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车折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4766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滑板车折叠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板车,尤指一滑板车折叠结构。
一般滑板车有的立竖管与顶端把手是相对底部水平车架呈一L型体,相当占空间,故将竖管弯折收合的结构便为常见的设计,以利折收整个滑板车方便收藏、携带,而现见滑板车的弯折收合结构,常见者多利用弹性卡榫配合快拆固定件达致双重定位的作用,但其弹性卡榫的解掣需以拇指用力按压,同时弯折竖管使其脱离卡掣孔,操作上较为不便;因此便有一便利性更佳的“滑板车折收结构”,虽原案的设计是利用做为折收枢转轴心的快拆栓件迫紧固定车前管靠合于踏板的状态,但因其仅一轴向的紧抵力,而缺少一径向的卡抵作用,致在快拆栓件迫紧不完全时,如手握竖管而提拿滑板车之际,在重力或摆动的作用力下,其车前管仍亦容易相对踏板产生一定程度的张展情形,非稳固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滑板车折叠结构,针对滑板车折叠后而提供一卡定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滑板车折叠结构,在车前管延伸一管架相枢连于踏板前端的二枢板而可转动折收,该车前管的管架中央段处形成一贯穿的工槽孔,且下端部两侧对应设有定位销;该踏板前端成型的二枢板其间距对应于上述管架的宽度,并在其二枢板上部对应穿设枢孔,及配合设有一组快拆栓件穿结于枢板枢孔与管架长槽孔而加以枢连,且二枢板底端形成一下端开放的滑槽;其中踏板前端二枢板的上部侧缘形成对应定位销卡抵的凹孔。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踏板前端二枢板的上部侧缘形成对应的凹孔,而操作折收时,当将管架斜推使其定位销脱离滑槽,复弯折车前管靠合踏板后,可拉回管架令定位销卡抵于该凹孔,而卡定及借快拆栓件再迫紧固定。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加以详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展立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解掣动作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折收状态示意图。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车前管1倾斜延伸一管架4而与踏板5前端斜向相对成型的二枢板6相连接,其中,该车前管1的管架4是在其中央段处形成一贯穿的长槽孔41,且下端部两侧对应设有定位销42;踏板5前端的二枢板6则为间距对应于管架4的宽度,并于其二枢板6上部对应穿设枢孔61,及配合快拆栓件8穿结于枢板6枢孔61与管架4长槽孔41予以枢连,且二枢板6底端形成一下端开放的滑槽62;主要改良的结构特征在于踏板5前端二枢板6的上部侧缘形成对应的凹孔63,为令上述的定位销42可卡抵于此凹孔63。
由上述结构在滑板车以车前管1相对踏板5展开令车把竖杆2竖立时,如图2所示,车前管1以穿结管架4长槽孔41与枢板6枢孔61的快拆栓件8为一轴心而转动,其管架4经转移得以定位销42对应于枢板6底端的滑槽62,将管架4上移使下端部的定位销42抵入枢板6底端滑槽62,而限定其无法相对枢转,再以快拆栓件8迫紧二枢板6夹固管架4固定此展立架构。
而在折叠车前管1相对踏板5靠合时,先扳松快拆栓件8,再斜向推移管架4向下,使其下端有定位销42脱离枢板6底端有滑槽62,而如图3所示,可将车前管1以快拆栓件8为轴心朝向踏板5转动,其车前管1靠合于踏板5之后,如图4所示,将管架4以长槽孔41沿快拆栓件8予以拉回,令其定位销42移近枢板6,而可卡抵于枢板6上部侧缘的凹孔63,形成卡定作用,以及再由快拆栓件8加以迫紧固定,如此,具有径向卡抵作用与轴向紧抵力,形成双重定位,其折收状态稳固确实。
权利要求一种滑板车折叠结构,在车前管延伸一管架相枢连于踏板前端的二枢板而可转动折收,其中,该车前管的管架中央段处形成一贯穿的工槽孔,且下端部两侧对应设有定位销;该踏板前端成型的二枢板其间距对应于上述管架的宽度,并在其二枢板上部对应穿设枢孔,及配合设有一组快拆栓件穿结于枢板枢孔与管架长槽孔而加以枢连,且二枢板底端形成一下端开放的滑槽;其特征在于踏板前端二枢板的上部侧缘形成对应定位销卡抵的凹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滑板车折叠结构,主要于踏板前端二枢板的上部侧缘增设对应的凹孔,而供操作折收时,当将管架斜推使其定位销脱离滑槽复弯折车前管靠合踏板后,再拉回管架令定位销卡抵于该凹孔,形成卡定作用,以及由快拆栓件加以迫紧固定,致具一径向卡抵作用与一轴向紧抵力,形成双重定位,使其折收状态稳固确实。
文档编号B62K17/00GK2457014SQ0026443
公开日2001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4日
发明者陈定兴 申请人:陈定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