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2111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汽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交通工具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适用于家庭及城市低速代步的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环保意识的重视,汽车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同时对汽车尾气排放要求也越来越高,节能无污染的理想“零排放”纯电动汽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市面上传统的电动汽车的大都采用由直流电机通过传动轴与后驱动桥连接的驱动方式,前桥为传动桥。这种电动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不足:1、因为这种电动汽车仅有后驱动桥的单桥驱动力,对道路的适应性差,在上坡或滑湿劣路面上行驶时,特别是当有一个后轮遇陷打滑时,车辆无法自行开出,就会增加电能的消耗,导致行驶不稳定和行驶里程缩短;2、置悬挂装置采用的是常规的汽车悬挂装置,结构复杂笨重,导致整个电动汽车的重量重。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轮为独立悬挂,前轮、后轮可驱动的电动汽车,这种电动汽车能解决现有的电动汽车对道路的适应性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这种电动汽车包括装有前轮和后轮的车架,所述车架的前端分别通过多个前悬挂装置装有多个前轮,至少有两个所述前轮分别电连接有前驱动单元,每个所述前驱动单元前具有动力电池和通过前驱控制器与所述动力电池电连接的前驱动电机;所述车架的后端分别通过多个后悬挂装置装有多个后轮,至少有两个所述后轮分别电连接有后驱动单元,每个所述后驱动单元具有动力电池和通过后驱控制器与所述动力电池电连接的后驱动电机;所述前悬挂装置与所述车架的前倾角a为75度 78度,所述后悬挂装置与所述车架的后倾角b为80度 82度;所述前倾角a为所述前悬挂装置的轴线朝向与所述车架的底平面的前方朝向之间的夹角,所述后倾角b为所述后悬挂装置的轴线朝向与所述车架的底平面的后方朝向之间的夹角。上述电动汽车的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前悬挂装置具有设在所述车架前端的前叉,所述前叉的两侧均设有减震器,所述减震器通过前轴与所述前轮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后悬挂装置具有设在所述车架后端的减震器,所述减震器通过后轴与所述后轮连接;在所述后轴与所述车架之间装有支撑所述后轮的后叉。电动汽车的驾驶室面对的一方为前方。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由于电动汽车的车轮均为独立悬挂,在多个前、后轮中至少有两个前、后轮为独立驱动,并且还分别对前、后悬挂装置设置了前倾角a和后倾角b,这样可提高车轮跨越障碍物的能力,使每个车轮均能在较大的范围内跳动而不影响动力的传输,对道路的适应性强、平稳性好,因此,不论遇到何种路况,每个车轮都能接地牢靠并驱动车辆行驶。2、结构简单,安装维修方便,可有效降低电动汽车底盘的重量,从而减少电动汽车整车的重量,减少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的阻力,降低能耗。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4是图2的K向视图。图5是图4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2的P向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底盘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车架1,前梁1-1,下梁1-2,后梁1-3,前悬挂装置2,前轮2-1,前叉
2-2,前轴2-3,减震器2-4,前驱动电机2-5,制动器2_6,动力电池2_8,前驱控制器2_9,后悬挂装置3,减震器3-1,后轮3-2,制动器3-3,后驱动电机3-4,后轴3_5,后叉3_6,后叉轴
3-7,动力电池3-8,后驱控制器3-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实施例1:如图1、图3、图4所示的电动汽车包括有装有前轮2-1和后轮后轮3_2的车架1,车架I由前梁1-1、下梁1-2和后梁1-3与两根纵梁连接构成,本实施例的车架I于前端的前梁1-1上分别通过三个前悬挂装置2安装有三个前轮2-1,位于车架I两侧的两个前轮
2-1通过导线分别与两个前驱动单元连接,每个前驱动单元前具有一个动力电池2-8,动力电池2-8用导线通过一个前驱控制器2-9与一个前驱动电机2-5电连接,前驱动电机2-5固定安装在前轮2-1 —侧的轮辋上。前悬挂装置2具有通过连接筒插装在前梁1-1中的前叉2-2,前叉2-2通过穿装在前叉轴上的两个滚动轴承插装在连接筒内,如图5所示;前叉
