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的前防撞梁与纵梁的连接机构及汽车的车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3958阅读:14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身的前防撞梁与纵梁的连接机构及汽车的车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适用于小型轿车的一种车身的前防撞梁与纵梁的连接机构及应用该连接机构的汽车的车身。
背景技术
在现有小型轿车的车身中,一般包括一条前防撞梁、以及两条纵梁。其中,前防撞梁设置于车身的前部、并沿横向方向在车身的左右两侧之间延伸;而两条纵梁则分别设置于车身的左右两侧、并沿纵向方向在车身的前部与后部之间延伸。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前防撞梁的位于每一侧的侧端部与该侧的一条纵梁的前端部之间是通过螺栓直接相连。因此,在车辆高速碰撞时,前防撞梁受到的冲击能量会全部传递·至纵梁,从而不但会导致车身的纵梁严重变形,而且还会有较大的冲击能量传递至驾驶员所在的乘员舱和发动机等刚性体所在的机舱,进而,不但会挤压乘员舱空间、并威胁驾驶员的人身安全,还会损坏机舱内的发动机等刚性体。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现有的前防撞梁与纵梁的连接方式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的前防撞梁与纵梁的连接机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身前防撞梁与纵梁的连接机构,包括一条前防撞梁,其设置于所述车身的前部、并沿横向方向在所述车身的左右两侧之间延伸;两条纵梁,分别设置于所述车身的左右两侧、并沿纵向方向在所述车身的前部与后部之间延伸;其中,所述前防撞梁的位于每一侧的侧端部与该侧的一条所述纵梁的前端部之间,通过位于该侧的一吸能盒相连。优选地,每一侧的所述吸能盒包括一空心的壳状本体,所述壳状本体的前壁与所述防撞梁的该侧的所述侧端部连接,所述壳状本体的后壁与该侧的一条所述纵梁的所述前端部连接,所述壳状本体的侧壁形成有溃缩槽。优选地,所述壳状本体的一侧壁形成有所述溃缩槽。优选地,所述壳状本体的朝向所述车身外侧的一侧壁形成有两条所述溃缩槽。优选地,每一侧的所述吸能盒的所述前壁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与所述前防撞梁在该侧的所述侧端部连接,每一侧的所述吸能盒的所述后壁通过点焊方式与该侧的一条所述纵梁的所述前端部连接。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的车身,包括如上所述的连接机构。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机构,当车辆高速碰撞时,从前防撞梁向纵梁传递的冲击能量的一部分会被吸能盒,因而能够避免冲击能量全部传递至纵梁,从而,能够缓解纵梁的变形程度,而且还会有减少传递至乘员舱和机舱的冲击能量,进而,不但会缓解乘员舱被挤压的程度、并降低对驾驶员人身安全的威胁,还会能够缓解机舱内的发动机等刚性体的损坏程度。

图I为本实用新型中车身的前防撞梁与纵梁的连接机构未进行螺栓装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车身的前防撞梁与纵梁的连接机构从车身的前部向后部看去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A向的剖面图; 图5为图I中进行螺栓装配后的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从车身的一侧向另一侧看去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参考图I至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如图I所示的一种防撞梁I与纵梁2的连接机构,包括一条前防撞梁1,其设置于车身的前部、并沿横向方向在车身的左右两侧之间延伸;两条纵梁2,分别设置于车身的左右两侧、并沿纵向方向在车身的前部与后部之间延伸。如图2及图4所示,其中,前防撞梁I的位于每一侧的侧端部Ia与该侧的一条纵梁2的前端部2a之间,通过位于该侧的一吸能盒3相连。吸能盒3包括一空心的壳状本体3a,所述壳状本体3a的前壁3b与防撞梁I的该侧的侧端部Ia连接,壳状本体3a的后壁3c与该侧的一条纵梁2的前端部2a连接,壳状本体3a的朝向车身外侧的一侧壁3d形成有两条溃缩槽4。本实施例中,每一侧的吸能盒3的前壁3b通过螺栓5 (如图5和图6所示位置)固定的方式与前防撞梁I在该侧的侧端部Ia连接,每一侧的吸能盒3的后壁3c通过点焊方式与该侧的一条纵梁2的前端部2a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清楚的展示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图I至图4未进行螺栓5的装配,进行螺栓5装配后的本实用新型结构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的车身,包括如上所述的连接机构。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机构,当车辆高速碰撞时,从前防撞梁向纵梁传递的冲击能量的一部分会被吸能盒,因而能够避免冲击能量全部传递至纵梁,从而,能够缓解纵梁的变形程度,而且还会有减少传递至乘员舱和机舱的冲击能量,进而,不但会缓解乘员舱被挤压的程度、并降低对驾驶员人身安全的威胁,还会能够缓解机舱内的发动机等刚性体的损坏程度。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车身的前防撞梁与纵梁的连接机构,包括 一条前防撞梁,其设置于所述车身的前部、并沿横向方向在所述车身的左右两侧之间延伸; 两条纵梁,分别设置于所述车身的左右两侧、并沿纵向方向在所述车身的前部与后部之间延伸; 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防撞梁的位于每一侧的侧端部与该侧的一条所述纵梁的前端部之间,通过位于该侧的一吸能盒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一侧的所述吸能盒包括一空心的壳状本体,所述壳状本体的前壁与所述防撞梁的该侧的侧端部连接,所述壳状本体的后壁与该侧的一条所述纵梁的所述前端部连接,所述壳状本体的侧壁形成有溃缩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状本体的一侧壁形成有所述溃缩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状本体的朝向所述车身外侧的一侧壁形成有两条所述溃缩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一侧的所述吸能盒的所述前壁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与所述前防撞梁在该侧的所述侧端部连接,每一侧的所述吸能盒的所述后壁通过点焊方式与该侧的一条所述纵梁的所述前端部连接。
6.一种汽车的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I至5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机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的前防撞梁与纵梁的连接机构和汽车的车身,在纵梁与防撞梁之间通过吸能盒相连,当车辆高速碰撞时,从前防撞梁向纵梁传递的冲击能量的一部分会被吸能盒,因而能够避免冲击能量全部传递至纵梁,从而,能够缓解纵梁的变形程度,而且还会有减少传递至乘员舱和机舱的冲击能量,进而,不但会缓解乘员舱被挤压的程度、并降低对驾驶员人身安全的威胁,还会能够缓解机舱内的发动机等刚性体的损坏程度。
文档编号B62D21/15GK202686492SQ20122011888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7日
发明者肖群, 张建明, 胡智勇 申请人:上海海马汽车研发有限公司, 海马轿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