其中,所述模拟导线12—端靠近所述渐入区110设置,另一端与所述充电导线1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充电导线13的另一端自所述已入区111中伸出。所述充电导线13可通过上述模拟导线12进行充电。
[0031]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模拟导线12的数量为两条,所述充电导线13的数量为两条,两条模拟导线12相对设置,并保持一定距离,两条充电导线13分别与所述模拟导线12电性连接。从而,充电端1具有两个充电的接口,便于快速充电。
[0032]所述集电杆20设置在相应的电动汽车上,其可自所述入口伸入,并在渐入区110的导向下,进入到所述已入区111中,并与所述模拟导线12电性连接,从而进行充电。由于所述入口为喇叭形口,在集电杆20在渐入区110中,会被逐步规范到准确的位置,并进入到已入区111中进行充电。相对应地,集电杆20可具有两个充电的触头,两个充电触头分别与两个模拟导线12进行电性连接。优选地,所述集电杆20为伸缩式。在不使用时,可收缩放置于相应的电动汽车中。
[0033]此外,所述电动汽车行走充电装置还包括内膜30,所述内膜30—端位于所述已入区111中,并位于所述充电导线13之间,所述内膜30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渐入区110中。从而,所述内膜30有利于进一步增加对集电杆20的导向作用。优选地,所述内膜30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