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车的车架和该车架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6180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两轮车的车架和该车架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两轮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两轮车的车架和该车架的用途。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装有两个小车轮的手推车,很方便人们购物和旅行的需要,甚至现在开发出的旅游行李箱(袋、包)也装有至少两个小车轮和可伸缩的手柄,就象一辆小手推车一样,很方便人们推拉行走,还有两个小车轮的电力、燃力等助动车和滑板车等,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少的方便。但它们的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它们不能够象自行车那样可以骑行。现今的自行车虽可骑行,但它们的车架结构复杂、体积大、重量重、拆卸安装麻烦,且又不能变换组装成(可骑行的)有车轮和带手柄的旅游行李箱(袋、包)或(可骑行的)手推车或(可骑行的)小车轮助动车、滑板车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下管、上管(第二下管)、立管、中轴与地平面呈多种角度的结构布置和大小孔构成的后叉嘴以及立叉可相对于立管或立管可相对于下管或上管或与下管或上管连接的竖短套或飞轮可相对于大链轮向左或右转动等诸多优点,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两轮手推车不能骑行以及自行车的车架的结构复杂、体积大、重量重、拆卸安装麻烦等缺点,提供了多种结构组合全新式样的两轮车的车架,其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省材、牢固、容易拆卸安装等,且又能变换组装成自行车或(可骑行的)有车轮和带手柄的旅游行李箱(袋、包)或(可骑行的)手推车或(可骑行的)小车轮助动车、滑板车等。
本发明的两轮车的车架,套用的是自行车上的术语,因为该车架有很多类似于自行车。
本发明目的之一的两轮车的车架,是以后轴为圆心(顶点)的中轴与地平面朝前轮方向张开的夹角在5°至135°之间的两轮车的车架,这种结构可组合多种全新式样两轮车的车架,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省材、牢固等。
本发明目的之二的两轮车的车架的后叉嘴由大小孔构成的,配合一特制的驱动装置的后轴部件,可提高传动比,减小体积,牢固地与后轮配合。
本发明目的之三的两轮车的车架,是与立管相连接的立叉上端设置有一竖短套,立管插入竖短套内或套在竖短套外与立叉连接,或与下管或上管相连接的立管穿过至少一竖短套,下管或上管通过连接在竖短套上与立管连接,或通过拆卸连接大链轮和飞轮的链条,使立叉可相对于立管或立管可相对于下管或上管或与下管或上管连接的竖短套或飞轮可相对于大链轮向左或右转动,这些功能可使两轮车的车架成为多种用途的车架。
本发明目的之四是把上述这些结构、功能的两轮车的车架变成多种新型的自行车或(可骑行的)有车轮和带手柄的旅游行李箱(或袋、包)或(可骑行的)手推车或(可骑行的)小车轮助动车、滑板车等。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两轮车的车架的第一技术方案包括两轮车和自行车上的所有部件,以后轴为圆心(顶点)的中轴与地平面朝前轮方向张开的夹角在5°至135°之间。
本发明两轮车的车架的第二技术方案包括两轮车和自行车上的所有部件,其后叉嘴由大小孔构成,所述的大孔直径与一轴承的最大外直径的基本尺寸相同(刚好能套入),小孔直径大于后轴辊直径而小于大孔直径。
本发明两轮车的车架的第三技术方案包括两轮车和自行车上的所有部件,与立管相连接的立叉上端设置有一竖短套,立管插入竖短套内或套在竖短套外与立叉连接,或与下管或上管相连接的立管穿过至少一竖短套,下管或上管通过连接在竖短套上与立管连接,或通过拆卸连接大链轮和飞轮的链条,使立叉可相对于立管或立管可相对于下管或上管或与下管或上管连接的竖短套或飞轮可相对于大链轮向左或右转动。
所述的前叉腿或立叉或平叉由板状材料构成;所述的车把或车把横套管或下管或上管或立管或车把立管或前叉立管或鞍管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弹簧圆头锁销,或所述的车把或车把横套管或下管或上管或立管或车把立管或前叉立管或鞍管上开有至少一个小孔与弹簧圆头锁销配合;所述的以后轴为圆心(顶点)的立管与地平面朝前轮方向张开的夹角在50°至90°之间;所述的以前管和下管相接的下接头或以上管(第二下管)和前管或第二前管、下管、平叉的上接头或连接点为圆心(顶点)的下管或上管(第二下管)与地平面朝后轮方向张开的夹角在0°(平角)至90°之间;所述的以前管和下管相接的下接头或以上管(第二下管)和前管或第二前管、下管、平叉的上接头或连接点为圆心(顶点)的下管或上管(第二下管)与地平面朝后轮方向张开的夹角是,有一下管为0°(平角),或另有一上管(第二下管)在0°(平角)至90°(垂直)之间;或是有一下管在0°(平角)至90°(垂直)之间,或另有一上管(第二下管)为0°(平角);所述的下管或上管(第二下管)由长度可调的一至若干个构件构成;(a)所述的构件由套管组成的;(b)套管可由固定螺丝或其它固定构件进行固定。
