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后摆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2328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车后摆臂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车,尤其涉及一种电动二轮车的后摆臂机构。
背景技术
在电动二轮车中,车体前后的重量平衡会由于安装在车架上的发动机的大小或安装位置等产生微妙的变化,给予操纵性及乘车感带来影响。因此,后摆臂在左右操纵性及乘车感方面是很重要的因素。电动车中的后摆臂,一般从基部向后方延伸出左右一对臂部,臂部末端设有轴承孔,用于安装后轮轴承,现有技术中的后摆臂一般都是一体成型,其在安装车轮轴承时,通常先将臂部撑开,再放入后轮轴承,过程尤为不便。且当电动车使用破损,需要拆装维修时, 则需撑开后摆臂或全部替换后摆臂,维修不便,成本较高。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后摆臂机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后摆臂机构,其具有模块化设计的结构,有效地降低了生产制造及维修成本,且方便拆装。具体技术方案如下—种电动车后摆臂机构,用于安装车轮轴承,其包括一基部从基部两侧延伸的两个臂部,还设有与臂部相配合安装的大致呈U形的支撑车轮轴承的支承部,U形支承部后端形成一个开口,还设有一个卡扣部,卡扣部设有与开口配合的凸块。进一步地,所述臂部包括与基部相连接的第一臂部和与第一臂部相配合安装的第二臂部,所述第二臂部与支承部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的配合端中一个为空心设置,另一个设有与对方卡合的第一插接部。进一步地,所述支承部上设有第二插接部,第二臂部后端为空心结构,第二插接部可插装于第二臂部后端的空心结构中,从而固定支承部和第二臂部。进一步地,所述支承部侧面大致呈横置的“U”形,支承部中间开设有矩形收容部, 收容部中间平面上设有加强肋。进一步地,所述卡扣部设有一矩形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可安装于收容部内,且与加强肋相贴合。进一步地,所述卡扣部设凸块,支承部的末端形成两个延伸部,矩形收容部的高度大于延伸部边缘两内表面间的垂直距离,所述凸块可插设于支承部延伸部中间。进一步地,所述卡扣部设有两个卡钩面,所述卡钩面可卡扣于支承部的上下两侧。进一步地,所述对接部上设有轴承安装孔。进一步地,基部两侧垂直向前延伸形成两个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开有通孔,用于安装枢轴。[0017]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后摆臂的开口式分段设计,有效地简化了组装及拆卸,降低了维修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动车后摆臂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动车后摆臂机构第二臂部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动车后摆臂机构支承部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动车后摆臂机构卡扣部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动车后摆臂机构支承部和卡扣部的对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动车后摆臂机构100的立体示意图,其包括一基部10和设置于基部10两侧并且垂直于基部10向前延伸的两个凸出部20,还包括从基部 10两侧向后延伸的与基部10相连的两个第一臂部30,以及与第一臂部30相配合安装的第二臂部40,第二臂部40的另一端配合安装有支承部50,支承部50的旁侧设有卡扣部60。 所述基部10、第一臂部30和第二臂部40呈“U”形设置。所述两个凸出部20与基部10呈“U”形,凸出部20与基部10连接的内表面为一光滑的弧面,在凸出部20的中央与基部平行的轴线上分别设有两对称的通孔21,通孔21用于安装枢轴(未图示),用以与车架(未图示)相连接。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臂部40的示意图,第二臂部40为矩形管状,第一臂部30和第二臂部40的横截面相同,均呈中空状。所述第一臂部30在与第二臂部40相接触的一端设有第一插接部(未图示),所述第一插接部的截面与第二臂部40的截面对应设置,第一插接部能插入第二臂部40内,再通过焊接等方式即可固定第一臂部30和第二臂部 40。当然,也可将第一插接部设置在第二臂部40上,将第二臂部40的第一插接部插入第一臂部30内,也可实现上述固定效果。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动车后摆臂机构支承部50的示意图,支承部50 —侧设有第二插接部51,第二插接部51与第一插接部截面相似,第二插接部51也可插入第二臂部40内,进而实现第二臂部40与支承部50的组设,插装后,还需通过焊接将二者固定。支承部50在沿第二插接部51的反方向设有两个延伸部52,延伸部52的延伸方向与车轮轴承方向垂直,沿支承部50与第二臂部40交接处向外的部分大致呈横置“U”形设置,其后端形成一个开口。支承部50中间设有矩形收容部53,所述矩形收容部53的高度大于延伸部52 边缘两内表面间的垂直距离。矩形收容部53的中间平面上设有加强肋M,加强肋M可连接两个延伸部52,从而可避免延伸部52变形导致部件损坏。