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型折叠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6455阅读:711来源:国知局
K型折叠电动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叠电动车,尤其是一种K型折叠电动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折叠电动车,一般都是在普通折叠自行车的基础上设计或改装而成,其不足之处在于:折叠比较困难,起码需要几秒到十几秒的时间,折叠后不能推行加之整车较重因而不方便随身携带。另有的折叠电动车,虽然性能有些改进,折叠容易些,折叠后也能推行,但从随身携带的角度来衡量,其体积及重量仍然不理想,其性能不尽如人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之目的是提供一种展开时貌似字母K的K型折叠电动车,其折叠转换只需要一键半秒,通过这一键半秒的操作,即可从骑行状态(即展开状态)转换到推行状态(即折叠状态)或反之从推行状态转换到骑行状态,这种K型折叠电动车重量更轻,折叠后体型更小,从随身携带的角度来衡量,其体积及重量更为理想一些,其性能比较令人满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K型折叠电动车,包括转折式车把、前叉、鞍座、电池及控制器、前轮、电动机一体后轮;另设有一个K型车架,K型车架由车架前部及车架后部组成,车架前部与车架后部通过车架转轴成转动连接,对整个K型车架而言,通过车架前部与车架后部的相对转动,可以大幅缩短整个K型车架的长度;车架后部的主体是一个矩形管,矩形管可用来装置电池及控制器,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在车架后部上端设有一个车架扣,车架扣通过小轴与车 架后部活动连接,此车架扣控制车架前部与车架后部折叠前与折叠后的相对位置;车架扣上设有扭力弹簧,扭力弹簧始终将车架扣的下端向图面的右边靠;当车架展开时,车架扣的缺口扣住车架前部的下小棒,使车架固定在展开状态;当车架折叠时,车架扣的缺口扣住车架前部的小舌,使车架固定在折叠状态;另设有鞍座梁,车架转轴穿过鞍座梁的椭圆孔,将鞍座梁与车架前部及车架后部活动连接在一起;车架转轴与鞍座梁之间设有拉力弹簧:在拉力弹簧的作用下,车架展开时,鞍座梁的缺口扣住车架前部的上小棒;车架折叠时,鞍座梁的边勾扣住车架前部的上小棒;车架后部设有一个固定式停车架,固定式停车架上设有两个小轮,供整车折叠后站立使用,同时两个小轮与前轮一起可以推行。

本发明的优点是:(1)折叠或展开的步骤少,需要的时间少;(2)折叠后体型更小,可以推行,方便随身携带;(3)重量轻,是普通折叠电动车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方便随身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折叠过程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车架前部的独立示意图

图8为车架扣的独立示意图

图9为车架后部的独立示意图

图10为鞍座与鞍座梁的独立示意图

图11为图7中的A向示意图

图12为图5中的A向示意图

图中:1转折式车把、2车架前部、3车架后部、4鞍座梁、5鞍座、6矩形管、7电池及控制器、8固定式停车架、9小轮、10电动机一体后轮、11车架扣、12脚踏管、13前轮、14前叉、15小舌、16椭圆孔、17车架转轴、18拉力弹簧、19鞍座梁缺口、20上小棒、21车架扣缺口、22下小棒、23扭力弹簧、24操控小柄、25鞍座梁边勾、26提手、27小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所示,K型折叠电动车,包括转折式车把1、前叉14、鞍座5、电池及控制器7、前轮13、电动机一体后轮10;另设有一个K型车架,K型车架由车架前部2及车架后部3组成,车架前部2与车架后部3通过车架转轴17成转动连接,对整个K型车架而言,通过车架前部2与车架后部3的相对转动,可以大幅缩短整个K型车架的长度;车架后部3的主体是一个矩形管6,矩形管6可用来装置电池及控制器7,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在车架后部3上端设有一个车架扣11,车架扣11通过小轴27与车架后部2活动连接,此车架扣11控制车架前部2与车架后部3折叠前与折叠后的相对位置;车架扣11上设有扭力弹簧23,扭力弹簧23始终将车架扣11的下端向图面的右边靠;当车架展开时,车架扣缺口21扣住车架前部2的下小棒22,参见图2图7,使车架固定在展开状态;当车架折叠时,车架扣缺口21扣住车架前部的小舌15,参见图6图7,使车架 固定在折叠状态;另设有鞍座梁4,车架转轴17穿过鞍座梁4的椭圆孔16,将鞍座梁4与车架前部2及车架后部3连接在一起;车架转轴17与鞍座梁4之间设有拉力弹簧18:在拉力弹簧18的作用下,车架展开时,鞍座梁缺口19扣住车架前部2的上小棒20,参见图2;车架折叠时,鞍座梁边勾25扣住车架前部2的上小棒20,参见图6;车架后部3设有一个固定式停车架8,固定式停车架8上设有两个小轮9,供整车折叠后站立使用,同时两个小轮9与前轮13一起可以推行。

若需要将骑行状态(即展开状态)折叠转换成推行状态(即折叠状态),可按如下步骤实现:参看图3、图4,用右手的食指中指或加上无名指小指勾住提手26往上提,同时用大拇指往图面的右边拨操控小柄24,则车架扣11绕小轴27旋转,其下端往图面的左边运动,车架扣缺口21离开车架前部2的下小棒22,车架后部3绕车架转轴17顺时针旋转,直到车架扣缺口21在扭力弹簧的23作用下扣住车架前部2的小舌15,参看图6,这样本发明即转换到推行状态,参看图5:折叠转换后,两小轮9落地,电动机一体后轮10离地,两小轮9与前轮13一起,共三点支撑整车,使整车停稳并可推行;若需要进一步折叠,则按图4所示,将鞍座梁缺口19拔离车架前部2的上小棒20,参见图4,并将鞍座梁4顺时针旋转,直到鞍座梁边勾25扣住车架前部2的上小棒20,参看图5图6。

若需要展开转换成骑行状态,可按如下步骤实现:参看图5、图6,用右手的食指中指或加上无名指小指勾住提手26往前下方压,同时用大拇指往图面的右边拨操控小柄24,则车架扣11绕小轴27旋转,其下端往图面的左边运动,车架扣缺口21离开车架前部2的小舌15,参看图6,车架后部3绕车架转轴17反时针旋转,直到车架扣缺口21在扭力弹簧的23作用下扣住车架前部2的下 小棒22,参看图2;这样即展开转换成骑行状态,参看图1;展开后,两小轮9离地,电动机一体后轮10落地,与前轮一起,可骑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