所述的下管或上管的后端或前端或中端设置有至少一个折叠机构,立管或前管或第二前管可相对于折叠机构向左或右折叠或向左或右折叠90°。
所述的以后轴为圆心(顶点)的中轴与地平面朝前轮方向张开的夹角在15°至135°之间;所述的以后轴为圆心(顶点)的中轴与地平面朝前轮方向张开的夹角在25°至135°之间或35°至135°之间或45°至135°之间或55°至135°之间或60°至135°之间或70°至85°之间;所述的与立管相连接的立叉上端设置有一竖短套,立管插入竖短套内或套在竖短套外与立叉连接,或与下管或上管相连接的立管穿过至少一竖短套,下管或上管通过连接在竖短套上与立管连接,或通过拆卸连接大链轮和飞轮的链条,使立叉可相对于立管或立管可相对于下管或上管或与下管或上管连接的竖短套或飞轮可相对于大链轮向左或右转动90°或270°;所述的以后轴为圆心(顶点)的立管与地平面的夹角为90°(垂直)。
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方案是自行车或(可骑行的)有车轮和带手柄的旅游行李箱(或袋、包)或(可骑行的)手推车或(可骑行的)小车轮助动车、滑板车等,包括两轮车和自行车上的所有部件,所述的自行车或(可骑行的)有车轮和带手柄的旅游行李箱(或袋、包)或(可骑行的)手推车或(可骑行的)小车轮助动车、滑板车等装有如任何前面所述的两轮车的车架。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多种结构的全新式样的两轮车的车架,它的结构简单、轻便、体积小、节省材料、牢固、安装拆卸容易,用它组装的自行车,可象一般的自行车一样代步骑行和载物,最重要的是它可方便的变换成(可骑行的)有车轮和带手柄的旅游行李箱(袋、包)或(可骑行的)手推车或(可骑行的)小车轮助动车和滑板车等,它将更加方便人们的出行旅游和日常生活的需要。


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是本发明两轮车的车架的下管、上管(或称第二下管)、立管、中轴与地平面呈多种角度的结构布置示意简图。
图10是两轮车的车架的结构侧面示意图。图11是与图10相似的侧面示意图。
图12是两轮车的车架由板状材料构成的前叉腿侧视图。
图13和图14是图12的两种前叉嘴的形状正视图。
图15是两轮车的车架由板状材料构成的立叉(或平叉)和后叉嘴的示意图。
图16是图15的后叉嘴局部剖视图。
图17和图18是图11的立管相对于下管向右转动后的效果图。
图19是两轮车的车架由板状材料构成的另一种结构的立叉(或平叉)的示意图。
图20和图21是图15或图19的两种后叉嘴的示意图。
图22是图10的安装有旅游行李箱等后的效果简图。
图23是与图11类似的结构示意图。图24是与图23类似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2的套管收缩和前后轮向右转动90°后变成另一结构——有车轮和带手柄的旅游行李箱(或袋、包)等的后视效果图;图26是图25的侧视图。
图27是与图23类似的滑板车等结构示意简图;图28是图27的俯视图。
图29是两轮车的车架的车把分解和组装后视图。
图30是前轮、前叉立管、车把组装连接后的后视图。
图31和图32是弹簧圆头锁销的二视图(图31是俯视图;图32是侧视图)。
图33是与图24类似的结构图,其前面部分是车把立管升高后图30的侧视图。
图34是图33收缩后的效果图;图35、图36是图33的收缩和前后轮转动后变成另一结构——手推车的后视效果图。
图37是与图10类似的结构图。图38是与图37类似的结构图。
图39是图38拆卸收缩的前部分效果图;图40是图38拆卸收缩后的后部分效果图;图41是图40的后视图;图42是图40的正视图;图43、图44、图45是图38的收缩和前后轮转动后变成另一结构——手推车的后视效果图。
图46是图37的收缩和前后轮转动后变成另一结构——手推车的后视效果图。
图47是两轮车的车架的又一车把的后视图;
图48是图47分解后又组装成另一结构的后视图。
图49是图11的安装有货框(篮、架)等后的效果简图;图50是图49的套管收缩和前后轮向右转动90°后变成另一结构——手推车等的后视效果图;图51是图50的侧视图。
图52是两轮车的车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简图;图53是图52折叠前后轮后变成另一种结构——手推车的后视效果图;图54是图53的侧视图。
图55是与图33类似的结构图;图56、图57、图58是图55的收缩和前后轮转动后变成另一结构的后视效果图。
图59是与图55类似结构的示意图;图60、图61是图59的收缩和前后轮转动后变成另一结构——手推车的后视效果图。
图62、63、64、65、66、67、68是两轮车的车架的下管、上管(或称第二下管)、立管、中轴与地平面呈多种角度的结构布置示意简图。
