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侧护板与侧边盖结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9951阅读:10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侧护板与侧边盖结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结合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摩托车侧护板与侧边盖结合机构,特别是关于 一种可避免摩托车侧护板与侧边盖结合后产生空隙的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摩托车l,请参阅图l所示,主要是由一转向机构l 1、 一座
垫l 2、 一动力单元l 3及车体盖1 4所构成,该转向机构l l上端设有 一转向把手l 1 1,该转向把手l 1 1可供驾驶人双手握持来控制摩托车 l的转向,在转向机构l l的下端设有一前叉l 1 2,该前叉l 1 2是枢 接在前轮FW上,借此可令摩托车l自由地转向。座垫l 2是可供驾驶人 乘坐,座垫l 2下方配置有一动力单元1 3,在动力单元l 3的后端枢接 一后轮RW,车体盖l 4是将摩托车1其他配件及构件予以包覆,借以提 升摩托车1的外观性。而摩托车1的行进,即利用动力单元1 3所产生的 动力来带动后轮RW转动,再借由后轮RW来令前轮FW作同步转动,而
令摩托车l行进,再借由转向机构l l的操作,以可令摩托车l自由的行 进与转向。
该车体盖1 4至少包括有前面板14 1、遮膝罩14 2,侧边盖1 4
3 、中央车体盖14 4、车体边盖145、前脚踏板1 4 6及侧护板1 4 7 ,该前面板1 4 1是位于转向机构1 1的转向把手1 1 1下方且是于遮 膝罩1 4 2的前方,在前面板1 4 1的后方转向机构1 1的转向把手1 1
1下方则设有一遮膝罩14 2,并于座垫1 2下方盖设有中央车体盖1 4
4 ,并于中央车体盖1 4 4的二侧边设有侧边盖14 3,中央车体盖1 4 4与遮膝罩1 4 2之间具有一前脚踏板14 6,该前脚踏板1 4 6 二侧设 有侧护板14 7。
其中,该摩托车1为方便搭载乘客,通常会于车体二侧的侧边盖l 4 3—体成型一向外突出一乘客脚踏部1 4 3 1,由于个人体型不同,而脚的尺寸亦有所不同,该侧护板l 4 7上另设置有可供收合的第二脚踏板1 4 7 1,以供后方乘客的脚予以放置,而侧护板l 4 7及侧边盖1 4 3的 结合方式,请配合图2参阅,主要是于侧护板l 4 7后端设一螺固孔1 4 7 2 ,该螺固孔1 4 7 2是与侧边盖1 4 3下方的螺孔1 4 3 2相对应, 此外,该侧护板1 4 7的边缘延设有扣件1 4 7 3,而侧边盖1 4 3乘客 脚踏部14 3 1的前端下方向下延设有一扣合孔1 4 3 3;该侧护板1 4 7是先将扣件1 4 7 3勾扣于侧边盖1 4 3的扣合孔1 4 3 3上,再以螺 固元件S穿过螺固孔1 4 7 2锁设于侧边盖1 4 3的螺孔1 4 3 2上。
现有的侧护板l 4 7及侧边盖1 4 3借由上述的方式虽然可达到将其 结合的目的,然而,由于扣合孔l 4 3 3与螺孔1 4 3 2之间的跨距较长, 因此,侧护板l 4 7与侧边盖1 4 3之间常会有空隙过大的现象,进而造 成摩托车l于行进时,该空隙会因撞击产生噪音,同时对整体摩托车l的 外观商品性造成严重的损害。所以,如何能提供一种能维护摩托车的外观 商品性的侧护板与侧边盖的结合方式,实为目前摩托车业者亟待克服的一 大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摩托车侧护板与 侧边盖结合机构,可有效避免侧护板与侧边盖之间空隙过大,造成摩托车 于行进时空隙产生撞击噪音的缺陷,并可达到提升摩托车外观性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侧护板与侧边盖结合 机构,该摩托车于前脚踏板二侧设有侧护板,座垫下方的车体边盖下端则 设有侧边盖,该侧边盖一体成型一向外突出的乘客脚踏部,该侧护板后端 设一螺固孔,该螺固孔与侧边盖下方的螺孔相对应,而该侧护板的边缘延 设有扣件,该扣件是结合于乘客脚踏部的扣合孔,其中,该侧护板的螺固 a^与扣件之间设有向上凸起的扣块,而侧边盖于乘客脚踏部下方则设有数 个补强肋,该补强肋之间设有相对于该扣块的连接部,借由该连接部可形 成一扣槽,该扣块可勾扣于扣槽上。
