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折角塞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8665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安全折角塞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安全折角塞门。适用于铁路各种车辆。
现有折角塞门是用来接通或切断列车风管通路的装置,当塞门手把处于开通位置时,塞门芯的通风口对准了塞门体的通风口,风管中的风可顺利进入制动风缸;当塞门手把处于关闭位置时,则塞门芯的通风口与塞门体的通风口错开,风的通路被切断。因此,现有折角塞门,在列车运行过程中,一旦被人关闭,列车就会制动失灵,而司机又不能发觉,从而酿成重大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防止坏人破坏、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安全折角塞门。当塞门手把处于开通位置时,其功能与现有折角塞门相同,但当塞门手把处于关闭位置时,风管中的风就会自动排入空气中,列车管迅速减压,列车发生制动,保证列车行车安全。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由塞门体、塞门芯、手把套口、塞门手把、盖、弹簧防尘网、防尘盖板等零件组装而成。塞门体锥体的一侧有一个排风通孔B,B孔与塞门体原有的通风口呈垂直位置。塞门芯上也有一个排风通孔A,A孔与塞门芯的通风口亦呈垂直位置。A孔和B孔上下错开不相通。当塞门手把开通时,塞门芯的通风口与塞门体的通风口相通,这时塞门芯上的排风通孔(A)被塞门体的内壁锥面封闭,塞门体上的排风通孔(B)被塞门芯的锥面封闭,这样制动风只能沿原通风口通过;当塞门手把关闭时,塞门芯上的排风通孔(A)与塞门体的通风口相通,而这时,塞门芯上的通风口又与塞门体上的排风通孔(B)相通,这样塞门两端风管的风都可从塞门体上的排风通孔(B)排入大气,风管急速减压,整个列车发生制动,保证了列车的行车安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 塞门手把处于开通位置时的主视图(局部剖),图2 塞门手把处于开通位置时的侧视图(全剖),图3 过塞门芯排风通孔A中心线的剖面图,图4 过塞门体排风通孔B中心线的剖面图。
本装置是由塞门体(3)、塞门芯(5)、手把套口(7)、塞门手把(6)、盖(1)、弹簧(2)及销子(4)、(8)等构成,其主要零件是塞门体(3)和塞门芯(5)(
图1)。塞门体(3)和塞门芯(5)利用锥面经过研磨进行配合。塞门芯(5)的上端用销子(8)与手把套口(7)连接(图2),手把套口(7)与塞门手把(6)也是用销子(4)连接的(
图1);塞门芯(5)的下端利用座在盖(1)上的弹簧(2)顶着,使塞门芯与塞门体保持良好的紧密的配合。盖(1)与塞门体(3)是螺纹连接。靠塞门芯下部(或上部)在通风口上、下范围内沿径向加工一个排风通孔A,A孔要与塞门芯的原通风口C呈垂直位置(图3);在塞门体(3)的锥体的一侧外表面上做一斜面平台(新产品可以铸造,改造现有的可以堆焊),在平台部位加工一个排风通孔B,B孔要与塞门体原通风口D呈垂直位置(图4)A孔和B孔上下错开不相通。贴平台斜面装一防寒橡胶材质的防尘盖板(11),防尘盖板(11)用螺钉(9)和压板(10)固定在塞门体(3)上(图2)。
当塞门手把(6)处于开通位置时(即
图1所示位置),塞门芯(5)的通风口C与塞门体(3)的通风口D相通,由于这时塞门芯上的排风通孔A被塞门体内壁锥面所封闭,同样的塞门体上的排风通孔B被塞门芯的锥面所封闭,而且因为A孔和B孔上下错开不相通,所以制动风只能沿原通风口流动而不会排入大气(图2);当塞门手把(6)处于关闭位置时,塞门芯上的排风通孔A与塞门体上的原通风口D相通,而塞门芯的通风口C与塞门体的排风通孔B相通,这样,风管的风都可经过孔A、通风口C进入排风通孔B,吹开防尘盖板而进入大气,使整个列车处于制动状态,保证了列车安全。所以说本装置的关键在于在塞门芯上开一个排风通孔A,在塞门体上开一个排风通孔B,只要A孔和B孔上下错开不相通,并且上下位置不超过通风口范围,那么本装置就能实现排风减压,保证列车安全。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突出效果,不仅能保证行车安全,而且不用报废现有的折角塞门,可为国家节省大量开支。
权利要求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适用于铁路车辆上的安全折角塞门,由盖(1)、弹簧(2)、塞门体(3)、销子(4)、塞门芯(5)、塞门手把(6)、手把套口(7)、销子(8)等组成,其特征是塞门芯(5)上有一个排风通孔A,在塞门体(3)锥体一侧有一斜面平台,其上有排风通孔B,平台上装一防尘盖板(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征是塞门芯上的排风通孔A和塞门体上的排风通孔B要上下错开不相通,并且上下位置不超过塞门芯和塞门体的通风口的范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铁路车辆上用的安全折角塞门。该装置塞门芯上有一个排风通孔,塞门体上也有一个排风通孔,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当塞门手把被人关闭后,列车风管中的风能自动从排风孔中排入大气,风管减压,整个列车发生制动,从而保证列车的行车安全。
文档编号B61G5/08GK2055463SQ8921652
公开日1990年4月4日 申请日期1989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1989年9月12日
发明者张华九, 夏兴林 申请人:张华九, 夏兴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