图69是与图52类似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下管(或称套管)、1a-前套管、1b-后套管,1c-上套管或左套管(或称第一前上套管),1q、1d、1e-折叠构件,2-立管、2a-鞍管,3-后轴、3a-后叉嘴小孔或后叉嘴左小孔、3a′-后叉嘴右小孔、3b-后叉嘴大孔或后叉嘴左大孔、3b′-后叉嘴右大孔、3c-开口叉嘴孔、3d-轴承或左轴承、3d′-右轴承、3e-小板状材料或小板状材料左边、3e′-小板状材料右边,4-平叉、4a-支架,5-中轴、5a-中接头,6-前管、6a-第二前管,7-前管和下管的下接头、7a-第二前管和上管或前管和上管的上接头或上管和下管或平叉、中接头的连接点,8-曲柄或左曲柄、8a-右曲柄、8′-左脚踏、8a′-右脚踏,9-后轮,10-鞍座,11-大链轮,12-车把或左车把、12a-右车把,13-前叉立管、13a-车把立管,14-前轮,15-前轴、15a-前叉嘴封闭孔、15b-前叉嘴开口孔,16-上管(或称第二下管、第二套管)、16a-前上套管、16b-后上套管、16c-第二上管,17、17a-横短套(或称固定构件),18、18a、18b、18c、18d、18e-固定螺丝,19、19a、19b-链条、19e-链条张紧轮,20、20a、20b、20c-竖短套(或称固定构件),21-飞轮或链轮、21a-多级塔形飞轮或多级塔形链轮,22-车把横套管左孔、22′-车把横套管右孔、22a-前叉立管孔、22b-立管孔、22c-前套管孔、22d-左车把孔,23-圆头锁销、23a-弹簧,24-车把横套管、24a-短套管,25-前叉腿或前叉左腿、25′-前叉右腿,26-立叉左套管、26a-鞍座下的左套管、26b-鞍座下的右套管、26c-立叉右套管、26d-前叉右套管、26e-固定套管、26f-横短套管,27、27a-短套管(或称固定构件),28-突状构件,29-可固定和可上下活动的构件,30-立叉或立叉左片、30′-立叉右片、30a-立叉斜面,31、31a-左右踏板,32-行李箱(袋、包)等或电池等助动设施、32a-货框(篮、架)等或电池等助动设施,33-前货架、33a-后货架;A-地平面,C-立叉两边相连接的中间处,D-后轮与地平面的接触点。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示出了以后轴3为圆心(顶点)的中轴5与地平面A朝前轮方向的夹角为15°;以前管6和下管1的下接头为圆心(顶点)的下管1与地平面A朝后轮方向张开的夹角为60°;以后轴3为圆心(顶点)的立管2与地平面A朝前轮方向的夹角为70°。
在图2中,以后轴为圆心(顶点)的中轴与地平面A朝前轮14方向的夹角为25°;以前管和下管的下接头7为圆心(顶点)的下管与地平面A朝后轮9方向张开的夹角为45°;以后轴为圆心(顶点)的立管与地平面A朝前轮14方向的夹角为80°。
在图3中,以后轴3为圆心(顶点)的中轴5与地平面A朝前轮方向的夹角为60°;以前管6和下管1的下接头7为圆心(顶点)的下管1与地平面A朝后轮方向张开的夹角为25°;以后轴3为圆心(顶点)的立管2与地平面A朝前轮方向的夹角为85°。
在图4中,以后轴3为圆心(顶点)的中轴5与地平面A朝前轮方向的夹角为75°;以前管6和下管1的下接头为圆心(顶点)的下管1与地平面A朝后轮方向张开的夹角为0°(平角),以第二下管16(或称上管、第二套管)与前管6的上接头为圆心(顶点)的第二下管16(或称上管、第二套管)与地平面A朝后轮方向张开的夹角为40°;以后轴3为圆心(顶点)的立管2与地平面A的夹角为90°(垂直)。
在图5中,以后轴3为圆心(顶点)的中轴5与地平面A朝前轮方向张开的夹角为100°;以前管6和下管1的下接头为圆心(顶点)的下管1与地平面A的夹角为0°(平角),以第二下管16(或称上管、第二套管)与下管1的连接点7a为圆心(顶点)的第二下管16(或称上管、第二套管)与地平面A朝后轮方向的夹角为75°;以后轴3为圆心(顶点)的立管2与地平面A的夹角为90°(垂直)。
在图6中,以后轴3为圆心(顶点)的中轴5与地平面A朝前轮方向张开的夹角为110°;以前管和下管的下接头7为圆心(顶点)的下管与地平面A的夹角为0°(平角),以第二下管(或称上管、第二套管)与下管1的连接点7a为圆心(顶点)的第二下管(或称上管、第二套管)与地平面A朝后轮方向的夹角为60°;以后轴3为圆心(顶点)的立管2与地平面A的夹角为90°(垂直)。
在图7中,以后轴3为圆心(顶点)的中轴5与地平面A朝前轮方向的夹角为70°;以前管6和下管1的下接头7为圆心(顶点)的下管1与地平面A的夹角为0°(平角),以第二下管16(或称上管、第二套管)与第二前管6a的上接头7a为圆心(顶点)的第二下管16(或称上管、第二套管)与地平面A的夹角为0°(平角);以后轴3为圆心(顶点)的立管2与地平面A的夹角为90°(垂直)。
在图8中,以后轴3为圆心(顶点)的中轴5与地平面A的夹角为90°(垂直);以前管6和下管1的下接头处为圆心(顶点)的下管1与地平面A的夹角为0°(平角);以后轴3为圆心(顶点)的立管2与地平面A的夹角为90°(垂直)。
在图9中,以后轴3为圆心(顶点)的中轴5与地平面A朝前轮方向的夹角为35°;以前管6和下管1的下接头7为圆心(顶点)的下管1与地平面A朝后轮方向张开的夹角为35°;以后轴3为圆心(顶点)的立管2与地平面A的夹角为90°(垂直)。
在图10中,套管(下管)1和第二套管16(或称第二下管、上管)与地平面平行(可不平行),立管2和鞍管2a与前叉立管13和车把立管13a与地平面垂直(也可不垂直),以后轴3为圆心(顶点)的中轴5与地平面朝前轮方向张开的夹角为79°;套管1和第二套管16又是由前套管1a与后套管1b和前上套管16a与后上套管16b组成;两个套管前端的前套管1a和前上套管16a连接(或焊接)在前管6和第二前管6a上,车把立管13a插入固定在前叉立管13里,前叉立管13通过滚珠轴承配合(现有技术)插入前管6和第二前管6a里面,前叉立管13可在前管6和第二前管6a里向左右转动,固定在前叉立管13上端的车把立管13a、车把12和连接(或焊接)在下端前叉腿,安装在前叉腿上的前轮也可随着前叉立管13做左右转弯;两个套管后端的后套管1b和后上套管16b连接(或焊接)在竖短套20、20a(或称固定构件)上,鞍管2a插入固定在立管2的上端,立管2穿过竖短套20和20a,通过固定螺丝18c、18b把立管2固定在竖短套20和20a里,使立管2不能向左或右转动,立管2的下端连