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减振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0220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空气减振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减振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减振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具体适用于衰减从车架传递到驾驶室上的振动,并增强高度阀的调控效果。
背景技术
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是一种将驾驶室与车架浮动连接的装置,具有较好的减振功能,可衰减从车架传递到驾驶室上的振动。传统的用来连接汽车驾驶室与车架的后悬置装置包括减振器、高度阀与气囊;其中,减振器只在垂直方向上安装,而侧向一般则采用带橡胶衬套的连接板或拉杆作为导向约束元件,该种设置易导致汽车驾驶室侧向的缓冲性能较差,不仅会破坏驾驶室的平顺性,损害驾驶员的身体健康,而且会导致运动不协调,降低垂向的缓冲性能;此外,传统的高度阀近减振器顶部(即驾驶室底部)设置,与其相连接的高度阀调节杆则与位于高度阀下方的承载座相连接,使用时,高度阀调节杆将其反映的高度变化传递给高度阀,再由高度阀做出充气或放气动作以改变气囊高度,从而维持气囊、减振器的正常高度,但现有技术中高度阀调节杆所调节的高度为驾驶室底部、车架之间的距离,距离比较大,易延长高度调节杆的反应时间,从而降低高度阀的调控效果,而且导致高度调节杆的体积较大,增大了高度阀总成的占用面积,不便于安装与使用。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1205932Y,授权公告日为2009年3月11日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有减振功能的半挂车鹅颈牵引销总成,该实用新型中承载座前部设置有气囊总成;承载座前部两侧设置有减振器;承载座中部为缓冲块支座;缓冲块设置在半挂车鹅颈上;缓冲块与缓冲块支座位置相对应并有间隙;高度阀固接在半挂车鹅颈上,高度调节杆固接在承载座上;牵引销预先固接到承载座上的牵引销板上。虽然该实用新型可将来自于路面的冲击衰减到一定范围内,但其仍旧具有以下缺陷:首先,该实用新型中高度阀固接在半挂车鹅颈上,高度调节杆固接在承载座上,高度调节杆反映的距离为驾驶室底部、车架之间的距离,距离比较大,不仅影响高度调节杆的反应时间,易降低高度阀的调控效果,而且导致高度调节杆的体积较大,增大了高度阀总成的占用面积,不便于安装与使用;其次,该实用新型中只在垂直方向上设置有减振器,在侧向则没有设置减振器,该种设计易导致汽车驾驶室侧向的缓冲性能较差,不仅会破坏驾驶室的平顺性,损害驾驶员的身体健康,而且会导致运动不协调,降低垂向的缓冲性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高度阀的调控效果较差、占用面积较大、侧向缓冲性能较差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高度阀的调控效果较好、占用面积较小、侧向缓冲性能较好的空气减振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空气减振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包括空气弹簧减振器与高度阀,所述空气弹簧减振器的顶端与驾驶室的底部相连接,底端与车架相连接,所述高度阀的一端设置有气囊口、气源口,另一端设置有高度阀横摆杆,所述气囊口与气囊相通,气源口与气源相通;所述后悬置装置还包括上支架总成、下支架总成与后横梁;所述上支架总成的顶部与驾驶室的底部相连接,上支架总成的底部与空气弹簧减振器的顶端相连接,该空气弹簧减振器的底端与下支架总成的中部相连接,下支架总成的底部与车架相连接,下支架总成的顶部与后横梁一端的内壁相连接,后横梁一端的外壁与高度阀的一端相连接,高度阀的另一端设置的高度阀横摆杆通过高度阀调节杆与上支架总成相连接。所述高度阀的一端通过高度阀安装支架与后横梁一端的外壁相连接,所述高度阀调节杆通过连杆支架与上支架总成相连接。所述高度阀调节杆包括连杆与球铰;所述连杆的底端与高度阀横摆杆相连接,连杆的顶端与球铰的一端相连接,球铰的另一端经连杆支架与上支架总成相连接。所述连杆的底端通过销轴与高度阀横摆杆相铰连,连杆的顶端与球铰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上支架总成包括上连接支架、液压锁与中连接支架,所述上连接支架的顶端与驾驶室的底部相连接,上连接支架的底端经液压锁与中连接支架的顶端相连接,中连接支架底端与空气弹簧减振器的顶端相连接,中连接支架的侧壁面经连杆支架与高度阀调节杆相连接。