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能减振增效两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3976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蓄能减振增效两轮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蓄能减振增效两轮车。
背景技术
自行车、二轮电动车是我国普通百姓常用的交通工具。 现有的自行车、二轮电动车减振结构是在车架上安装减振弹 簧,以产生减振效果。这种减振结构仅对车轮遇到凸、凹障 碍产生的振动起到上、下减振作用,不能解决两轮车遇凸、 凹障碍时产生的前、后振动。此外,现有的自行车、二轮电
动车的轮盘均为圆形,当自行车脚蹬臂蹬到接近水平位置 时,骑车人施加的蹬踏力矩最大,施力所做的功最大,脚向 下运动的速度最快,因而相对时间最短,而在其他位置时, 骑车人的施力不能全部有效利用。这样在骑行时,只有较少 一部分力被有效利用。为此出现了近似椭圆形轮盘,以减少 无效阶段蹬踏时间,增加有效做功时间,从而提高蹬踏效率。 但这种轮盘在蹬踏过程中会引起链条松紧变化,必须配装涨 紧轮,否则就会发生"掉链子"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 一种可起到上下减振及前后减振作用且减振效果好、蹬踏效 率高,蹬踏过程中链条不会发生松紧变化,骑行轻快、平稳、 舒适的蓄能减振增效两轮车。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它有一个车架,在车架上设有前 车轮、车把,在车架的下部设有中轴、近似椭圆形主轮盘和 脚蹬,其特殊之处是在车架的后上部设有轴座及传动轴, 在传动轴上安装有偏心轮及传动轮,所述的偏心轮与主轮盘 之间通过链条连接,且主轮盘与偏心轮的传动比为2: 1,在 轴座上铰接有后轮架,在后轮架上设有后车轮,后车轮上设 有飞轮,所述的飞轮与传动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在后轮架 与车架之间设有减振弹簧。
本发明的优点是由于在车架上铰接有后轮架,通过设 在后轮架与车架之间的减振弹簧可实现上下减振及前后减 振;由于飞轮与设在车架后上部的传动轮通过链条连接而不 是直接与主轮盘连接,可避免后车轮因遇到障碍物时起伏造 成脚蹬的振动,确保骑行平稳舒适;由于主轮盘为近似椭圆 形且与设在传动轴上的偏心轮通过链条连接,可减少无效阶 段蹬踏时间,增加有效做功的时间,从而提高蹬踏效率,并 可抵消链条松紧变化、使链条始终处于适当的涨紧状态;由 于在采用近似椭圆形主轮盘增效后,使主轮盘与偏心轮的传 动比变为2: 1,使主轮盘与飞轮的传动比更符合人体工程学 原理,又可保证主轮盘与偏心轮长、短径的对应关系,同时 使主轮盘尺寸变小,骑行轻快,蹬踏更省力、更舒适。


图2是图1的A向局部视图。
图中1-前车轮,2-车把,3-车架,4-链条,5-传动轴, 6-偏心轮,7-车座,8-传动轮,9-后车轮,10-飞轮,11-后 轮架,12-减振弹簧,13-脚蹬,14-主轮盘,15-中轴,16-轴座。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所示,本发明有一个车架3,在车架3前部设有前 车轮l、车把2,在车架3顶部设有车座7,在车架3的下部 通过轴承设有中轴15,在中轴15上设有近似椭圆形主轮盘 14和脚蹬13,主轮盘14上对应长轴处的边缘为等径圆弧, 且等径圆弧的圆心角为45 60度,以发挥最大的蹬踏效率。 在车架3的后上部设有轴座16及传动轴5,在传动轴5上安 装有偏心轮6及传动轮8,所述的偏心轮6与主轮盘14之间 通过链条4连接,且主轮盘14与偏心轮6的传动比为2: 1, 在轴座16上铰接有后轮架ll,在后轮架11上设有后车轮9, 在后车轮9上设有飞轮10,所述的飞轮10与传动轮8之间 通过链条连接,在后轮架11下部与车架3之间设有减振弹 簧12。
在平整路面正常行驶时,由于载荷的自重使减振弹簧12 处于一定的拉伸状态,遇到凸起障碍并沿凸起障碍向上行驶 时,障碍对后车轮9施加向后、向上的作用力,使后轮架ll 以铰接点为轴心顺时针转动,减振弹簧12进一步拉伸并蓄 能,当两轮车处于凸起障碍顶端时,减振弹簧12的拉伸力最 大;当后车轮9由凸起障碍的顶端向下运动时,减振弹簧12 复位,使后车轮9和后轮架11逆时针转动,后车轮9始终与路 面接触,确保载荷重心保持稳定,缓冲由于在行驶过程中遇 到障碍时产生的上下震动和前后震动。当该两轮车行驶过程 中遇到凹陷障碍时,减振弹簧12复位,后车轮9逆时针转动, 使后车轮9始终与凹陷障碍表面接触,确保载荷中心相对稳 定;当后车轮9由凹陷障碍的底端向上运动时,障碍对后车 轮9施加向后、向上的作用力,后车轮9和后轮架11顺时针转 动,减振弹簧12拉伸,使后车轮9始终与路面接触,确保载 荷重心保持稳定,从而缓冲载荷遇到的凹陷障碍产生的上下 震动和前后震动。
蹬踏时,当脚蹬13蹬到链条4与主轮盘14长轴处于相 切位置时,偏心轮6短径部位与链条接触,这样便增加了有 效阶段蹬踏的时间;当脚蹬13蹬到链条4与主轮盘14长轴 处于水平位置时,偏心轮6长径部位与链条4接触,这样便 减少了无效阶段蹬踏的时间,并使链条始终处于涨紧状态, 从而提高了整个蹬踏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蓄能减振增效两轮车,包括车架(3),在车架(3)上设有前车轮(1)、车把(2),在车架(3)的下部设有中轴(15)、近似椭圆形主轮盘(14)和脚蹬(13),其特征是在车架(3)的后上部设有轴座(16)及传动轴(5),在传动轴(5)上安装有偏心轮(6)及传动轮(8),所述的偏心轮(6)与主轮盘(14)之间通过链条(4)连接,且主轮盘(14)与偏心轮(6)的传动比为2∶1,在轴座(16)上铰接有后轮架(11),在后轮架(11)上设有后车轮(9),后车轮(9)上设有飞轮(10),所述的飞轮(10)与传动轮(8)之间通过链条连接,在后轮架(11)与车架(3)之间设有减振弹簧(12)。
全文摘要
一种蓄能减振增效两轮车,包括车架,在车架上设有前车轮、车把,在车架的下部设有中轴、近似椭圆形主轮盘和脚蹬,其特殊之处是在车架的后上部设有轴座及传动轴,在传动轴上安装有偏心轮及传动轮,所述的偏心轮与主轮盘之间通过链条连接,在轴座上铰接有后轮架,在后轮架上设有后车轮,后车轮上设有飞轮,飞轮与传动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在后轮架与车架之间设有减振弹簧。优点是可实现上下及前后减振;避免后车轮因遇到障碍物时起伏造成脚蹬的振动,骑行平稳舒适;可增加有效做功时间,提高蹬踏效率;可抵消链条松紧变化、使链条始终处于适当的涨紧状态;可缩小主轮盘尺寸,使主轮盘与飞轮的传动比更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蹬踏更省力、更舒适。
文档编号B62K3/00GK101200207SQ20061013483
公开日2008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15日
发明者游志军 申请人:游志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