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便摩托车式车辆的前部灯器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6641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轻便摩托车式车辆的前部灯器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轻便摩托车式车辆的包含前照灯的前部灯器构造,特别是涉及可紧凑化的前部灯器构造。
一般情况下,前照灯的光最好扩展到车身侧方,但如上述现有技术例那样在两侧设置闪光式方向指示灯会形成障碍,所以,不能期望扩展到侧方。另外,为了由前照灯的灯泡朝侧方投光需要大的反射镜,而且,当在转向把罩后部设置仪表时,不可避免会使转向把罩大型化。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朝侧方充分投光并可实现紧凑化的灯器构造。
此时,也可将上述位置灯设置到前照灯灯泡设置位置的车身后方。另外,也可将上述位置灯的位置灯反射镜分别设置到前照灯反射镜的长度方向两侧,而且将前照灯透镜与位置灯透镜一体化,同时,使中央部朝前方凸起地横向伸长,使其长度方向两侧部分朝前照灯反射镜的两侧方向和后方延伸。
本发明由于朝横向伸长地形成前部灯器,在其中央设置前照灯,在其左右配置位置灯,将其一体化,所以,可由位置灯朝侧方投光。因此,前照灯只需照明前方,所以,其反射镜可由较小尺寸满足要求,可使前部灯器全体紧凑化,使转向把罩也小型化。
另外,如将位置灯设置到前照灯灯泡设置位置的车身后方,则可由位置灯在宽范围将对前照灯灯泡的光不能到达的侧方进行投光,不仅能够扩大可投光范围,而且可在前照灯反射镜的两侧部靠近地配置位置灯,使横向的长度紧凑。另外,如将上述位置灯反射镜分别设置到前照灯反射镜的长度方向两侧,而且,使前照灯透镜与位置灯透镜一体化,使中央部朝前方凸起地横向延伸,使其长度方向两侧部分朝前照灯反射镜的两侧方向和后方延伸,则可有效地朝侧方对位置灯的光进行投光,提供宽范围的灯器。
图2为其平面图。
图3为示出车身前半侧的主要部件布局的侧面图。
图4为与图3相连的车身后半侧的侧面图。
图5为示出车身前半侧的主要部件布局的平面图。
图6为与图5相连的车身后半侧的平面图。
图7为剖开车身罩的一部分示出发动机周围的图。
图8为车架的透视图。
图9为其平面图。
图10为设于踏板下的踏板托盘的透视图。
图11为灯器的全体透视图。
图12为其断面图。
下面参照


实施例。图1为利用本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外观侧面图,图2为其平面图,图3为示出车身罩内侧的主要部件的布局的车身前半侧侧面图,图4为与图3相连的车身后半侧侧面图,图5为示出车身罩内侧的主要部件布局的车身前半侧平面图,图6为与图5相连的车身后半侧后侧平面图,图7为剖开车身罩的一部分示出发动机周围的图,图8为示出车架的概略构成的透视图,图9为其平面图,图10为设于踏板下的踏板托盘的透视图。
首先,说明利用本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全体构造。如图1所示,该机动二轮车为采用大直径的前轮1和后轮2的轻便摩托车式车辆,前叉3的上部由前罩4和护腿板5从前后覆盖,在前罩4的前面中央部设置用于取入散热器的冷却风的空气取入口6,在其左右设置闪光式方向指示灯7,在护腿板5的左右两侧设置用于将散热器的温排风排出到外部的排风口8。
前罩4由位于前轮1上方的本体部4a和连接于其下部朝斜下方往后延伸于前轮1后方的前侧罩4b构成。在前罩4和护腿板5的上方设置覆盖转向把9的转向把罩10,在该转向把罩10的前面设置前照灯11。另外,在转向把罩10的上面后部侧设置仪表板10a(图2)。