接(或焊接)在立叉上端,立叉也与地平面垂直(也可不垂直),后轴3和后轮、飞轮安装在立叉的下端;中接头5a与立管2连接(或焊接),穿插过中接头5a的中轴5上安装有大链轮,后套管1b在其下方的位置,后上套管16b在其上方的位置,通过链条连接大链轮和飞轮带动后轮;如果把固定螺丝18c、18b松开或取出,立管2就可在竖短套20和20a里相对于下管1、上管16向右转动(由于链条或大链轮受后套管1b的阻碍,所以不能向左转动),而固定(或焊接)在立管2上的立叉和中接头5a、鞍管2a以及设置安装在立叉和中接头5a、鞍管2a上的后轴3、后轮、飞轮和中轴5、大链轮、链条与鞍座10也同时随着立管2向右转动,而下管1和上管16与竖短套20和20a则静止不动;如果中轴5上的大链轮和后轴3上的飞轮以及链条同时安装在后套管1b和后轮的左边,立管2就可向左转动;两个套管1、16中间处设置有横短套17、17a(或称固定构件),固定螺丝18、18a配合固定两个套管1、16的长短伸缩。上述的立管2与竖短套20和20a的接触面,最好做成螺纹接触面,立管2为外螺纹,竖短套20和20a为内螺纹,这样的结合(结构)对车架较为稳定,且螺纹之间可左右转动,当然也可用其它结构,如把接触面做成光滑面或花键似样,再用螺丝紧固等;立管2与竖短套20和20a的孔可钻成内螺纹孔,使有外螺纹的固定螺丝18c、18b更好的固定它们,如立管2和竖短套20、20a的厚度不够,可在立管的内壁和竖短套的外壁固定(或焊接)一块大于螺孔或螺丝的材料之后才钻内螺纹孔;在前管6和第二前管6a的每一个里面也可只装一个滚珠轴承与前叉立管13配合(现有技术是前管6的上下两端各套有一滚珠轴承)。
图11与图10相比只是少了第二套管16(或称第二下管、上管)和第二前管6a、竖短套20a,其它如结构、功效等完全一样;此时松开或取出固定螺丝18c,立管2和立叉、后轮9及中轴5和大链轮11同时相对于下管1向右转动90°,就得到图17;如再转动到180°的位置时,就变成了图18。
在图12、13、14中,由板状材料构成的前叉左腿25和前叉右腿25′以及前叉嘴封闭孔15a和向下开口的前叉嘴开口孔15b,前叉嘴当然也可向左或右开口。
在图15中,由板状材料构成的立叉(或称平叉)左片30和右片30′和轴承3d、3d′及立叉两边相连接的中间处C和后叉嘴左大孔3b、后叉嘴左小孔3a、后叉嘴右小孔3a′;从图16中可看到图15的叉嘴局部剖面图。
在图16中,有一立叉斜面30a不是与地平面平行或垂直,而是与地平面呈一倾斜面,主要是考虑在重量的压力下,左右立叉片30、30′和轴承3d、3d′可获得一向外的张力,使左右立叉片30、30′不至于向内倾斜;当然也可做成象图12的前叉腿一样没有倾斜面的结构,而前叉腿也可做成如图15、16、19的有立叉斜面的式样。
在图19中,是另一种结构的立叉(或称平叉),它用一板状材料做成立叉左右片30、30′和后叉嘴大孔,再用另一小板状材料3e、3e′做成后叉嘴小孔,放在立叉内侧与立叉焊接(也可焊接后再开孔);也可与之相反,用一板状材料做成立叉30、30′ 和后叉嘴小孔,把小板状材料3e、3e′做成后叉嘴大孔,放在立叉外侧与立叉焊接;当然也可把后叉嘴大孔放在内侧或在内外两侧用小板状材料3e、3e′都做成后叉嘴大孔与立叉焊接在一起,在它们中间的立叉30、30′做成后叉嘴小孔,每一立叉片都被两个轴承夹紧。
图20和图21所示的后叉嘴为封闭圆形后叉嘴和向下开口的开口叉嘴孔3c,后叉嘴大孔3b、后叉嘴小孔3a和立叉两边相连接的中间处C,后叉嘴当然也可向左或右开口。
在现有技术中,自行车的后叉嘴一般都是固定在平叉的尾端,本发明有时根本不需要平叉,只需要立叉和立管就可把中轴和大链轮及后轮连接起来,所以把后叉嘴放在立叉的下端;如果立叉与地平面不垂直或把图15、16、19、20、21的立叉放躺下,使立叉两边相连接的中间处C和后叉嘴大孔3b、3b′,后叉嘴小孔3a、3a′与地平面平行或以后叉嘴大孔3b、3b′为圆心(顶点)的立叉两边相连接的中间处C与地平面朝前轮方向的夹角在0°至90°之间,使其前端连接中接头等,后端连接后轴或立叉,它就变成了平叉,其结构、功效与立叉一样,只是位置不同而已;所以本发明的立叉有时也可称之为平叉,平叉也可称之为立叉,或者说立叉做平叉使用或平叉做立叉使用,或者二者合一。
图22是图10的简图,其结构、功效等与图10完全相同,只是在前套管1a与前上套管16a之间固定有一行李箱(袋、包)等或电池等助动设施32,这样它就是一辆可骑行的有车轮和带手柄的旅游行李箱(袋、包)等或可骑行的小车轮助动车等,此时可以骑行;如果把固定螺丝18c、18b松开或取出,立管2、立叉和中轴5、大链轮及后轮9向右转动90°,同时松开固定螺丝18、18a,使两个套管1、16收缩,车把12和前轮14也向右转动90°,右车把12a的外端套接在鞍座下的左套管26a里,此时就得到图25和图26(图25的侧视图),这时它就是一辆有车轮(前后轮14、9)和带手柄(右车把12a)的旅游行李箱(袋、包)等或可推拉行走的小车轮助动车等,此时不能骑行,只能推拉行走。行李箱(袋、包)等或电池等助动设施32也可放在车子前后的货架或其它的位置上。
图23与图11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下管的前端由上套管1c和前套管1a组成,两个套管的前端一上一下连接(或焊接)在同一前管6上,后套管1b和图11一样只有一个,但其前端设置有一上一下两个短套管27a、27(或称固定构件),与前套管1a、1c的后端配合下管(或称套管)长度的伸缩,其它与图11的结构、功效等完全一样。
