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整高度的自行车座垫立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5571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调整高度的自行车座垫立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整结构,特别是使用于自行车的座垫与座管之间, 以提供线径方式位移,所达到座垫高低位置调整,同时具有较佳调整操作的功 效者。
背景技术
自行车座垫位置攸关于骑乘者的体型以及骑乘时的舒适度,因此在自行车 车架的座管以及座垫间的座垫立管上,增设具调整功能的结构设计,以符合各 种体型以及舒适性的需求。
座垫立管的调整结构,以其调整功能区分者,大致可分为高度调整、前后
调整、以及角度调整等;其中以座垫的高度调整结构,以操作方式又可分为手 控调整以及线控调整两种,提供使用者选用。
针对具有座垫高度调整功能的座垫立管结构,请参照美国专利第6,354,557 号者,其主要包含有 一内套管可容设在自行车的一座管内,所述的内套管具 有一外环部可限制所述的内套管在所述的座管内的角度;轴向的一滑座杆,可
位于所述的内套管的不同高度部位,且在支撑所述的座管相对部位的所述的滑 座杆上方; 一第一键槽,沿所述的滑座杆的纵向设置; 一支撑键,纵向贴设在 所述的内套管内缘;所述的支撑键受所述的第 一键槽内缘的导引以确实限位于 所述的第一键槽内以预防所述的座杆产生旋转; 一弹性元件大致上位于所述的 内套管,以使所述的内套管推动所述的滑座杆向上至相对于所述的内套管部位; 距间隔的若干贯孔,沿所述的第一键槽设置; 一锁固装置,大致上接设在所述 的支撑键上,且以解除所述的锁固装置锁设在所述的贯孔部位,可调整与所述 的滑座杆间的相关联动作,所述的滑座杆是可滑动在预设锁固位置之间以调整 高度位置; 一钢线,由所述的锁固装置延伸至自行车的驱动杆部位以控制所述 的锁固装置; 一穿孔,穿设于所述的外环部,沿所述的滑座杆一中心轴线的径 向设置,提供所述的钢线穿设所述的外环部;为所述的滑座杆的一最高限制装
4置,其大致包含有可滑动在各所述的穿孔间的一栓件,设在所述的第一键槽内, 使所述的滑座杆上的所述的栓件并结合所述的支撑键朝上移动的极限位置上, 以操作者可限制其位置,达到准确地升高调整,人性化设置,理想的高度。
上述构件中,其高度调整的控制方式主要为线控的应用,且其高度回复装 置是以偏设中心轴线的方式设在各所述的内套管以及座管间,配合所述的钢线
不同高度的贯孔卡制,而达到座垫高度的调整。
然而,所述的结构回复装置如弹簧,在其容堂内作压缩或回弹的线径动作
时,容易产生摇摆晃动以致回复力耗损;此外,所述的内套管以及座管间因回 复装置以偏设中心轴线的设计,而使整体结构复杂,不容易加工以及组装,以 致制造成本提高;再者,所述的结构仅能以线控操作方式进行高度调整;另, 所述的支撑键在所述的第一键槽内位移时,如两元件的配合精度不佳时,所述 的支撑键在线径移动也会产生左右晃动以及撞击所述的第一键槽两侧壁的声 音。
发明内容
故本案实用新型设计人认为此类座垫高度调整结构仍有改善空间,故提供 另一种可手控以及线控,且具较佳调整操作性能以及高品质的自行车座垫高度 调整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调整高度的自行车座垫立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主要包含有
一内座管,其外缘预定部位轴向凹设有一调整槽,其两侧槽壁呈斜面状, 在所述的调整槽底缘设有轴向排列的若干调整孔;
一外管,套设在所述的内座管的外缘,所述的内座管可在所述的外管内作 相对的线径位移, 一塞件,设在所述的外管下方端缘以有效闭塞其开口,在所 述的塞件中央朝所述的外管内部延伸有预定高度的一定位杆;
一弹性件,设在所述的外管内,其一端穿设所述的定位杆外,另一端则抵 接于所述的内座管;
一调整制动组,以各所述的外管以及内座管的径向穿设于所述的外管以及 所述的调整槽部位,并与所述的外管同时相对于所述的调整槽作线径位置变化, 其具有预设部位可嵌设在其一各所述的调整孔内的一定位件,并在所述的定位件相对于所述的调整槽两侧斜壁处形成有可相抵接配合的锥状,所述的定位件 以径向线径位移产生嵌设与否的状态切换。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在 调整所述的内座管以及外管相对位置时,可提升调整槽以及定位件两者间的抵 接效果,并降低所述的弹性件因摆动而产生耗能的情形。具体来说
1.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整高度的自行车座垫立管结构,是在各所述的调 整控制组径向穿设于外管以及内座管,并使其定位件以及调整槽以斜面抵接设 计,可无需设定较高的配合精度,又能增加贴抵面积达到较佳的配合,降低噪 音的发生而具有较高品质的调整操控性能。
2.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整高度的自行车座垫立管结构,其具有供弹性件 穿设的定位杆设计,使弹性件在作动时降低左右晃动的情形,可降低回复力损 耗。