护腿板5的下部连接到覆盖低底盘式的踏板的面板12,该面板12在护腿板5的连接部稍往下方的位置大体弯曲到水平方向然后朝后方延伸,成为驾驶者放脚的踏板面。面板12的后部连接到尾罩13,该尾罩13朝踏板面的上方立起。
尾罩13为覆盖车座14与后轮2前方和上方部分之间的朝上下方向开放的构件,上方的开口部由车座14可自由开闭地覆盖。车座14为二人乘用车座,具有驾驶者用的前座14a和搭乘者用的后座14b。从后座14b的左右两侧朝后方配置扶手兼载物架33a,通过从内侧贯通尾罩13到达外侧的撑条33b,将前端部支承于后述的车架的车座轨部。
从踏板面到前座14a,尾罩前部13a为上下方向宽度最大的部分,在其下部安装从前方绕到左右两侧面地形成的、可自由装拆地覆盖维修用孔的维修用盖15。
面板12下方的踏板侧面由下罩16覆盖,下罩16的前端部与前罩4的后端部连接,上部与面板12连接。在本申请中,为了方便,将前罩4、护腿板5、及转向把罩10作为前部车身罩,将面板12和下罩16作为踏板罩,将尾罩13作为后部车身罩,并将它们总称为车身罩。这些车身罩为外观构件,分别由塑料等适当材料形成。
维修用盖15为由塑料等适当材料制成的侧面视图下大体呈L字形的构件,在由其装拆相对上述尾罩前部13a侧的维修用孔进行开闭的同时,大体水平地形成的底部对形成于面板12的踏板侧的维修用孔(图示省略)进行开闭。面板12的左右各后端部朝后方延伸于尾罩前部13a的侧方,构成朝斜上方的伸长端部12a,搭乘者用的后座脚蹬17收容时重叠在这里。
在尾罩13的侧面,将平坦面18形成于前座14a的下方和后座脚蹬17的上方部之间,在后端部绕到侧面地安装大型的尾灯装置19。另外,在尾灯装置19的近旁,将车座锁用钥匙孔20设置于成为后轮2上方的侧面。图中的符号21为摆动式动力机组,符号22为空气滤清器,符号23为后缓冲器,符号24为主支架。
摆动式动力机组21具有后述的4冲程发动机和三角皮带式变速器。图中的符号21a为曲轴,同轴地配置驱动皮带轮。符号21b为变速输出轴,从动皮带轮和起动离合器同轴地配置。符号21c为卷挂于驱动皮带轮与从动皮带轮之间的三角皮带,符号21d为后车轮轴。
如图3所示,转向轴27可自由回转地支承到设于车架25前端部的头管26,通过该转向轴27连接前叉3和转向把9。另外,如图4所示,在车架25的中央部通过连杆28可自由摆动地支承摆动式动力机组21。
如图8和图9所示,车架25具有下伸部30、左右一对踏板部31、立柱部32、及车座轨部33,该下伸部30从头管26朝斜下方往后方沿车身中心延伸,该左右一对踏板部31将前端焊接于其下部两侧,朝斜下方往后方延伸后大体弯曲成水平状态,然后进一步朝后方延伸,该立柱部32从各后端部弯曲,朝上方在后轮2的前方延伸,该车座轨部33焊接于该立柱部32的上端部,同时,朝斜上方在车座14的下方、后轮2的上方延伸到后方。
下伸部30为仅使用1根的管构件,踏板部31和立柱部32为连续的管构件并左右一对地设置。车座轨部33左右一对地设置,但为在平面视图下大体呈U字状的单一管构件,从立柱部32上端朝车身前方延伸并由朝前方凸起地弯曲的伸出部34连接,后部侧由横梁35连接左右。在车座轨部33与立柱部32的连接部设置枢轴板36,由设于这里的枢轴部36a对连杆28的一端侧进行轴承支承,该连杆28在另一端侧支承摆动式动力机组21。
左右的踏板部31后端部间由朝后方弯曲成凸形的后横管38连接,后横管38的两侧焊接到左右的踏板部31的后端部下面。另外,设置大体平行地朝前后方向延伸于左右的踏板部31的各外侧方的侧撑条39,各侧撑条39分别由撑条40a、40b与对应的踏板部31连接。另外,在后侧的撑条40b连接脚蹬支架41的前端部。
脚蹬支架41为沿左右的立柱部32下部朝斜后方往上弯曲成凸形的管构件,另一端侧从后方安装到托架32a(图7、9),该托架32a安装到立柱部32的背面侧。另外,在最朝上方凸出的顶部设置后座脚蹬用的安装凸起42。