从图24中可看出,其与图23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以前管6和下管1的下接头7为圆心(顶点)的下管(套管)1a、1c与地平面朝后轮方向张开的夹角为30°,且后套管1b的后端与立管2的连接(或焊接)位置是在中轴5和大链轮的上方,其它部分与图23的结构、功效等完全一样;但同时也就是这一不同之处,它的功效就比图23有很大的差别,当松开或取出固定螺丝18c后,由于由于链条或大链轮不受后套管1b的阻碍,所以立管2、立叉和中轴5、大链轮及后轮可同时向左或右转动0°至360°;使立管2可相对于下管1或上管(此图也可增加一上管)或与下管或上管连接的竖短套20向左或右转动90°或270°效果。
在图27、图28(图27的俯视图)中,它们与图23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的下管的前端由左套管1c和前套管1a两个一左一右连接(或焊接)在同一前管6上,两个短套管27和27a也是一左一右排放与左套管1c和前套管1a配合,在两个短套管27和27a旁还设置有左右踏板31和31a,其它部分与图23的结构、功效等完全一样;由于它装有左右踏板31和31a,当把鞍座降低或取下时,它就可以象滑板车一样使用,当然,左右踏板31和31a也可安装在其它的部位上。
图29所示,车把横套管24的左部分,是分解的左车把12和圆头锁销23、弹簧23a及车把横套管左孔22;右部分是组装好的套进车把横套管24里的右车把12a和伸出的圆头锁销23的圆头部位及可看得见的车把横套管右孔22′;把弹簧23a的一端套进圆头锁销23开孔处的底端,再同时将它们套进左车把12里,圆头锁销23的圆头部位将从左车把孔22d里伸出,如再将左车把12再套入车把横套管24里,圆头锁销23的圆头部位将从车把横套管左孔22里伸出,锁住左车把12和车把横套管24;车把横套管24连接(或焊接)在车把立管13a上。
从图30中可看出,组装好的车把的车把横套管24连接(或焊接)在车把立管上,车把立管插入前叉立管13里并降下;前叉立管13的上端插入前管6里(现有技术),下端连接(或焊接)在前叉腿25上端,前轮14、前轴15安装在前叉两腿中间;前套管1a的前端连接(或焊接)在前管6上。
在图31、32中,弹簧23a的一端插入圆头锁销23的底部孔中,共同组成一体——弹簧圆头锁销。
在图33中,其前面部分就是图30的全部,车把立管13a已被升高;与图24相比,图33的下管只有前套管1a和后套管1b,中间也只有一横短套17(或称固定构件),且下管与地平面平行,以后轴3为圆心(顶点)的中轴5与地平面朝前轮方向的夹角为70°,中接头和中轴5固定在支架4a上,支架4a的一端连接(或焊接)在立管2上,另一端固定在立叉或后轴3上;驱动装置是由两个大链轮组成的二级增速装置;在前后叉的上方还设置有前后货架33、33a,其它部分与图24在结构、功效等完全一样。此时降下车把立管13a和鞍管2a,收缩前后套管1a、1b,就得到图34;把中轴5和大链轮、支架4a、立管2、后轮9、立叉同时向右转动90°(或向左旋转270°),车把12、前轮14也同时向右旋转90°(或向左旋转270°),右车把12a的外端套入鞍座下的左套管26a,取出左车把12,其两端分别套入前叉右套管26d和立叉左套管26,这就得到图35——一辆有车轮(前后轮14、9)和带手柄(右车把12a)的手推车;如把车把立管13a和鞍管2a升高一格,中轴5和大链轮、支架4a、立管2、后轮9、立叉同时向左旋转到90°(或向右旋转270°)的位置,右车把12a的外端套入鞍座下的右套管26b,左车把12的两端分别套入前叉右套管26d和立叉右套管26c,这就是图36——也是一辆有车轮(前后轮14、9)和带手柄(右车把12a)的手推车。
图37所示,它与图10的区别在于以前后上套管16a、16b(或称上管、第二下管)和前管6的上接头7a为圆心(顶点)的前后上套管16a、16b与地平面朝后轮张开的夹角为45°,其前上套管16a前端和前套管1a共同连接在前管6上,但前上套管16a的前端与前管6的连接处的构件可做成可固定和可上下活动的构件;后上套管16b的前端插入前上套管16a的后端,后上套管16b的后端与立管2连接处的构件也可做成可固定和可上下活动的构件,其前叉立管13右侧(或左侧)中段设置有一横短套管26f,其它部分与图10在结构、功效上完全相同。如松开后上套管16b后端的固定螺丝18d,把竖短套20a(或称固定构件)降下一些,再松开或取出竖短套20(或称固定构件)上的固定螺丝,中轴5和大链轮、立管2、后轮9、立叉30同时向右旋转90°,车把12、前轮14也同时向右旋转90°,车把立管13a和鞍管2a降下一格,右车把12a的外端套入鞍座下的左套管26a,收缩套管1(前套管1a与后套管1b),放下前上套管16a,后上套管16b的前端插入前叉立管13右侧中段的横短套管26f,就得到图46——手推车。
图38所示,它与图37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前后套管1a、1b(或称下管)处于图37的前后上套管16a、16b的位置,没有了前后上套管16a、16b;以后轴为圆心(顶点)的中轴与地平面朝前轮14方向的夹角为36°,中接头、中轴和两个二级增速大链轮都安装在平叉4上,平叉4的后端连接在后轴或立叉上,可上下移动,平叉4的前端有一固定套管26e,前套管1a的下方设置有一突状构件28,用它套在平叉4前端的固定套管26e的里面,使平叉4的前端固定在前套管1a的下方,其它部分与图37在结构、功效上完全相同。当松开突状构件28上的固定螺丝(或圆头锁销)和后套管1b后端的固定螺丝18d及前后套管1a、1b套接处的圆头锁销23时,取出套在突状构件28上的固定套管26e,向立管2方向收起,后套管1b的前端和前套管1a分解后下垂,鞍管2a和车把12、车把立管13a降下几格,前套管1a也向前叉立管13方向收抬起,就得到图39、图40;图39是图38的前面部分,图40是图38的后部分;图41是图40向右旋转90°(或向左旋转270°)的示意图;图42是图40在鞍管2a上升一格后向左旋转90 °(或向右旋转270°)的示意图;此时,把竖短套20a降下一些,后套管1b前端插入收缩进前套管1a里,车把12和前轮14与立管2、中轴和驱动装置、后轮9、立叉同时向右旋转90 °(或向左旋转270°),取下左车把12,其两端分别套进前叉右套管26d和立叉左套管26,右车把12a的外端套入鞍座下的左套管26a里,就得到图43——手推车;如把后套管1b从前套管1a取出,套进横短套管26f里,前套管1a下垂,就得到图44——也是手推车;在图44的基础上,立管、中轴和驱动装置、后轮9、立叉向左或右旋转180°,就得到图45——又是手推车。
