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便摩托车式车辆用燃料系统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7289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轻便摩托车式车辆用燃料系统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侧停车支架并设置有燃料箱的轻便摩托车式车辆用燃料系统结构。
另外,在燃料箱的上表面部连接进行燃料箱内的空气的通气的通气管(参照专利文献日本实开昭62-112982号公报)另外,在该轻便摩托车式车辆中,作为环保措施的一环,使在燃料箱内气化了的汽油与空气一起经过进气软管导入净化器,在该净化器分离汽油和空气,仅将汽油从净化器经过排气软管引导至化油器,用于形成混合气。
并且,该轻便摩托车式车辆在搁脚板的下方配置主箱(燃料箱),在其上方的由护腿构件围住的部分配置副箱,由燃料软管连接两箱,在采用该结构该轻便摩托车式车辆中,将净化器配置到副箱的近旁。
然而,对于这样的现有结构,如在使用侧停放支架停车的状态下向燃料箱供油,则燃料箱倾斜,所以,在燃料箱的单侧产生空气聚集,该聚集的空气可能在箱充满时产生燃料喷出和由空气膨胀导致油面变动。
为此,在上述专利文献的图4中,如在燃料箱的右端部设置通气口,则即使当在使用设于图中左侧的侧停放支架的状态下供油时,也可防止燃料箱内的空气聚集,但通气管(图中符号17)的配置不容易实现。即,当连接到处于车身相反侧的供油口时,如在搁脚板下部通往车宽方向,则在通气管内形成空气聚集,为了在护腿部朝车宽方向通过,需要与下伸管交叉,在交叉部分缩小搁脚(膝的前方)空间。
另一方面,在轻便摩托车式车辆中,当如上述那样将净化器配置到副箱的近旁时,连接该净化器与化油器的排气软管在侧面视图中大体呈U字状,这样,可能使得从净化器经过该排气软管内流向化油器的雾化汽油在途中液化而滞留于排气软管的最下部,由该滞留的汽油堵塞排气软管,使净化器本来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
另外,由转向手把下方的护腿构件围住的部分的空间存在制约,当在该部分配置净化器时,存在轻便摩托车式车辆的宽度尺寸扩大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可稳定地充分地发挥净化器的功能,同时,可实现车身宽度方向的紧凑化。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1项发明的轻便摩托车式车辆用燃料系统结构具有燃料箱,该燃料箱配置到具有侧停放支架的轻便摩托车式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上述燃料箱配置到搁脚板的下方,在上述车身处于立起姿势的状态下,使处于与配置上述侧停放支架的一侧相反侧的上表面变低地倾斜,并且,在配置了上述侧停放支架的一侧的上表面设置通气口,在上述燃料箱的上方位置的上述车身的配置上述侧停放支架的一侧设置供油口,由通气管连接该供油口近旁与上述通气口。
第2项发明在第1项发明的基础上,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当使用上述侧停放支架使上述车身倾斜时使上述燃料箱上表面大体沿着水平方向地设定其倾斜角度。
第3项发明在第1或第2项发明的基础上,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相对上述车身将钥匙圆筒配置到与配置上述侧停放支架的一侧相反侧。
第4项发明在第1-3项发明的基础上,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在上述燃料箱内将气化了的燃料与空气一起经过进气软管引导至净化器,在该净化器分离燃料和空气,从净化器经过排气软管仅将燃料引导至化油器,用于形成混合气,上述净化器配置到车身的最下部。
第5项发明在第4项发明的基础上,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由燃料软管连接配置于搁脚板下方的作为上述燃料箱的主箱和配置到其上方的副箱,同时,将上述净化器配置到上述副箱和上述化油器的下方。
第6项发明在第4或第5项发明的基础上,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将上述净化器配置到从头管朝车身后方往斜下方延伸的下伸管的下端近旁。
图2为从车辆前方观看该实施形式1的

图1的正面图。
图3为从车辆后方观看该实施形式1的图1的背面图。
图4为该实施形式1的图1的平面图。
图5为该实施形式1的主箱的平面图。
图6为该实施形式1的主箱的的侧面图。
图7为该实施形式1的主箱的从车辆前方观看的正面图。
图8为该实施形式1的主箱的的从车辆后方观看的背面图。