所述后悬置装置还包括横向减振器,所述横向减振器的顶端与中连接支架的侧翼端相连接,横向减振器的底端与后横梁的中部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本实用新型一种空气减振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中增设了上支架总成、下支架总成与后横梁,由上而下依次为:驾驶室的底部、上支架总成、空气弹簧减振器、下支架总成、车架,其中,下支架总成顶部、后横梁的交接处与高度阀连接,高度阀调节杆与上支架总成相连接,此时,高度阀调节杆反映的距离为上支架总成底部、下支架总成顶部之间的距离,与现有技术反映的驾驶室底部、车架之间的距离相比,大大减小,不仅能够缩短反应时间,反应更及时,从而提高调控效果,而且缩短了零部件的长度,减小了高度阀总成的占用面积,便于安装与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高度阀的调控效果较好,而且占用面积较小、便于安装与使用。2、本实用新型一种空气减振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中还包括横向减振器,所述横向减振器的顶端与中连接支架的侧翼端相连接,横向减振器的底端与后横梁的中部相连接,使用时,增加的横向减振器能够大幅度的降低侧向上的结构刚度,从而提高驾驶室对侧向冲击的缓冲效果,不仅能够消除侧向冲击感,提升驾驶室的平顺性,有利于保护驾驶员的身体健康,而且能够提高系统运动的协调性,不会降低垂向的缓冲性能。因此,本实用新型侧向的缓冲性能较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高度阀调节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空气弹簧减振器1、高度阀2、高度阀横摆杆21、高度阀调节杆22、连杆221、球铰222、高度阀安装支架23、连杆支架24、上支架总成3、上连接支架31、液压锁32、中连接支架33、侧翼端331、侧壁面332、下支架总成4、后横梁5、横向减振器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见图1 -图2,一种空气减振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包括空气弹簧减振器I与高度阀2,所述空气弹簧减振器I的顶端与驾驶室的底部相连接,底端与车架相连接,所述高度阀2的一端设置有气囊口、气源口,另一端设置有高度阀横摆杆21,所述气囊口与气囊相通,气源口与气源相通;所述后悬置装置还包括上支架总成3、下支架总成4与后横梁5 ;所述上支架总成3的顶部与驾驶室的底部相连接,上支架总成3的底部与空气弹簧减振器I的顶端相连接,该空气弹簧减振器I的底端与下支架总成4的中部相连接,下支架总成4的底部与车架相连接,下支架总成4的顶部与后横梁5 —端的内壁相连接,后横梁5 —端的外壁与高度阀2的一端相连接,高度阀2的另一端设置的高度阀横摆杆21通过高度阀调节杆22与上支架总成3相连接。所述高度阀2的一端通过高度阀安装支架23与后横梁5 —端的外壁相连接,所述高度阀调节杆22通过连杆支架24与上支架总成3相连接。所述高度阀调节杆22包括连杆221与球铰222 ;所述连杆221的底端与高度阀横摆杆21相连接,连杆221的顶端与球铰222的一端相连接,球铰222的另一端经连杆支架24与上支架总成3相连接。所述连杆221的底端通过销轴与高度阀横摆杆21相铰连,连杆221的顶端与球铰222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上支架总成3包括上连接支架31、液压锁32与中连接支架33,所述上连接支架31的顶端与驾驶室的底部相连接,上连接支架31的底端经液压锁32与中连接支架33的顶端相连接,中连接支架33的底端与空气弹簧减振器I的顶端相连接,中连接支架33的侧壁面332经连杆支架24与高度阀调节杆22相连接。所述后悬置装置还包括横向减振器6,所述横向减振器6的顶端与中连接支架33的侧翼端331相连接,横向减振器6的底端与后横梁5的中部相连接。使用时,当车辆受到冲击时,驾驶室与车架之间的高度会发生变化,该变化直接由高度阀调节杆22反映:当高度变大时,高度阀调节杆22带动高度阀横摆杆21向下运动,高度阀2进行放气动作,气囊体积缩小,从而减小驾驶室、车架之间的高度;当高度变小时,高度阀调节杆22带动高度阀横摆杆21向上运动,高度阀2进行充气动作,气囊体积增大,从而增加驾驶室、车架之间的高度。本设计中由于高度阀调节杆22反映的仅为下支架总成4顶部、上支架总成3底部之间的距离,比现有技术的反映距离大大缩小,不仅便于提高反应的灵敏性,增强调控效果,而且减小了高度阀调节杆22的长度,降低了高度阀总成的占用面积,大大降低了安装与使用难度。尤其当上支架总成3包括上连接支架31、液压锁32与中连接支架33时,高度阀调节杆22反映的仅为下支架总成4顶部、侧壁面332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缩小了反映距离,高度阀2的调控效果更强。此外,本设计还包括横向减振器6,所述横向减振器6的顶端与中连接支架33的侧翼端331相连接,横向减振器6的底端与后横梁5的中部相连接,该横向减振器6的设置能够大幅度的降低侧向上的结构刚度,从而提高驾驶室对侧向冲击的缓冲效果,不仅能够消除侧向冲击感,提升驾驶室的平顺性,有利于保护驾驶员的身体健康,而且能够提高系统运动的协调性,不会降低垂向的缓冲性能。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不仅高度阀的调控效果较好,占用面积较小,而且侧向的缓冲性能较好,易衰减从车架传递到驾驶室上的振动。