上述图37、38中的立管2与竖短套20a(或称固定构件)的接触面,最好做成光滑的接触面,以便升降和转动,它们由固定螺丝18d控制其松紧(也可另设置螺丝控制);图37中的竖短套20c(图38、59上没标标号)是对前叉立管13和车把立管13a起紧固作用,使它们之间不至于松动,其与前叉立管13的接触面也可做成内外螺纹接触面。
图47、图48是另一种结构的车把,左车把12从车把横套管24取出后,其有短套管24a的一端与右车把12a的外端套接成一体,另一端与鞍座下的左套管26a或鞍座下的右套管26b或其它部位的构件套接。本方案和图29的结构、位置也可做成相反或其它的变化,如连接方式也可做成内外螺纹连接等。
49是图11的简图,其结构、功效等与图11完全相同,只是在前套管1a上固定有一货框(篮、架)等或电池等助动设施32a,这样它就是一辆可骑行的有车轮(前后轮14、9)和带手柄(车把12)和货框(篮、架)等的手推车或可骑行的小车轮助动车等,此时可以骑行;如果把固定螺丝18c松开或取出,立管2、立叉和中轴、大链轮11及后轮9向右旋转90°,同时松开固定螺丝18使前后套管1a、1b收缩,右车把12a和前轮14也向右旋转90°,右车把12a的外端套接在鞍座下的左套管26a里;此时就得到图50和图51(图50的侧视图),这时它就是一辆有车轮(前后轮14、9)和带手柄(左车把12a)和货框(篮、架)的手推车等或可推拉行走的小车轮助动车等,此时不能骑行,只能推拉行走。货框(篮、架)等或电池等助动设施32a也可放在车子前后的货架或其它的位置上。
从图25、图50中看到,左右曲柄8、8a上的两个脚踏占了很大的空间,可以把两个脚踏做成可向曲柄折叠的或做成可方便拆卸和安装的的脚踏,就可节省很大的空间,使其体积更小。
在图52的车架简图中,其立管和前叉立管分别各自向内倾斜10°,下管的后端设置有一由固定螺丝18e固定的折叠机构,下管的前端也设置有一由固定螺丝18d固定的折叠机构,下管由三节可向左或右折叠的折叠构件1q、1d、1e组成,与地平面平行,以后轴为圆心(顶点)的中轴与地平面朝前轮方向的夹角为63°,图52中的脚踏车可以骑行;如松开固定螺丝18d、18e,立管或前管就可相对于折叠机构向左或右折叠。当把立管向右折叠到90°,前管向左折叠到90°,然后拧紧固定螺丝18d、18e,右车把12a的外端套接到鞍座下的左套管26a里,就得到图53和图54(图53的侧视图)——一辆手推车。
在图55中,其与图33的不同之处在于下管后端(后套管1b后端)连接(或焊接)在立管2上,以后轴为圆心(顶点)的中轴与地平面朝前轮14方向的夹角为47°,竖短套20b(或称固定构件)的底部连接(或焊接)在立叉30的上端,立管2的下端从竖短套20b的顶部插入(或旋扭进)竖短套20b里(也可套在竖短套20b外),中轴和大链轮11安装在支架4a和平叉4上,支架4a和平叉4的一端连接(或焊接)在中接头上,支架4a的另一端连接(或焊接)在竖短套20b上,平叉4的另一端固定在后轴或立叉30上,前套管1a的后端插入后套管1b的前端,其它部分在结构、功效上与图33完全相同;松开或取出固定螺丝18e,转动竖短套20b,中轴和大链轮11、平叉4及后轮9、立叉30也随之转动,立管2不动;此时,向右旋转90°(或向左旋转270°),就得到图56——手推车;或向左或右旋转180°,就得到图57;或向右旋转270°(或向左旋转90°),就得到图58——手推车;同时也得到立叉可相对于立管向左或右转动90°或270°的效果。上述立管2与竖短套20b的接触面最好也做成螺纹接触面,立管2为外螺纹,竖短套20b为内螺纹;如果立管2套在竖短套20b外面,立管2为内螺纹,竖短套20b为外螺纹。
在图59中,其与图55的不同之处在于,以后轴为圆心(顶点)的中轴与地平面朝前轮14方向的夹角为54°,且中接头(中轴安装里面)连接(或焊接)在后套管1b的下面(当然也可连接在其上面),后套管1b的后端连接(或焊接)在竖短套20(或称固定构件)上,其它部分在结构、功效上与图55完全相同;此时松开链条张紧轮19e和导轮就很容易把链条19从大链轮11(或多级塔形链轮)和多级塔形飞轮21a(或飞轮、多级塔形链轮)上取下(装上时也很容易),松开或取出固定螺丝18e,就得到通过拆卸连接大链轮和飞轮的链条,使飞轮可相对于大链轮向左或右转动的效果;此时向左旋转270°(或向右旋转90°)就得到图60——手推车,或向左旋转90°(或向右旋转270°)就得到图61——又是手推车;同时也得到飞轮可相对于大链轮向左或右转动90°或270°的效果;如果拧紧固定螺丝18e,而松开或取出固定螺丝18c,立管2就可相对于后套管1b或与后套管1b连接(或焊接)的竖短套20(或称固定构件)向左或右转动0°至360°;此时就得到,与下管1或上管(此图的下管1上也可增加一上管)相连接的立管2穿过至少一竖短套20,下管1或上管通过连接(或焊接)在竖短套20上与立管2连接,立管2可相对于下管1或上管或与下管1或上管连接的竖短套20向左或右转动90°或270°的效果;如果链条19的松边处没有(或不设置)张紧轮和导轮(不是多级变速飞轮或链轮的变速自行车),也可以把链条19的接头处或其它的部位做得使链条19便于从大链轮11和飞轮上拆卸下或安装上便可。
