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开门车辆及其车门压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8524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开门车辆及其车门压紧装置。



背景技术:

城际轨道交通系统中,客流量较大,单开门车辆难以满足要求,因此,通常采用双开门机构。车体的预定位置处设置两相互配合的车门,且车门可沿车辆行驶方向相对运动,当两车门相向滑动至相配合时,该车辆处于关门状态,当两车门相背运动时,车辆处于开门状态,此时,该双开门车辆的开度较大,能够有效缩短上下乘客的时间。

但是,上述双开门车辆处于关门状态时,车门与车体之间、以及两车门之间均存在一定缝隙。列车在高速运行时车外风速很大,各缝隙处会产生风噪;另外,高速行车时车体存在一定振动,该振动会造成车门与车体之间、两车门之间发生碰撞,产生噪音和磨损,降低双开门车辆的强度;同时,由于缝隙的存在,双开门车辆处于关门状态时,车门不能紧贴于车体,两车门之间也不能靠紧,使车厢的密封性能下降;最后,两扇门之间不能互相靠紧,导致其接缝处较为薄弱,安全上存在一定隐患。

鉴于上述双开门车辆存在的缺陷,亟待提供一种关门状态时,能够消除车门与车体之间、两车门之间缝隙的双开门车辆。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为提供一种双开门车辆的车门压紧装置,当该双开门车辆处于关门状态时,在该车门压紧装置的作用下,两车门之间、车门与车体之间均不存在缝隙,从而实现减小噪音和磨损、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及车厢的密封性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为提供一种双开门车辆。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开门车辆的车门压紧装置,包括施压部件与承压部件,所述承压部件设于双开门车辆的车门,所述施压部件能够压紧或离开所述承压部件,以使两车门之间沿纵向相互压紧或分离、车门与双开门车辆的车体之间沿横向相互压紧或分离。

如此设置,当该双开门车辆处于关门状态时,在该车门压紧装置的作用下,两车门之间、车门与车体之间均不存在缝隙,从而避免双开门车辆在高速行驶时产生风噪;同时,还避免两车门之间、车门与车体之间由于相互碰撞而产生噪音和磨损;另外,还能够提高车门与车体、两车门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该双开门车辆的安全性。进一步地,当两车门之间、车门与车体之间不存在缝隙时,还能够有效提高双开门车辆车厢的密封性。

可选地,所述承压部件为设于两车门的斜面,且所述斜面朝向对应的车体的方向倾斜。

可选地,所述施压部件包括动力件与压紧件,所述动力件铰接或固定于车体,用于驱动所述压紧件的驱动端动作,以使所述压紧件的动作端在所述驱动端的带动下压紧或离开所述斜面;

所述压紧件为铰接于车体的弯折结构,且其铰接点位于所述驱动端与所述动作端之间。

可选地,所述动力件为铰接于车体的气缸,且其伸缩杆铰接于所述驱动端,以使所述伸缩杆伸出时,所述动作端压紧所述斜面,所述伸缩杆缩回时,所述动作端离开所述斜面。

可选地,所述动力件为固定于车体的气缸,所述驱动端与所述斜面之间通过扭簧连接,且所述气缸的伸缩杆伸出时,与所述驱动端配合,以驱动其旋转,所述伸缩杆缩回时,离开所述驱动端,所述驱动端在所述扭簧回弹力的作用下反向旋转。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双开门车辆,包括车体及连接于所述车体的两车门,两所述车门与所述车体连接处均设有车门压紧装置,所述车门压紧装置为以上所述的车门压紧装置。

可选地,沿纵向,两所述车门相紧贴的一端均设有第一密封件,沿横向,所述车门与所述车体连接处设有第二密封件,所述双开门车辆处于关门状态时,两所述车体的所述第一密封件相互压紧,所述第二密封件压紧所述车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双开门车辆的局部俯视图。

图1中:

1车体;

2车门、21第一密封件、22第二密封件;

3车门压紧装置、31斜面;

32施压部件、321气缸、3211伸缩杆、322压紧件、3221驱动端、3222动作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附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双开门车辆的局部俯视图。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出现的“纵向”、“横向”等方位词是根据双开门车辆的行驶方向定义的,其中,“纵向”指的是与该双开门车辆的行驶方向相同的方向,即图1中的左右方向,“横向”指的是与该双开门车辆的行驶方向垂直的方向,即图1中的上下方向。应当理解,该方位词的出现不应当影响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开门车辆的车门压紧装置3,如图1所示,该双开门车辆包括车体1,车体1的预定位置开设有两车门2,如背景技术所述,当两车门2相向滑动并配合时,将双开门车辆关闭,此时,处于行驶状态;当两车门2相背运动时,将双开门车辆开启,此时,处于上下客状态。另外,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车门压紧装置3,用于辅助实现两车门2之间、车门2与车体1之间的压紧。

如图1所示,该车门压紧装置3包括相互配合的施压部件32与承压部件,其中,承压部件设于双开门车辆的车门2,施压部件32能够压紧或离开该承压部件,以使两车门2之间沿纵向相互压紧或分离、车门2与车体1之间沿横向相互压紧或分离,当两车门2之间、车门2与车体1之间相互压紧时,该双开门车辆处于关门状态,当两车门2之间、车门2与车体1之间相互分离时,该双开门车辆处于开门状态。