左右的踏板部31的前端部间也由前横管37连接,在其中间部焊接下伸部30的下端。这样,形成由左右的踏板部31、前横管37、及后横管38围成的踏板下空间。
下面再根据图3-6说明车架25与各部件的配置关系。在由前罩4和护腿板5围住的空间内收容头管26,在头管前方配置散热器43,在散热器43前方配置冷却扇44,在其下方配置散热器水箱45,在散热器43的上方配置喇叭46。
下伸部30配置在成为前轮1后方的前罩4与护腿板5之间,踏板部31和侧撑条39由面板12和下罩16覆盖。另外,在由左右的踏板部31、前横管37、及后横管38围住的上述踏板下空间收容图10所示踏板托盘47的凹部48。在其内部收容蓄电池49a和起动机继电器49b那样的相关电机部件。
踏板托盘47由塑料等适当构件形成,由凹部48的周围部分支承于左右的踏板部31、前横管37、及后横管38,凹部48的朝上方开放的开口部对着面板12的维修用孔,由维修用盖15的底部开闭。
脚蹬支架41由面板12的伸出端12a覆盖,从形成于其一部分的开口部使凸起42和后座脚蹬(ピリオンステツプ)17朝外部伸出(图2)。
支承于枢轴板36的摆动式动力机组21在其前部设置水冷4冲程式发动机,该发动机如图7所示那样具有气缸50、气缸盖51、及缸前盖52,大体水平地配置,缸前盖52、气缸盖51、安装到气缸盖51侧面的火花塞53、及连接到气缸盖51的进气口的化油器54的一部分对着由维修用盖15覆盖的维修用孔的开口部。
空气滤清器22从朝前方凸出于其前部地设置的管22a吸入外部气体,由锥形管22b将新气供给到化油器54。另外,连接于气缸盖51的排气口的排气管55通过发动机的下方连接到后轮侧方的消声器56(图6)。另外,如图2所示,在发动机侧与散热器43之间由朝车身右侧偏倚地配置的送水管57a、57b连接,使冷却水循环。
如图4所示,伸出部34朝前方伸出与缸前盖52相同程度,在这里将置物箱58挂在车座轨部33的前半部加以支承,在其后方将燃料箱59支承于车座轨部33的后段部上,在燃料箱59的前后方向中间部近旁的车座轨部33支承后缓冲器23的上端部。
下面说明前部灯器11的构造。图11为前部灯器11的全体透视图,图12为其断面图。前部灯器11沿转向把罩10的前面朝车宽方向横向伸长地设置,在中央和左右分别一体配置前照灯部60和位置灯部61,将其组件化,透镜62也一体形成前照灯部透镜62a和左右的位置灯部透镜62b,整体上成为横向伸长的弯曲状,中央的前照灯部透镜62a朝前方凸出弯曲,两侧的位置灯部透镜62b朝侧面侧以较大幅度绕到侧面侧。前照灯部透镜62a为透明的(クリア)透视镜部,位置灯部透镜62b通过实施透镜切割(レンズカツト),使位置灯的散射光成为位置灯灯泡66的目覆,外表良好。
相对透镜62从后方配合的外壳63将中央的前照灯部外壳63a与两侧的位置灯部外壳63b一体化,设于外壳63内侧的反射镜64的中央构成前照灯部反射镜64a,在其两侧将位置灯部反射镜64b一体化。
前照灯部反射镜64a为构成大体碗状的凹曲面的多反射镜构造,在其中心部配置前照灯灯泡65,其前端部的高度与前照灯部反射镜64a的最外侧部分64c的高度大体一致,前照灯部60可照明连接前照灯灯泡65前端部与前照灯部反射镜64a最外侧部分64c的线的前方侧。
另一方面,在位置灯部反射镜64b的底部配置位置灯灯泡66,其相对位置灯部反射镜64b的安装位置从前照灯灯泡65在前照灯部反射镜64a的安装位置朝后方后退尺寸D,位置灯部反射镜64b中的与前照灯部反射镜64a的边界部作为连接上述最外侧部分64c和位置灯部反射镜64b底部的台阶构成朝前后方向伸长的平面部64d。这样,可有效利用反射镜64a的死空间,而且可形成紧凑的灯器。