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动车后摆臂机构卡扣部60的示意图,卡扣部60包括一外侧面61,外侧面61上设有一凸块62,所述凸块62的高度与支承部50上延伸部52边缘的两内表面间的垂直距离相同,外侧面61—侧向前延伸设置有对接部63,所述对接部63 截面与支承部50上的矩形收容部53相同,对接部63上设有轴承安装孔64,用于安装固定轴承(未图示)。外侧面61在与对接部63平行的两边上还设有两卡钩面65。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动车后摆臂机构支承部50和卡扣部60的对接示意图,所述凸块62能插入支承部50的两延伸部52中间,在垂直方向上支撑两延伸部52,对接部63能嵌入支承部50上的矩形收容部53中,且与支承部50上的加强肋M相贴合,对接部63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两延伸部52,两卡钩面65可卡扣在支承部50的两个延伸部52 上,进而固定支承部50和卡扣部60,实际应用中,卡扣部60与支承部50还可通过其他方式固定,如栓接或铆接。本实用新型电动车后摆臂机构通过第一插接部连接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用第二插接部连接支承部和第二臂部,将后轮轴承装入支承部,然后将卡扣部卡在后轮轴承,同时卡扣在支承部的旁侧,支承部上还可设置模块与后轮减震装置相连接。通过开口式分段设计组装设置,有效地提高了组装和拆卸速度,降低了组装成本,同时,当一部件损坏时只需替换单个部件,无需替换整个后摆臂机构,降低了维修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车后摆臂机构,用于安装车轮轴承,其包括一基部从基部两侧延伸的两个臂部,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与臂部相配合安装的大致呈U形的支撑车轮轴承的支承部,U形支承部后端形成一个开口,还设有一个卡扣部,卡扣部设有与开口配合的凸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后摆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臂部包括与基部相连接的第一臂部和与第一臂部相配合安装的第二臂部,所述第二臂部与支承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后摆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的配合端中一个为空心设置,另一个设有与对方卡合的第一插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后摆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上设有第二插接部,第二臂部后端为空心结构,第二插接部可插装于第二臂部后端的空心结构中,从而固定支承部和第二臂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电动车后摆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侧面大致呈横置的“U”形,支承部中间开设有矩形收容部,收容部中间平面上设有加强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车后摆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部设有一矩形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可安装于收容部内,且与加强肋相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车后摆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部设凸块,支承部的末端形成两个延伸部,矩形收容部的高度大于延伸部边缘两内表面间的垂直距离,所述凸块可插设于支承部延伸部中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车后摆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部设有两个卡钩面,所述卡钩面可卡扣于支承部的上下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车后摆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上设有轴承安装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后摆臂机构,其特征在于基部两侧垂直向前延伸形成两个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开有通孔,用于安装枢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后摆臂机构,用于安装车轮轴承,其包括一基部及从基部两侧延伸的两个臂部,还设有与臂部相配合安装的大致呈U形的支撑车轮轴承的支承部,U形支承部后端形成一个开口,还设有一个卡扣部,卡扣部设有与开口配合的凸块。本实用新型通过开口式分段设计组装设置,有效地提高了组装及拆卸效率,降低了维修成本。
文档编号B62K11/02GK201961458SQ201120055418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4日
发明者刘路, 朱安定 申请人:苏州益高电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