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道机车车辆的起吊止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2537阅读:7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铁道机车车辆的起吊止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铁道机车相关设备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铁道机车车辆的起吊止挡装置。



背景技术:

铁道机车车辆运行时,车体与走行部的轴箱体之间存在横向、垂向和纵向的相对位移,因此需要设置不限制正常位移的止档装置,以在发生异常位移时保护机车车辆的各零部件并保证动力学性能。而在铁道机车车辆需要吊装时,铁道机车车辆车体和走行部通常需要分开吊装,即先吊起车体再对走行部进行起吊作业,若要实现整体吊装,则需要设置起吊装置。

一般地,在铁道机车车辆的起吊及止挡装置中,若要在一个装置中同时实现垂向、横向、纵向定位和整体吊装是较困难的,有些结构还需要拆除一些零件再安装上起吊座才能实现整体起吊,结构复杂且操作不便,并且无法实现有效止挡。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既能够实现铁道机车车辆走行部与铁道机车车辆车体整体起吊,又能够在机车运行时实现铁道机车车辆走行部与铁道机车车辆车体的垂向、横向、纵向限位和止档的铁道机车车辆起吊止挡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够实现铁道机车车辆走行部与铁道机车车辆车体整体起吊,又能够在机车运行时实现铁道机车车辆走行部与铁道机车车辆车体的垂向、横向、纵向限位和止挡的铁道机车车辆起吊止挡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铁道机车车辆的起吊止挡装置,所述起吊止挡装置包括轴箱体、轴箱盖和起吊止挡单元,轴箱体的一端与铁道机车车辆走行部连接且轴箱体的另一端与轴箱盖连接,起吊止挡单元包括起吊座和止挡座,起吊座固定在轴箱盖上并且起吊座与轴箱盖之间具有第一容纳空间,止挡座的一端固定在铁道机车车辆车体的下平面上,止挡座的另一端伸入第一容纳空间内并且止挡座的另一端与起吊座之间具有在垂直方向上的起吊间隙。

根据本发明铁道机车车辆的起吊止挡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止挡座的一端焊接在铁道机车车辆车体的下平面上。

根据本发明铁道机车车辆的起吊止挡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轴箱盖包括轴箱盖体和两根延长臂,所述两根延长臂平行地设置在轴箱盖体的外缘上并且在垂直方向上向上延伸,起吊座固定在所述两根延长臂的顶端并连接所述两根延长臂。

根据本发明铁道机车车辆的起吊止挡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起吊座通过螺栓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两根延长臂的顶端并连接所述两根延长臂。

根据本发明铁道机车车辆的起吊止挡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起吊止挡单元还包括设置在起吊座与轴箱盖之间的调整垫。

根据本发明铁道机车车辆的起吊止挡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调整垫用于调整起吊间隙,所述起吊间隙为30~40mm。

根据本发明铁道机车车辆的起吊止挡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止挡座为十字形钢板,所述止挡座与所述两根延长臂之间分别具有在水平方向的横向止挡间隙和纵向止挡间隙,所述止挡座与轴箱体之间具有在垂直方向上的垂直止挡间隙。

根据本发明铁道机车车辆的起吊止挡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在铁道机车车辆运行时,所述止挡座与轴箱体实现铁道机车车辆走行部与铁道机车车辆车体的垂向止挡,所述止挡座与轴箱盖实现铁道机车车辆走行部与铁道机车车辆车体的横向止挡和纵向止挡;在铁道机车车辆静止且起吊时,所述起吊止挡装置实现铁道机车车辆走行部与铁道机车车辆车体的整体起吊。

根据本发明铁道机车车辆的起吊止挡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垂向止档间隙小于起吊间隙;所述横向止挡间隙为10~12mm,所述纵向止挡间隙为10~12mm,所述垂直止挡间隙为25~30mm。

根据本发明铁道机车车辆的起吊止挡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起吊座为长方形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铁道机车车辆的起吊止挡装置既能够实现铁道机车车辆走行部与铁道机车车辆车体整体起吊,又能够在机车运行时实现铁道机车车辆走行部与铁道机车车辆车体的垂向、横向、纵向限位和止挡;并且其起吊间隙可调,弥补了车体焊接变形、簧上重量及弹簧刚度不均等对起吊间隙的影响,从而保护弹簧、止挡座和起吊座等构件,减少附加冲击。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铁道机车车辆的起吊止挡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铁道机车车辆的起吊止挡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铁道机车车辆的起吊止挡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轴箱体、20-轴箱盖、21-轴箱盖体、22-延长臂、30-起吊止挡单元、31-起吊座、32-止挡座、34-第一容纳空间、40-铁道机车车辆走行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下面将对本发明铁道机车车辆的起吊止挡装置的结构和原理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具体地讲,本发明的起吊止挡装置一方面能够实现铁道机车车辆走行部与铁道机车车辆车体的整体起吊,另一方面能够在机车运行时实现铁道机车车辆走行部与铁道机车车辆车体的垂向、横向、纵向限位和止挡。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铁道机车车辆的起吊止挡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铁道机车车辆的起吊止挡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铁道机车车辆的起吊止挡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铁道机车车辆的起吊止挡装置包括轴箱体10、轴箱盖20和起吊止挡单元30,其中,轴箱体10与铁道机车车辆走行部40的转轴连接并设置在铁道机车车辆走行部40的车轮外侧,轴箱盖20设置在轴箱体10的外端,而本发明起吊止挡装置的关键结构起吊止挡单元30则设置在轴箱盖20和铁道机车车辆车体(未示出)之间,并实现起吊和止挡的双重作用。并且,本发明的起吊止挡装置需同时设置在铁道机车车辆的两侧,以实现均匀的整体起吊和限位止挡作用。