借此,本实用新型摩托车侧护板与侧边盖结合机构可有效避免侧护板 与侧边盖之间有空隙过大,而造成摩托车于行进时空隙产生撞击噪音的缺 失,并可达到提升摩托车外观性的功效。

图1是现有摩托车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现有摩托车侧边盖与侧护板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摩托车的外观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摩托车侧边盖与侧护板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摩托车侧边盖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摩托车侧边盖与侧护板的结合剖面图。
〖托车
2摩托车
1l转向机构 1 1 2前叉 13动力单元 141前面板 1 4 3侧边盖 1 4 3 2螺孔 1 4 4中央车体盖 1 4 6前脚踏板 14 7 1第二脚踏板
1 4 7 3扣件
2l转向机构
2 1 2前叉
2 3动力单元 2 4 1前面板 2 4 3侧边盖 2 4 3 2螺孔 2 4 3 4补强肋 2 4 3 6扣槽 2 4 5车体边盖 2 4 7侧护板 2 4 7 2螺固孔 2 4 7 4扣块
11l转向把手 1 2座垫 1 4车体盖 1 4 2遮膝罩 14 3 1乘客脚踏部 1 4 3 3扣合孔 1 4 5车体边盖 1 4 7侧护板
1 4 7 2螺固孔
211转向把手
2 2座垫
2 4车体盖
2 4 2遮膝罩
2 4 3 1乘客脚踏部
2 4 3 3扣合孔
2 4 3 5连接部
4 4中央车体盖
2 4 6前脚踏板
2 4 7 1第二脚踏板
2 4 7 3扣件
2 4 7 4 a端部FW前轮 RW后轮 S螺固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能更易于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所能达成的功效,兹配合图式 说明如后
首先,请参阅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2,主要是由一转向机 构2 1、一座垫2 2 、 一动力单元2 3及车体盖2 4所构成。
转向机构2 1,上端设有一转向把手2 1 1,该转向把手2 1 l可供 驾驶人双手握持来控制摩托车2的转向,在转向机构2 l的下端设有一前 叉2 1 2,该前叉2 1 2是枢接在前轮FW上,借此可令摩托车2自由地 转向。
座垫2 2 ,是可供驾驶人乘坐,座垫2 2下方配置有一动力单元2 3 , 在动力单元2 3的后端枢接一后轮RW。
车体盖2 4,是将摩托车2其他配件及构件予以包覆,借以提升摩托 车2的外观性。
而摩托车2的行进,即利用动力单元2 3所产生的动力来带动后轮R W转动,再借由后轮RW来令前轮FW作同步转动,而令摩托车2行进, 再借由转向机构2l的操作,以可令摩托车2自由的行进与转向。
本实用新型的车体盖2 4至少包括有前面板2 4 1、遮膝罩2 4 2, 侧边盖2 4 3 、中央车体盖2 4 4、车体边盖2 4 5 、前脚踏板2 4 6及 侧护板2 4 7,该前面板2 4 1是位于转向机构2 1的转向把手2 1 1下 方且是于遮膝罩2 4 2的前方,在前面板2 4 1的后方转向机构2 1的转 向把手2 1 l下方则设有一遮膝罩2 4 2,并于座垫2 2下方盖设有中央 车体盖2 4 4,该中央车体盖2 4 4的二侧边设有侧边盖2 4 3,中央车 体盖2 4 4与遮膝罩2 4 2之间具有一前脚踏板2 4 6,该前脚踏板2 4 6二侧设有侧护板2 4 7。