如此设置,当该双开门车辆处于关门状态时,在该车门压紧装置3的作用下,两车门2之间、车门2与车体1之间均不存在缝隙,从而避免双开门车辆在高速行驶时产生风噪;同时,还避免两车门2之间、车门2与车体1之间由于相互碰撞而产生噪音和磨损;另外,还能够提高车门2与车体1、两车门2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该双开门车辆的安全性。进一步地,当两车门2之间、车门2与车体1之间不存在缝隙时,还能够有效提高双开门车辆车厢的密封性。

具体地,如图1所示,该承压部件为设于车门2的斜面31,且沿横向,斜面31朝向车门2的方向(图1所示的从下向上)倾斜;同时,上述施压部件32包括动力件与压紧件322,其中,动力件设于车体1,压紧件322能够在动力件的驱动下压紧或离开斜面31。

如此设置,由于斜面31朝向车门2的方向倾斜,当压紧件322压紧该斜面31时,其受到倾斜方向的压力,如图1所示,该压力垂直于斜面31,且能够分解为沿纵向朝向关门方向的第一压紧力及沿横向朝向车体1的第二压紧力,在该第一压紧力的作用下,两车门2相互压紧,在该第二压紧力的作用下,两车门2压紧对应的车体1,从而使得两车门2之间、车门2与车体1之间均不存在缝隙,此时,该双开门车辆处于关门状态。

当压紧件322离开斜面31时,其不再受压紧件322的压力,从而消除两车门2之间沿关门方向、两车门2朝向车体1的约束,此时,该双开门车辆能够处于开门状态,即压紧件322离开斜面31后,由其它控制装置控制车门2开启。

当然,上述承压部件并不是必须通过沿斜面31实现,也可为本领域的其它结构,例如,承压部件可为设置于车门1的两承压件,二者分别沿横向和纵向设置,相应地,压紧件322需在动力件的驱动下同时压紧横向承压件和纵向承压件,因此,压紧件322需要具有能够同时压紧横向和纵向承压件的部件。此时,承压部件与施压部件相互配合,也能够实现上述车门压紧装置3的功能,但是,本实施例中的压紧件322仅需压紧斜面31即可,其设置方式结构简单,更重要的是,能够同时实现两车门2之间、车门2与车体1之间的相互压紧或分离,从而保证该双开门车辆能够正常开门或关门。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压紧件322的驱动端3221铰接于动力件,以使动作端3222在驱动端3221的驱动下压紧或离开斜面31,压紧件322铰接于车体1,且其铰接点位于驱动端3221与动作端3222之间。当驱动端3221在动力件的驱动下转动时,带动动作端3222绕压紧件的铰接点转动,从而使得动作端3222压紧或离开斜面31。

具体地,如图1所示,压紧件为弯折结构,且其弯折点为压紧件的铰接点,即驱动端3221与动作端3222并非位于同一直线,如此设置,通过改变压紧件的角度,即可方便地实现动作端3222压紧或离开斜面31,另外,本实施例中,弯折结构的压紧件能够合理利用空间。

更具体地,上述动力件为铰接于车体1的气缸321,且其伸缩杆3211铰接于驱动端3221。当伸缩杆3211伸出时,带动驱动端3221绕压紧件的铰接点旋转,并带动动作端3222也绕压紧件的铰接点旋转,且其旋转的轨迹经过斜面31,从而使得动作端3222压紧斜面31并对斜面31施加压紧力,此时,该双开门处车辆处于关门状态;当伸缩杆3211缩回时,带动驱动端3221反向旋转,并带动动作端3222反向旋转,从而使得动作端3222离开斜面31,此时,该双开门车辆能够处于开门状态。

当然,上述动力件并不是必须为气缸321,也可为本领域常用的其它驱动结构,例如,电机驱动丝杠等机构。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动力件为固定于车体1的气缸321,且其伸缩杆3211与驱动端3221之间具有预定距离,且无直接连接,二者之间的预定距离设置为:当气缸321的伸缩杆3211伸出时,能够压紧驱动端3221,当伸缩杆3211缩回时,与驱动端3221分离。同时,该压紧件322铰接于车体1,且为弯折结构,即压紧件322在铰接点处弯折,该压紧件322的驱动端3221与斜面31之间通过扭簧连接。

当伸缩杆3211伸出时,压紧驱动端3221,并带动动作端3222绕压紧件的铰接点转动,进而压紧斜面31,此时,双开门车辆处于关门状态;当伸缩杆3211缩回时,离开驱动端3221,此时,在扭簧的回弹力作用下,驱动端3221带动动作端3222反向旋转,离开斜面31,此时,双开门车辆能够处于开门状态。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双开门车辆,包括车体1及连接于车体1的两车门2,且两车门2与车体1连接处均设有车门压紧装置3,即该车门压紧装置3均设于对应车门2的后档处,其中,该车门压紧装置3为以上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车门压紧装置3,由于该车门压紧装置3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包括该车门压紧装置3的车门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地,两车门2相紧贴的一端均设有第一密封件21,当双开门车辆处于关门状态时,在该车门压紧装置3的作用下,两车门2的第一密封件21相互压紧。同时,沿双开门车辆的横向,车门2与车体1连接处设有第二密封件22,当双开门车辆处于关门状态时,在该车门压紧装置3的作用下,第二密封件22压紧车体1。

如此设置,由于该第一密封件21与第二密封件22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当其被压紧时,能够进一步提高车厢的密封性,同时,还能够缓冲车体1与车门2之间、两车门2之间的碰撞,从而提高其强度并降低噪音。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双开门车辆及其车门压紧装置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