图9为示出该实施形式1的主箱的倾斜状态的与图8相当的背面图。
图10为示出该实施形式1的侧停放支架的车辆后侧的侧面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实施形式2的轻便摩托车式车辆的侧面图。
图12为该实施形式2的轻便摩托车式车辆的部分正断面图。
图13为示出该实施形式2的净化器配置结构的轻便摩托车式车辆的部分侧面图。
图14为示出该实施形式2的净化器配置结构的轻便摩托车式车辆的部分平面图。
(实施形式1)下面,根据图1-图10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式1。
首先说明结构。图中的符号11为轻便摩托车式车辆的车架,在该车架11的车辆前部设置可自由回转地插通图中省略的转向轴的头管12,从该头管12朝后方的斜下方延长主管13,同时,在该主管13的左右配置一对下伸管14。
在搁脚板下侧的车架11支承作为“燃料箱”的主箱17,该主箱17的上表面17a如图6所示那样使车辆后部17c侧朝上方凸出,同时,如图8所示那样,在车身处于立起姿势的状态下,使与配置侧停放支架36的一侧17d(从车辆后方观看时为左侧17d)的相反侧变低地倾斜。
该主箱上表面17a的倾斜角度如图9所示那样,在使用侧停放支架36使车身倾斜时,其上表面17a大体沿水平方向地设定。
另外,在该上表面17a的配置侧停放支架36的一侧17d设置通气口17b。
从该主箱17的上表面17a的从车辆后方观看时处于左侧17d的前端部17e朝上方延伸连接管18,在该连接管18的上端部配置副箱19,从该副箱19朝斜上方凸设供油筒20,在该供油筒20的上端部形成供油口21,另外,设置对该供油口21进行开闭的油口盖22。
该供油口21配置到车架11的设置了头管12的车身前部的从车辆后方观看时的左侧。另外,在主箱17的上表面17a的从车辆后方观看时的左侧17d,将第2通气管34的下端部34a连接到上述通气口17b,同时,将该第2通气管34的上端部34b连接到上述供油管20。在车身前部的从车辆后方观看时的右侧设置图中未示出的钥匙圆筒。
在车身的左侧如图10所示那样配置上述侧停放支架36,在主箱17的从车辆后方观看时的左侧17d如上述那样连接连接管18和第2通气管34。
另一方面,在上述副箱19如图1和图2所示那样将安装片19a延长到周围,由螺钉25将该安装片19a固定到四角形的支承管24,该支承管24固定于头管12。
在该供油口21的周围配置用于接受溢落到该供油口21周围的燃料的燃料接受部26,该燃料接受部26呈上方开放的四角形的箱形,通过折叠线部26a从图1所示状态朝箭头方向折叠。供油时,通过打开设于护腿构件28的盖而展开该燃料接受部26,通过关闭盖28a而折叠燃料接受部26。
在该燃料接受部26的底部连接将聚集于该燃料接受部26内的燃料排出到车外的排泄软管27的上端部27a,该排泄软管27延长到下方(大体正下方),从该排泄软管27的下端开口27b将燃料排出到车外。
该排泄软管27的下端开口27b如图1所示那样,位于覆盖车身下方的的下罩29的上侧。
在该下罩29形成将从排泄软管27的下端开口27b流落的燃料排出到车外的排出开口29a,该排出开口29a形成于排泄软管27的下端开口27b正下位置的靠车辆后方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副箱19的上表面部19b连接进行主箱17内的压力调整的第1通气管30的上端部30a,同时,将该第1通气管30的下端部30b连接到上述排泄软管27的下端部,如图2等所示那样成为三叉状。
另外,在该第一通气管30的途中,设置当车辆倒下时防止燃料排出到外部的翻转阀32。
下面说明在使用侧停放支架36的状态下供油的场合。
在使用侧停放支架36停车的状态下,车身朝侧停放支架36侧倾斜,从图8所示状态如图9所示那样使轴心O相对铅直方向朝左侧倾斜。这样,主箱17的上表面17a如图9所示那样大体成为水平。
从该状态,拆下供油口盖22,当从供油口21由图中省略的供油枪供给燃料时,主箱17内的空气通过供油管18和第2通气管34流出到外部。
在该场合,由于主箱17的上表面17a如上述那样大体成为水平,所以,不产生空气聚集,可防止聚集的空气导致的充满箱时的燃料喷出和空气膨胀导致的油面变动。
另外,虽然图中未示出,但实际上在车身前部的右侧通常配置主开关,所以,通过将供油口21配置到从车辆后方观看时的左侧,可避开主开关地在车身左侧部分完成连接管18和第2通气管34的配管,所以,可不必在车身左右弯曲各管地以最短距离进行配管。
在上述实施形式中,在设置了副箱19的场合适用了本发明,但不限于此,对于未配置副箱19的场合也可适用。
(发明的实施形式2)图11-图14示出本发明的实施形式2。
图11为轻便摩托车式车辆的侧面图,图12为该轻便摩托车式车辆前部的部分正断面图。
在图11所示轻便摩托车式车辆101的车身前方上部设置头管102,在该头管102内可自由回转地插通转向轴103。在该转向轴103的上端安装转向手把104,在该转向轴103的下端安装前叉105,在该前叉105的下端部可自由回转地支承前轮106。
