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液转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05059发布日期:2019-12-24 20:41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液转辙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岔转辙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液转辙机。



背景技术:

转辙机是一种可以转换道岔位置、改变道岔开通方向、锁闭道岔尖轨与反映道岔位置的重要的基础设备,它可以很好地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改善行车人员的劳动强度。转辙机分为电动转辙机、电空转辙机和电液转辙机,其中电液转辙机应用广泛。

电液转辙机在日常检查或者发生故障时,需要先断开遮断器使电液转辙机内部电源断开,然后将手动摇把插入电液转辙机的传动轴显露在机身外的端口,用手摇动摇把,就可转动传动轴进而带动道岔移动,从而检测道岔移动状态,或者在电液转辙机故障时,通过上述方式来移动道岔保证行车安全。而这种通过手动摇动摇把来移动道岔的方式十分不便。目前市面上的部分电液转辙机配备有电动摇把,可以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

但是目前的电液转辙机没有在现场配备电动摇把,在电液转辙机的日常检查或者发生故障维修时,需要工作人员携带电动摇把到现场,否则无法转动传动轴进而无法检测道岔移动情况,一旦工作人员去现场时忘记携带电动摇把,则需要返回取到电动摇把后再前去现场,如此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液转辙机,主要在于解决现有电液转辙机在日常检查或者发生故障时,工作人员需要携带电动摇把到现场,携带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电液转辙机包括主体和电动摇把;主体包括机壳和用于带动道岔移动的传动轴,传动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机壳上;电动摇把包括套筒、电机和外壳;套筒与电机均设置在外壳上;电动摇把通过外壳可拆卸地连接在机壳上;电机与套筒之间通过轴连接,电机用于驱动轴转动,以通过轴带动套筒转动;套筒用于与传动轴连接,以在受驱动时带动传动轴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后带动套筒旋转,套筒可以伸入传动轴后带动传动轴转动,来进行日常检查或维修。而电动摇把通过外壳可拆卸地连接在主体上,工作人员就可以在对电液转辙机的日常检查或维修时,用机体上连接的电动摇把进行日常检查或维修,给日常检查或维修的工作带来便利。另外,当电动摇把需要更换或者维修时,可以将电动摇把从电液转辙机上拆下来进行维修或者更换新的电动摇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盒体;盒体上设置有通孔,电机和套筒均设置在盒体内、且套筒从通孔伸出;外壳上具有开口;盒体可活动地设置在外壳内,以带动套筒伸出开口或缩回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盒体在外壳内带动套筒移动,使套筒相对于外壳运动,套筒可从外壳的开口处伸出,然后带动传动轴转动;或从外壳的开口处缩回,相对于外壳可伸缩的套筒减小了电动摇把所占的体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外壳设置有限位滑槽,盒体上设置有凸起;凸起从限位滑槽伸出;凸起用于受驱动沿限位滑槽移动时带动盒体运动,使套筒相对开口伸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起可以在限位滑槽内移动,当凸起沿限位滑槽移动时,就可以带动盒体的移动,进而使套筒伸出或者缩回外壳内。当套筒从外壳的开口处伸出,然后可以带动传动轴转动进而使道岔移动;当套筒从开口处缩回进入外壳内,就减小了电动摇把所占的体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限位滑槽的一端设有卡槽,凸起用于沿限位滑槽滑入卡槽时与卡槽卡接固定,以使套筒保持在伸出开口的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起可以从限位滑槽滑入卡槽内并进行卡接,当凸起与卡槽卡接,凸起相对于外壳的位置不发生移动,进而盒体与套筒的位置也不发生移动,此时可以固定套筒的位置,防止套筒缩回外壳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电动摇把包括开关和用于对电机供电的供电装置,开关用于控制供电装置的启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开开关,供电装置对电机供电,进而使套筒转动,当套筒伸入传动轴的端口时,打开开关套筒转动,而后带动传动轴转动,进而带动道岔移动。关闭开关,套筒停止转动,转动轴停止转动,道岔停止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机壳上设置有容置槽;传动轴的一端伸出容置槽的底部,电动摇把的外壳可拆卸地设置在容置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容置槽可以保护电机摇把以及传动轴靠近套筒的端口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外壳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条,连接条为圆柱形,连接条沿轴向固定设置有凸块;连接条通过凸块与外壳固定连接;容置槽的第一槽壁上凸设有连接件,连接件的背离第一槽壁的一端设有连接孔,外壳通过连接条插接在连接孔内,以相对容置槽可拆卸;连接件上设有贯通内部的剖沟,剖沟从连接件的一端向第一槽壁延伸;剖沟用于在连接条插入连接孔时对凸块避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块设置在连接条与外壳之间,连接条插接在连接件中时,电动摇把安装在电液转辙机上,当连接条取出时,电动摇把与电液转辙机分离。另外剖沟可以容纳凸块,使连接条顺利插接在连接件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剖沟的一侧设有沿连接件的周向延伸的限位槽;连接条在插入连接孔内时可相对连接孔转动,且在转动时带动凸块卡入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块卡入限位槽后,连接条在凸块的作用下旋转,连接条带着外壳一起旋转,实现了电动摇把的旋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连接条在转动至第一位置、且凸起通过盒体带动套筒伸出开口时,凸块与限位槽的背离剖沟的一端相抵,传动轴插接在筒体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动摇把通过连接条在连接件中转动来改变位置,当连接条转动到第一位置时,套筒与传动轴在同一直线上,当凸起通过盒体带动套筒伸出开口时,同时套筒在凸起的推动作用下从传动轴端口进入传动轴,打开开关后,套筒就可以带动传动轴旋转,从而使道岔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容置槽开口处设置有门体,门体与容置槽铰接,以打开或闭合容置槽的开口。门体设置有拉手和密封条,门体在闭合容置槽时通过密封条对容置槽的开口进行密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手可以方便打开门体,密封条可以使容置槽进行密封,保护电动摇把与传动轴靠近套筒的端口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电动摇把可拆卸地设置在转辙机上,使工作人员维修时更加方便。

