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牵引控制系统用司机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60339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动车组牵引控制系统用司机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车组牵引控制系统用司机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司机控制器主要应用于动车组的牵引控制器中,其由机车驾驶员通过对手柄和限位板的配合完成动车组的牵引、制动功能等控制功能,但是现有的司机控制器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固定螺钉断裂的现象,例如我国的 CRH5型司机控制器,其主要应用在CRH5型标准动车组的牵引控制器中,由于这类司机控制器的手柄组件沿着限位板的外轮廓进行转动,转动时限位板会对手柄组件中的滚轮轴上安装的滚动轴承产生阻力使手柄组件发生旋转,而旋转则会对固定螺钉产生扭转剪切应力,再者手柄组件工作过程为交变状态,故扭转剪切应力为交变应力,所以固定螺钉经过一定的疲劳期后,就会发生断裂,从而造成司机控制器失控,这样就会威胁到动车组的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车组牵引控制系统用司机控制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司机控制器由于固定螺钉断裂危害动车组安全运行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动车组牵引控制系统用司机控制装置,包括位于左侧板上同一侧的主动齿轮和限位板,主动齿轮上固定有限位杆,还包括手柄,手柄的下端固定有连接头且设置有内部中空的腔体,限位杆的上部套设于腔体内且两者之间通过弹簧相连,连接头沿手柄的长向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杆上位于限位槽的区域内固定有限位螺钉,连接头沿垂直于手柄的方向固定有滚轮轴,滚轮轴上套设有滚动轴承,滚动轴承上位于限位板两侧的位置分别套设有一个侧滚轮,推拉手柄后带动滚动轴承沿限位板的下沿移动,限位板下沿的紧急制动位和零位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容置滚动轴承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两个侧滚轮与限位板之间的距离均不大于0.1mm。

限位杆的末端套设有铜垫圈,手柄下压到连接头的下端与铜垫圈接触时,限位螺钉不与限位槽的上端相接触。

限位板通过第一限位支撑杆和第二限位支撑杆固定于左侧板上,第一限位支撑杆和第二限位支撑杆还分别用于限定手柄的移动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动车组牵引控制系统用司机控制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司机控制器由于固定螺钉断裂危害动车组安全运行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动车组牵引控制系统用司机控制装置重新设计了现有的司机控制器LC手柄组件的运行方式,其在滚动轴承两侧增加侧滚轮来与限位板进行轨道式滑动,应用侧滚轮的两侧面与限位板的两侧面进行配合来消除原来产生的扭转剪切应力,同时用铜垫圈来消除LC手柄杆下压时产生的剪切应力,通过这两种改进设计可以保证LC手柄组件的运行可靠性,进而提高司机控制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动车组牵引控制系统用司机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当手柄旋转时侧滚轮与限位板的位置示意图;

图5为手柄在EB位时下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中,1.手柄头,2.LC手柄杆,3.限位板,4.滚动轴承,5.侧滚轮,6. 第一限位支撑杆,7.铜垫圈,8.主动齿轮,9.滚轮轴,10.限位螺钉,11.固定螺钉,12.第二限位支撑杆,13.限位杆,14.紧急制动位,15.零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车组牵引控制系统用司机控制装置的结构如图1- 图3所示,包括位于左侧板上同一侧的主动齿轮8和限位板3,主动齿轮8 上固定有限位杆13,还包括手柄,手柄的下端固定有连接头且设置有内部中空的腔体,限位杆13的上部套设于腔体内且两者之间通过弹簧相连,连接头沿手柄的长向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杆13上位于限位槽的区域内固定有限位螺钉10,连接头沿垂直于手柄的方向固定有滚轮轴9,滚轮轴9上套设有滚动轴承4,滚动轴承4上位于限位板3两侧的位置分别套设有一个侧滚轮 5,推拉手柄后带动滚动轴承4沿限位板3的下沿移动,限位板3下沿的紧急制动位14和零位15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容置滚动轴承4的凹槽。