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整高度的自行车座垫立管结构,其构件简单,组 设容易,是可降低人工以及制造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平面剖视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平面剖视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平面剖视示意图三;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三;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四;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平面剖视示意图一;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平面剖视示意图二;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平面剖视示意图三。
附图标记说明内座管10;调整制动组40;调整槽11;定位件41;调整
6孔12;嵌缘部411;限位缘13;斜抵部412;套设槽14;导件42;外管20;抵 接面421;塞件21;弹性件43;定位杆22;控制钮44;限位槽23;固定螺栓 45;间隙环24;控制线46;封盖25;防尘套50;弹性件30。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照图l至图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可调整高度的自行车座垫 立管结构,是手控结构的应用者,其主要包含有 一内座管10、设在所述的内 座管外的一外管20、与设在各所述的内座管10以及外管20间的一弹性件30、 径向穿设于各所述的外管20以及内座管10的 一调整制动组40、以及套设在各 所述的外管20以及内座管10外部的一防尘套50。
所述的内座管10,其外缘预定部位轴向凹设有一调整槽11,其两侧槽壁是 呈斜面状;在所述的调整槽11底缘-没有轴向排列的若干调整孔12;所述的内座 管10外缘壁预设部位设有凸状的一限位缘13;所述的内座管10下方内缘壁形 成有较大内径的一套设槽14。
所述的外管20,套设在所述的内座管IO的外缘,4吏所述的内座管10可在 所述的外管10内作相对的线径位移; 一塞件21,设在所述的外管20下方端缘 以有效闭塞其开口;在所述的塞件21中央朝所述的外管10内部延伸有预定高 度的一定位杆22;所述的外管20内缘壁轴向设有长条凹状的一限位槽23,提 供所述的限位缘13可在其内作轴向线径移动;各所述的内座管10以及外管20 间具有间距;各所述的内座管10以及外管20预设部位设有两个间隙环24,分 别设在所述的内座管10下方处,以及所述的外管20上方内缘壁部位; 一封盖 25,套设在所述的上管20外缘以及端缘处,并在其中央提供所述的内座管10 穿设。
所述的弹性件30,设在所述的外管20内,其一端穿设所述的定位杆22夕卜, 另一端则套设在所述的套设槽14内,而抵接于阶状槽底部位。
所述的调整制动组40,是以各所述的外管20以及内座管10的径向穿设于 所述的外管20以及所述的调整槽11部位,并与所述的外管20同时相对于所述 的调整槽11作线径位置变化,其具有预设部位可嵌设在其一各所述的调整孔12 内的一定位件41,以径向线径位移产生嵌设与否的状态切换;所述的定位件41 具有位于前端的一嵌缘部411,可嵌设在其一的各所述的调整孔12内; 一斜抵 部412,形成在所述的定位件41上相对于所述的调整槽11两侧斜壁的部位;一导件42,是由各所述的外管20以及内座管10的径向穿设于所述的外管20以及 所述的调整槽11部位;所述的定位件41则设在于所述的导件42的穿设端内, 而可在其内座径向线径位移;所述的导件42内缘以阶状槽孔形成有一抵接面 421; —弹性件43,其两端分别抵接于各所述的定位件41以及抵接面421,提 供所述的定位件41朝所述的调整槽11移动的回复力;所述的调整制动组40具 有一控制钮44,套设在所述的导件42的另一端,并以一固定螺栓45依序穿设 各所述的控制钮44、导件42、以及弹性件43,并以所述的固定螺栓45的穿设 端固定在所述的定位件41上,以拉引所述的控制钮44而同步使所述的固定螺 栓45牵动所述的定位件41以朝所述的调整槽11反向移动。
所述的防尘套50,同时将各所述的内座管10以及外管20上方套设其内, 可达到防水以及防尘的效果。
凭借上述构件,在调整所述的内座管10以及外管20相对位置时,可提升 各所述的调整槽11以及定位件41两者间的抵接效果,并降低所述的弹性件30 因摆动而产生耗能的情形。
为供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构造特征、运用技术手段以及所预期达成的功 效,兹将本实用新型使用方式加以叙述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组设,首先将各所述的封盖25以及防尘套50预先套在所述 的内座管IO下方,再使所述的内座管IO套设在所述的外管20内,并使所述的 限位缘13嵌设在所述的限位槽23内,此时各所述的封盖25以及所述的防尘套 50下方则套设在所述的外管20上方部位;将各所述的间隙环24分别设在所述 的内座管下方以及外管20上方内缘壁处;接着将所述的弹性件30由所述的外 管20下方穿设使其端缘定接于所述的套设槽14底缘;将所述的塞件21以其定 位杆22部位穿设于所述的弹性件30另一端内径,并使所述的塞件21螺设固定 在所述的外管20下方的内缘壁。