另外,从上述头管102朝车身后方往斜下方延伸下伸管107后折曲,朝车身方向大体水平地延伸,从该下伸管107的途中分支左右一对后撑条108,朝车身后方往倾斜上方延伸设置。
可是,车身前部的上述头管102、下伸管107等由树脂制的前罩109覆盖,该前罩109的后半部构成同样由树脂制成的护腿构件110。
另外,在上述转向手把104的后方配置双人式车座111,在该车座111与转向手把104之间设置低底盘式的搁脚板(搁脚台)112。在该搁脚板112的下方的空间配置与实施形式1同样的作为燃料箱的主箱113。
另外,在上述搁脚板112后方的上述车座111的下方,设置作为动力一体的一体摆动式发动机114。
上述一体摆动式发动机114配置在车身的左侧,通过一体化传动箱116而构成,该传动箱116由通过内装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115、未在图中未示出的V形皮带式自动变速器及减速机构构成,传动箱116从发动机115的车身左侧朝车身后方延伸,在其后端可自由回转地支承后轮117。在传动箱116的上部安装空气滤清器118,从该空气滤清器118朝车身前方延伸的进气管119连接到上述发动机115的进气系统,在其途中设置化油器120。
具有以上构成的一体摆动式发动机114通过连杆机构122可上下自由摆动地支承在固定于上述后撑条108的发动机悬挂托架121,其后端与后轮117一起通过后缓冲器123支承于后撑条118。
另一方面,车身的车座111下方的部位由树脂制的车身罩124覆盖,在该车身罩124内的上述一体摆动式发动机114的上方通过前后的安装构件126和横向构件127将上表面开口的收容箱125安装配置到后撑条108。该收容箱125沿车座111的全长较长地延伸,确保大容量,在其内部如图示那样同时收容半球型的头盔H1和全遮式的头盔H2。在该收容箱125上支承上述车座111,该车座111的前端以铰链128为中心朝上下回转,对上述收容箱125进行开闭。在左右的后撑条108除了架设上述安装构件126和横向构件127之外,还架设横向构件129,在安装构件126和127安装把手130。
在本实施形式的轻便摩托车式车辆101中,如图12所示那样将小容量的副箱131配置到由车身前部的上述前罩109和护腿构件110围成的空间内的上述头管102的左侧,在头管102的右侧配置蓄电池132。
从上述副箱131的底部朝下方延伸的柔性的燃料软管133连接到配置于搁脚板112下方的大容量的上述主箱113。在副箱131的靠前侧上部倾斜地立设供油口134,在该供油口134覆盖可装拆的箱盖135,在该供油口134的周围围住该供油口134地设置燃料接受部136。
上述燃料接受部136用于接受供油时从供油口溢出的燃料(汽油),溢流管137从其底部朝下方延伸,该溢流管137的下端在主箱113的前方的车身下部向大气中开口。
进气软管138从副箱131的上部朝下方延伸,该进气软管138连接到倾斜配置于上述主箱113左侧方的净化器139的后面,该主箱113配置到上述下伸管107的下端近旁。
另一方面,在车座111前部下方的由车身罩124覆盖的上述收容箱125前端部近旁通过图中未示出的撑条将燃料泵142安装配置到上述横向构件129。在该燃料泵142连接从发动机115的进气系统延伸的负压软管143,该燃料泵142由进气压力的脉动进行驱动,从主箱113经过燃料软管144吸引汽油使该燃料升压,经过燃料软管145将该汽油供给到上述化油器120,用于用于混合气形成。在化油器120中形成的混合气供给到一体摆动式发动机114的发动机115用于燃烧。
下面,根据图13和图14说明上述净化器的配置结构的详细内容。图13为示出净化器配置结构的轻便摩托车式车辆的部分侧面图,图14为其部分平面图。
净化器139为将从副箱131通过进气软管138导入的气化汽油分离成汽油和空气的装置,如图13所示,在车身的最下部即上述那样配置于下伸管107的下端近旁的上述主箱113的左侧方朝车身前方下降地倾斜配置。
从该净化器139前面朝车身前方往斜下方延伸的空气软管140连接到上述溢流管137的下端部,从净化器139的后面导出的排气软管141朝车身方向往斜上方延伸,其端部连接到上述化油器120。
主箱113和副箱131内的气化了的汽油从副箱131的上部通过进气软管138与空气一起导入至净化器139,在净化器139分离汽油和空气。分离了的汽油由进气负压吸引,通过排气软管141供给到化油器120,用于形成混合气,分离了的空气通过空气软管140被引导至溢流管137,从该溢流管137的下端开口部排出到大气中。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形式2中,由燃料软管133连接配置到搁脚板112下方的主箱113和配置于其上方的副箱131,同时,将净化器139配置到车身的最下部即副箱131和化油器120的下方,所以,在连接到该净化器139的进气软管138和排气软管141的途中不形成成为汽油聚集的原因的最下部,因此,不会由液化了的汽油堵塞进气软管138和排气软管141,净化器139可稳定地充分发挥其本来的功能。