根据本发明,轴箱体10的一端与铁道机车车辆走行部40连接且轴箱体10的另一端与轴箱盖20连接,即轴箱盖20实现对轴箱体10的端部密封。

起吊止挡单元30包括起吊座31和止挡座32,其中,起吊座31与止挡座32配合并用于实现铁道机车车辆走行部40与铁道机车车辆车体的整体起吊,止挡座32与轴箱盖20、轴箱体10配合并用于实现铁道机车车辆走行部40与铁道机车车辆车体的垂向、横向、纵向限位和止挡。

具体地,起吊座31固定在轴箱盖20上并且起吊座31与轴箱盖20之间具有第一容纳空间34,止挡座32的一端固定在铁道机车车辆车体的下平面上,止挡座32的另一端伸入第一容纳空间34内并且止挡座32的另一端与起吊座31之间具有在垂直方向上的起吊间隙a。由于止挡座32的一端固定在车体上且另一端伸入由起吊座31与轴箱盖20形成的第一容纳空间34中,因此当车体被吊起时时,止挡座32会随之一起被吊起并作用于起吊座31,进而实现铁道机车车辆走行部40与车体的整体起吊。其中,所述止挡座31的一端优选地焊接在铁道机车车辆车体的下平面上,以保证连接的稳固性和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轴箱盖20包括轴箱盖体21和两根延长臂22,其中,两根延长臂22平行地设置在轴箱盖体21的外缘上并且在垂直方向上向上延伸,起吊座31固定在两根延长臂22的顶端并连接两根延长臂22。由此,起吊座31与两根延长臂22和轴箱盖体21一起形成第一容纳空间34。优选地,起吊座31通过螺栓可拆卸地固定在两根延长臂22的顶端并连接两根延长臂22。

由于无构架机车车辆的车体较长且焊接变形严重,因此本发明的起吊止挡单元30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起吊座31与轴箱盖20之间的调整垫33,调整垫33用于调整起吊间隙a,由此可以根据需要增减调整垫33的厚度,以弥补车体的焊接变形、簧上重量及弹簧刚度不均等对起吊间隙a的影响。若起吊间隙a过大,起吊中可能损坏橡胶弹簧;若起吊间隙a过小,正常运行中止挡座32可能与起吊座31相碰,产生变形及附加冲击。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优选地将起吊间隙设置为30~40mm。

由于铁道机车车辆运行时,车体与走行部的轴箱体之间存在横向、垂向和纵向的相对位移,因此需要在机车运行时实现铁道机车车辆走行部40与铁道机车车辆车体的垂向、横向、纵向限位和止挡,以在发生异常位移时保护机车车辆的各零部件并保证动力学性能。

为了实现所述垂向、横向、纵向限位和止挡,本发明中的止挡座32设置为十字形钢板(如图2所示),其形状类似于十字架。并且,止挡座32与两根延长臂22之间分别具有在水平方向的横向止挡间隙b和纵向止挡间隙c,止挡座32与轴箱体10之间具有在垂直方向上的垂直止挡间隙d。其中,所述垂向止档间隙应小于起吊间隙。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横向止挡间隙为10~12mm,所述纵向止挡间隙为10~12mm,所述垂直止挡间隙为25~30mm。

此外,起吊座31可以为长方形钢板,结构简单。

采用上述结构的起吊止挡装置,则在铁道机车车辆运行时,止挡座32与轴箱体20实现铁道机车车辆走行部40与铁道机车车辆车体的垂向止挡,止挡座32与轴箱盖20实现铁道机车车辆走行部40与铁道机车车辆车体的横向止挡和纵向止挡;并且在铁道机车车辆静止且起吊时,起吊止挡装置能够实现铁道机车车辆走行部40与铁道机车车辆车体的整体起吊。

因此,本发明铁道机车车辆的起吊止挡装置结构简单、重量轻,减轻了簧下重量;起吊时,无需拆装任何零部件,起吊方便且免于维护;既能够实现整体起吊,又能够在机车运行时实现铁道机车车辆走行部与铁道机车车辆车体的垂向、横向、纵向限位和止挡。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