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多功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1601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婴幼儿多功能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童车制作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婴幼儿多功能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童车主要包括婴儿时期用的家长推车和儿童脚蹬三轮车两大类。家长推车和儿童脚蹬一般都是独立的结构和功能,两者不能互相转换,这样,家长 在孩子成长期间,就需要准备两种形式的童车,因手推式婴儿车的使用时间很短,这即增加 了经济负担,又造成很大的浪费。现有的推骑两用童车主要以儿童脚蹬三轮车为基础进行 改装,不太适合婴儿使用。而且,现有推骑两用童车不能折叠,运输或存放占用空间较大,给 生产企业和用户带来不便。如何设计一种婴幼儿多功能车,既可作为家长推车,又可转换为儿童脚蹬车使用, 转换方便,完全适合儿童和婴儿使用。而且,可以折叠,给运输或存放带来方便。这是目前 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婴幼儿多功能车,既可作为 家长推车,又可转换为儿童脚蹬车使用,转换方便,满足了儿童在成长期不同阶段的需求。 另外,可以折叠,给运输或存放带来方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婴幼儿多功能车,包括车把、 方向轴、前叉、横梁、座椅、前车轮、后车轮、脚蹬及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的方向轴为伸 缩套管结构,车把方向轴下端与一连接件前部插接,所述连接件后部与所述横梁前端铰接, 使车把既能转动,又能前后方向摆动并定位;所述座椅底部与横梁后端铰接,有一支撑杆的 一端与横梁前端铰接,调整座椅后倾角度,支持杆另一端顶在座椅底部定位。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座椅包括座垫、靠背和扶手,所述座垫后部与靠背 下部铰接,所述扶手为伸缩套管结构,扶手一端与靠背铰接。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座垫两侧面设置嵌槽,嵌槽内嵌入脚踏两端 连接的连杆。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靠背上设置一遮阳棚,遮阳棚框架为伸缩 杆,所述伸缩杆一端与靠背上部铰接。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车架上端与座椅底部固定连接车架下部连 接后轮的转轴。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支撑杆可在竖直方向内进行90度的旋转, 以支撑座椅;所述座椅两侧扶手可在竖直方向内进行140度的旋转;所述遮阳棚框架可在 竖直面内进行140度的旋转;所述方向轴可在竖直面进行90度的旋转来;所述靠背可在竖 直面进行120度的旋转;所述的座椅可进行竖直面内接近180度的旋转;通过以上形态转 化,实现最后的折叠。[00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既可作为家长推车,又可转换为儿童脚蹬车使用,转换方便、快捷, 减少了家长在童车方面的费用支出,同时节省了资源。产品在从推车到儿童脚蹬车的转变 过程中无需拆卸变可实现功能转化,家长手推童车比儿童脚蹬车时期的车座高度高。儿童 脚蹬车功能比推车时期的车座与把手的距离长,满足了儿童成长时身体变化的需要。2、本实用新型可以折叠,占用空间少。对生产厂家来说,生产效率提高,降低运输 成本,提高了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对使用者来说,折叠方便、快捷,便于携带和存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儿童脚蹬车状态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家长推车状态的侧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家长推车状态的主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多功能车折叠状态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图5,一种婴幼儿多功能车的实施例,包括车把4、方向轴3、前叉、横梁 12、座椅、前车轮1、后车轮11、脚蹬14及车架10。所述车把4的方向轴3为伸缩套管结构, 车把4方向轴3下端与一连接件2前部插接,所述连接件2后部与所述横梁12前端铰接, 使车把4既能转动,又能前后方向摆动并定位。所述座椅底部与横梁12后端铰接,有一支 撑杆16的一端与横梁12前端铰接,调整座椅后倾角度,支持杆16另一端顶在座椅底部定 位。上述的座椅包括座垫9、靠背8和扶手5,所述座垫9后部与靠背8下部铰接,所述 扶手5为伸缩套管结构,扶手5 —端与靠背8铰接。所述的靠背8上设置一遮阳棚7,遮阳 棚框架6为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一端与靠背上部铰接。所述座垫9两侧面设置嵌槽17,嵌槽 17内嵌入脚踏两端连接的连杆13。所述的车架10上端与座椅底部固定连接,车架10下部 连接后轮11的转轴15。