另外,按照本实施形式2,由于将净化器139配置到空间上较宽余的搁脚板112下方的下伸管107的下端近旁,所以,可使轻便摩托车式车辆101的宽度方向紧凑化。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按照第1项发明,燃料箱在车身立起姿势的状态下,与配置了侧停放支架的一侧相反侧的上表面较低地倾斜,同时,在配置侧停放支架的一侧的上表面设置通气口,所以,当供油时,在主箱的上表面的空气聚集的发生少,可抑制聚集的空气导致的箱充满时的燃料喷出和空气膨胀导致的油面变动。另外,通气管由于对设在车身的配置侧停放支架的一侧的供油口和设于与该供油口相同侧的透孔口,所以,不需要在搁脚板下部使通气管在车宽方向通过,可防止通气管内的空气聚集的发生,同时,在护腿部也没有必要沿车宽方向通过,所以,不与下伸管交叉,不会使搁脚(膝的前方)空间变窄。
按照第2项发明,当使用侧停放支架使车身倾斜时使上表面大体沿着水平方向地设定燃料箱上表面的倾斜角度,所以,可进一步抑制空气聚集的发生。
按照第3项发明,相对车身将钥匙圆筒配置到与配置侧停放支架的一侧相反侧,所以,在侧停放支架侧配置供没管和通气管,在与其相反侧进行钥匙圆筒的配管等,所以,可容易地以最短距离对管进行配置。
按照第4项发明,在燃料箱内将气化了的燃料与空气一起经过进气软管引导至净化器,在该净化器分离燃料和空气,从净化器经过排气软管仅将燃料引导至化油器,用于形成混合气,上述净化器配置到车身的最下部,所以,可稳定地发挥净化器的功能,同时,可实现车身宽度方向的紧凑化。
权利要求
1.一种轻便摩托车式车辆用燃料系统结构,具有燃料箱,该燃料箱配置到具有侧停放支架的轻便摩托车式车辆的车身;其特征在于上述燃料箱配置到搁脚板的下方;在上述车身处于立起姿势的状态下,使处于与配置上述侧停放支架的一侧相反侧的上表面变低地倾斜,并且,在配置了上述侧停放支架的一例的上表面设置通气口,在上述燃料箱的上方位置的上述车身的配置上述侧停放支架的一例设置供油口,由通气管连接该供油口近旁与上述通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便摩托车式车辆用燃料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当使用上述侧停放支架使上述车身倾斜时使上述上表面大体沿着水平方向地设定上述燃料箱上表面的倾斜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轻便摩托车式车辆用燃料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相对上述车身将钥匙圆筒配置到与配置上述侧停放支架的一侧相反侧。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轻便摩托车式车辆用燃料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燃料箱内将气化了的燃料与空气一起经过进气软管引导至净化器,在该净化器分离燃料和空气,从净化器经过排气软管仅将燃料引导至化油器,用于形成混合气;上述净化器配置到车身的最下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轻便摩托车式车辆用燃料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由燃料软管连接配置于搁脚板下方的作为上述燃料箱的主箱和配置到其上方的副箱,同时,将上述净化器配置到上述副箱和上述化油器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轻便摩托车式车辆用燃料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净化器配置到从头管朝车身后方往斜下方延伸的下伸管的下端近旁。
全文摘要
轻便摩托车式车辆用燃料系统结构具有作为燃料箱的主箱17,该主箱17配置到具有侧停放支架的轻便摩托车式车辆的车身;其中,该主箱17配置到搁脚板的下方,在车身处于立起姿势的状态下,使处于配置侧停放支架的一侧17d相反侧的上表面17a变低地倾斜,并且,在配置了侧停放支架的一侧17d的上表面17a设置通气口17b,在主箱17的上方位置的车身的配置侧停放支架的一侧设置供油口,由通气管连接供油口近旁与通气口17b。这样,即使在使用侧停放支架停车的状态下向燃料箱供油,也可防止燃料箱内的空气聚集,同时,可简单地对通气管配管。
文档编号B62J37/00GK1425583SQ0215672
公开日2003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13日
发明者吹田善一, 石野胜也 申请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