在图62中,以后轴为圆心(顶点)的中轴与地平面朝前轮方向的夹角为10°;以前管和下管1的下接头为圆心(顶点)的下管1与地平面朝后轮方向张开的夹角小于0°;以后轴为圆心(顶点)的立管2与地平面朝前轮方向的夹角为50°;以上管(第二下管)16和下管1的连接点为圆心(顶点)的上管16与地平面朝后轮方向张开的夹角为85°;上管16的上端连接鞍管,被立管2连接支撑,下端连接下管1;此时的下管1与平叉4基本连为一体。
在图63中,下管1、上管16、平叉4各有一端连接中接头,立管2下端朝前往上倾斜有一弧度,之后就呈垂直状态的上端连接鞍管和被上管16的上端连接支撑。
在图64中,下管1的前端连接前管6,后端连接立管2,上管16的前端连接下管1后端连接立管2,没有平叉。
在图65中,下管1的后端朝后往上倾斜有一弧度,中间与中接头连接,之后就与地面呈垂直状态连接鞍管,被立管2连接支撑。
在图66中,下管1与地平面平行,上管16与地平面垂直,下端连接下管1,上端连接鞍管,被立管2连接支撑,前后叉腿各自向外张开呈现有技术状。
在图67中,以后轴为圆心(顶点)的中轴与地平面朝前轮方向的夹角为5°;以前管和下管1的下接头为圆心(顶点)的下管1与地平面朝后轮方向张开的夹角为45°;以上管16和平叉4的连接点7a为圆心(顶点)的上管与地平面的角度为90°(垂直);图68与图66类似,区别在上管16下端有一段呈弧形,之后上端又与地平面呈垂直状,上端多了第二上管16c。
在图69中,其与图52的不同之处在于,其立管和前叉立管与地平面垂直,多了与下管一样由三节可向左或右折叠的折叠构件组成的上管,其它结构、功效与图52完全相同;从图52、69中得到下管或上管的后端或前端或中端设置有至少一个折叠机构,立管或前管或第二前管可相对于折叠机构向左或右折叠或向左或右折叠90°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管也称第二下管或第二套管是因为它的位置有时处在如图5、图6、图62、图63、图64等中上管16(或称第二下管、第二套管)的位置,现有技术中在这一位置的一般叫立管,而本发明的立管2的位置放在了现有技术中的立叉的位置(立叉就在它的下端),且少有平叉,或者说立叉代替了平叉(或二者合一),而在现有技术中找不出它们的名称,所以本发明就只有勉为其难的自由发挥想像而取名为——前端与前管6连接(或焊接),后端与立管2或中接头5a或平叉4的前端或鞍管2a或竖短套连接(或焊接),或支撑立管或被立管支撑,与地平面朝后轮方向张开的角度在0°至90°之间(也有小于0°的,如图62)的构件称之为下管(套管)1;前端或下端与第二前管6a或前管6、下管1、平叉4、中接头5a连接(或焊接),后端或上端与立管2或鞍管2a连接(或焊接),支撑立管或被立管支撑,与地平面朝后轮方向张开的角度在0°至90°度之间(也有小于0°的,如图64)的构件称为上管(第二下管、第二套管)16;下端连接(或焊接或螺纹套接等)在立叉的上端,上端与上管16或下管1、鞍管2a连接,支撑着上管或下管、鞍管或被上管或下管支撑,与地平面朝前轮方向张开的角度在50°至90°之间的构件称之为立管2。
本发明的把手横管或把手横套管或下管或上管或立管或套管或把手立管或前叉立管或鞍管内装有至少一个弹簧圆头锁销,或所述的把手横管或把手横套管或下管或上管或立管或套管或把手立管或前叉立管或鞍管上开有至少一个圆孔,有些在图中有标记,有些没有标出。本发明之所以在把手横管或把手横套管或下管或上管或立管或套管或把手立管或前叉立管或鞍管内装有至少一个弹簧圆头锁销,或所述的把手横管或把手横套管或下管或上管或立管或套管或把手立管或前叉立管或鞍管上开有至少一个圆孔的目的在于用这种结构是为了便于两轮脚踏车的车架的快速安装和拆卸、收缩和展开、变形和复原。
上述图中的竖短套20、20a、20b、20c(或称固定构件)等也可做成其它形状的构件。
本发明之所以不归类于自行车领域,是由于如图22、27、49、52、59等中如果取消驱动装置,就和自行车挂不上号,但这些结构的两轮车装上箱子或货框等就是手推车,如果装上踏板或电池等助动设置,就成了小车轮助动车、滑板车了,所以归类为两轮车领域。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如竖短套、折叠机构、构件、横短套等可做出其它的结构和形状的变化等也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两轮车的车架,包括两轮车和自行车上的所有部件,其特征在于,以后轴为圆心(顶点)的中轴与地平面朝前轮方向张开的夹角在5°至135°之间。
2.一种两轮车的车架,包括两轮车和自行车上的所有部件,其特征在于,后叉嘴由大小孔构成,所述的大孔直径与一轴承的最大外直径的基本尺寸相同(刚好能套入),小孔直径大于后轴辊直径而小于大孔直径。