请参照图4至图5,将所述的调整控制组40以径向依序穿设组接于各所述 的防尘套50、封盖25、外管IO上方、间隙环24以及内座管IO的调整槽11处, 将各所述的定位件41、导件42、弹性件43、控制钮44、以及固定螺栓45依序 串接,并使所述的导件42螺设固定在所述的外管20上,此时所述的定位件41 前端的所述的嵌缘部411可卡嵌在其一的所述的调整孔12内呈定位状态,或抵 接于所述的调整槽11底缘处呈滑动状态;所述的抵接面412则有效抵贴在所述 的调整槽11两侧的斜面上,即组装完成。本实用新型在高度定位状态时,请参照图3至图5,此时所述的弹性件43 提供所述的定位件41 一推力使其前端所述的嵌缘部411卡嵌在其一的所述的调 整孔12内,而呈定位状态;请参照图5,此时所述的斜抵部412是完整抵贴在 所述的调整槽12的两侧斜面上。
本实用新型当在可调整高度的滑动状态时,请参照图6至图9,首先将所述 的控制钮44朝外拉引,则所述的固定螺栓45牵动所述的定位件41产生同步位 移,而使所述的嵌缘部411朝外移动而离开所述的调整孔12呈未嵌设状态;请 参照图6,接着将所述的内座管IO作上下移动调整,此时当朝上移动时所述的 弹性件30则产生回弹力,当朝下移动时则压缩所述的弹性件30;所述的内座管 IO相对于所述的外管20的高度位置调整确定后,请参照图9,放开所述的控制 钮44则所述的弹性件43即产生一回弹力将所述的定位件41朝所述的调整槽11 推顶,直至所述的嵌缘部411卡制在所述的调整孔12呈定位状态,则调整完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斜抵部412与所述的调整槽11两侧壁以斜面设计,在定 位状态时不会产生间隙,无需高配合精度需求即能具有较佳的配合抵贴效果, 因此可降^f氐制造加工成本;同时,所述的斜抵部412与所述的调整槽11两侧壁 的无间隙,则进一步增加抵贴面积而有效降提升所述的定位件的嵌卡定位效果; 再者,斜面贴抵的无间隙配合结构设计,可消除所述的定位件因左右冲击而产 生噪音的情形发生。
本实用新型各所述的间隙环24的设置,主要是使所述的内座管10在所述 的外管IO内作上下滑动时,因各所述的内座管10以及外管20间的间距而产生 摆动情形,导致相互冲撞的情形,以各所述的间隙环24的设置可使所述的内座 管IO在所述的外管20内的上下滑动更为稳固,同时减少晃动、冲状的情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定位杆22是穿设于所述的弹性件30下方处,是提供所 述的弹性件30下方一可支撑的部位,以所述的弹性件30在伸缩作动时可降低 晃动、摇摆而耗损弹性的情形;再者,所述的弹性件30可较稳定设置在空间内 不容易位移或偏离中心轴线。
本实用新型具高度调整的座垫立管结构,其构件简单,组设容易,相对于 现有结构者,是可有效降低人工以及制造成本,极具实用性;且整体调整操作 简单、容易,也具有便利性;值得一提,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尘套50具有可保 护各所述的内座管10以及外管20,防止因接设部位外露而遭受水份、尘土沾染, 以影响整体作动效果;另,各所述的限位缘13以及限位槽23的设计,是使所述的内座管IO在所述的外管20内作轴向线径位移时,可防止其产生旋转,一
方面可降低线径位移的作动损耗,另一方面可使提供所述的调整制动组40的穿
设孔部位的各所述的构件不会因错开而影响组配。
请参照图10至图14,是本实用新型以线控方式的应用者,其中所述的调整 制动组40具有一控制线46,是穿设各所述的导件42、弹性件43,并以其穿设 端固定在所述的定位件41上,以拉引所述的控制线46而同步使所述的定位件 41朝所述的调整槽11反向移动。
当高度调整的滑动状态时,请参照图14,首先将所述的控制线46朝外拉引 而牵动所述的定位件41产生同步位移,而使所述的嵌缘部411朝外移动而离开 所述的调整孔12呈未嵌设状态,则可使所述的内座管IO进行高度调整;在高 度定位状态时,请参照图13,是将所述的控制线46解除拉引力,此时所述的弹 性件43提供所述的定位件41 一推力使其前端所述的嵌缘部411卡嵌在其一的 所述的调整孔12内,而呈定位状态。
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揭示「可调整高度的自行车座垫立管结构」,是 提供一种调整高度的座垫立管,具有斜面配合的各所述的定位件以及调整槽, 以及提供所述的弹性件一支撑效果的所述的定位杆,配合所述的弹性件设在中 心轴线的组设结构,以及所述的调整控制组径向嵌卡的设计,可使整体结构达 到配合度佳、低噪音、低耗损、低成本、以及操作方便效果,而获致一高品质 以及实用性、便利性高的座垫立管结构,使整体确具产业实用性以及成本效益, 且其构成结构未曾见在诸书刊或公开使用。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 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 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0