位置灯灯泡66的前端位置与前照灯灯泡65的安装位置即前照灯部反射镜64a的中心部(或底部)的高度大体一致,成为平面部64d前后方向大体中间部的位置。因此,平面部64d朝侧方反射位置灯灯泡66的光。位置灯部反射镜64b具有夹着位置灯灯泡66大体平行于平面部64d并且朝前方凸出的高度更低的外侧部64e,由于位置灯灯泡66的前端比其前端位置更朝前方凸出,所以,位置灯部61可在从前方到斜后方的宽范围投光。
图11所示符号67、68为相对转向把罩10的安装撑条,在这里,由自攻螺钉等连接到转向把罩10。符号69为用于将透镜接合到反射镜的构件。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作用。前部灯器11在前照灯部60的左右设置位置灯部61,所以,可相对转向把罩10的侧方由位置灯部61投光。因此,如仅由前照灯灯泡65照明,则必须使前照灯部反射镜64a的中心部大约后退到位置灯部反射镜64b的位置,所以,前部灯器11大型化,并且前照灯部反射镜64a的中心部必须比现在朝车身后方侧后退很多,为了避免与位于前部灯器11后方的仪表10a的干涉,安装其的转向把罩10也大型化。
然而,如本实施例那样,通过在前部灯器11的长度方向两端侧设置位置灯部61,前部灯器11的侧方从位置灯部61投光,所以,前照灯部60不需要这样的对侧部的考虑,结果,使前照灯灯泡65的安装位置较靠前,在前照灯部反射镜64a较小的情况下即可满足要求,可使前照灯部60紧凑化。为此,前部灯器11和转向把罩10分别可整体紧凑化,可在良好的空间效率下将前部灯器11与仪表板10a一起配置到转向把罩10。它们的布局变得容易。
而且,由于使位置灯灯泡66从前照灯灯泡65后退,设置前后方向伸长的平面部64d,所以,可朝侧方宽范围地反射。另外,由于在前照灯部透镜62a的两侧设置朝后方延伸的位置灯部透镜62b,所以,由1个透镜62即可满足要求,减少部件数量。外壳63和反射镜64也同样。
权利要求
1.一种轻便摩托车式车辆的前部灯器构造,该轻便摩托车式车辆在转向把罩的前面设置包含前照灯的前部灯器;其特征在于横向伸长地构成上述前部灯器,在中央部配置前照灯,在其长度方向两侧配置位置灯,形成一体的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便摩托车式车辆的前部灯器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位置灯设置到前照灯灯泡设置位置的车身后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便摩托车式车辆的前部灯器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位置灯在前照灯反射镜的长度方向两侧分别设置位置灯反射镜,而且将前照灯透镜与位置灯部一体化,使中央部朝前方凸起地横向伸长,使其长度方向两侧部分朝前照灯反射镜的两侧方向和后方延伸。
全文摘要
一种轻便摩托车式车辆的前部灯器构造,其中在覆盖转向把的转向把罩的前面设置前部灯器11,该前部灯器11横向伸长地形成,在中央配置前照灯部60,在左右配置位置灯部61,将其一体化,使位置灯部61从前照灯部60后退。在反射镜64的前照灯部反射镜64a的两侧一体设置平面部64d,形成位置灯部61的反射镜。前照灯部反射镜64a反射中央的前照灯灯泡65的光,从平面部64d的前端照明前方,平面部64d和位置灯灯泡66朝侧方投光。透镜62将前照灯部透镜62a和位置灯部透镜62b一体化,形成朝前方凸出的弯曲形状,使位置灯部透镜62b超过前照灯部反射镜64a绕到两端侧。
文档编号B62J23/00GK1357471SQ01142950
公开日2002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5日
发明者带刀武史, 川和聪, 白川浩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