3.一种两轮车的车架,包括两轮车和自行车上的所有部件,其特征在于,与立管相连接的立叉上端设置有一竖短套,立管插入竖短套内或套在竖短套外与立叉连接,或与下管或上管相连接的立管穿过至少一竖短套,下管或上管通过连接在竖短套上与立管连接,或通过拆卸连接大链轮和飞轮的链条,使立叉可相对于立管或立管可相对于下管或上管或与下管或上管连接的竖短套或飞轮可相对于大链轮向左或右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两轮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前叉腿或立叉或平叉由板状材料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轮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车把或车把横套管或下管或上管或立管或车把立管或前叉立管或鞍管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弹簧圆头锁销,或所述的车把或车把横套管或下管或上管或立管或车把立管或前叉立管或鞍管上开有至少一个小孔与弹簧圆头锁销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轮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以后轴为圆心(顶点)的立管与地平面朝前轮方向张开的夹角在50°至9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两轮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以前管和下管相接的下接头或以上管(第二下管)和前管或第二前管、下管、平叉的上接头或连接点为圆心(顶点)的下管或上管(第二下管)与地平面朝后轮方向张开的夹角在0°(平角)至90°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两轮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以前管和下管相接的下接头或以上管(第二下管)和前管或第二前管、下管、平叉的上接头或连接点为圆心(顶点)的下管或上管(第二下管)与地平面朝后轮方向张开的夹角是,有一下管为0°(平角),或另有一上管(第二下管)在0°(平角)至90°(垂直)之间;或是有一下管在0°(平角)至90°(垂直)之间,或另有一上管(第二下管)为0°(平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两轮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下管或上管(第二下管)由长度可调的一至若干个构件构成;(a)所述的构件由套管组成的;(b)套管可由固定螺丝或其它固定构件进行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两轮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下管或上管的后端或前端或中端设置有至少一个折叠机构,立管或前管或第二前管可相对于折叠机构向左或右折叠或向左或右折叠90°。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以后轴为圆心(顶点)的中轴与地平面朝前轮方向张开的夹角在15°至135°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两轮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以后轴为圆心(顶点)的中轴与地平面朝前轮方向张开的夹角在25°至135°之间或35°至135°之间或45°至135°之间或55°至135°之间或60°至135°之间或70°至85°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轮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与立管相连接的立叉上端设置有一竖短套,立管插入竖短套内或套在竖短套外与立叉连接,或与下管或上管相连接的立管穿过至少一竖短套,下管或上管通过连接在竖短套上与立管连接,或通过拆卸连接大链轮和飞轮的链条,使立叉可相对于立管或立管可相对于下管或上管或与下管或上管连接的竖短套或飞轮可相对于大链轮向左或右转动90°或270°。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两轮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以后轴为圆心(顶点)的立管与地平面的夹角为90°(垂直)。
15.一种自行车或有车轮和带手柄的旅游行李箱(或袋、包)或手推车或小车轮助动车、滑板车,包括两轮车和自行车上的所有部件,其特征在于,它们装有如任何前面的权利要求所述的两轮车的车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多种组合全新式样的两轮车的车架和该车架的用途。本发明两轮车的车架,包括两轮车和自行车上的所有部件,以后轴为圆心的中轴与地平面朝前轮方向张开的夹角在5°至135°之间;后叉嘴由大小孔构成,所述的大孔直径与一轴承的最大外直径的基本尺寸相同,小孔直径大于后轴辊直径而小于大孔直径;与立管相连接的立叉上端设置有一竖短套,立管插入竖短套内或套在竖短套外与立叉连接,或与下管或上管相连接的立管穿过至少一竖短套,下管或上管通过连接在竖短套上与立管连接,或通过拆卸连接大链轮和飞轮的链条,使立叉可相对于立管或立管可相对于下管或上管或与下管或上管连接的竖短套或飞轮可相对于大链轮向左或右转动;本发明适用于自行车或有车轮和带手柄的旅游行李箱(或袋、包)或手推车或小车轮助动车、滑板车等。
文档编号B62K3/00GK1556001SQ20031011775
公开日2004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30日
发明者黄伟, 黄 伟 申请人:黄伟, 黄 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