权利要求1、一种可调整高度的自行车座垫立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主要包含有一内座管,其外缘预定部位轴向凹设有一调整槽,其两侧槽壁呈斜面状,在所述的调整槽底缘设有轴向排列的若干调整孔;一外管,套设在所述的内座管的外缘,所述的内座管可在所述的外管内作相对的线径位移,一塞件,设在所述的外管下方端缘以有效闭塞其开口,在所述的塞件中央朝所述的外管内部延伸有预定高度的一定位杆;一弹性件,设在所述的外管内,其一端穿设所述的定位杆外,另一端则抵接于所述的内座管;一调整制动组,以各所述的外管以及内座管的径向穿设于所述的外管以及所述的调整槽部位,并与所述的外管同时相对于所述的调整槽作线径位置变化,其具有预设部位可嵌设在其一各所述的调整孔内的一定位件,并在所述的定位件相对于所述的调整槽两侧斜壁处形成有可相抵接配合的锥状,所述的定位件以径向线径位移产生嵌设与否的状态切换。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可调整高度的自行车座垫立管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外管内缘壁轴向设有长条凹状的一限位槽;所述的内座管外缘壁预设部 位设有凸状的一限位缘,可嵌设在所述的限位槽内并可在其内作轴向线径移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调整高度的自行车座垫立管结构,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的内座管以及外管间具有间距;各所述的内座管以及外管预设部位设有 至少一个间隙环。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调整高度的自行车座垫立管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内座管下方内缘壁形成有较大内径的一套设槽;所述的弹性件的另 一端 则套设在所述的套设槽内,而抵接于阶状槽底部位。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调整高度的自行车座垫立管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外管上方设有一封盖,套设在所述的上管外缘以及端缘处,并在其中央 提供所述的内座管穿设。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调整高度的自行车座垫立管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定位件具有位于前端的一嵌缘部,可嵌设在其一的各所述的调整孔内; 一斜抵部,形成在所述的定位件上相对于所述的调整槽两侧斜壁的部位。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可调整高度的自行车座垫立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整制动组具有一导件,是由各所述的外管以及内座管的径向穿设于所 述的外管以及所述的调整槽部位;所述的定位件则设在于所述的导件的穿设端 内,而可在其内座径向线径位移;所述的导件内缘以阶状槽孔形成有一抵接面; 一弹性件,其两端分别抵接于各所述的定位件以及抵接面。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可调整高度的自行车座垫立管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调整制动组具有一控制线,穿设各所述的导件、弹性件,并以其穿设端 固定在所述的定位件上,以拉引所述的控制线而同步使所述的定位件朝所述的 调整槽反向移动。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可调整高度的自行车座垫立管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调整制动组具有一控制钮,套设在所述的导件的另一端,并以一固定螺 栓穿设各所述的控制钮、导件、以及弹性件,并以所述的固定螺栓的穿设端固 定在所述的定位件上,以拉引所述的控制钮而同步使所述的固定螺栓牵动所述 的定位件,以朝所述的调整槽反向移动。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可调整高度的自行车座垫立管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弹性件是提供所述的定位件朝所述的调整槽移动的回复力。
11、 根据权利要求1项所述可调整高度的自行车座垫立管结构,其特征在 于进一步包含有一防尘套,是同时将各所述的内座管以及外管上方套设其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主要是提供一种可调整高度的自行车座垫立管结构,其主要包含有相套设并作相对线径位移的一内座管以及一外管,所述的内座管设有两侧呈斜壁状的一调整槽,并在所述的调整槽底缘设有轴向排列的若干调整孔;所述的外管下方设有可有效闭塞其开口的一塞件,其中央延伸有预定高度的一定位杆;一弹性件,其一端穿设所述的定位杆外,另一端则抵接于所述的内座管;一调整制动组,是径向穿设于各所述的外管以及内座管的所述的调整槽部位,其具有预设部位可嵌设在其一各所述的调整孔内的一定位件,并在所述的定位件相对于所述的调整槽两侧斜壁处形成有可相抵接配合的锥状。
文档编号B62J1/00GK201329921SQ20092000031
公开日2009年10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6日
发明者汤玛士W·瑞奇 申请人:瑞奇设计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