权利要求1.一种空气减振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包括空气弹簧减振器(I)与高度阀(2),所述空气弹簧减振器(I)的顶端与驾驶室的底部相连接,底端与车架相连接,所述高度阀(2)的一端设置有气囊口、气源口,另一端设置有高度阀横摆杆(21 ),所述气囊口与气囊相通,气源口与气源相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悬置装置还包括上支架总成(3)、下支架总成(4)与后横梁(5);所述上支架总成(3)的顶部与驾驶室的底部相连接,上支架总成(3)的底部与空气弹簧减振器(I)的顶端相连接,该空气弹簧减振器(I)的底端与下支架总成(4)的中部相连接,下支架总成(4)的底部与车架相连接,下支架总成(4)的顶部与后横梁(5)—端的内壁相连接,后横梁(5) —端的外壁与高度阀(2)的一端相连接,高度阀(2)的另一端设置的高度阀横摆杆(21)通过高度阀调节杆(22)与上支架总成(3)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减振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阀(2)的一端通过高度阀安装支架(23)与后横梁(5)—端的外壁相连接,所述高度阀调节杆(22)通过连杆支架(24)与上支架总成(3)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气减振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阀调节杆(22)包括连杆(221)与球铰(222);所述连杆(221)的底端与高度阀横摆杆(21)相连接,连杆(221)的顶端与球铰(222)的一端相连接,球铰(222)的另一端经连杆支架(24)与上支架总成(3)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气减振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221)的底端通过销轴与高度阀横摆杆(21)相铰连,连杆(221)的顶端与球铰(222)的一端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气减振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总成(3)包括上连接支架(31)、液压锁(32)与中连接支架(33),所述上连接支架(31)的顶端与驾驶室的底部相连接,上连接支架(31)的底端经液压锁(32)与中连接支架(33)的顶端相连接,中连接支架(33)的底端与空气弹簧减振器(I)的顶端相连接,中连接支架(33)的侧壁面(332)经连杆支架(24)与高度阀调节杆(22)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空气减振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置装置还包括横向减振器(6),所述横向减振器(6)的顶端与中连接支架(33)的侧翼端(331)相连接,横向减振器(6)的底端与后横梁(5)的中部相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空气减振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包括空气弹簧减振器、高度阀、上支架总成、下支架总成、后横梁与横向减振器,所述上支架总成包括上连接支架、液压锁与中连接支架,所述上连接支架的顶端与驾驶室的底部相连接,底端依次经液压锁、中连接支架、空气弹簧减振器、下支架总成中部后与车架相连接,下支架总成顶部、后横梁交接处依次通过高度阀安装支架、高度阀、高度阀调节杆、连杆支架后与中连接支架的侧壁面相连接,中连接支架的侧翼端与横向减振器的顶端相连接,横向减振器的底端与后横梁的中部相连接。本设计不仅高度阀的调控效果较好,占用面积较小,而且侧向的缓冲性能较好,易衰减从车架传递到驾驶室上的振动。
文档编号B62D33/10GK203047405SQ20122070964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0日
发明者郭凯, 谭川, 石光勇, 邱福铭, 王庆, 黄国强 申请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