其中,该摩托车2为方便搭载乘客,通常会于车体二侧的侧边盖2 4 3设置一体成型且向外突出的乘客脚踏部2 4 3 1,由于个人体型不同, 而脚的尺寸亦有所不同,该侧护板2 4 7上另设置有可供收合的第二脚踏 板2 4 7 1,以供后方乘客的脚予以放置。请配合图4、 5、 6参阅,本实用新型侧护板2 4 7及侧边盖2 4 3的 结合方式,主要是于侧护板2 4 7后端设一螺固孔2 4 7 2,该螺固孔2 4 7 2是与侧边盖2 4 3下方的螺孔2 4 3 2相对应,此外,该侧护板2 4 7的边缘延设有扣件2 4 7 3,而侧边盖2 4 3乘客脚踏部2 4 3 1的 前端下方向下延设有一扣合孔2 4 3 3;该侧护板2 4 7是先将扣件2 4 7 3勾扣于侧边盖2 4 3的扣合孔2 4 3 3上,再以螺固元件S穿过螺固 孔2 4 7 2锁设于侧边盖2 4 3的螺孔2 4 3 2上。其中,该侧护板2 4 7的内侧于螺固孔2 4 7 2与扣件2 4 7 3之间设有向上凸起的扣块2 4 7 4 ,该扣块2 4 7 4具有一端部2 4 7 4 a ,该端部2 4 7 4 a是朝车 体外侧延伸,而侧边盖2 4 3于乘客脚踏部2 4 3 l下方则设有数个补强 肋2 4 3 4 ,如图5所示,该补强肋2 4 3 4之间设有相对于该扣块2 4 7 4的连接部2 4 3 5,且该连接部是朝车体内侧延伸,借此,该连接部 2 4 3 5可形成一扣槽2 4 3 6,该扣块2 4 7 4可勾扣于扣槽2 4 3 6 上,当进行侧护板2 4 7与侧边盖2 4 3的结合时,是令侧护板2 4 7的 扣件2 4 7 3及扣块2 4 7 4扣设于侧边盖2 4 3的扣合孔2 4 3 3与扣 槽2 4 3 6中,此时侧护板2 4 7的螺固孔2 4 7 2是恰好对应于侧边盖 2 4 3的螺孔2 4 3 2,而可利用螺固元件S将其锁合。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借由于侧护板2 4 7的内侧于螺固孔2 4 7 2与扣件2 4 7 3之间设有向上凸起的扣块2 4 7 4,而侧边盖2 4 3于 乘客脚踏部2 4 3 1下方则设有数个补强肋2 4 3 4,该补强肋2 4 3 4 之间于端部设有相对于该扣块2 4 7 4的连接部2 4 3 5,借由该连接部 2 4 3 5可形成一扣槽2 4 3 6,该扣块2 4 7 4可勾扣于扣槽2 4 3 6 上,借此可令侧护板2 4 7与侧边盖2 4 3之间紧密贴合,而不会产生空 隙,以防止摩托车2于行进时,该侧护板2 4 7与侧边盖2 4 3因空隙产 生碰撞噪音,同时达到提升摩托车2外观性的功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并未见于市面,且确能达到诉求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侧护板与侧边盖结合机构,该摩托车于前脚踏板二侧设有侧护板,座垫下方的车体边盖下端则设有侧边盖,该侧边盖一体成型一向外突出的乘客脚踏部,该侧护板后端设一螺固孔,该螺固孔与侧边盖下方的螺孔相对应,而该侧护板的边缘延设有扣件,该扣件结合于乘客脚踏部的扣合孔,其特征在于该侧护板的螺固孔与扣件之间设有向上凸起的扣块,而侧边盖于乘客脚踏部下方则设有相对于该扣块的连接部,该连接部形成一扣槽,该扣块勾扣于该扣槽上。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摩托车侧护板与侧边盖结合机构,其特征在 于该扣块的端部朝车体外侧延伸。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摩托车侧护板与侧边盖结合机构,其特征在 于该连接部朝车体内部延伸。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摩托车侧护板与侧边盖结合机构,其特征在 于该连接部设于乘客脚踏部下方的补强肋上。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摩托车侧护板与侧边盖结合机构,其特征在 于该侧护板上设有第二脚踏板。
专利摘要一种摩托车侧护板与侧边盖结合机构,该摩托车于前脚踏板二侧设有侧护板,座垫下方的车体边盖下端则设有侧边盖,该侧边盖一体成型一向外突出的乘客脚踏部,该侧护板后端设一螺固孔,该螺固孔与侧边盖下方的螺孔相对应,而该侧护板的边缘延设有扣件,该扣件是结合于乘客脚踏部的扣合孔,其中,该侧护板的螺固孔与扣件之间设有向上凸起的扣块,而侧边盖于乘客脚踏部下方则设有数个补强肋,该补强肋之间设有相对于该扣块的连接部,借由该连接部可形成一扣槽,该扣块可勾扣于扣槽上,借此可有效避免侧护板与侧边盖之间有空隙过大,而造成摩托车于行进时空隙产生撞击噪音的缺失,并可达到提升摩托车外观性的功效。
文档编号B62K19/48GK201427632SQ20092015658
公开日2010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7日
发明者苏泰源, 陆俊豪 申请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