2-2的两侧的定位孔均插有减震器2-4,减震器2-4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前轴2-3上,前轮2-1通过前轴2-3与减震器2-4连接。本实施行的前悬挂装置2与车架I的前倾角a为75度,前倾角a为前悬挂装置2的轴线朝向与车架I的前梁1-1和后梁1_3与两侧的纵梁构成的底平面的前方朝向之间的夹角,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车架I于后端的后梁1-3上分别通过六个后悬挂装置3安装有三个后轮3-2,两个后悬挂装置3为一组安装一个后轮3-2 ;位于车架I两侧的两个后轮3-2通过导线分别与两个后驱动单元连接,每个后驱动单元具有一个动力电池3-8和通过一个后驱控制器3-9与该动力电池3-8连接的后驱动电机3-4,后驱动电机3-4固定安装在后轮3_2一侧的轮辋上。如图6所示,六个减震器安装座焊接在后梁1-3的底部,减震器3-1的一端通过铰轴与减震器安装座连 接,减震器3-1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后轴3-5上,后轮3-2通过后轴3-5与减震器3-1连接;在后轴3-5与车架I下部的下梁1-2之间装有支撑后轮
3-2的后叉3-6,后叉3-6通过穿装在后叉轴3-7上的两个滚动轴承与后叉安装座连接,后叉安装座焊接在下梁1-2的后端。后悬挂装置3与车架I的后倾角b为80度,后倾角b为后悬挂装置3的轴线朝向与车架I的底平面的后方朝向之间的夹角,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前驱动电机2-5和后驱动电机3-4均为无级调速的直流无刷电动机,这种直流无刷电动机可以根据阻力自动调节转速,因此,当多个直流无刷电动机并联工作时,不需要增加任何均速装置就可以自动达到转速平衡,不会出现由于车辆两侧驱动轮转速不一致而造成的车轮打转现象。动力电池2-8和动力电池3-8均为铅酸蓄电池组,每个铅酸蓄电池组均连接有一个接入220伏单相交流市电的充电器;这样既可节省了用于购置昂贵的锂电池花费,又方便在任何有市电的场合进行充电。同时,本实施例装有四个铅酸蓄电池组,四个铅酸蓄电池组的设置可以有效避免由于单一铅酸蓄电池组损坏而造成的停车事故;四个铅酸蓄电池组充电8小时可行驶180公里。实施例2:如图7所示的电动汽车车架I,位于车架I前端的三个前轮2-1通过导线分别与三个前驱动电机2-5连接,位于车架I后端的三个后轮3-2通过导线分别与三个后驱动电机
3-4连接,三个前驱动电机2-5和三个后驱动电机3-4均分别连接有一个铅酸蓄电池组;本实施例装有六个铅酸蓄电池组,六个铅酸蓄电池组充电8小时可行驶180公里。前悬挂装置2与车架I的前倾角a为78度,后悬挂装置3与车架I的后倾角b为82度;其他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行驶时,由于电动汽车的前轮2-1和后轮3-2均为独立悬挂,在三个前轮2-1和三个后轮3-2均为独立驱动,并且还对前、后悬挂装置设置了前倾角a和后倾角b,这样可提高每个车轮跨越障碍物的能力,使每个车轮均能在较大的范围内跳动而不影响动力的传输,对道路的适应性强、平稳性好,因此,不论遇到何种路况,每个车轮都能接地牢靠并驱动车辆行驶。本电动汽车结 构简单,安装维修方便,可有效降低电动汽车底盘的重量,从而减少电动汽车整车的重量,减少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的阻力,降低能耗。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汽车,包括装有前轮(2-1)和后轮(3-2)的车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I)的前端分别通过多个前悬挂装置(2)装有多个前轮(2-1 ),至少有两个所述前轮(2-1)分别电连接有前驱动单元,每个所述前驱动单元前具有动力电池(2-8)和通过前驱控制器(2-9)与所述动力电池(2-8)电连接的前驱动电机(2-5); 所述车架(I)的后端分别通过多个后悬挂装置(3 )装有多个后轮(3-2 ),至少有两个所述后轮(3-2)分别电连接有后驱动单元,每个所述后驱动单元具有动力电池(3-8)和通过后驱控制器(3-9)与所述动力电池(3-8)电连接的后驱动电机(3-4); 所述前悬挂装置(2)与所述车架(I)的前倾角(a)为75度 78度,所述后悬挂装置(3)与所述车架(I)的后倾角(b)为80度 82度;所述前倾角(a)为所述前悬挂装置(2)的轴线朝向与所述车架(I)的底平面的前方朝向之间的夹角,所述后倾角(b)为所述后悬挂装置(3)的轴线朝向与所述车架(I)的底平面的后方朝向之间的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挂装置(2)具有设在所述车架(I)前端的前叉(2-2 ),所述前叉(2-2 )的两侧均设有减震器(2-4 ),所述减震器(2-4 )通过前轴(2-3 )与所述前轮(2-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挂装置(3)具有设在所述车架(I)后端的减震器(3-1),所述减震器(3-1)通过后轴(3-5 )与所述后轮(3-2 )连接;在所述后轴(3-5 )与所 述车架(I)之间装有支撑所述后轮(3-2 )的后叉(3-6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涉及电动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包括装有前轮和后轮的车架,车架的前端分别通过多个前悬挂装置装有多个前轮,至少有两个前轮分别电连接有前驱动单元,每个前驱动单元前具有动力电池和通过前驱控制器与动力电池电连接的前驱动电机;车架的后端分别通过多个后悬挂装置装有多个后轮,至少有两个后轮分别电连接有后驱动单元,每个后驱动单元具有动力电池和通过后驱控制器与动力电池电连接的后驱动电机;前悬挂装置与车架的前倾角a为75度~78度,后悬挂装置与车架的后倾角b为80度~82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对道路的适应性强,不论遇到何种路况,每个车轮都能接地牢靠并驱动车辆行驶。
文档编号B62D61/10GK203094221SQ20132004730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9日
发明者陈宗善, 甘云, 陈蝶彬 申请人:柳州市医疗设备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