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两轮动力车的转向缓冲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085997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前置两轮动力车的转向缓冲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置两轮动力车的转向缓冲装置,包括连接前置轮的两转向器,两转向器结构相同且相对车架对称设置,所述两转向器前侧设置有前延伸部分别与一平衡杆两端连接而形成联动;所述平衡杆上设置有封闭油腔,封闭油腔内设置有一与平衡杆固连在一起而将油腔分隔成左右两个腔室的活塞;所述封闭油腔的壳体左右两端分别与套置在平衡杆外侧的定位支架相抵。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转向缓冲装置,其为动力车的转向提供有效缓冲,方便操纵者的转向控制,提升车辆的转向稳定性。
【专利说明】前置两轮动力车的转向缓冲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前置两轮动力车,具体为前置两轮动力车的转向缓冲装置。【背景技术】
[0002] 申请人:曾申请过CN2013206726747,名称为双操纵杆控制前置两轮转向的动力车,该动力车安装前置两轮的两转向器各通过前连接杆而与平衡杆两端连接,在操作中,通过平衡杆的连接实现前置两轮的同步转向联动。
[0003]在此,以上动力车在双操纵杆之间安装座椅,其主要作为老弱残病幼的外出服务用车,因此该车的行车和转向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但以上转向系统的结构设计过于简单,前置两轮在转向过程中没有设置缓冲机构,这导致使用中动力车的转向角度变化过快而难以控制,严重影响了动力车的转向稳定性,给实际中手脚不是很麻利的老弱病残者的自行驾驶带来很大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前置两轮动力车的转向缓冲装置,其为动力车的转向提供有效缓冲,方便操纵者的转向控制,提升车辆的转向稳定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前置两轮动力车的转向缓冲装置,包括连接前置轮的两转向器,两转向器结构相同且相对车架对称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转向器前侧设置有前延伸部分别与一平衡杆两端连接而形成联动;所述平衡杆上设置有封闭油腔,封闭油腔内设置有一与平衡杆固连在一起而将油腔分隔成左右两个腔室的活塞;所述封闭油腔的壳体左右两端分别与套置在平衡杆外侧的定位支架相抵。
[0007]当动力车处于直行状态时,平衡杆上的活塞位于封闭油腔的正中间,此时左右两腔室中的液压油的容积差不多等大。而当转向时,转向器在各自侧操作杆的带动下相对车架转动,并通过其前延伸部的联动作用而带动平衡杆同步发生左右移动。在此,因定位支架的限制作用,整个封闭油腔保持不动,而随平衡杆同步移动的活塞将相对封闭油腔向动力车转向侧移动,在此,因左右腔室完全隔开且都充注着液压油,活塞的移动将挤压液压油而形成有效缓冲,使平衡杆在转向过程中的移动变得平缓,避免动力车在转向过程中角度变化太快而出现的难以控制问题,可有效提升动力车转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如图1所示,一种前置两轮动力车的转向缓冲装置,包括连接前置轮的两转向器I,两转向器I结构相同且相对车架2对称设置,所述两转向器I前侧设置有前延伸部11分别与一平衡杆3两端连接而形成联动。
[0010]所述平衡杆3上设置有封闭油腔4,封闭油腔4内设置有一与平衡杆3固连在一起而将油腔4分隔成左右两个腔室41、42的活塞5 ;所述封闭油腔4的壳体左右两端分别与套置在平衡杆3外侧的定位支架6相抵。
[0011]当动力车处于直行状态时,平衡杆3上的活塞5位于封闭油腔4的正中间,此时左右两腔室41、42中的液压油的容积差不多等大。而当转向时,转向器I在各自侧操作杆的带动下相对车架2转动,并通过其前延伸部11的联动作用而带动平衡杆3同步发生左右移动。
[0012]在此,因定位支架6的限制作用,整个封闭油腔4保持不动,而随平衡杆3同步移动的活塞5将相对封闭油腔4向动力车转向侧移动。因左右腔室41、42完全隔开且都充注着液压油,活塞5的移动将挤压液压油而形成有效缓冲,使得在转向过程中平衡杆3的移动和转向节I的转动变得平缓,避免动力车在转向过程中角度变化太快而出现的难以控制问题,可有效提升动力车转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001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对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前置两轮动力车的转向缓冲装置,包括连接前置轮的两转向器,两转向器结构相同且相对车架对称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转向器前侧设置有前延伸部分别与一平衡杆两端连接而形成联动;所述平衡杆上设置有封闭油腔,封闭油腔内设置有一与平衡杆固连在一起而将油腔分隔成左右两个腔室的活塞;所述封闭油腔的壳体左右两端分别与套置在平衡杆外侧的定位支架相抵。
【文档编号】B62D9/00GK203819334SQ201420269975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6日
【发明者】叶呈艳 申请人:叶呈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