两个侧滚轮5与限位板3之间的距离均不大于0.1mm。

限位杆13的末端套设有铜垫圈7,手柄下压到连接头的下端与铜垫圈7 接触时,限位螺钉10不与限位槽的上端相接触。

限位板3通过第一限位支撑杆6和第二限位支撑杆12固定于左侧板上,第一限位支撑杆6和第二限位支撑杆12还分别用于限定手柄的移动范围,其分别对应位于紧急制动位14和零位15的两侧,防止误操作后手柄超出行程范围。

事例性的,手柄可以由手柄头1和LC手柄杆2通过固定螺钉11固接组成。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主动齿轮8旋设于左侧板上,限位板3 通过第一限位支撑杆6和第二限位支撑杆12固定于左侧板的同一侧,主动齿轮8固连有限位杆13,手柄由LC手柄杆2和通过固定螺钉11安装于LC 手柄杆2上的手柄头1组成,LC手柄杆2的下端固定了一个连接头、且从连接头的下端至LC手柄杆2方向设置有内部中空的腔体,限位杆13的上部套设于腔体内并且两者之间通过弹簧相连,连接头沿LC手柄杆2的长向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杆13位于限位槽的区域内固定有限位螺钉10;滚轮轴9 固定于LC手柄杆2的侧面,且滚轮轴9与LC手柄杆2相互垂直设置,滚轮轴9上套设滚动轴承4,滚动轴承4沿限位板3的下沿移动,限位板3下沿的紧急制动位14和零位15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容置滚动轴承4的凹槽,滚动轴承4上面的两个侧滚轮5的内侧面与限位板3两侧面的距离均不大于 0.1mm,侧滚轮5与滚动轴承4之间为间隙配合,即侧滚轮5与滚动轴承4 之间可以相对转动,且都相对于滚轮轴9可以自由转动。

如图4所示,操作手柄转动,在滚动轴承4沿限位板3下沿移动过程中,通过在滚动轴承4两侧增设侧滚轮5从而使滚动轴承5与限位板3进行轨道式滑动,由于两个侧滚轮5和限位板3之间距离非常小(≤0.1mm),当手柄转动过程中手柄还未对限位螺钉10产生扭转剪切时,侧滚轮5已经与限位板3发生了相对转动(角度为θ°),此时限位板3与侧滚轮5在A、B 点发生接触,故避免了LC手柄杆2对固定螺钉10产生扭转剪切力。

在操作手柄时,操作人员经常需要按压手柄,经常由于操作人员用力过大造成限位螺钉10与限位槽的上沿发生刚性接触,导致限位螺钉10断裂,本实用新型在限位杆13的末端套设一个铜垫圈7,当下压手柄使连接头与铜垫圈7相接触(即按压到极限位置)时,由于缩短了手柄行程,此时限位螺钉10仍然位于限位槽内、而不与限位槽的上沿相接触;而且由于铜垫圈7 的材质较软、延展性好,在使用过程中铜垫圈7不会发生破裂,至多也只会变得接触面增大、厚度变薄而已,因此可以安全使用非常长的时间。

限位板3下沿的紧急制动位14和零位15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容置滚动轴承4的凹槽,而图5则为手柄在EB(紧急制动位14)位下压时的工作状态,即滚动轴承4与侧滚轮5在EB位时,滚动轴承4在弹簧作用下使手柄自动弹起后,完全进入限位板3上EB位的凹槽中。当滚动轴承4在限位板3下沿移动时,此时连接头与铜垫圈7之间保持距离;当滚动轴承4进出紧急制动位14或零位15凹槽时,即使用最大力下压手柄使连接头与铜垫圈7相接触(即限位杆13与手柄组合距离最短)此时手柄下压后也未与限位螺钉10 之间发生接触(图5中虚线框所示),然后推拉手柄即可进出紧急制动位14 或零位15的凹槽,由于铜垫圈7缩短了手柄行程,故避免了LC手柄杆2 下压时对限位螺钉10的剪切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