所述的支撑杆16可以在竖直方向内进行90度的旋转,以支撑座椅;所述座椅两侧 扶手5可以在竖直方向内进行140度的旋转;所述遮阳棚框架6可以在竖直面内进行140 度的旋转;所述方向轴3可以在竖直面进行90度的旋转来;所述靠背8可以在竖直面进行 120度的旋转;所述的座椅可以进行竖直面内接近180度的旋转;通过以上形态转化,实现 最后的折叠。家长推车是由(如图1、图2所示的)儿童脚蹬车变化而来的。先把车把方向轴3 拉长,把车把4向前倾斜定位。把座椅后倾一定角度,将支撑杆16后端抬起,并顶在座椅底 部定位。再将座垫9两侧面设置在嵌槽17内脚踏的连杆13抽出,使脚踏向前下方向伸出, 并低于座椅座垫9,即成为家长推车(如图3、图4所示)。当不用时,可以折叠存放,折叠步骤为1、家长手推童车状态方向轴3缩短;支撑杆16绕铰接点顺时针旋转收回到横梁12内部;两侧扶手5收缩长度,绕铰接点顺时针旋转至最终位置;遮阳棚框架6收缩变短,同时绕着铰接旋转至座椅靠背8后。2、方向轴3绕铰接点顺时针旋转;同时座椅靠背8围绕铰接点顺时针旋转至后轮 11的转轴15。3、方向轴3绕着铰接点顺时针旋转向横梁12靠拢,12横梁绕着后端铰接点逆时针 旋转来贴近后轮11。4、方向轴3与横梁12并拢,横梁12与座椅和后轮11的转轴15并拢,座椅靠背8 贴近后轮11的转轴15,达到折叠状态(如图5所示)。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 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 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婴幼儿多功能车,包括车把(4)、方向轴(3)、前叉、横梁(12)、座椅、前车轮(1)、后车轮(11)、脚蹬(14)及车架(10),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4)的方向轴(3)为伸缩套管结构,车把方向轴下端与一连接件(2)的前部插接,所述连接件的后部与所述横梁(12)前端铰接,使车把既能转动,又能前后方向摆动并定位;所述座椅底部与横梁后端铰接,有一支撑杆(16)的一端与横梁前端铰接,调整座椅后倾角度,支持杆另一端顶在座椅底部定位。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多功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椅包括座垫(9)、靠背 (8)和扶手(5),所述座垫后部与靠背下部铰接,所述扶手为伸缩套管结构,扶手一端与靠 背铰接。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婴幼儿多功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垫两侧面设置嵌槽 (17),嵌槽内嵌入脚踏两端连接的连杆(13)。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婴幼儿多功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背上设置一遮阳 棚(7),遮阳棚框架(6)为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一端与靠背上部铰接。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幼儿多功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背(8)上设置一遮阳 棚(7),遮阳棚框架(6)为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一端与靠背⑶上部铰接。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婴幼儿多功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10)上端与座 椅底部固定连接,车架下部连接后轮(11)的转轴(15)。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婴幼儿多功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10)上端与座椅底 部固定连接,车架下部连接后轮(11)的转轴(15)。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婴幼儿多功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杆(16)可在竖直方 向内进行90度的旋转,以支撑座椅;所述座椅两侧扶手(5)可在竖直方向内进行140度的 旋转;所述遮阳棚框架(6)可在竖直面内进行140度的旋转;所述方向轴(3)可在竖直面进 行90度的旋转来;所述靠背(8)可在竖直面进行120度的旋转;所述的座椅可进行竖直面 内接近180度的旋转。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婴幼儿多功能车,包括车把、方向轴、前叉、横梁、座椅、前、后车轮、脚蹬及车架,其特点是所述车把的方向轴为伸缩套管结构,车把方向轴下端与一连接件前部插接,所述连接件后部与所述横梁前端铰接,使车把既能转动,又能前后方向摆动并定位;所述座椅底部与横梁后端铰接,有一支撑杆的一端与横梁前端铰接,调整座椅后倾角度,支持杆另一端顶在座椅底部定位。既可作为家长推车,又可转换为儿童脚蹬车使用,转换方便,满足了儿童在成长期不同阶段的需求。另外,可以折叠,给运输或存放带来方便。
文档编号B62B7/06GK201610159SQ20092031940
公开日2010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31日
发明者常宗瑜, 李妮, 魏可林 申请人:中国海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