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车站站台门门槛底部可调支撑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5111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铁车站站台门门槛底部可调支撑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建筑轨道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铁车站站台门门槛底部可调支撑座。



背景技术:

目前,地铁车站站台板和轨顶风道施工中,由于站台板站台门安装预留槽和轨顶风道台顶梁施工难度大,几何尺寸难以控制,模板变形,混凝土变形等诸多因素影响,其现场实际平面、标高与施工图相比必定存在差别。站台门设备安装前,需对站台项梁及站台门安装的土建工程进行全面复测,发现土建施工误差超出安装精度许可范围,需进行土建工程整改。土建工程整改耽误工期,并且成本大,造成浪费。站台门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发会变形,后期还要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提高工作效率,成本低廉、能有效解决土建施工带来的误差及设备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变形的地铁车站站台门门槛底部可调支撑座。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地铁车站站台门门槛底部可调支撑座,其特征在于:

包括可调构件,所述可调构件由支撑顶板和垂直焊接于支撑顶板下方的两根调节螺杆构成;

包括上端板和下端板,在上端板和下端板上均设有与两根螺杆对应的两个穿装孔,所述上端板置于站台板对应站台门槛的上端位置,所述下端板置于站台板对应站台门槛的下端位置;两根调节螺杆由上至下依次穿经上端板上的两个穿装孔、设置在站台板上的两个穿装孔及下端板上的两个穿装孔,并通过与两根螺杆一一配合连接的两个上部调节螺母和与两根螺杆一一配合连接的两个下部调节螺母,使可调构件与站台板形成上下可调节式固定连接,所述两个上部调节螺母与上端板的上端面形成压紧接触,所述两个下部调节螺母与下端板的下端面形成压紧接触;

在支撑顶板上设有与门框立柱的下端配合连接的两个连接孔,两个连接孔为平行设置的连接长孔,两个连接长孔的设置方向垂直于地铁行车方向。

优选的:所述支撑顶板、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均采用250mm*250mm厚度12mm不锈钢板,所述两根调节螺杆采用m20的高强度螺杆。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可调支撑座安装在地铁车站站台门槛的底部,在两个上部调节螺母松开,拧紧两个下部调节螺母的情况下,可带动可调构件下移,从而使支撑顶板下移;而在两个下部调节螺母松开,拧紧两个上部调节螺母的情况下,可带动可调构件上移,从而使支撑顶板上移,这样,在站台门安装施工阶段,当土建施工误差超出安装精度许可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调整可调支撑座来弥补误差,从而避免了对土建工程的整改,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另外,在站台门使用过程中,当出现变形时,也可通过调整可调支撑座来弥补变形量,避免了耗时耗力的维护工作。本可调支撑座由三块钢板、两个调节螺杆及配合使用的几个调节螺母构成,具有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右视图。

图中:1、可调构件;1-1、支撑顶板;1-1-1、连接长孔;1-2、调节螺杆;2、上端板;3、下端板;4、上部调节螺母;5、下部调节螺母;1’、站台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见图1-3,一种地铁车站站台门门槛底部可调支撑座,结构如下:

包括可调构件1,所述可调构件由支撑顶板1-1和垂直焊接于支撑顶板下方的两根调节螺杆1-2构成。

包括上端板2和下端板3,在上端板和下端板上均设有与两螺杆对应的两个穿装孔,所述上端板置于站台板1’对应站台门槛的上端位置,所述下端板置于站台板对应站台门槛的下端位置。两根调节螺杆由上至下依次穿经上端板上的两个穿装孔、设置在站台板上的两个穿装孔及下端板上的两个穿装孔,并通过与两根调节螺杆一一配合连接的两个上部调节螺母4和与两根调节螺杆一一配合连接的两个下部调节螺母5,使可调构件与站台板形成上下可调节式固定连接。所述两个上部调节螺母与上端板的上端面形成压紧接触,所述两个下部调节螺母与下端板的下端面形成压紧接触。

在支撑顶板上设有与门框立柱的下端配合连接的两个连接孔,两个连接孔为平行设置的连接长孔1-1-1,两个连接长孔的设置方向垂直于地铁行车方向。连接孔采用连接长孔结构,可便于地铁门框的安装和左右调整。

上述可调支撑座结构中,所述支撑顶板、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均进一步优选采用250mm*250mm、厚度12mm不锈钢板,所述两根调节螺杆进一步优选采用m20的高强度螺杆。

本地铁车站站台门门槛底部可调支撑座通过调整上部调节螺母和下部调节螺母,可沿上下方向调整可调构件,从而改变支撑顶板的位置。既可有效解决土建施工带来的误差,又能解决设备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变形,从而避免了在土建施工超差时,对土建工程的整改,另外,也减少了后期使用时的维护工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