2.电动摇把的套筒可以伸缩,使电动摇把更加轻便。

附图说明

图1是电液转辙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电动摇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2、电动摇把;3、传动轴;4、套筒;5、凸起;6、外壳;7、盒体;8、限位滑槽;9、开关;10、容置槽;11、连接条;12、凸块;13、连接件;131、剖沟;132、限位槽;14、门体;15、拉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电液转辙机包括主体1和电动摇把2;主体1包括机壳和用于带动道岔移动的传动轴3,传动轴3可转动地设置在机壳上;电动摇把2包括套筒4、电机和外壳6;套筒4与电机均设置在外壳6上;电动摇把2通过外壳6可拆卸地连接在机壳上;电机与套筒4之间通过轴连接,电机用于驱动轴转动,以通过轴带动套筒4转动;套筒4用于与传动轴3连接,以在受驱动时带动传动轴3转动。

如图1与图2所示,电液转辙机还包括盒体7;盒体7上设置有通孔,电机和套筒4均设置在盒体7内、且套筒4从通孔伸出;外壳6上具有开口;盒体7可活动地设置在外壳6内,以带动套筒4伸出开口或缩回开口。外壳6设置有限位滑槽8,如图3所示,盒体7上设置有凸起5;凸起5从限位滑槽8伸出;凸起5用于受驱动沿限位滑槽8移动时带动盒体7运动,使套筒4相对开口伸缩。限位滑槽8的一端设有卡槽,凸起5用于沿限位滑槽8滑入卡槽时与卡槽卡接固定,以使套筒4保持在伸出开口的位置。电动摇把2包括开关9和用于对电机供电的供电装置,开关9用于控制供电装置的启闭。凸起5可以在限位滑槽8内移动,当凸起5沿限位滑槽8移动时,就可以带动盒体7的移动,进而使套筒4伸出或者缩回外壳6内。当套筒4从外壳6的开口处伸出,然后可以带动传动轴3转动进而使道岔移动;当套筒4从开口处缩回进入外壳6内,就减小了电动摇把2所占的体积。凸起5可以从限位滑槽8滑入卡槽内并进行卡接,当凸起5与卡槽卡接,凸起5相对于外壳6的位置不发生移动,进而盒体7与套筒4的位置也不发生移动,此时可以固定套筒4的位置,防止套筒4缩回外壳6内。

如图1所示,机壳上设置有容置槽10;传动轴3的一端伸出容置槽10的底部,电动摇把2的外壳6可拆卸地设置在容置槽10内。外壳6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条11;连接条11为圆柱形,连接条11沿轴向固定设置有凸块12;连接条11通过凸块12与外壳6固定连接;容置槽10的第一槽壁上凸设有连接件13,连接件13的背离第一槽壁的一端设有连接孔,外壳6通过连接条11插接在连接孔内,以相对容置槽10可拆卸;连接件13上设有贯通内部的剖沟131,剖沟131从连接件13的一端向第一槽壁延伸;剖沟131用于在连接条11插入连接孔时对凸块12避位。剖沟131的一侧设有沿连接件13的周向延伸的限位槽132;连接条11在插入连接孔内时可相对连接孔转动,且在转动时带动凸块12卡入限位槽132。连接条11在转动至第一位置、且凸起5通过盒体7带动套筒4伸出开口时,凸块12与限位槽132的背离剖沟131的一端相抵,传动轴3插接在筒体内。

除此之外,如图1所示,容置槽10开口处设置有门体14,门体14与容置槽10铰接,以打开或闭合容置槽10的开口。门体14设置有拉手15和密封条,门体14在闭合容置槽10时通过密封条对容置槽10的开口进行密封。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打开开关9,供电装置对电机供电,进而使套筒4转动,当套筒4伸入传动轴3的端口时,打开开关9套筒4转动,而后带动传动轴3转动,进而带动道岔移动。关闭开关9,套筒4停止转动,转动轴停止转动,道岔停止移动。盒体7在外壳6内带动套筒4移动,使套筒4相对于外壳6运动,套筒4可从外壳6的开口处伸出,然后带动传动轴3转动;或从外壳6的开口处缩回,相对于外壳6可伸缩的套筒4减小了电动摇把2所占的体积。

凸块12设置在连接条11与外壳6之间,连接条11插接在连接件13中时,电动摇把2安装在电液转辙机上,当连接条11取出时,电动摇把2与电液转辙机分离。另外剖沟131可以容纳凸块12,使连接条11顺利插接在连接件13中。凸块12卡入限位槽132后,连接条11在凸块12的作用下旋转,连接条11带着外壳6一起旋转,实现了电动摇把2的旋转。电动摇把2通过连接条11在连接件13中转动来改变位置,当连接条11转动到第一位置时,套筒4与传动轴3在同一直线上,当凸起5通过盒体7带动套筒4伸出开口时,同时套筒4在凸起5的推动作用下从传动轴3端口进入传动轴3,打开开关9后,套筒4就可以带动传动轴3旋转,从而使道岔移动。拉手15可以方便打开门体14,密封条可以使容置槽10进行密封,保护电动摇把2与传动轴3靠近套筒4的端口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